《馬向陽下鄉記》喜捧文華大獎

2020-12-19 大眾日報

◆文化凝聚中國力量,藝術放飛復興夢想。6月2日晚,在上海舉行的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閉幕式上,山東選送的大型民族歌劇《馬向陽下鄉記》獲得文華大獎,這也是繼舞劇《紅高粱》在第十屆中國藝術節獲文華大獎後,青島出品的文藝精品第二次獲此殊榮。

「青島市歌舞劇院在短短六年裡,舞劇、歌劇都擁有了文華大獎!」該劇製作人、青島市歌舞劇院院長張樂群表示,這對一個市級院團來說,在全國是少見的。

□ 本報記者 薄克國

唱響藝術節

《馬向陽下鄉記》由青島演藝集團出品、青島市歌舞劇院創排,歌劇取材於現實生活,聚焦精準扶貧時代題材,講述了一位農科院的助理研究員馬向陽下鄉當第一書記扶貧濟困的感人故事。對故鄉充滿感情的馬向陽帶著一腔熱血來到家鄉,一心要改變家鄉貧窮落後的面貌,用一顆赤誠的心巧妙地化解了重重矛盾,帶著大槐樹村的鄉親們走上了致富路。

《馬向陽下鄉記》集結了國內頂尖創作團隊:中國人民解放軍原總政治部歌劇團團長黃定山擔任總導演,著名戲劇導演、劇作家代路,著名編劇廉海平擔任編劇,著名音樂製作人、軍旅作曲家臧雲飛作曲。集合青島市歌舞劇院精英演員,傾力打造了一臺「具有時代特徵和地域特色的當代鄉村喜歌劇」。

《馬向陽下鄉記》5月28日、29日晚在上海大劇院演出,其中,藝術節組委會對28日的演出進行了網絡在線直播,官方統計單場點擊量達到了176.2萬,點讚人數超過6萬。

熱心觀眾留言說:「這是一部非常有感染力、充滿正能量的作品,演唱伴唱都非常棒」「《馬向陽下鄉記》很好地體現了山東農村的發展」「人物設置非常生動,有山東地方特色,我們感受到了山東人的樸實、詼諧的文化氣息」「演員謝幕了,劇中人物依然活躍在腦海中」……

歌劇從無到有

欣聞獲獎消息,總導演黃定山用「應該高興又應該平靜」來形容自己的感受。他說:「一部作品能夠在中國藝術節上獲獎,是很開心的一件事情,因為所有能夠參加中國藝術節的劇目,都是非常優秀的作品,在這樣一個優秀作品如林的藝術節上獲獎,當然高興。」

黃定山認為,《馬向陽下鄉記》對時代和人民的關注使這部歌劇在喜劇的基調上呈現出厚重深刻的思想,「解決貧困不但是中國的國家政策,也是一個關乎全人類的命題。走近生活、關注人的命運是文藝作品的根本。觀眾和評委都能夠喜愛《馬向陽下鄉記》,也說明了這一點。」黃定山還提到,《小二黑結婚》之後,民族喜歌劇在中國有幾十年的空白,《馬向陽下鄉記》的成功,說明個性化的藝術創作永遠能得到觀眾的認可。

「很激動,這次和青島市歌舞劇院這麼優秀的團隊合作,非常好。」軍旅作曲家臧雲飛認為,「《馬向陽下鄉記》能從青島走到山東,再走到北京,走到上海,真是了不起,也祝賀青島市歌舞劇院,希望以後能在一起多多合作,為廣大觀眾奉獻出更多的音樂作品。」

劇中「梁會計」的扮演者施旭剛原先是一名呂劇演員,回憶排練的那些日子,他依然不敢相信,自己居然是一部獲得文華大獎的歌劇演出團隊中的一員。他說:「一步一步走過來,我慢慢找到了建立起在舞臺上的自信,表演越來越自如。我在舞臺上真的很快樂,仿佛在享受角色的過程,雖然下來有時候挺累的,但是在舞臺上很快樂。」

