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長治8月4日消息(記者賀威通 通訊員梁譽凡)在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的大背景下,智庫機構、智力資源如何幫助縣域蹚出一條新發展路子?近日,山西省智庫發展協會專家調研組一行趕赴長治市沁源縣,就縣域治理與創新能力建設進行調研。
在長治市沁源縣箭杆村林溪中藥材種植加工公司、程壁村連翹藥茶加工廠,調研組發現這些藥材、藥茶生產企業,深挖當地山區、丘陵地帶特有的沁黨參、綿黃芪、黃芩、野生黨參等資源,採取多種方式抓好道地藥材的種植、採集、收購、加工、銷售工作,目前藥茶產品已初具規模,成為全縣產業扶貧的龍頭項目之一。沁源縣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宏斌介紹,沁源縣擁有近700種道地中藥材,加上全縣森林覆蓋率高,水源充足,氣候適宜,縣裡已鼓勵創建起十多家藥材生產加工企業,這些企業已成為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金缽缽,是全縣轉型發展的一道風景線。
調研組建議,依託當地優勢農特資源,沁源縣應該加大科技支持三農的力度,在技術革新、提高產品附加值、物流園、資金池、風險控制、品牌推廣等方面,為農民和農業企業提供支持,變弱質農業為優勢產業,尤其要藉助山西藥茶產業發展思路,走專業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之路。
在長治市沁源縣琴泉村、韓洪溝村、閆寨村,由清華大學團隊設計的鄉村民宿,藝術感強烈,備受遊客青睞。近年來,沁源採取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的辦法,先後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建立長久聯繫,大力度吸引專業人才進入沁源。沁源縣委書記金所軍說,沁源的發展離不開智力支持,更離不開高層次、高等級、高技術人才支持。他說,「一些大城市的人才受各種限制,不能紮根沁源工作,我們就請人家來當『客座』人才,不固定時間,不設定限制,根據這些人才的實際情況,不定時地來沁源指導工作,或擔任項目負責人」。
調研期間還召開了「智力支持沁源轉型發展研討會」。沁源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胡亞明,山西省智庫發展協會副秘書長吳修明,代表雙方籤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山西省智庫發展協會副會長宋瑞卿表示,立足綠色,沁源要找到縣域經濟和文化特色,要打造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的特色,持之以恆去打造、去踐行、去傳播,才能形成特色沁源的亮麗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