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疾病救助呵護新生兒

2020-12-23 中安在線網站

 2013年01月10日 09:51  稿源:中安在線  

分享到:

一位有聽力障礙的孩子正在等候檢查治療

  據合肥日報報導,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以及先天性聽力障礙成為新生兒健康的潛在威脅,患兒一旦錯過最佳治療時間,將會留下終身遺憾。因此,這三種先天性疾病的救治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柯漫雪等市人大代表就此提出了《關於對兒童聽力障礙等三項先天性疾病患兒進行治療救助》的議案,建議政府拿出專項資金,對患兒治療進行救助。

  提起苯丙酮尿症,或許不少人都感覺很陌生,可對於長豐縣楊廟鎮居民趙女士來說,卻讓她「熟悉」得有點不知所措。就在前幾天,她那剛出生的小寶寶經過新生兒先天性疾病篩查,確診患上了苯丙酮尿症。不過,讓她略感欣慰的是,市婦幼保健所已及時跟進,為孩子制定了一份個性化的診療方案。

  患上苯丙酮尿症,孩子在新生兒期一般沒有明顯的特殊臨床症狀,容易被忽視,不過在3~4個月後,就會逐漸表現出智力、運動發育落後,頭髮由黑變黃,全身還會發出一些尿液的味道。隨著年齡增長,絕大多數患者都會出現嚴重智障。「對付苯丙酮尿症唯一的辦法就是早發現、早治療,對新生兒進行幹預,可以服用特供食品降低體內的苯丙氨酸。」市婦幼保健專家胡海利如是表示。

  經過及時幹預,定期接受藥物治療,苯丙酮尿症患兒可以逐步恢復健康,就像肥西縣三河鎮居民蔣女士的小寶寶。「2009年,孩子剛出生就診斷出患上了苯丙酮尿症,歷經3年的治療,我們上次回訪時發現,孩子的智能及體能發育等都達到正常水平。」市婦幼保健所所長傅蘇林說,與苯丙酮尿症類似,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同樣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和體格發育,一旦錯過最佳治療時間,極易發展為智障。

  「當前,合肥市進行新生兒篩查的三個病種就包括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以及先天性聽力障礙。」柯漫雪說,據相關統計,全市新生兒聽力年篩查4萬餘人,新生兒遺傳代謝病每年篩查近7萬人,按照聽力障礙1‰、苯丙酮尿症1/10000、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1/2000的發病率計算,合肥市每年新增聽力障礙患兒約40人、苯丙酮尿症患兒約7人、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患兒約35人。

  這三種疾病的治療費用比較高,一般中低收入家庭根本無法承擔。「像苯丙酮尿症治療周期很長,一般要治療到十幾歲,有的甚至是終身治療,每年的費用都在1.5萬~2萬元;先天性聽力障礙如果裝人工耳蝸的話,費用就達20萬元。」傅蘇林說,根據他們掌握的數據,患上「三種疾病」的農村患兒要相對多一些,如果沒有政府救助,很多農村家庭最終都會放棄治療。

  目前,上海、天津、廣州等地都先後為「三種疾病」患兒進行全免費治療救助或者部分救助,減輕患者家庭負擔。「合肥應該拿出一定資金,對『三種疾病』患兒治療進行救助,幫助他們得到及時有效和規範治療。」市人大代表柯漫雪等建議:在全市實現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症患兒免費治療;聽力障礙患兒人工耳蝸植入和苯丙酮尿症補助治療,並將治療補助經費納入民生工程,「根據患病率測算,『三種疾病』治療補助資金每年大概需要125萬元。」(高航、許超眾)

