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平這間學校竟開設了「包粽課」!學生課上學包恩平裹粽

2021-02-22 江門日報恩平記者站

「想不到用兩張粽葉捲成一個圓錐竟有這麼多學問,這節課真有趣!」君堂鎮大江中心小學學生岑林熙一邊比劃著手中的兩張粽葉,一邊跟記者分享他的學習成果。

兩張粽葉可以做什麼?在大江中心小學粽文化體驗室裡,「包粽老師」岑結柱用兩張粽葉給學生們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包粽入門課。在這堂特殊的實踐課中,看見手裡兩張普通的粽葉竟有這麼大的學問,學生們對此充滿了好奇,躍躍欲試。

「首先兩隻手分別拿出一張粽葉,光滑的一面向內,粗糙的一面向外。再把兩張粽葉疊起來,上面那張粽葉放在底下粽葉下方二分之一處……」只見岑結柱把兩張粽葉平行疊好,在中間處輕輕旋轉卷出一個圓錐形。看似簡單的步驟,卻難倒了不少學生,大家都目不轉睛看著岑結柱的演示,生怕遺漏了細節。在學生練習的環節,岑結柱對每一個學生進行了「手把手」教導,指導學生領悟當中的技巧。「把粽子折起來時要注意,堅挺的葉頭在外、軟滑的葉尾在內,這樣包出來的粽子就不會輕易『散架』,我們做好了第一步,打好基礎,包出來的粽子才會既牢固又美觀。」岑結柱一邊演示一邊解說道。

為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豐富校園文化內涵,大江中心小學深挖本土傳統文化特色,將目光瞄準了恩平傳統特色美食——恩平裹粽。「我校將以粽文化為橋梁,把本土優秀的傳統文化融入到學生的學習生活當中,激勵學生養成溫潤有禮、艱苦奮鬥的品質。」大江中心小學校長吳樹桓說。

走進大江中心小學的粽文化體驗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牆上懸掛著的裹蒸粽和「龍角粽」,下方桌子中央有傳統的恩平粽子,兩側陳列的宣傳單張和禮品盒介紹著現代創新的粽子口味和樣式。現場還點綴著包粽的原材料之一,也是恩平裹粽的特色用料——蓢古,與該校老師結合粽文化創作的畫作相互映襯。

如此別出心裁的布置,離不開大江中心小學的精心構思。「經過前期充分的資料收集,在加上岑結柱先生的專業指導,體驗室陳列的各式傳統恩平裹粽是用乾燥的糯米為原料包裹出來的,這樣做出來的粽子既保留了粽子的原型又易於擺放,用來做陳列品供師生們欣賞再合適不過了。」吳樹桓介紹說。

作為恩平市粽源食品有限公司創始人,岑結柱離鄉在外打拼超過20年。「在外打拼的日子裡,我一直從事與粽子相關的工作,在見識了不同地方的粽子後,始終覺得家鄉的恩平粽最好吃。」於是,2017年,岑結柱將廣州的生產基地遷回恩平,成立公司,作為君堂鎮永華村委會龍盛村人,他更是把公司落戶在了自己的家鄉。

回到家鄉繼續經營裹粽生意,畢業於大江中心小學的岑結柱萌生了從裹粽生意中提煉出恩平裹粽文化的想法。岑結柱主動聯繫母校,並向學校提出希望把傳統恩平裹粽、製作恩平裹粽的特色原材料等「粽元素」帶入校園的構想,為學生開闢一條接觸恩平粽文化的路徑,為大力弘揚家鄉的粽文化貢獻力量,進而造福家鄉,回報母校。恩平市文化館、恩平市非遺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大江中心小學與恩平市粽源食品有限公司經過研究,在今年10月20日進行了恩平裹粽文化傳習點掛牌儀式,讓恩平粽文化在大江中心小學落地生根。

「恩平裹粽代表著家鄉人堅持夢想、不畏困難、熱愛家鄉的精神品質,設立傳習點,不僅讓大家得到味蕾上的享受,而且能讓學生從動手包粽子中深切感受家鄉傳統文化的內涵及魅力。」岑結柱說。

