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助推中國民樂創新與發展——以《國樂大典》節目為例

2020-12-15 中國社會科學網

中國民樂以特有的方式記錄著中華五千年燦爛輝煌的歷史,其傳統音樂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雖然民樂如今在人們心中是小眾音樂,但近幾年來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成為很多主流媒體節目製作的新方向。其中,綜藝節目《國樂大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現代媒體助推下的民樂作品創新發展

二胡演奏家陳軍在由廣東衛視與山西衛視聯合打造的《國樂大典》節目中說:「對於民樂的發展,原創是一種引擎,它會刺激民樂往更遠的方向前行。」在節目中,龔鑼新藝術樂團是原創作品的代表團隊之一,這支樂團大部分作品都是德國作曲家老鑼的原創作品。老鑼的創作特點是在西方作曲技術的基礎上,結合大量的中國元素,使用中國的傳統題材,用室內樂的形式將中國傳統樂器和西洋樂器相結合。其作品本身有著別出心裁而又富有邏輯的形式架構,在配器上一般僅靠七人左右的配置,如《忐忑》中使用了笙、竹笛、古箏、揚琴、大提琴、手風琴、架子鼓七件樂器。作品一方面運用了中國戲曲的行腔、鑼鼓經等元素,另一方面又運用大提琴模仿民樂演奏滑音的方式,使中西方音樂完全融合,使之成為中西方音樂合作的經典之作。老鑼創作的音樂結合中西、傳統與現代的創作手法,讓人們感受到多元文化的交織,它不僅是中國的音樂,更是世界的音樂。

電視媒介傳播的節目,其受眾不僅是從事民樂的專業人群,更多的是廣大電視群眾。從民樂傳播的角度出發,改編不同類型的經典作品是民樂普及性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國樂大典》節目中,樂團改編作品有對經典傳統器樂作品的改編、對經典民歌的改編、對經典民間音樂的改編、對戲曲音樂的改編及對流行音樂的改編五類。如月之源樂團將同一題材的兩首琵琶傳統獨奏作品《霸王卸甲》《十面埋伏》進行改編,使兩首作品融合在一首作品之中,作品通過多層次樂器音色的相互交織,用兩把琵琶分別演繹劉邦和項羽的音樂形象。又如五色風樂團改編的《青春舞曲》,使用了笛、嗩吶、琵琶、馬頭琴及艾捷克五件樂器,這五件樂器看似非常不搭,但通過作品的改編,卻能呈現出和諧的效果。另外,作品中還融入了《愛我中華》的核心旋律,無論是從樂器的組合上還是在作品的內容中,進一步體現了我國56個民族大融合的精神內涵。

傳統民間音樂是廣大勞動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其源於生活,是一切優秀作品的根基所在。我國地大物博,民間音樂豐富多彩,包括北方鼓吹、山西吹打、江南絲竹、潮州音樂等。大連復州鼓樂團的《家在東北》,在使用了東北大嗩吶、嗩吶、笙、手鑼、木魚、排鼓外,其二龍吐須(多管嗩吶)的出現更是讓觀眾為之讚嘆,他們的精湛演出讓觀眾們認識並了解我國有著如此之多的優秀民間音樂。在節目中,這些優秀民間樂團或是原汁原味展現或是加以新的元素融入其中,目的都是讓人們了解民間音樂,讓人們看到中華優秀音樂的博大精深。

 民樂表演形式的創新

一個作品只有通過表演才能使其成為音樂存在,不同的舞臺表演形式使得作品呈現迥然不同的美。在現代媒體的助推下,中國民樂表演形式呈現出多樣化發展。

在《國樂大典》中,月之源樂團、玖木樂團都選擇了《十面埋伏》這首經典琵琶武曲。同一作品兩個樂團呈現了不同的表演形式。其中,月之源樂團在演繹《十面埋伏》時,使用一面大鼓、一個木魚以及一把琵琶,以傳統《十面埋伏》為基礎,通過「列營」「小戰」「楚歌」「吶喊」四個段落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一幅戰爭的畫面。玖木樂團則以馬久越的《新編十面埋伏》為基礎,在樂隊的伴奏下使用了九把琵琶和一面大鼓,在表演形式上呈現出「十面」埋伏。兩個版本相比較,月之源樂團更接近傳統作品本身,玖木樂團的形式感更強,現代氣息更加濃鬱,可謂一個重內容一個重形式,不同的受眾都可以找到不同的所愛。

赤焱樂團的代表樂器月琴是一種純戲曲伴奏樂器,其局限性較大。但該樂團在節目中不停地尋求不同的表演形式。如作品《粉墨人生》,本是零點樂隊的一首作品,原曲融合了京劇等戲曲元素。在赤焱樂團的改編中,又創新性地加入了爵士元素,使用六支銅管表現和聲,兩支竹笛表現中國韻味,加上三個中阮,但這些並沒有蓋住特色樂器月琴的音色,聲音上有很強的融合性。爵士樂與民樂的結合、搖滾樂與戲曲的交融,給人帶來不同的視聽感受。

