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向陽下鄉記》的追夢人群像解讀

2020-12-19 齊魯網

2014年熱播電視劇《馬向陽下鄉記》在當代農村題材電視劇中脫穎而出,給人真實、感人、唯美的體驗,將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圍繞著三農問題以樂觀、積極的態度剖析了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困境,尋找到發展之途,塑造了一批有理想、有工作熱情、熱愛生活的國家建設者形象,他們勇敢追逐夢想,帶動鄉村致富,促進城鄉對話,展現了領導者的時代新風貌、國家人才的實幹奉獻精神,以及民眾堅守美德的淳樸心靈。其以鄉村生存場景為中心,輻射城市,探討了中國發展過程中人們面臨的物質和精神的矛盾,以及兩者和諧統一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進而,揭示了「中國夢」的現實內涵,彰顯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方面,其弘揚了我國文藝界農村題材藝術作品中對淳樸民情的歌頌和讚美傳統;另一方面,風格幽默清新,深刻真摯,扭轉了當代電視劇中的東北農村喜劇潮中鄉村人物形象落後、滑稽、怪誕等非常態類型化特徵。劇情有偶然、有跌宕,對劇中人物有諷刺、有批判,但又有尺度,真實感人。

一、實幹興邦的追夢人

習近平在「中國夢」中談到「空談誤國,實幹興邦」,這也正是《馬向陽下鄉記》打動人心,真摯動人之處。《馬向陽下鄉記》扭轉了國內一度出現的農村銀屏形象醜化的情況,選用內地人氣明星吳秀波飾演大槐樹村第一書記馬向陽,劇中男女演員不乏靚麗、帥氣、知性、可愛者,大都充滿朝氣,可以說有青春偶像劇的亮點。同時,《馬向陽下鄉記》的帥哥、靚女又顯得真實、質樸,人物形象有深度。在主人公們身上,我們看到了「追夢人」的理想光輝,他們有夢想,有追求。他們或者放棄了城市的優越生活,紮根農村,以實幹的行動帶動鄉村致富,溝通城鄉人們的夢想。例如馬向陽,本來可以以照顧老舅為理由推脫下鄉的「苦差」,繼續做他的商業局市場科科長,可是他卻基於改變村民生活現狀,解決民生,不再讓人民失望的夢想,堅持一線工作,做出個人生活的犧牲。周冰作為高級人才,知識分子,本來可以享受院長的優待,出國留學,可是她選擇留守大槐樹村做技術顧問,堅持培養富硒「青玉三號」,期望為鄉村帶來生路。齊槐和劉玉龍放棄了農村青年到城市打工的常路,堅持回家發展農業,也是基於對村莊的熱愛,不放棄、不拋棄,還要吸引城裡人來的理想。這些心懷夢想的青年人的相愛也是建立在共同的人生理想之上,他們的理想則是實實在在解決人民的生存問題,因而影片中的大愛是對人民的愛,對鄉村的愛,對祖國的愛。

為了解決大槐樹村村民的困難,馬向陽走的是實幹的路線,他考察大槐樹村生存環境後得出必須招商引資,發展旅遊業、發展鄉村企業,帶動村民走致富之路的結論。此後,創業的過程困難重重,但他都一一克服,最後收穫了致富的果實,鄉村食品加工業發展很好、鄉村旅遊業開展起來、富硒大棚菜也發展起來,產業之間還相互促進,形成了產業鏈,人民致富了,生存問題得到改善,生活穩定,各種生活矛盾也解決了。

周冰也是個實幹家,她受過高等教育,受領導重視和關愛,但她願意放棄舒適的生活根植農村,解決農村的現實問題,用自己的農業技術解決農村的貧困,她也取得了成功。她培養的優良品種「青育三號」在貧困的大槐樹村找到了最佳的土壤,堅持不懈的精神和對農民的摯愛之情也成就了其事業和愛情的雙豐收。可以說馬向陽與周冰都是追夢的人,他們的夢想根植於農村人的生存,他們的夢想是通過實幹來實現的。

同時,我們也看到,馬向陽為代表的追夢人的夢想也是基於人類理想生存的夢想,他們在鄉村發展的產業都是資源的合理利用,有文化、有生態、有科技,這三者和諧統一,與過去那種以科技犧牲生態,以經濟利益犧牲資源再生產有本質區別,與國家提出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一致。諾瓦利斯曾談到「世界必須浪漫化。」在電視劇中我們看到了這種浪漫主義情懷,有夢想的人生是詩化的人生,當夢想紮根生活,理想照亮了生活。