「同學們,他們看這條粽子像什麼?」「像媽媽背的包包!」話畢,學生們都笑了。11月6日上午,大江中心小學粽文化體驗室內歡聲笑語,該校師生在此開展了一堂別開生面的本土傳統文化課。

作為這堂課的老師,岑結柱也被學生的童言童語逗笑了,看著面前這群可愛的學生,岑結柱介紹說:「同學們,這是裹蒸粽。以前誰的家裡有喜事,人們都會做裹蒸粽招呼客人,裹蒸粽的餡料多且美味,有鹹蛋黃、香菇、瑤柱、豬肉等,大家都非常喜歡。所以,以前的裹蒸粽象徵著喜慶富足。」看著學生們求知若渴的眼神,岑結柱緊接著拿出另一款粽子介紹說:「這款粽子頂部有兩個尖尖的角就像龍頭上的兩隻角,我們稱它為『龍角粽』,是恩平獨有的款式。每年端午節,長輩們都會特製一條『龍角粽』給家裡的小孩子掛在脖子上。我們小時候就會戴著這條『龍角粽』去遊泳,相傳戴著『龍角粽』去遊『五月水』,在大熱天都不會長痱子,遊泳後我們就把這條粽子吃了。」岑結柱一邊比劃著手裡的「龍角粽」,一邊將它的歷史向學生們娓娓道來。

除了在課上教學生如何包粽子,岑結柱還給學生們講解恩平裹粽的傳統典故,用生動和貼近生活的例子加深學生對粽子的了解。下課時,學生們還意猶未盡,不少學生圍著岑結柱,繼續向他請教包粽子的要領,還有學生一臉期待問岑結柱什麼時候再來上課。

岑結柱的課不僅吸引著學生,連該校老師也從中獲得設計靈感。「我正計劃根據粽文化設計一款卡通吉祥物,今天聽了這堂課讓我有了設計的靈感,我計劃用恩平特有的『龍角粽』為藍本進行設計,讓小學生從這個吉祥物開始了解粽文化。」大江中心小學美術教師陳依婷告訴記者。

看著師生們對粽文化充滿興趣,岑結柱也幹勁十足。他告訴記者,為了配合學校做好粽文化的傳承,他會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分別設置不同課程,也會配合學校安排,讓包粽老師傅進校園教師生們包粽子,從興趣出髮帶領師生走進恩平裹粽的世界。

在大江中心小學一側,一塊面積2000多平方米的荒地正在緊張施工中。據吳樹桓介紹,這是該校即將建立的粽文化勞動實踐基地。「勞動實踐基地計劃在兩個月內完工。屆時,為了加大本校勞動教育的力度,將結合粽文化在勞動實踐基地種植常見的裹粽材料,例如蓢古,粽葉、綠豆、糯米等農作物。讓學生參與這些農作物的種植和學會辨別,提高學生動手的能力,養成細心觀察的良好習慣。」吳樹桓介紹說。

有了粽文化傳習點和粽文化勞動實踐基地兩大陣地,吳樹桓表示,未來大江中心小學將圍繞粽文化開展系列活動,加強勞動教育,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一方面,我們會創建粽文化展示區,集中展示恩平傳統裹粽原料,以及形狀各異的恩平裹粽,讓學生零距離接觸和體驗粽文化;另一方面,通過班會課和講座等形式,向學生講授恩平裹粽的傳統文化,廣泛宣傳孝信雅行、刻苦耐勞的粽文化核心理念。此外,我們還會以中華傳統節日端午節為契機,舉辦包粽子比賽,寓教於樂,並邀請部分家長代表來學校參與活動,家校聯動,讓大家親身體驗包粽子的樂趣。包出來的粽子我們計劃用於慈善義賣,籌集的善款用來幫扶貧困學生或送給敬老院的老人。」吳樹桓介紹說。

