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睡,不能睡!剛寫完10個『3』,『4』到『9』還沒有寫……」
一隻手舉著手機拍攝,一隻手拍打昏昏欲睡的孩子,海口市民歐先生的語氣愈發急切。近年來,國內幼兒園「小學化」的問題備受關注。海南持續開展幼兒園「小學化」治理工作,海南日報記者走訪發現,經過幾年的督導和治理,拒絕「小學化」已經成為海南大多數幼教工作者的共識,但部分民辦幼兒園仍然存在講授語文、數學、英語等小學學科內容等現象。
點擊查看H5海報幼兒園的模樣↑↑↑
「幼小銜接班」搶佔學前教育市場,支持的家長不在少數,也有家長不堪重負
「把一個數字寫上幾十遍,這叫作『控筆練習』。」9月7日晚上9時許,歐先生展示著孩子終於完成的各類作業,「這裡還有繪畫、英語對話、古詩背誦等等。這麼多作業,別說4歲的孩子,讓34歲的我來做都累得慌。」「孩子不做作業行不行?」面對記者的提問,歐先生啞然失笑:「何止孩子要做,我們家長也別想置身事外!」他舉例,孩子練習英語對話,家長要搭茬;孩子練習古詩背誦,家長要釋義,「你可能會想,孩子練習畫畫和控筆的時候,家長總能歇歇了吧?不可能!我們得把過程拍下來,發到班級微信群裡『打卡』。」歐先生打開手機裡的班級微信群說:「你看,老師們還會按不同標準排序,誰家小朋友作業完成得最早、誰家小朋友的字寫得最漂亮……我自認是個『佛系』家長,但看著孩子老是排名靠後,心裡也難免打鼓。」魯女士的手機裡也裝著一個「燙手」的班級微信群。她的女兒在海口市海甸島一家民辦幼兒園上大班。相比小歐,魯女士女兒所在的幼兒園,超前講授小學課程的方式相對「靈活」和「隱晦」一些。翻開女兒的練習冊,魯女士指著其中一頁:「左邊畫著幾堆蝴蝶,右邊列了一串數字,這一題是要求孩子們數出蝴蝶的個數,然後用一條直線把蝴蝶和數字連在一起。」她並不完全否定幼兒園的做法,甚至對這道題目的設置很是欣賞:「一道題目,既考了數數,又考了識字,還練習了控筆,可以說是一舉三得。孩子馬上要上小學了,總不能腦袋空空地去。」與魯女士有著同樣想法的家長不在少數。幾年前,家住瓊海市的劉女士從朋友那裡打聽到,有一些民辦幼兒園或校外培訓機構的「幼小銜接班」,報名很是火爆。這些「幼小銜接班」主要招收5歲至6歲幼兒,開設英語、識字、算數等課程。「大家都說,孩子讀了『幼小銜接班』,上了小學就不會跟不上學習進度了。」劉女士說,剛轉入這所民辦幼兒園的「幼小銜接班」時,孩子就帶回了家庭作業,剛開始還不願意寫,後來在家人的督促下,竟也養成了一放學就寫作業的「好習慣」。更讓她和丈夫高興的是,原來孩子連兩位數的數字都數不明白,入園不到一年就學會了100以內的加減法,「我們很快也成了給『幼小銜接班』打免費廣告的人。」但如今,劉女士回想起來,孩子正是從那個時候開始變得悶悶不樂。「每天晚上吃了飯,孩子就埋頭寫作業,寫完作業就得趕緊洗漱睡覺,不然趕不上幼兒園第二天的早讀。」劉女士還記得,就連國家法定節假日,孩子也沒閒著。那年國慶假期,老師要求孩子每天抄寫3個單字,每個單字要抄3行,最後還要在家長的指導下,標出拼音、列出筆順,甚至進行組詞、造句。劉女士一家的假期時光,幾乎全被作業佔滿,親子關係慢慢變得緊張。一二年級表現拔尖,三年級開始「後勁不足」,孩子們怎麼了?
