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教育界也開始關注一個叫「階層固化」的話題。其實還是低層次流向中產的渠道越來越窄,難度越來越大,成績和努力的貶值問題。
大學考試系統就是對這種僵化的防禦。身為父母的人都希望孩子比自己更有成就。但怎樣才能突破固化的局限呢?沒辦法,只能多看點書,參加中考,參加高考!沒考,拼爹?
1
光參加高考還不夠,一定要考個好大學!校際平臺的差距比你想像的要大。某985理工科大學的一位同學說:看到清華北大等同學的生活,總會感到自卑和懊悔。
"同年齡、同年級,同大學。在我枯燥的大課上,北大同學已經寫完了兩篇論文;我沉溺於遊戲和無聊的社交,清華同學正在參加各種學術交流和競賽;我喜歡聽一些作家的演講,清華同學一學期可以見到幾十位名人。
在師資、硬體、名氣、學習氛圍、社交圈等方面,學校之間的差距正在逐漸拉大。
最終,這樣的差距會影響到各個方面。同學間的差距也就拉大了,進入社會後,現實來了,一比較,後悔也來不及了。
以下講講好大學和普通大學之間的差距。
2
求職:211/985是最簡單粗暴的篩選網!
自從2017年教育部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以來,繼「985」、「211」之後,「雙一流」高校悄然成為人才選拔的新標準。
即便政策不允許這樣的「歧視」存在,但好的企業也需要有能力的人才,簡歷那麼多,一個篩選一個都不現實,「名牌」大學的標籤自然會出現。求職者在求職時,真的不會看到學校之間的差距嗎?沒有必要
3
進修:保研率較高,考研容易
據2018年部分高校保研率統計,雙一流大學保研率明顯高於一般大學。
據統計,在近40所雙一流院校中,保研率大部分在15%以上。
除保研率外,出國留學的好大學機會更多。研究生怎麼辦?曾有一位負責研究生招生的「985」高校老師透露:985、211院校的導師更願意接受985、211院校的本科生,如果接受了普通院校的本科生,他們會覺得自己是「下嫁」。大學願意花錢提前搶人,都是為了讓自己的生源質量好看一點,985、211的生源比例高一點,學科排名也會佔優勢。
因此,兩個學生同時參加複試, A來自985,初試成績370分; B來自二本生,初試成績380分。兩個人的面試表現不太好,如果你是教授,你會選誰?對考研而言,本科學校牌可以抵20分絕對不是一句空話。因此要追求更高的學歷,必須通過高考進入更好的大學,這是非常必要的。那是大學和大學之間的鴻溝,還沒進入社會,已經是這樣了。
4
收益:更好的學校收入可能更高
步入社會後,收入差距更加明顯。教育程度雖然和財富沒有絕對的關係,但卻有相對的價值關係。通過大量數據可以看出,好大學的薪水確實更高。
2018年,中國薪酬網發布了「2018畢業生薪酬排行榜top200」
從表格中可以明顯看出,清華北大畢業生的平均收入,是個人所得稅起徵點的兩倍。211/985大學的收入高於普通大學。
不止這些,考公務員、留校當老師、朋友圈、校友名流等等,好大學與一般大學之間差距都很大。
這僅僅是211/985和普通大學之間的差距而已。大學和專業之間的差距,研究生和本科生之間的差距是可以想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