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購各取所需
資料顯示,2014年惠而浦中國入主合肥三洋,將具備優勢的廚電業務注入上市公司。雖手握三洋、榮事達、帝度、惠而浦等四大品牌,惠而浦在中國市場的品牌認知度依然較弱,直接影響上市公司業績表現。
近三年來,惠而浦營業收入連年下滑,歸母淨利潤波動較大。2017年虧損0.97億元,2018年短暫的扭虧為盈後,2019年再次轉虧,且虧損幅度擴大至3.23億元。今年上半年,惠而浦實現營業收入21.56億元,盈利能力仍未見好轉,歸母淨利潤虧損1.16億元。
有業內人士表示,在品牌受挫、業績低迷的背景下,惠而浦謀求轉型、資源整合以提振業績的動力十足。格蘭仕在要約收購報告書中也表示,後續將利用自身資源優勢和業務經驗,幫助上市公司提升管理效率,優化資源配置,增強持續盈利能力。
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梁振鵬稱,格蘭仕最大的優勢在廚房電器領域,比如微波爐、蒸箱、烤箱等,但在空調、冰箱、洗衣機這種大的白色家電市場上,市場份額一直非常低;而惠而浦中國最優質的資產恰恰是佔洗衣機、冰箱業務。格蘭仕如果能將惠而浦中國收入麾下,就相當於擁有了國內一流的優質洗衣機生產線和研發力量,這可以補齊格蘭仕的業務短板,加快打開市場局面。
公告顯示,本次要約收購不以終止公司的上市地位為目的,可能導致上市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業內人士認為,如果格蘭仕收購惠而浦成功,或將把整個格蘭仕集團的家電業務全都打包注入到上市公司裡面,實現格蘭仕整體上市。
藉助資本化運作做強做大
家電行業觀察家丁少將在接受信息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擴大規模的角度來看,不依靠資本的內生式增長,速度必然緩慢。從全球競爭來看,中國家電行業既有海爾、美的、海信這樣的巨頭,也有大量規模不大、競爭力不強的中小企業,通過資本整合的手段提升品牌集中度、實現做強做大,不失為一條捷徑。
「對於當下的家電行業來說,無論是融資渠道還是資本運作方式,都更加成熟,在做大做強的過程中藉助資本市場的力量會成為一種趨勢。」丁少將指出。
此外,梁振鵬表示,家電行業與其他行業一樣,發展越來越成熟,集中度越來越高。一般規模比較大的企業,通過併購、重組等各種方式來爭奪市場份額,做強做大。這個市場未來會有更多品牌被淘汰出局,或者直接被別人收購。
格蘭仕
公司創立於1978年,曾創出過億元的輕紡工業區;1992年,從輕紡轉入微波爐業,並迅猛贏得微波爐世界冠軍;近十年來,格蘭仕又開始突破微波爐領域,開始打造以微波爐、空調、冰箱、洗衣機、生活電器為核心的跨國白色家電集團。
家電業不斷上演資本整合
●2019年6月美的集團以發行A股方式,換股吸收合併小天鵝;
●2019年年底,高瓴資本通過股權轉讓,從原控股股東格力集團手中接手了格力電器15%的股份,格力電器正式進入無實控人時代。
●海爾則選擇了內部整合。今年7月份,海爾智家與海爾電器發布聯合公告稱,海爾智家擬通過發行H股加現金的方式私有化海爾電器,交易完成後,海爾電器將成為海爾智家全資子公司,並從香港聯交所退市。
●海信集團則在今年5月份推動旗下海信電子控股公司進行混改,引入戰略投資者,希望優化治理結構,形成更有競爭力的留住與引進人才的機制,從而激發企業活力、提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