相關焦點

  • 新生兒篩查,先天性疾病早知道
    如何及早發現新生兒患有先天性疾病,從而提高出生人口的質量呢?近日,記者採訪了河南省新生兒篩查中心、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新生兒篩查科主任趙德華教授。  趙主任介紹道,所謂新生兒疾病篩查就是通過實驗室檢測的方法,在新生兒期對某些先天性代謝缺陷性疾病進行篩查,從中找出可疑病例,再加以進一步檢查確診,從而使有些疾病的患兒得以早期診斷和治療,避免不可逆的腦病變所造成的體格和智力發育障礙,甚至死亡。
  • 這些曾經讓人絕望的新生兒先天性疾病 現在都能治
    除了臍膨出,他們能夠開展各種複雜的消化道畸形和嚴重的腹壁畸形類疾病,尤其擅長各種新生兒腹腔鏡手術,膽道閉鎖的診斷和手術治療,短腸症候群的營養治療和腸管延長術。鈄金法介紹,單純的消化道畸形,多數能得到理想的治療效果,手術後的孩子長大後能夠跟正常孩子一樣生活,能運動能上學。以新生兒十二指腸梗阻為例,幾乎達到了手術百分百成功,前來就診的每一個孩子基本都能通過治療得以健康長大。
  • 新生兒可能患哪些先天性疾病
    >新生兒可能患哪些先天性疾病2008-05-13 16:49:16出處:太平洋親子論壇作者:佚名下面是一些新生兒可能有但未必會有的毛病,通常能診斷出來,隨著醫療技術的進一步完善,治療這些先天性疾病已有相應的方法。
  • 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正式納入成都市新生兒疾病免費篩查項目
    1月2日,總臺央視記者從成都市衛健委獲悉,為強化出生缺陷防治措施,實現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早發現、早診斷和及時治療,2021年1月1日起,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正式納入成都市新生兒疾病免費篩查項目實施內容。據監測數據顯示,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是較常見的先天性畸形疾病,也是導致新生兒和嬰幼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免費篩查遵循「知情同意」的原則,由全市助產服務機構免費進行初篩,初篩異常者可通過綠色通道直接轉診至定點診斷機構進行免費診斷。
  • 湖南6類先天性結構畸形疾病患兒可申請救助
    昨日,在長沙舉辦的2019年第一期全國先天性結構畸形救助項目專題培訓班透露,我省6類先天性結構畸形疾病患兒可申請救助,救助項目定點醫療機構增至8家。  國家衛生健康委婦幼司、中國出生缺陷幹預救助基金會於2017年啟動了先天性結構畸形疾病救助項目。作為首批先天性結構畸形救助項目定點省份,湖南省5家定點醫療機構已救助貧困家庭患兒1050人,農村患兒救助數量佔救助量的85.44%。
  • 今起,荊州市新生兒疾病篩查及新生兒聽力篩查免費
    從2020年7月1日起,全市的新生兒一律實行五種遺傳代謝病免費篩查及新生兒聽力免費篩查,將為每個寶寶家長省200多元。五種遺傳代謝病包括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症、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症、遺傳性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症、地中海貧血。
  • 產檢都正常新生兒出現先天性疾病 咋回事
    產檢都正常新生兒出現先天性疾病 咋回事 2016-01-22 16:37:08   來源:阜陽新聞網
  • 新加坡每三千新生兒有一名患罕見先天性疾病
    新加坡每三千新生兒有一名患罕見先天性疾病 原標題 [新加坡每三千新生兒有一名患罕見先天性疾病]
  • 新生兒疾病篩查 貴州實現全覆蓋
    6月1日,記者從貴州省衛生健康委獲悉,我省新生兒疾病篩查工作已覆蓋全省88個縣,目前主要是開展新生兒遺傳代謝病(含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症和苯丙酮尿症)篩查和新生兒聽力篩查,每年篩查新生兒40餘萬名。數據顯示,2019年,新生兒遺傳代謝病篩查率、聽力篩查率分別達到99.06%、80.41%。新生兒疾病篩查是出生缺陷重要的三級防控措施,它對提高出生人口素質,降低兒童殘疾發生,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有重要意義。近年來,貴州高度重視新生兒疾病篩查工作,不斷加強篩查網絡建設,豐富篩查病種和服務內涵。
  • 滿足條件的6類先天性結構畸形疾病兒童可獲救助
    中國日報北京4月12日電(記者 王曉東)記者從北京市衛計委獲悉,為減少先天性結構畸形所致殘疾,推進健康扶貧工程,原國家衛生計生委婦幼司和中國出生缺陷幹預救助基金會於2017年啟動實施先天性結構畸形救助項目。
  • 貴州:新生兒疾病篩查工作實現全省覆蓋
    6月1日,記者從省衛生健康委獲悉,我省新生兒疾病篩查工作已覆蓋全省88個縣,目前主要是開展新生兒遺傳代謝病(含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症和苯丙酮尿症)篩查和新生兒聽力篩查,每年篩查新生兒40餘萬名。2019年,新生兒遺傳代謝病篩查率、聽力篩查率分別達到99.06%、80.41 %。