二、溝通城鄉的領導者

黨的領導幹部如何為人民服務,帶領人民走向幸福生活,這是實現「中國夢」的一條重要措施。2011年以來很多城市都掀起了幹部下鄉的活動,但是往往淪為形式和走秀,從而引發了村民不信任幹部,幹部無法展開工作的尷尬局面,這種情況在《馬向陽下鄉記》中也有鮮明的體現。馬向陽剛上任的時候,大家都抱著第一書記一年就走的態度,不相信他,糊弄他,甚至以此勸說他就範,但是馬向陽卻解決了這個問題,他真正地沉下來,真誠地熱愛他的鄉村、他的村民。中國三農問題的主要特點之一就是「城鄉差別繼續擴大」他探索的致富之路首先是先解決溝通城鄉的道路,在有限的時間裡解決一個現實問題,道路溝通了城市和鄉村,也就溝通了文化,溝通了文明,溝通了經濟,帶動鄉村發展起來。將城市打工的年輕人吸引回來,解決了鄉村人口流失的問題。對很多農村而言,道路是當前經濟難以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他的夢想是「讓大槐樹下長出金子」,他立下的軍令狀是,帶動村民致富,發展健全的基層黨組織,推動農村民主化管理。在招商引資失敗後,齊槐唱民歌的錄像經傳媒傳播引起了城市人的興趣,在道路暢通的前提下,城裡人開始被吸引過來,馬向陽充分發揮了大槐樹的文化產業潛力,利用民間文化發展了食品、旅遊一條龍產業,當年為革命戰士送煎餅的老祖奶成了大槐樹村文化產業的招牌,來的人都要吃煎餅、抱大槐樹,圖個雙圓滿。馬向陽以修路為契機,一方面加強了城市幹部對農村現實問題的了解;另一方面真正為農村帶來了城市文明和發展經濟的支撐力。

劇中還以周冰與馬向陽為修路還是建大棚意見不同發生矛盾的事件為線索,勾勒了農村致富的另一條道路——技術致富。村幹部守財曾總結說,「盼致富,無思路;想致富,無技術;求致富,無出路」。針對這個問題,導演也給出了解決方案,塑造了周冰這個重要的人物形象,她是領導下鄉配備的技術顧問,技術則是農村致富的另一條有效途徑,科技能帶動農業發展,她通過土壤檢測,發現大槐樹是富硒地,也是其科研項目青育三號的最佳土壤。最終,馬向陽接受了周冰的建議,共同合作,實現了幹部下鄉,溝通城鄉,發展經濟,解決了農村人的生存困境。作為下鄉幹部,馬向陽除了運用智慧尋找發展鄉村經濟以帶動城鄉對話,還以他的真誠和熱情感動了他的同事、領導,讓城裡的幹部主動走進鄉村,支持鄉村發展,解決鄉村問題。電視劇成功地塑造了一位能夠從多維度創造並落實城鄉對話的領導者形象,也揭示了當代社會領導幹部的腳踏實地、有智慧、融入人民生活、解決實際問題的新風貌。

三、守護心靈淨土的民眾

此劇的人文亮點還在於其塑造了一批守護家園的鄉村人形象。影片以大槐樹村為個案進行了剖析,以物質利益與心靈操守的矛盾衝突為線索,通過幾次矛盾鬥爭和大槐樹村村民的抉擇塑造了一批質樸感人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形象。他們渴望脫貧,卻能抵制物質誘惑,堅守大槐樹村的心靈家園,他們有自私自利的層面,卻最終能夠以大局為重,捨棄小我。電視劇中特別打動人心的就是劇中人物的心靈內部的鬥爭和成長,在探討農村如何發展問題時,此劇注重挖掘鄉村傳統美德的現代價值,肯定經濟發展中堅守心靈淨土的意義。整部劇作洋溢著一股暖意,農村雖然貧窮,民風卻淳樸。城市經濟發達,也不乏善良和友愛。劇中人物何嘗沒有私心,但最終都戰勝了自己的物質欲望,守護美德、守護念想、守護心靈深處的夢想。