民樂和其他傳統文化相結合的表演形式也是一種創新。如晉風樂團的《三對面》,這是一首地道的晉北梆子。在作品演繹中,一個人使用嗩吶、管子、口琴子三種不同的樂器分飾三種角色,惟妙惟肖地表現了戲曲中花臉、鬚生、青衣三種人物對唱的場面。同時在節目中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孝義木偶相結合,具有千年歷史的孝義木偶還在現場為觀眾展示了「變臉」「噴火」「帽翅功」等絕技。《三對面》的這種表演形式不僅把原生態的山西地方風情展現在觀眾面前,更是讓觀眾對有著千年歷史的優秀傳統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現代媒體助推民族樂器的傳播與改革

《國樂大典》不僅給觀眾普及了很多傳統民族樂器,同時也介紹了很多少數民族樂器。如方錦龍為大家介紹了新疆的艾捷克、熱瓦普、新疆手鼓等,並將熱瓦普和低音熱瓦普進行音色對比的演奏;通過瑪尼石樂團的演奏,觀眾們認識了藏族樂器弦子、扎木念;神駿樂團的演奏讓人們認識了蒙古族樂器馬頭琴、低音馬頭琴、火不思等。此外,蔣國基在《笛韻天籟》中演繹了有八千年左右歷史的骨笛。慈谿甌樂團將音色秀美、盛行於唐朝中晚期的甌樂器進行了原音再現。

樂器本身的改革與創新透過節目也可以讓觀眾們看到其歷史發展的變革,如女子水晶樂坊向觀眾們展示了水晶材質的各種民族樂器,她們將傳統和時尚相結合,通過樂器材質的變化來吸引觀眾的關注。符生樂團在《蒙風》中使用了韶琴,韶琴是高韶青改造的一種拉弦樂器,和傳統二胡相比,韶琴將琴筒分為前後兩個部分,通過琴筒旋轉轉變傳聲方向,用調弦器取代琴軸,另外通過方便調整的千斤大大拓寬了傳統二胡的音域。

 民樂傳承與創新發展的影響及意義

民樂的生存一直呈現兩極分化,要麼來自民間要麼來自音樂廳,因此「民間派」和「學院派」成為民樂發展的兩大分支。民間派的傳承越來越難,學院派的技術層次越來越高,大部分老百姓在民樂鑑賞上處於「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狀態。當代媒體將這兩種形式進行融合,促使民樂不斷進行創新性的發展,這無疑對國樂的傳播、傳承與創新發展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透過媒體,觀眾們可從不同的視角了解中國民樂。在現代媒體的推動下,更多的國樂人有了「探索精神」——對作品創作的探索、對演出形式的探索、對不同音樂文化的探索。這種探索來自「傳統」與「現代」、「流行」與「經典」的融合與突破,它啟示年輕的音樂人在創作風格上尋求多樣化,使我們的民樂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當今民樂的發展需要在創新中發展,在現代媒體推動下,民樂作品、演奏形式以及樂器本身的創新都是民樂發展的重要因素。這些因素使中國民樂以其特有的音色和韻味滋養當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讓世界聽到中國音樂背後那沉甸甸的文化自信。

(作者單位:南京曉莊學院音樂學院)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2020年9月4日第2004期 作者:魏薇

精彩推薦:

