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守智是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設計系的教師,在前輩們的指導影響下,幾十年來在他任教期間,一直擔任日用陶瓷設計課教學工作,在貫徹專業設計,面向生活需求、聯繫實踐、與生產相結合的教育方針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是當代日用陶瓷設計學科的帶頭人。
……
在工藝美院教學的四十多年中,他對中國具有悠久歷史和特色的傳統陶瓷造型、宋瓷、紫砂、民間陶瓷及國際餐具都做過專題研究,並在景德鎮、唐山、邯鄲、佛山、醴陵、宜興、淄博、龍泉等各瓷區建立教學創作設計基地,促進了產區創新設計的發展,為產區培養了大批優秀設計人才。
……1998年退休至今,依然堅守在陶瓷生產第一線。在國家提出自主創新、向品牌經濟發展的戰略方針下,守智,守護著中國作為陶瓷文化古國的CHINA榮譽,為此他執著地不斷與產區、市場結合,開發設計新產品,提高產品檔次和文化含量,為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努力工作,延續著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當年提出的「團結、求實、敬業、創新」的文脈,讓中國現代的日用瓷設計和生產在新世紀中不斷發展、創新。」
——節選自《中國陶藝家》2013年第4期中常沙娜先生為「張守智、呂曉慶60年陶瓷設計作品展」的撰文
1954年,我和金寶陞同學畢業留校做帶職研究生,科主任祝大年教授是我的導師,分配我的學習研究課題是日用陶瓷設計。祝先生交給我一把30公分設計測繪「建國瓷」用的鋼板尺和一500cc的量杯。先生說:守智啊,咱們第一屆畢業生只有你們4個人,施於人(班長)分到景德鎮籌備陶瓷學院,齊國瑞(副班長)分到輕工部從事全國陶瓷美術工作。留校培養你做日用陶瓷設計教學,你要用這把尺子和量杯,繼續測量中國傳統飲食文化中的「美食美器」,測量世界名牌陶瓷餐具的發展變化,「量30年,你可能成為一個合格的日用陶瓷設計教師」。課下,我和金寶陞兩個人都因為文化水平低、年輕,不理解。金寶陞對我說,你拿一把尺子,量30年你能成為藝術家?
可是尊照老師的教導,我用這組量具,用這把尺子在我走過來的生活用瓷的設計路上,整整量了60年,他測量著我在工藝美院的設計教學和退休後我的陶瓷設計與生活、生產相結合的尺度,在今天它還在測量著我的陶瓷設計人生。
每當我從產區回校、帶學生實習回來,我的導師們張仃院長、龎燻琴院長、祝大年先生、髙莊先生常常叫我去他們家裡匯報和教導我的是什麼呢?就是我們是這個時代的人,我們的設計、我們的科研、我們的藝術是為了提高這個時代人們生活的質量、為了這個時代的人的生活服務,也就是毛主席說的為人民服務。
這個文明古國,發明瓷器早於全世界一千年,歷史上我們的前人為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做了非常大的貢獻。今天,又迎來中國經濟文化大發展的時代。可是今天我們這樣一個陶瓷生產大國,我們的日用陶瓷在中國陶瓷行業裡面產業規模最大,但是產品的品質卻處在行業最落後的位置,產品被來樣加工、貼牌生產控制,我們家庭的餐桌上天天用、天天看的瓷器多是出口轉內銷的。在酒店、賓館飯店,從南到北,餐桌上的一片白瓷,僅是西餐具變成盛中餐的菜盤子了。
目前我們的老百姓覺得瓷器就是個易碎品,忘掉了中國 「美食美器」的食文化傳統了。大量生產的白瓷,只有原料加人工,產品的附加值非常低,工藝落後沒有自己的設計,浪費著不可再生的原料資源,農民己經不來陶瓷廠打工了。
今天,這個展覽就是用這5個企業,這三、四十年來,我們所從事的科研、基礎原料的研發和設計的產品,向同行、向大家作個匯報。在展室旁邊就有世界著名的英國的威基伍德品牌、皇家道爾頓品牌的餐具、世界最好的水晶玻璃捷克酒具。我們這五個企業,每一個企業自己的產品,整體上都比不上歐洲、日本的一個大品牌。整體上是因為我們現代瓷的品質,還沒有打造名牌的那樣一個時間。世界上一個名牌企業的產品品質,從融入人們的生活到被全世界公認,沒有低於150年到200年的。目前,我們國有企業的品牌很多沒有了,我們的民營企業的品牌剛剛30多年。英國威基伍德這樣的名牌,200年前軟質瓷材質骨質瓷發明成功,到被歐洲人承認花了60年。樹個品牌不是評出來的,是在融入人們的社會生活當中被世界公認的,因為它們提高了那個時代人的生活質量。
我們搞現代生活瓷,做餐具文化產業,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所以我覺得我們國家提出的自主創新,發展品牌經濟的戰略方向是對的。在展室裡面,我們有局部的科研、技術、工藝,通過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強強聯合所創造的產品,己領先於歐洲同行業。希望大家看我們的展品的時候,作一下對比。在我們這個展室當中5個企業的管理、市場,包括設計人員,技術人員都來了,來聽取大家的批評,聽取大家的意見。希望社會更加關注日用陶瓷。在這次展覽會上,我們不搞開幕式,不搞剪彩,因為我們還沒完成周恩來總理振興中國陶瓷這樣一個期望,還沒有完成使命。
中國的日用陶瓷產業在今年上半年到現在遇到了產業結構調整,痛苦發生在我們做陶人的身上。不要找外因,要找內因,面對市場、面對生活,我們做陶瓷的人也在生活之中,產業結構調整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規律。面對這樣的一個狀況,是後退,是關門?還是客觀的面對現實?我們愛祖國的陶瓷文化事業,我們熱愛生活,要分析市場,按照市場發展的規律,加強科技研發,提高製作工藝和創新設計,做好儲備。
我們有信心,用現代的理念、觀念和已經做出來的成果和大家交流。中國人是有志氣、有文化、有傳統,有創造智慧的民族。而且,的的確確就在展覽的前10天,深圳的一個新工藝出現了,又領先於歐洲廠家,這個工藝的出現可能整個改變了當代陶瓷裝飾印刷的工藝歷史,所以我們絕對有信心實現周總理的期望。
——節選自張守智教授在2013年8月18日「張守智 、呂曉莊60年陶瓷設計作品展」開幕式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