「未來,我們將粽文化列入校本課程。編寫簡單易懂的粽文化教育讀本,通過粽子的由來、製作過程,南北粽文化差異等內容,構建學生能聽懂、有特色的粽文化課程體系。今後,我們將以粽文化為起點,不斷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使同學們更加深入了解粽子的文化內涵,不斷提升學生對本土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讓這項傳統文化技藝後繼有人。」吳樹桓說。

文圖:張安怡

責編:梁曉敏

相關焦點

  • 【點讚】恩平政企合力,推動恩平粽在傳承中創新!
    但這一次疫情對我們的影響就很小了,一是我們擁有大量的固定客戶,需要源源不斷供貨;二是我們作為飲食產業,符合民生需求。」岑結柱總結自己經歷兩次疫情的不同之處。工業化生產意味著量產化、標準化,現在使用蒸汽爐一次可以煮3000隻粽子,大大提升了出貨效率;同時,在標準化的生產下,食品安全得到了更好的保障。要把恩平粽推向全國,推向世界,標準化生產是一條必由之路。
  • 眾商家現包現賣 蘆兜粽飄香端午
    不過這只是開始。接著,人們還要用開水將葉燙軟,用木棍壓平,然後曬乾。就算在陽光猛烈的晴天,也要曬上兩三天時間。將葉曬乾後,到用來準備包粽之時,再用水將葉泡軟。別怪包粽子的蘆兜葉不鮮綠呀,其實新鮮的蘆兜葉,除了顏色比較鮮豔好看,論出位,不如這經過多重功夫製作的幹葉子。
  • 恩平美食多,哪些菜品和點心是你的最愛?口水快要流出來了……
    恩平燜鵝 恩平人愛食鵝肉,每逢大時大節有親友到訪,必宰鵝燜鵝相待。很多餐館的鎮店之寶就是這一鍋恩平燜鵝。 豬雜酒 在恩平,一碗豬雜酒能掃除你一天的疲憊。豬雜、薑絲煮湯燒開,再加上這道湯的靈魂——少量米酒,一碗恩平豬雜酒的魅力無人能擋。
  • 肇慶裹蒸粽,是廣東人念念不忘的老味道!
    肇慶裹蒸粽的材料和製作更加講究,造就了它的歷史和美味。端午節的習俗不僅體現在南北方的差異上,還會根據各地區的文化不同有著自己獨有的過節形式。關鍵是裹蒸粽健康美味,這才是最重要的啊。備齊原料後,浸泡糯米和綠豆,並把綠豆去皮,再加五香料和麯酒醃製豬肉,所有基礎工序完成,剩下就是包粽子了。在固定的三角形模具中鋪上幾片柊葉,加入兩勺糯米,再添一勺綠豆和兩塊豬肉在中間,最後再加幾勺糯米覆蓋豬肉,就可以包裹纏線,完成一個粽子製作的全過程。而裹蒸粽下鍋煲煮則需要耗費更多時間,包好的粽子一起放入大號不鏽鋼桶中明火煲煮近8小時,直至粽子完全熟透,方可出鍋。
  • 買粽忙、嘗粽香、包香囊!快來看甜城兒女如何迎端午
    在賣粽子的攤位前,記者發現有一位市民竟拎了滿滿一大口袋的粽葉。據市民王先生介紹,他是繞城高速的工作人員。這次一共買了近500份的粽葉,是因為要和工友們一起過節。大家一起包粽子來吃更能感受到節日的氣氛。活動現場,學生們還就地包起了粽子。捋粽葉、做漏鬥、填食材、裹粽葉、封口扎捆,大家動作熟練,包得很快。不一會兒,粽子就堆了一堆。最後,同學們也積極得分享了自己準備的和端午節有關的作品。這其中,有同學自己繡的荷包,有用黏土做得龍舟,有用廢棄口罩做的香包,有奶奶做的掛門猴等,這一件件物品都體現了端午節的元素。
  • 端午節粽子飄香,粽子在陽江俗稱「裹粽」,你吃過嗎?
    端午節將至,看龍舟、包粽子、吃麻蛋,門口兩邊掛上艾和菖蒲,這就是廣東陽江人的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能帶上母親包的粽子去看賽龍舟,那是父輩過端午節最開心的一件事。陽江人裹的粽子,是四個角的,有點像稜形。粽子一般分兩種餡,一種是灰粽,一種是鹹粽。