劇中推動波瀾的主要人物是二叔,二叔的私心引出了村裡人心的矛盾,一是二叔為了吉利佔了寡婦的二畝地;二是二叔要與馬向陽這個拆他臺的外來領導鬥法,引發了大槐樹被賣等一系列事件。二叔霸佔寡婦的地不是貪便宜,是為了風水的吉利,二叔寸步不讓,甚至不惜合夥設局欺騙馬向陽,背下昧良心的罵名,為了兒孫的幸福他還是堅持做了不道德的事情。可是他最終被馬向陽感動,私心讓步良心。如果說佔地、還地還只是個人內心矛盾衝突的集中表現,賣大槐樹事件則是對全村人靈魂的拷問,經歷了土地流轉被騙,長年經濟落後的日子,村裡人特比渴望致富,也特別需要錢,在二千元的誘惑面前,村裡很多人動搖了,可是那樹是祖輩留下的傳統,是村裡人心中的信念,它是大家幸福生活信念的外化,是這個村的核心。人們因為貧窮無可奈何地犧牲大槐樹,也是犧牲自己生存的信仰。寡婦的話代表這村人的心聲,「人總得有個念想」,丈夫雖然死了,但她嫁進大槐樹村第二天就和丈夫去抱了大槐樹,這棵樹見證了他們的愛情,也見證了村裡幾代人的愛情。大槐樹還是老人日常休閒娛樂的聚集地。這個場所在生活中具有重要意義。事實上,大槐樹在村裡每個人都心裡都是個念想,關係到對祖輩的懷念、關係到家庭幸福生活的憧憬、它是人們的心靈安慰和凝聚力。如果人們為經濟利益拋棄了大槐樹,那麼代價就是傳統美德、心靈淨土的損失。影片對此進行了深刻地探討,在物質利益的誘惑下,人們進行了艱難的選擇。最終在第一書記馬向陽的努力下,人們選擇了心靈,選擇了道德,而這正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真正前提。馬向陽的內心經歷了鬥爭,從牴觸大槐樹村村支書到真正熱愛這片土地,從極其偶然被派出當村支書的尷尬最終轉變成放棄城市生活,甚至犧牲了照顧老舅的時間,並且得到老舅的大力支持,他認真思考致富救民的道路,對村民也推心置腹,投入真摯的情感,為了籌備資金,為了保障村民的利益,他自己掏腰包、從商業局化緣、甚至不惜賣房產,傾其所有,並將村民當作自己的親人,不惜冒生命危險救人,最終打動了村裡的釘子戶,開闢了文化產業,帶動了村民走向和諧、富裕。周冰和馬向陽也經歷了誤解的矛盾和心心相印,因為情系村民生計,他們在追尋共同的理想目標中開始相互理解,內心越走越近,收穫了愛的果實。劇作具有審美與啟蒙的和諧統一性。其關注民生,揭示了社會主義發展路途中的重要問題,那就是精神與物質的協同發展。我們要發展經濟,但也要堅守心靈。

總體說來,電視劇根植生活,具有強烈的現實關照氣息,同時又具有樂觀主義理想精神,風格溫情真摯、輕鬆自然。影片的主題歌是《追夢的人》,這首歌可以說正是此電視劇整體特徵的縮影:關照了「夢想」,闡釋了社會主義建設進程中人們追求理想的美麗情懷。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中指出:「必須把創作生產優秀作品作為文藝工作的中心環節,努力創作生產更多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體現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有機統一的優秀作品」。《馬向陽下鄉記》正是這樣一部優秀的電視劇,把握了時代精神、弘揚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內部力量,書寫了人民創建美好家園的夢想和追求。