  • [今晚20分]新生兒患先天性疾病 父母倆含淚求助
    [今晚20分]新生兒患先天性疾病 父母倆含淚求助 新生兒患先天性疾病,父母倆含淚求助。
  • 關於開展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篩查工作的通知
    工作實施方案   先天性心臟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見的一類,位居新生兒出生缺陷疾病的首位,是導致新生兒死亡的主要原因。區婦幼保健所:將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篩查陽性患兒納入高危兒進行管理,加強患兒家庭個體化健康指導,指導家長做好新生兒餵養、護理和疾病預防,早期發現異常和疾病,及時處理和就診,提高服務對象參與度和依從性。
  • 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篩查項目在京啟動
    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篩查國家級項目辦公室供圖   中新網北京7月30日電 (記者 杜燕)為幫助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得到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及時治療,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婦幼司今年在上海市、河北省、山西省等24個省(區、市)啟動實施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篩查項目,利用雙指標法為出生後6-72小時的新生兒開展先天性心臟病篩查。
  • 湖南啟動新生兒先心病篩查項目,確診患兒將得到免費救治救助
    今日,湖南省衛生健康委在長沙、邵陽、嶽陽、婁底4個市州,包含長沙縣、瀏陽市、寧鄉市、邵東市、湘陰縣、婁星區、新化縣、雙峰縣、漣源市、冷水江市在內的10個地區率先試點啟動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篩查項目,利用雙指標法為出生後6至72小時新生兒開展先天性心臟病篩查,湖南省兒童醫院作為指定救治機構,將承擔起確診患兒的免費救治救助工作。
  • 我省啟動先天性結構畸形救助項目
    近日,我省先天性結構畸形救助項目正式啟動,0到18周歲(含)患有先天性結構畸形的貧困患兒或其家屬可提出申請,符合條件的患者將獲得3000至3萬元不等的醫療補助金。據悉,該救助項目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婦幼司與中國出生缺陷幹預基金會聯合發起,主要針對發病率相對較高、有成熟幹預技術、治療效果好的先天性結構畸形,為患兒提供醫療費用補助,減輕患兒家庭醫療負擔。
  • 受益於新生兒疾病篩查項目
    記者12日從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獲悉,我國通過多個重大公共衛生項目推動出生缺陷防治、助力健康扶貧,迄今已有貧困地區600多萬名兒童受益於新生兒疾病篩查項目。出生缺陷是指嬰兒出生前發生的身體結構、功能或代謝異常。據估算,我國出生缺陷總發生率約為5.6%。中國殘聯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新生缺陷兒約有90萬例。「出生缺陷已經成為健康扶貧最難啃的『硬骨頭』。」
  • 泰康e康婦嬰疾病險上線,一張保單雙倍呵護
    雖然這種情況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已經有了極大改善,但孕期疾病導致準媽媽出事的風險依然不容小覷,加之各種嬰兒先天性疾病的發生,高額的醫療費用讓許多家庭無法承受。  據了解,由於社保對準媽媽及胎兒的保障極為有限,多數商業的孕期保險也都是與其他險種捆綁或搭配銷售的形式出現,許多家庭都在為如何給準媽媽及胎兒尋求特定保障而頭疼。
  • 「螢火蟲計劃--先天性小兒青光眼救助」計劃啟動
    藉此世界青光眼周之際,愛眼公益基金會發起的「螢火蟲計劃--先天性小兒青光眼救助」項目於3月14日上午在長沙愛爾眼科醫院啟動。與此同時,愛爾眼科眼健康大講堂暨2017年世界青光眼周名師交流會開講,會議吸引了來自青光眼俱樂部及社區居民近200人到場聆聽。
  • 8月25日|婚前醫學檢查|產前檢查|出生缺陷|新生兒疾病篩查|市...
    當前,隨著二孩政策的實施,新生兒和高齡產婦數量不斷增加,高危新生兒比例也隨之不斷提高。由於新生兒期很多疾病缺乏特異性症狀,多數家長對疾病篩查了解重視不夠,未能及時進行就診早期幹預,導致患兒出現不可逆損傷。為此專家呼籲,一定要重視孕前、產前篩查和新生兒疾病篩查,以降低出生缺陷率;要第一時間進行幹預,減少因缺陷致殘致命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