  • 越南歸僑裹長粽迎新年
    原標題:越南歸僑裹長粽迎新年   「我們過年包的是長粽子,意味著長長久久。」1月31日下午,走進南靖縣豐田鎮的東華社區,越南歸僑們正忙著裹長粽、掛燈籠、蒸扣肉,獨具特色的春節民俗別具一番風味。
  • 廣東各地粽子大集合……你最鍾意邊一「粽」?
    蝦米、瑤柱、慄子、花生等從粽子就可以看出來大廣東人是多麼的捨得下猛料肇慶裹蒸棕在廣東眾多粽之中肇慶裹蒸粽較為出名在這總山水如畫,閒暇愜意的小城裡,裹蒸粽是不可或缺的。不少遊客不遠萬裡到這,就為一品這天下第一。
  • 恩平各中小學校積極開展勞動教育 學生體驗勞動樂趣發現勞動之美
    馮如小學在春節前組織同學們製作花燈、包餃子;恩平市體育學校在端午節舉辦包粽子大賽;那吉中心小學的教師志願者和留守兒童在冬至這天一起做湯圓;鰲峰中學、大槐中心小學、恩城三小等在植樹節組織師生一起為學校添新綠;恩平市職教中心在中秋節開展親子DIY月餅活動;在「學雷鋒日」和重陽節,恩平一中、君堂中心小學、恩城一小組織學生走進敬老院開展志願服務活動;恩城二中、平東中學、橫陂中學等不定期在校內開展野炊活動……
  • 廣西年粽自家包粽樂趣多,饋贈親友好禮物
    吃年粽是壯、漢、彝等族節日風俗。流行於廣西西部和南部。年粽和端午節的「灰水粽」不同,年粽的意頭是把一年的豐收都包進粽葉裡,所以年粽的「內容」十分豐富,不同地區,不同家庭,包的餡料都不一樣,包年粽是一項辛苦活,卻是聚合家人力量最好的時候,親友們相互分工合作,調侃聊天,使得這樣的工作倍添樂趣。通常我們大年三十不吃粽,主要是祭祖拜神用。
  • 學校開設「攀樹課」學生很期待 你會選修嗎?
    @酷貝格格: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第一感覺就是太奇葩了,但經過仔細研究,感到開設這門課還是有一定的意義的。一是隨著課業繁重,孩子們不再像之前那樣可以隨心所欲的爬樹,也缺少了童年的樂趣。二是通過爬樹可以提高學生鍛鍊的身體的興趣,同時也可增進同學間團結互助的精神。
  • 99歲五芳齋的新潮心:養生粽巧克力粽 你見過嗎?
    這則鹹鴨蛋的創意畫面令人饞涎欲滴,文案更讓人捧腹:「網課雖煩惱,考試跑不了,考前吃一個,心中有把握」「也適用於駕考、國考、女朋友考,自己人生思考」「油多到可以用吸管吃的鹹鴨蛋」……如此腦洞大開的創意視頻,五芳齋今年已推出108支。有演繹經典懷舊風的,有主打硬殼科技風的、還有賣弄「反差萌」風的……99歲的老字號儼然成了一個「老頑童」,在傳統與現代間來回跳躍,自信而自如。
  • 99歲的嘉興五芳齋,粽葉裹不住一顆新潮心——養生粽巧克力粽,你...
    這則鹹鴨蛋的創意畫面令人饞涎欲滴,文案更讓人捧腹:「網課雖煩惱,考試跑不了,考前吃一個,心中有把握」「也適用於駕考、國考、女朋友考,自己人生思考」「油多到可以用吸管吃的鹹鴨蛋」……如此腦洞大開的創意視頻,五芳齋今年已推出108支。有演繹經典懷舊風的,有主打硬殼科技風的、還有賣弄「反差萌」風的……99歲的老字號儼然成了一個「老頑童」,在傳統與現代間來回跳躍,自信而自如。
  • 全安街道總工會舉辦「粽香端午、濃情全安」包米粽活動