編劇代路認為,除了得獎,這部劇的意義還在於,它造就了一批歌劇演員,奠定了青島歌劇從無到有的基礎,這個意義比得大獎還要重要。

夢想照進現實

「劇組拼搏了兩年多,能有今天這樣的成果,確實特別激動,特別興奮!」張樂群代表《馬向陽下鄉記》登臺領獎,捧著文華大獎獎牌,直言「夢想成真!」

「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展工程指導委員會的專家們,為《馬向陽下鄉記》傾注了心血和汗水,能夠獲獎,首先離不開領導專家。」張樂群表示,強大的主創團隊成就了這部戲的完美呈現。「我們集全院之力,完成了這樣一部作品,今天能有這個結果,也讓劇院更加自信。」

《馬向陽下鄉記》是青島歌舞劇院創排的第二部收穫文華大獎的作品,2013年舞劇《紅高粱》在第十屆中國藝術節上獲得文華大獎。張樂群認為,創作精品是劇院發展的頭等大事,我們有信心在其他藝術形式上也能創作出精品。

張樂群表示,明年是青島市歌舞劇院建院60周年,「在各級領導的幫助指引下,我們這一屆的領導班子與劇院全體演職員共同努力交出今天這樣一份答卷,是對60年的一份獻禮。這個成績是這60年所有歌舞劇院同仁共同努力的結果,是圓了60年的一個夢。」他表示,歌舞劇院將重新出發,「思考如何更好地創作,攀登更高的山峰。」