(作者為聊城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相關焦點

  • 《馬向陽下鄉記》喜捧文華大獎
    □ 本報記者 薄克國 唱響藝術節《馬向陽下鄉記》由青島演藝集團出品、青島市歌舞劇院創排,歌劇取材於現實生活,聚焦精準扶貧時代題材,講述了一位農科院的助理研究員馬向陽下鄉當第一書記扶貧濟困的感人故事。《馬向陽下鄉記》5月28日、29日晚在上海大劇院演出,其中,藝術節組委會對28日的演出進行了網絡在線直播,官方統計單場點擊量達到了176.2萬,點讚人數超過6萬。
  • 《馬向陽下鄉記》唱響「民族歌劇新樣本」
    為了將歌劇版《馬向陽下鄉記》打造成民族歌劇精品,青島市歌舞劇院根據本院在歌劇創作上多年積累的優勢資源,最終決定用喜歌劇的形式將這一人物搬上舞臺,吸引了國內創作大腕聚集,可謂實力紛呈。張樂群代表《馬向陽下鄉記》登臺領獎,捧著文華大獎獎牌的他直言「夢想成真!」
  • 《馬向陽下鄉記》:喜歌劇也能說大事兒
    《馬向陽下鄉記》雖然寫的是重大現實題材精準扶貧,但並沒有板起面孔教訓人,而是為觀眾展開了一幅清新的農村畫卷,「忙得腳打屁股蛋,嚼舌根都沒閒空」等俏皮話拉近了觀眾與舞臺的距離,臺上的故事仿佛就發生在觀眾身邊。
  • 歌劇《馬向陽下鄉記》:用喜劇演繹精準扶貧故事
    3月6日、7日,由山東省青島演藝集團出品、青島市歌舞劇院創排的大型民族歌劇《馬向陽下鄉記》在北京保利劇院上演。該劇聚焦精準扶貧,塑造了下鄉扶貧的「第一書記」馬向陽這一人物形象。來源於人民生活的藝術創作,再加上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讓這臺戲兩年三度進北京演出,收穫不俗反響。《馬向陽下鄉記》講述了農科院助理研究員馬向陽下鄉擔任「第一書記」扶貧濟困的感人故事。
  • 歌劇《馬向陽下鄉記》勇奪「文華大獎」
    6月2日,由文化和旅遊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落幕,第十六屆文華獎揭曉,歌劇《馬向陽下鄉記》等10部作品榮獲「文華大獎」。「2013年我們劇院創排的舞劇《紅高粱》曾獲得第十四屆『文華大獎』,時隔六年這次歌劇《馬向陽下鄉記》又榮獲第十六屆『文華大獎』,特別感謝各位專家、評委和觀眾們的肯定和鼓勵,讓我們創作團隊深感鼓舞和振奮!這也為我們劇院在現實題材的創作上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為民族喜歌劇的創作探索出了一條新的可行之路!」
  • 《馬向陽下鄉記》獲文華大獎,青島歌舞劇院更有自信
    日前,在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上,山東選送的民族歌劇《馬向陽下鄉記》獲得文華大獎,這也是繼舞劇《紅高粱》在第十屆中國藝術節獲文華大獎後,青島出品的文藝精品第二次獲此殊榮。6月4日,該劇製作人、青島市歌舞劇院院長張樂群接受了記者採訪,解讀了這部劇的創作幕後。
  • 《馬向陽下鄉記》登陸衛視 萌書記陪你過羊年
    、北京世紀萬峰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青島鳳凰影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40集清新田園風農村喜劇《馬向陽下鄉記》將於2月15日登陸黑龍江衛視晚黃金檔。  更重要的是,《馬向陽下鄉記》風格清新幽默,將國產電視劇界陳腐的鄉村劇市場進行了一次刷新:它既沒有重啟賺人眼淚的苦情路線,也沒有延續撓人假笑的世俗風格,不以家長裡短的瑣事為重點,不用誇張虛假的表演為賣點。其清新的風格、獨特的視角、幽默詼諧的故事,以及對新時期中國農村真實現象犀利的描述。開創了農村題材電視劇的新格局。
  • 青島歌劇《馬向陽下鄉記》贏在哪?一起來看看背後的故事
    當由青島演藝集團出品、青島市歌舞劇院創排的原創民族歌劇《馬向陽下鄉記》在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的舞臺上接過文華大獎的獎牌,可能許多人會有此一問。此次集結上海的全國51部參評作品中共有38部入圍「文華大獎」評選劇目,青島原創民族歌劇《馬向陽下鄉記》經歷層層選拔,最終成為十分之一「文華大獎」得主,也是唯一一部獲此殊榮的歌劇作品,實屬難得。
  • 《馬向陽下鄉記》捧得文華大獎 帶你重溫「青島出品」歌劇奪獎之路
