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人們越來越依賴手機,工作離不開手機,通知下發、工作交流通過微信群和QQ群;生活離不開手機,網上購物,叫車點外賣,出門用地圖查找路線和地點;娛樂離不開手機,玩玩遊戲,看看電影聽聽歌;當然,帶孩子也離不開手機,給萌娃拍照拍視頻,發朋友圈曬娃,遇到問題到網上的育兒社區或APP發帖子尋求解決辦法,到寶媽群裡交流心得和經驗。
許多父母都會擔心孩子大腦受到這些電子屏幕的過多影響。有的家長堅持不讓孩子在上學前看任何一點電視,有的家長則發現孩子哭著喊著要自己的手機。屏幕時間也成為媽媽之間的鄙視鏈,大家爭相對比自己給予孩子的屏幕時間,孩子看動畫片時間越短,仿佛表示媽媽越稱職。
另一方面,我們生活在一個屏幕的年代來,擅長模仿的孩子接受我們的言傳身教,不可能完全不接觸屏幕。兩歲的孩子已經會熟練地打開ipad,點出來視頻app看動畫片。三歲以上的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後,就會互相討論動畫片的內容,屏幕時間也是他們的社交手段。
雖然今天的我們會將網絡、手機、電腦視為洪水猛獸的新技術,但在兒童發展心理學家看來,書本也曾經是人類的最新技術——只是他們現在不新了。
書本給人類大腦發育造成了巨大影響,那些曾經用來發展視覺和演講能力的大腦皮質現在用來看印刷字體。人類不再從練習與學徒制中學習職業技能,而通過閱讀與學校講課來學習。閱讀障礙症、多動症,還有其他所謂的學習障礙疾病,都是人類大腦無法適應書本這一技術的表現。
蘇格拉底曾經憂慮過:閱讀與寫作會損害人類的對話交流能力,你無法對書本提問而獲得回答,寫作記錄也會降低人類的記憶能力。蘇格拉底是對的,而且發展心理學家還發現了許多書本的副作用:現代人類已經失去了原始人對於環境的敏銳反應與活動能力。
那麼,現代人類會因為書本而喪失對傳統信息的傳承嗎?並不會。人類更遠古的信息傳遞方式包括演講、歌唱和戲劇等,我們曾經只可以通過這種人與人之間的表演來接受信息。
自從有了書籍之後,我們學會了寫作和閱讀,而這種新的媒介方法大大加快了信息的傳遞速度。我們也許很難再和蘇格拉底一樣背誦荷馬史詩全文,但我們依然可以讀他美妙的詩歌。而事實上,演講、歌唱和戲劇等媒介也沒有消失,我們也無法想像它們完全從人類生活中徹底無影無蹤。
有許多人依然在舞臺上唱歌和跳舞,在朗誦會上閱讀自己的詩作,在TED大會上講述自己的經驗,在電影裡扮演角色講述故事。相反,新的網際網路媒介反而讓這些傳統信息傳遞方式復活了。我們可以在網絡上觀看這些演講、歌唱與戲劇,甚至可以看到它們的直播。
書籍早已成為現代社會必備工具,但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網際網路工具則是我們新時代的問題。就在此時,你也正是盯著屏幕來閱讀我的文章,才可能形成我們之間目前的交流。當然同時,你也許也正刷著朋友圈了解朋友的信息,在微信媽媽群裡吐槽,在淘寶上給寶寶買繪本,在B站上找給寶寶聽的故事。同時,我們新一代孩子的大腦正在被網絡、屏幕,手機、電腦而改造 。
歷史告訴我們,在一個新技術重塑我們社會時,我們總會過度焦慮。而當這個技術完全覆蓋我們生活之後,我們則很容易習以為常,根本不會去提起這些變化,就像書籍曾經對人類所造成的影響一樣。
我們可以確定,這些在屏幕中長大的孩子擁有的大腦肯定和我們不一樣,就像會閱讀的大腦和文盲的大腦也有許多不同一樣。但到底大腦會有怎樣的不同?這些不同有多大的影響?這些影響是好是壞?這將是科學家們長期進行研究的課題。
您會限制你家孩子玩手機的時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