    端午節,亦稱為「端陽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自古以來端午節便有划龍舟及食粽等節日活動。端午節作為一種傳統文化,我們更注重的是它本身的文化內涵。為豐富機關黨員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街道工會的組織力和凝聚力,近日,長春南關區全安街道總工會開展了「粽香端午、濃情全安」包米粽活動。
  • 包「庾家粽」、制中藥香囊……端午期間到廣東省文化館學非遺技藝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李劭侹「解碼非遺」體驗課、「春華秋實」非遺展覽、「雲賞非遺」專題展播……今年端午節假期(6月25日-27日),廣東省文化館(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市民現場體驗製作「庾家粽」粽子是許多廣東人心心念念的端午美食。第一堂體驗課於6月25日舉行,廣東省文化館請來東莞「庾家粽製作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庾美連老師揭秘「庾家粽」噴香美味的秘訣。端午粽品種多樣,「庾家粽」有何獨特之處?
  • 自熱粽、人造肉粽、酸菜魚粽……特色粽,你食過未?
    廣東七大特色粽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劉春林)端午佳節即將來臨,你選甜粽還是鹹粽?昨日,「廣東粵菜學院」在廣東省輕工業技師學院增城校區舉行了「粵廚閃耀 粵粽飄香」活動。廣州鹹肉粽、東莞道滘粽等廣東各地的7種特色粽子亮相,粵菜點心大師還為部分學生、粵菜愛好者展示了廣州鹹肉粽、臺山扭角粽的製作工藝。
  • 粽子推薦:美味南北粽,湖州粽、潮州粽、裹蒸粽、客家必吃懶人包
    北部粽(蒸煮粽)傳統的北部粽會先將內餡食材先炒過、醬滷,再混合食材蒸熟。常見的做法有兩種,若喜歡口感偏軟的話,將生糯米與紅蔥頭、醬油等調味拌炒至約六分熟後,再包入爆香過的豬肉、香菇、鹹蛋黃、蝦米等餡料,蒸約1小時。
  • 多家高校開設戀愛課 「談戀愛」需要在課堂上學嗎
    大多數中國家長都不願意和孩子談論愛情,社會對此也沒有給予重視——如何「談戀愛」,需要在課堂上學嗎當大學新生看到課表上赫然列著「戀愛課」時,是憧憬還是躲避?是不屑一顧還是充滿期待?據了解,已有多家高校開設戀愛指導公開課或選修課,有的門庭若市,有的卻慢慢消失。
  • 純網課學生不配在美國上學了?
    ,如果學校沒有開設線下課程或者學生沒有選擇至少一⻔線下課程,F1 和 M1 籤證持有人將無法在美國合法居留,也就是說純上網課的學生會面臨強制離境。如果學校今年秋季學期提供 100% 網課,那麼持有非移⺠類 F1 和 M1 籤證的學生不能在只上網課的情況下留在美國。
  • 這所中學的體育課不一般!學生竟學起了詠春拳
    楚天都市報3月18日訊(記者張裕 曲嚴 通訊員王瓊 陳思)日子衝拳、小念頭,學生和班主任打起來有模有樣。今日,記者了解到,湖北省武昌實驗中學竟然在高三體育課上開設了詠春拳課程。該校黨委副書記艾建紅表示,學校一直重視學生的體育和藝術教育,努力提升學生的「精氣神」,目前正值學校操場改擴建,於是就將詠春拳引入體育課,沒想到非常受學生歡迎。昨日上午10點30分,記者走進學校,高三年級(5)班的學生們正在上體育課,這節體育課雖然不跑不跳,但是一堂課下來,不少學生都覺得渾身酸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