劉女士的孩子上小學後,沒幾年,一家最初的喜悅就被憂愁取代。在一二年級時,孩子的表現確實拔尖,但到了三年級就開始變「笨」了——各科成績明顯下滑,整體感覺「後勁不足」。「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三年級現象』。」海南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專業教師蔣俊華說,一些提前學習了小學知識的孩子,進入小學後會發現課堂索然無味,老師講的內容都是學過的,於是不認真聽講、不動腦思考,儘管作業、考試都能得到較高的分數,卻錯失了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海南師大海口新海學校副校長梁勝娟說,進入小學三年級,大多數孩子的大腦發育會進入另一個階段,為了配合和促進他們的大腦發育,三年級左右的課程設計也會發生質的改變。以數學學科為例,小學三年級以前,學習數學只需要較好的記憶能力,去記住一些數字和計算規則。但三年級以後,就需要較好的邏輯能力,去理解和分析數學習題;到了初中、高中階段,還需要較好的思維能力,運用抽象、歸納、演繹等數學方法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問題。「這些能力的獲得方式,蘊藏於幼兒時期的種種遊戲中。」蔣俊華說,大量、多樣的外部刺激,可以促進學齡前兒童的大腦活動,進而生成更多神經突觸,「這一階段的幼兒反應迅速、靈活、準確,通過適量運動、自由探索、充分感知、交流互動,可以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自我意識、團隊精神,這對於他們一生的學習和生活都是非常有利的。」在海南中部山區,有一家完全摒棄「小學化」教學的幼兒園,讓海南日報記者感受到了孩子們撲面而來的活力與熱情。這一頭,參加戶外活動的孩子們滾著輪胎鍛鍊協調能力;那一頭,擔當小值日生的孩子們在為大家準備午餐餐具……「別看孩子們精神面貌這麼好,辦園前我來考察的時候可不是這樣。」海南師大瓊中中心幼兒園總負責人狄永泉介紹,辦園之初,他召集教師進山入村、挨家挨戶地給村民做思想工作,發動他們把孩子送進來。好不容易把孩子們一個個「請」進來,沒想到的是,有的家長只觀察了幾天就開始說風涼話:「你們怎麼天天帶著孩子玩,語文、數學、英語課都不上,下學期我們不來了!」雖然部分家長不理解,但該幼兒園還是堅持根據學前教育教學標準,圍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學前教育五大領域設計教學內容。很快,孩子們的表現給大家帶來了驚喜——性格變得開朗,語言能力、自理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也明顯增強。大多數孩子進入小學後,無論是課堂專注力還是獨立思考能力,都表現突出。幼兒園的孩子們在玩足球射門遊戲。海南日報記者 封爍 攝
「小學化」的幼兒園,正在剝奪孩子的遊戲權,打造一個個畸形「成長圈」
蔣俊華說道,幼兒園的「小學化」不僅體現在教學內容上,而且還體現在教學形式、教學方法、教學環境、評價方式、作息時間等影響幼兒身心發育的方方面面。比如,在教學形式上,少活動而多授課;在教學方法上,少體驗而多灌輸;在教學環境上,少戶外而多室內;在評價方式上,主要以作業和考試作為衡量標準;在教學時間上,不斷向小學課時的時長靠攏……對此,歐先生有所發現——孩子上小班時,座位是圍坐一大圈的,上課時間15分鐘;到了中班時,座位變成圍坐成幾個小圈,上課時間延長到25分鐘;到了大班後,座位就會變成和小學課堂一樣,一行一行地面向老師擺放,上課時間也一點一點地接近40分鐘——原來,「小學化」已經滲透在小歐幼兒園生活的各個階段。當幼兒園的孩子在黑板前規規矩矩一坐就是40分鐘時,家長們是否都意識到,兒童天然享有遊戲的權利?蔣俊華說,早在1989年,聯合國發布的《兒童權利公約》就已經提出:「兒童有從事適合其年齡的遊戲和娛樂活動的權利」。