以高質量黨建促進高質量科研

群體情緒加工的特點及其腦機制

創新思政教育載體 推進國家安全教育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相關焦點

  • 唐俊喬等國樂大師空降「小蠻腰」!《國樂大典》開啟高能Live Show
    深受無數樂迷喜愛,不斷推陳出新展現民樂青春風採的《國樂大典》第三季現正熱播。1月7日(星期四)下午16:00-17:00,在《國樂大典》半決賽來臨前,酷狗直播重磅直擊國樂大師唐俊喬及其戰隊成員空降廣州塔,為廣大樂迷們奏響新年第一篇章。
  • 《國樂大典》玩轉民族樂器與西方樂器混搭模式
    吳彤以飛行嘉賓身份加盟《國樂大典》。   民樂文化競技真人秀《國樂大典》將於今晚21:10在廣東衛視播出第七期「樂蘊八方」。民樂演奏家吳彤作為飛行嘉賓,前日到廣州參與最新節目錄製。在錄製前,吳彤接受媒體採訪,對於民樂比賽中出現西方樂器以及民樂該如何走向世界等節目焦點問題,進行解答。   民樂不是簡單的傳承二字   今晚播出的《國樂大典》中,龔鑼新藝術樂團、赤焱樂團、符生樂團都將玩起民族樂器與西方樂器的混搭模式。
  • 國樂不如西洋樂?絢麗華章 這才是國樂正確的"打開方式"
    2018年5月29日,由廣東衛視、山西衛視聯合製作的大型原創中國經典音樂競演節目《國樂大典》,以「第一季節目成果分析及第二季節目創意策劃研討」為主題,在北京舉行專家研討會。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主席胡佔凡,在發言中為節目點讚:「《國樂大典》最大的特點,在於節目形態的原創性及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繼承與傳播。
  • 樂器碰撞只是開始,《國樂大典》第三季如何讓傳統文化也嘹亮?
    更重要的是,《國樂大典》第三季把內容的想像做到了極致。最新一期節目中,不僅有「鞠斯琴·畢力格戰隊」創新演繹古風歌曲《大魚》,用馬頭琴、中阮、高胡和打擊樂配合模仿出自然之境中的鯨魚叫聲,帶觀眾一頭扎進海天一色的遼闊中;還有「熱匹開提熱夏提戰隊」煥新演繹《雲宮迅音》,將電音與民樂結合,致敬經典的同時也讓觀眾看到了青春樂手與國樂72變的可能性。
  • 《國樂大典》開啟尋樂人戰隊競演
    新快報訊 記者徐紹娜報導 《國樂大典》第三季正在廣東衛視熱播,周五晚播出的第七期中,尋樂人戰隊競演打響,首輪PK在霍尊戰隊和方錦龍戰隊之間展開。 上期節目,唐俊喬、霍尊、方錦龍、陳軍四位尋樂人,根據舞臺公演排名先後,分別從48位晉級樂手中選擇16人,組建起旗下三支戰隊。而此前遺憾離場的選手此次返場擔任「特邀賞樂人」,與現場200位賞樂人共同投票,票數高的戰隊全員晉級,落敗者將在該戰隊中淘汰兩人。6支戰隊3輪對決,戰隊配置、出戰輪次、競演曲目都成了制勝關鍵。
  • 這檔節目讓「國樂」風韻溢淌螢屏內外!
    「國樂」,自古有之,自唐代始以宮廷音樂、禮儀音樂和傳統音樂為基礎所形成的中國傳統音樂,經歷代延續與傳承,形成了獨有於民族特性的傳統音樂。近兩年,一檔由廣東衛視原創自製的大型創新型中國經典音樂競演節目《國樂大典》悄然走紅,從2018年第一季「揭開中國音樂之美」到2019年第二季破圈升級,讓傳統民樂在新時代煥發新生,讓這個頗為「小眾」的國樂領域成為大眾追捧的熱潮。
  • 玩轉機器,呈現國樂——揭開《國樂大典》匠人之作導攝團隊拍攝錄製...
    在《國樂大典》第三季熱播之際,讓我們一同揭開節目拍攝錄製的神秘面紗。《國樂大典3》的機位設置,考慮的是如何在把樂手個人的演奏魅力表現出來之餘,還要將樂曲的情緒和整個舞臺的美感、震感、嗨high感等淋漓盡致又精準的通過畫面傳達給觀眾。
  • 《國樂大典》刷新收視新高,樂器也能72變,最後4支戰隊兩兩PK
    上周,《國樂大典》第三季播出第五期,同時段收視挺進全國衛視前三名,數據刷新頻道記錄、創三季新高。 12月4日(本周五)21:10,由國樂醬酒獨家冠名的《國樂大典》第三季,將在廣東衛視播出第六期。第一輪的樂團競演階段進入倒計時階段,最後4支戰隊將進行兩兩PK。根據賽制,在競演中比分落敗的戰隊,需要從成員中淘汰2名樂手。
  • YY直播《國樂大典》用民族樂器弘揚民族時代精神