相關焦點

  • 歌劇《馬向陽下鄉記》勇奪「文華大獎」
    6月2日,由文化和旅遊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落幕,第十六屆文華獎揭曉,歌劇《馬向陽下鄉記》等10部作品榮獲「文華大獎」。「2013年我們劇院創排的舞劇《紅高粱》曾獲得第十四屆『文華大獎』,時隔六年這次歌劇《馬向陽下鄉記》又榮獲第十六屆『文華大獎』,特別感謝各位專家、評委和觀眾們的肯定和鼓勵,讓我們創作團隊深感鼓舞和振奮!這也為我們劇院在現實題材的創作上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為民族喜歌劇的創作探索出了一條新的可行之路!」
  • 《馬向陽下鄉記》捧得文華大獎 帶你重溫「青島出品」歌劇奪獎之路
    2日晚,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閉幕式在上海大劇院舉行,10部文華大獎獲獎劇目同時揭曉。 其中,代表山東省參評的大型民族歌劇《馬向陽下鄉記》獲得「文華大獎」,這也是繼舞劇《紅高粱》摘獎之後,青島演藝集團出品、青島市歌舞劇院創排的文藝精品第二次獲此殊榮。
  • 《馬向陽下鄉記》唱響「民族歌劇新樣本」
    集合青島市歌舞劇院精英演員,傾力打造一臺「具有時代特徵和地域特色的當代鄉村喜歌劇。」《馬向陽下鄉記》5月28日、29日晚在上海大劇院演出,其中,藝術節組委會對28日的演出進行了網絡在線直播,官方統計單場點擊量達到了176.2萬,點讚人數超過六萬,掀起了一股觀劇熱潮。
  • 《馬向陽下鄉記》獲文華大獎,青島歌舞劇院更有自信
    日前,在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上,山東選送的民族歌劇《馬向陽下鄉記》獲得文華大獎,這也是繼舞劇《紅高粱》在第十屆中國藝術節獲文華大獎後,青島出品的文藝精品第二次獲此殊榮。6月4日,該劇製作人、青島市歌舞劇院院長張樂群接受了記者採訪,解讀了這部劇的創作幕後。
  • 青島歌劇《馬向陽下鄉記》贏在哪?一起來看看背後的故事
    當由青島演藝集團出品、青島市歌舞劇院創排的原創民族歌劇《馬向陽下鄉記》在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的舞臺上接過文華大獎的獎牌,可能許多人會有此一問。&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自2016年起,中國藝術節文華獎由原來的幾百個獎項大幅壓縮至20項,僅保留10部「文華大獎」劇目和10位「文華表演獎」藝術家,此舉大大提高了「文華大獎」的獲獎難度和含金量。
  • 《馬向陽下鄉記》編劇代路:從80萬字中挑出兩萬字 寫出一部魯版...
    《馬向陽下鄉記》編劇代路(右二)。  大眾網·海報新聞青島6月5日訊(記者 高忠業 見習記者 劉丹 王爽)6月2日,由青島市歌舞劇院有限公司演出的大型民族歌劇《馬向陽下鄉記》榮獲我國專業舞臺表演藝術的最高政府獎——「文華大獎」。
  • 《馬向陽下鄉記》:喜歌劇也能說大事兒
    《馬向陽下鄉記》雖然寫的是重大現實題材精準扶貧,但並沒有板起面孔教訓人,而是為觀眾展開了一幅清新的農村畫卷,「忙得腳打屁股蛋,嚼舌根都沒閒空」等俏皮話拉近了觀眾與舞臺的距離,臺上的故事仿佛就發生在觀眾身邊。
  • 助力脫貧攻堅 民族喜歌劇《馬向陽下鄉記》打破傳統形式,以「喜...
    當代鄉村喜歌劇,可能是馬向陽下鄉記這部歌劇最應該走的藝術創作道路。」正式這一句話變成了一個影子,奠定了與這部劇的緣分。要知道我們國家就是民族歌劇很多,但是民族喜歌劇太少。《小二黑結婚》是中國第一部喜歌劇,65年之後,我們才有了可能將立起來的《馬向陽下鄉記》民族喜歌劇,所以排好這部《馬向陽下鄉記》,是向我們民族歌劇的經典作品《小二黑結婚》致敬,同時採用這樣一種喜歌劇的方式,給人民群眾的接受度一定會更高。」
  • 歌劇《馬向陽下鄉記》:用喜劇演繹精準扶貧故事
    3月6日、7日,由山東省青島演藝集團出品、青島市歌舞劇院創排的大型民族歌劇《馬向陽下鄉記》在北京保利劇院上演。該劇聚焦精準扶貧,塑造了下鄉扶貧的「第一書記」馬向陽這一人物形象。來源於人民生活的藝術創作,再加上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讓這臺戲兩年三度進北京演出,收穫不俗反響。《馬向陽下鄉記》講述了農科院助理研究員馬向陽下鄉擔任「第一書記」扶貧濟困的感人故事。
  • 為時代放歌「歌舞中的70年」《馬向陽》在列