    《馬向陽下鄉記》製作人、青島市歌舞劇院院長張樂群認為,創作精品是劇院發展的頭等大事,有信心在其他藝術形式上也能創作出精品,《馬向陽下鄉記》再次驗證了歌舞劇院隊伍堅忍不拔的精神。「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展工程」專家指導委員會專家為《馬向陽下鄉記》傾注了心血和汗水,「能夠獲獎首先離不開領導專家」。
  • 助力脫貧攻堅 民族喜歌劇《馬向陽下鄉記》打破傳統形式,以「喜...
    當代鄉村喜歌劇,可能是馬向陽下鄉記這部歌劇最應該走的藝術創作道路。」正式這一句話變成了一個影子,奠定了與這部劇的緣分。《小二黑結婚》是中國第一部喜歌劇,65年之後,我們才有了可能將立起來的《馬向陽下鄉記》民族喜歌劇,所以排好這部《馬向陽下鄉記》,是向我們民族歌劇的經典作品《小二黑結婚》致敬,同時採用這樣一種喜歌劇的方式,給人民群眾的接受度一定會更高。」
  • 駐村前看了三遍《馬向陽下鄉記》,他像馬向陽一樣選擇留守
    這個駐村前看了三遍《馬向陽下鄉記》的「第一書記」,如今,真的成了馬向陽,為村民創造著一個又一個驚喜。▲羅強給孩子上音樂課臨行前看三遍《馬向陽下鄉記》今年38歲的羅強,是重慶軌道集團經管中心團委副書記,共產黨員。2017年,他主動請纓,成為雲陽縣泥溪鎮協合村的駐村「第一書記」。
  • 《馬向陽下鄉記》編劇代路:從80萬字中挑出兩萬字 寫出一部魯版...
    《馬向陽下鄉記》編劇代路(右二)。  大眾網·海報新聞青島6月5日訊(記者 高忠業 見習記者 劉丹 王爽)6月2日,由青島市歌舞劇院有限公司演出的大型民族歌劇《馬向陽下鄉記》榮獲我國專業舞臺表演藝術的最高政府獎——「文華大獎」。
  • 李琦出席飛天獎 獻唱《馬向陽下鄉機》主題曲
    李琦出席飛天獎 獻唱《馬向陽下鄉機》主題曲李琦作為電視劇 《馬向陽下鄉記》主題曲的演唱者,當天也到場出席,現場演唱了主題曲《追夢者》。  第二季中國好聲音冠軍李琦自出道以來,曾被不少影視劇欽點,電影《何以笙簫默》、電視劇《金玉良緣》等熱門影視劇都曾留下李琦的溫暖「獻聲」。此次飛天獎上,由吳秀波領銜主演,李琦獻唱主題曲的電視劇《馬向陽下鄉記》獲現實題材優秀電視劇獎,李琦也有幸到場助陣。
  • 全國優秀現實題材舞臺藝術作品展演 《馬向陽》精彩亮相
    其中,既有反映改革開放給社會和民眾帶來深刻變化的民族歌劇《命運》、交響音樂會《浦東交響》等,也有反映精準扶貧的民族歌劇 《馬向陽下鄉記》、花鼓戲《桃花煙雨》等,還有反映重要建設工程、項目成就的舞劇《天路》、話劇《追夢雲天》等。 不負眾望《馬向陽》贏得喝彩 「我聽說《馬向陽下鄉記》來北京演出過多次,這一次專程來看。
  • 助力脫貧攻堅《馬向陽》唱響國家大劇院
    25日、26日,全國脫貧攻堅題材舞臺藝術優秀劇目展演舞臺迎來《馬向陽下鄉記》,這部由青島演藝集團出品、青島市歌舞劇院創排的大型民族歌劇是第四次來京演出,以觀眾喜聞樂見的喜歌劇形式,在國家大劇院高歌「第一書記」扶貧故事,展示極具山東特色的民族歌劇。
  • 為時代放歌「歌舞中的70年」《馬向陽》在列
    作為反映新時代的優秀現實題材劇目之一,歌劇《馬向陽下鄉記》以民族喜歌劇形式講述農科院助理研究員馬向陽下鄉擔任扶貧「第一書記」、帶領鄉親們奔小康的故事。( 來源:信網)近日,《人民日報》 兩次刊文提及大型歌劇《馬向陽下鄉記》。
  • 「風華國韻」走進青島藝術學校 歌劇《馬向陽下鄉記》的女主演為學...
    本場演出的優秀女聲獨唱演員、歌劇《馬向陽下鄉記》的女主角就是青島藝校的畢業生,她也對在場的學弟學妹鼓勵:熱愛祖國、好好學習,成為棟梁之才。返回半島網首頁>>
  • 跟著黃渤和主創團隊 聊聊既進得了城、又下得了鄉的「馬向陽」
    為了「馬向陽」,嗩吶演奏員尾骨骨裂也不請假休養;為了「馬向陽」,舞蹈演員跟舞美隊一起布景搶裝;為了「馬向陽」,兩口子都在劇組忙活、家也顧不上;為了「馬向陽」,後勤保障把「你家的困難」變成「咱家的事兒」,全院有了團結互助的磁場…… 憑什麼為了「馬向陽」?因為這是一臺好戲,因為現在正是好時候,因為這樣的機遇不是天天有!一部《馬向陽下鄉記》,給全院上下打了強心劑,讓大家看到了事業的奔頭、發展的希望。
  • 【馬上就辦 真抓實幹】孝義年輕幹部演繹「馬向陽下鄉記」
    開展「雙聯雙升」活動是孝義市「冬季行動」的一項重要舉措,這345名機關幹部背上鋪蓋卷扎基層,轉變角色,實幹為民,幫黨建、幫發展、幫民生、幫穩定,生動地演繹了孝義版「馬向陽下鄉記」。他們雖然專長各不相同,卻有共同的特長——政策熟、信息廣、思路寬;派出單位各不相同,卻有共同的使命——接地氣、改作風、強素質、送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