遊戲權是幼兒的基本權利之一,幼兒園則是保障幼兒遊戲權的重要執行主體。海南日報記者在瓊臺師範學院附屬幼兒園看到,該幼兒園的課程安排中,自主遊戲佔了很大的比重。教室裡沒有專門劃出區域,而是完全打破界限,給孩子們提供了寬敞、自由的空間。孩子們可以從擺滿書籍、工具、角色扮演服裝等物品的「材料超市」中,挑選感興趣的物品進行遊戲,而老師不會過多幹涉,只在一旁觀察,適時成為遊戲的合作者、支持者。「鼓勵孩子自主遊戲、自由探索,也符合著名心理學家埃裡克森提出的『八階段理論』。」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訓院心理健康教研員符明說,3歲至6歲的幼兒,如果主動探究的行為受到鼓勵,會為他們將來成為有責任感、有創造力的人奠定基礎,反之,則會逐漸失去自信心,更傾向於生活在別人安排好的圈子裡。符明指出,在一些「小學化」程度較高的幼兒園裡,這個「圈子」已經形成——規則擺放的座椅、不能隨意走動的課堂、以分數為評判標準的作業和考試……這些都在挫傷孩子開創幸福生活的主動性。可以唱歌、做遊戲的課堂,讓孩子愛上幼兒園。海南日報記者 張茂 攝
海南正在建立幼兒園和小學雙向互動銜接機制,嚴禁「小學化」「重點班」
「走走停,一二三……」9月2日上午,海南師大海口新海學校校園裡,老師正在帶領一年級新生玩遊戲,培養孩子們傾聽指令的專注度和執行力。這是該校幫助學生完成幼小銜接的舉措之一。「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就給學齡前幼兒施加學業壓力,這樣絕對是弊大於利的;還有些家長擔心『零基礎』幼兒入學後會跟不上進度、不被老師喜歡,這更是無從說起。」梁勝娟說。她以握筆和書寫為例,能否書寫是由手部關節肌肉和神經發育所決定的,一般6歲以上兒童才適合握筆書寫簡單的漢字。孩子過早寫字,家長不僅要花大量時間糾正錯誤,還可能給孩子的視力、手部發育、肢體協調等造成影響。「作為小學教師,我們更希望幼兒園能為孩子培養良好的自理能力、溝通能力、時間觀念、文明禮儀等等。」梁勝娟說,學校會為一年級新生實施入學適應教育,營造遊戲、實踐、體驗、探究的教育環境,幫助幼兒逐步適應從遊戲活動為主,向課堂教學為主的轉變。今年8月底出臺的《海南省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攻堅行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再次強調要將幼兒園「小學化」問題作為幼兒園年檢工作和評估定級的重要內容,持續深入開展幼兒園「小學化」治理工作。根據《方案》,目前我省正在建立幼兒園和小學雙向互動銜接機制,要求幼兒園科學做好入學準備教育,小學科學實施入學適應教育,並要求各級教研部門,把幼小銜接作為教研工作的重要內容納入年度教研計劃。「我們嚴禁幼兒園『小學化』教學,嚴禁小學組織入學考試或劃分『重點班』,嚴禁校外培訓機構對學前幼兒進行小學課程內容的培訓,嚴禁在職幼兒園、中小學教師組織、參與或掛名參與幼小銜接培訓。」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處長韓小雨表示,海南將聚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攻堅行動,為海南學生終身教育奠定堅實基礎,培育「健康陽光、好學上進、勤勞誠信、文明樸實」的特色印記。● 在教學內容上,超前教授語文、數學、英語等小學學科內容總策劃:曹健 羅建力 齊松梅
執行總監:許世立
主編:孫婧
版面設計:楊千懿
檢校:王振文 蘇建強
H5統籌/文案:許世立
H5攝像:封爍 張琬茜
H5手繪/製作:陳海冰
H5配音:馮芷晨
視頻文案:孫婧
視頻拍攝:封爍 張琬茜
視頻剪輯:吳文惠
視頻配音:唐咪咪
見習編輯:葉維銘
審核:韓靜 袁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