    作為反映新時代的優秀現實題材劇目之一,歌劇《馬向陽下鄉記》以民族喜歌劇形式講述農科院助理研究員馬向陽下鄉擔任扶貧「第一書記」、帶領鄉親們奔小康的故事。( 來源:信網)近日,《人民日報》 兩次刊文提及大型歌劇《馬向陽下鄉記》。
  • 《馬向陽下鄉記》的追夢人群像解讀
    2014年熱播電視劇《馬向陽下鄉記》在當代農村題材電視劇中脫穎而出,給人真實、感人、唯美的體驗,將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圍繞著三農問題以樂觀、積極的態度剖析了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困境,尋找到發展之途,塑造了一批有理想、有工作熱情、熱愛生活的國家建設者形象,他們勇敢追逐夢想
  • 《馬向陽下鄉記》登陸衛視 萌書記陪你過羊年
    、北京世紀萬峰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青島鳳凰影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40集清新田園風農村喜劇《馬向陽下鄉記》將於2月15日登陸黑龍江衛視晚黃金檔。  更重要的是,《馬向陽下鄉記》風格清新幽默,將國產電視劇界陳腐的鄉村劇市場進行了一次刷新:它既沒有重啟賺人眼淚的苦情路線,也沒有延續撓人假笑的世俗風格,不以家長裡短的瑣事為重點,不用誇張虛假的表演為賣點。其清新的風格、獨特的視角、幽默詼諧的故事,以及對新時期中國農村真實現象犀利的描述。開創了農村題材電視劇的新格局。
  • 李琦出席飛天獎 獻唱《馬向陽下鄉機》主題曲
    李琦出席飛天獎 獻唱《馬向陽下鄉機》主題曲李琦作為電視劇 《馬向陽下鄉記》主題曲的演唱者,當天也到場出席,現場演唱了主題曲《追夢者》。  第二季中國好聲音冠軍李琦自出道以來,曾被不少影視劇欽點,電影《何以笙簫默》、電視劇《金玉良緣》等熱門影視劇都曾留下李琦的溫暖「獻聲」。此次飛天獎上,由吳秀波領銜主演,李琦獻唱主題曲的電視劇《馬向陽下鄉記》獲現實題材優秀電視劇獎,李琦也有幸到場助陣。
  • 助力脫貧攻堅《馬向陽》唱響國家大劇院
    25日、26日,全國脫貧攻堅題材舞臺藝術優秀劇目展演舞臺迎來《馬向陽下鄉記》,這部由青島演藝集團出品、青島市歌舞劇院創排的大型民族歌劇是第四次來京演出,以觀眾喜聞樂見的喜歌劇形式,在國家大劇院高歌「第一書記」扶貧故事,展示極具山東特色的民族歌劇。
  • 駐村前看了三遍《馬向陽下鄉記》,他像馬向陽一樣選擇留守
    這個駐村前看了三遍《馬向陽下鄉記》的「第一書記」,如今,真的成了馬向陽,為村民創造著一個又一個驚喜。▲羅強給孩子上音樂課臨行前看三遍《馬向陽下鄉記》今年38歲的羅強,是重慶軌道集團經管中心團委副書記,共產黨員。2017年,他主動請纓,成為雲陽縣泥溪鎮協合村的駐村「第一書記」。
  • 跟著黃渤和主創團隊 聊聊既進得了城、又下得了鄉的「馬向陽」
    演員 黃渤 主創團隊 專家點評 《馬向陽下鄉記》是新世紀以來第一部民族喜歌劇,劇本、音樂和表導演藝術(甚至指揮)都包含著不少詼諧、幽默、誇張、輕鬆、風趣的喜劇成分,作為民族歌劇重點扶持項目和扶貧題材重點扶持劇目,「馬向陽」既進得了城,又下得了鄉 ——
  • 全國優秀現實題材舞臺藝術作品展演 《馬向陽》精彩亮相
    其中,既有反映改革開放給社會和民眾帶來深刻變化的民族歌劇《命運》、交響音樂會《浦東交響》等,也有反映精準扶貧的民族歌劇 《馬向陽下鄉記》、花鼓戲《桃花煙雨》等,還有反映重要建設工程、項目成就的舞劇《天路》、話劇《追夢雲天》等。 不負眾望《馬向陽》贏得喝彩 「我聽說《馬向陽下鄉記》來北京演出過多次,這一次專程來看。
  • 「風華國韻」走進青島藝術學校 歌劇《馬向陽下鄉記》的女主演為學...
    本場演出的優秀女聲獨唱演員、歌劇《馬向陽下鄉記》的女主角就是青島藝校的畢業生,她也對在場的學弟學妹鼓勵:熱愛祖國、好好學習,成為棟梁之才。返回半島網首頁>>
  • 【馬上就辦 真抓實幹】孝義年輕幹部演繹「馬向陽下鄉記」
    開展「雙聯雙升」活動是孝義市「冬季行動」的一項重要舉措,這345名機關幹部背上鋪蓋卷扎基層,轉變角色,實幹為民,幫黨建、幫發展、幫民生、幫穩定,生動地演繹了孝義版「馬向陽下鄉記」。他們雖然專長各不相同,卻有共同的特長——政策熟、信息廣、思路寬;派出單位各不相同,卻有共同的使命——接地氣、改作風、強素質、送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