    原標題:YY直播《國樂大典》用民族樂器弘揚民族時代精神繼「戰鼓陣陣」,"相約強軍新時代"網絡名人進軍營活動之後,國內領先的直播平臺YY在正能量直播上又有新動作, 5月18日晚間,YY平臺作為《國樂大典》官方指定網絡賽區,通過997詩書禮樂頻道轉播了《國樂大典》電視節目,為廣大網友們奉上一場精彩的視聽盛宴。
  • 國樂名場面!民樂版《名偵探柯南》《斯卡布羅集市》即將上演
    12月11日晚,《國樂大典》第三季第七期將在廣東衛視播出,霍尊戰隊和方錦龍戰隊的競演如火如荼。上期節目,唐俊喬、霍尊、方錦龍、陳軍四位尋樂人,根據舞臺公演排名先後,分別從48位晉級樂手中選擇16人,組建起旗下3支戰隊。
  • 這支"國樂F4"太帥了!用的樂器很多人連名字都叫不上
    國樂大典瑪尼石樂團由來自不同藏區的四名成員組成2011年,僅僅出道兩年的他們一舉拿下中國藏歌會全國總冠軍在國樂界掀起藏族音樂新風潮樂團的每位成員都身懷絕技堪稱「
  • 2020廣東衛視《國樂大典 第3季》最新視頻全集 更新到11月20日第四期
    歷經了前兩季的沉澱與打磨,《國樂大典》第三季攜著「國樂正青春」的口號闊步而來。新一季節目將保留往季節目優勢,推陳出新,從舞美服飾到賽制規則都引入了全新的理念。 以中國風為基礎,舞臺的立面是由220個帶數控光管的三角形單元組成的圓形「鳳巢」,構築造型的同時本身又是一個巨大的燈架,使得舞美造型和燈光效果合二為一。在演出過程中,「鳳巢」可以通過光管隱現、燈光起伏呈現出多種變化的面貌。舞臺平面設計上融入國樂元素,引入琵琶造型,有機地把觀演關係連結為一體同時呼應立面「鳳巢」,形成環繞式的空間關係。
  • 《國樂大典》亮相酷狗直播,御笛天后唐俊喬及戰隊成員炫翻全城
    新年伊始,酷狗音樂、酷狗直播與熱播綜藝《國樂大典》夢幻聯動,邀請數位國樂大師及戰隊成員空降廣州地標建築「小蠻腰」,給廣大樂迷獻上家門口的國樂大賞,為即將迎來半決賽的《國樂大典》第三季火爆預熱,點燃觀眾們的無限熱情。
  • 傳統口味VS新奇口味,你要PICK哪一款國樂「奶茶」?
    在大眾傳統印象中,經典國樂如同一杯芳香四溢的中國茶,可以靜下心來細細品嘗。然而,本季《國樂大典》集結了眾多年輕時尚的青春樂手,他們的無限創新為這杯「國樂茶」增添了別樣風味,使其成了年輕人也愛喝的「奶茶」。
  • 綜藝|《國樂大典》熱播,「千指大人」原型墨韻驚豔登臺
    新快報訊 記者徐紹娜報導 廣東衛視《國樂大典》第三季周五播出第二期節目。本周,隊員排位賽正式打響," 國樂能量值 " 排名前三的樂手,將獲得一個神秘 " 福利 "。令人驚喜的是," 隊員區 " 竟也臥虎藏龍,讓尋樂人霍尊一度放棄 " 表情管理 ",輸出了震驚系列 " 表情包 "。
  • 民樂走向世界 「敦煌國樂」11月開演[圖]
    由《申江服務導報》、上海民族樂器一廠共同主辦,上海城市劇院協辦的「敦煌國樂風尚雅韻2012民樂名家(上海)演奏會」將在上海城市劇院演出。閔惠芬、吳玉霞、龔一、王中山、劉英、唐俊喬等6位中國南北民樂演奏大師將首次在上海同臺,並攜手上海愛樂樂團、上海馨憶民族室內樂團,將濃縮千年文化的中國民樂與西方樂器融匯一體,上演一場極具震撼力的民樂盛宴。
  • 觀眾追到Live House裡聽他們的民樂演出
    12月7日,草子樂社將在北京國圖藝術中心推出他們的「新國樂改進計劃」,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民樂。草子樂社是一支由國樂女學霸們領銜的「學霸方陣」。草子樂社社長李佳,是中國音樂學院琵琶教師、中國十大青年琵琶演奏家、中國首位民族器樂演奏博士。
  • 民樂版《名偵探柯南》《斯卡布羅集市》即將上演,又是一波國樂名場面
    12月11日(本周五)21:10,由國樂醬酒獨家冠名的《國樂大典》第三季,將在廣東衛視播出第七期,霍尊戰隊和方錦龍戰隊的競演如火如荼。《國樂大典》第三季尋樂人方錦龍旗下熱匹開提·熱夏提戰隊彈布爾、巴拉馬琴、三味線、說唱……不同的器樂和藝術形式進行著自我解構和重組,在堅守傳統的同時創新風潮,這是當代傳承民樂的年輕人縮影,也是小熱、林子傑、河伯、徐碩這四位大男孩的不懈追求。
  • 民樂演奏西遊主題曲《雲宮迅音》,樂器也能72變
    86版《西遊記》陪伴了中國觀眾34年,至今重播過2000多遍,在國人的音樂記憶庫裡,《西遊記》開篇曲《雲宮迅音》,在當年的電視配樂中,開創了電聲音樂與管弦樂隊、民樂結合的先河,也是熱匹開提熱夏提戰隊本期的競演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