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將至,看龍舟、包粽子、吃麻蛋,門口兩邊掛上艾和菖蒲,這就是廣東陽江人的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能帶上母親包的粽子去看賽龍舟,那是父輩過端午節最開心的一件事。陽江人裹的粽子,是四個角的,有點像稜形。粽子一般分兩種餡,一種是灰粽,一種是鹹粽。灰粽一般蘸蜜糖或者白砂糖吃,而鹹粽的餡有蝦米、鹹鴨蛋、豬頭、綠豆、臘腸等等,十分美味可口。粽子,在陽江俗稱「裹粽」,其中陽江本土獨有的「蛤蔞粽」,更是堪稱陽江一絕。
裹粽,陽江有些地方叫古粽,火粽或者苦粽。裹粽作為陽江傳統的食品,現在陽江一年四季都可以買到,肇慶的裹蒸粽比陽江的出名,我還是覺得陽江的裹粽比較好吃。陽江裹粽有「灰、白」兩種。同為糯米所制,「灰裹粽」用灰鹼水(是用黃豆苗梗灰滴水而成)浸泡糯米,不加調味,且以蘇木插於其心;「白裹粽」除了糯米調味和豬肉作餡外,還加了綠豆、雞蛋黃、蝦米、瑤柱;包好的粽子放在鐵鍋中煮上四五個小時,熱氣騰騰的蒸鍋揭蓋,綠豆的香甜、粽葉的清香,糯米的黏滑、好吃讓人讚不絕口。
「灰裹粽」最傳統的做法是用稻稈燒灰來浸泡梘水,中間插上一根火柴棍般大小的蘇木。雖然燒制梘水工序繁雜,但做出的粽子味甘且帶股清香的味道,讓人越吃越想吃。熟透煮爛了的糯米膨脹融解開來,呈現半透明的金黃色或淺棕色,蘇木芯把周圍的糯米染成絳紅,向外逐漸變淡,格外鮮豔美觀,吃起來軟糯爽口,色香味俱佳。若是不喜歡鹼水的味道,還可以蘸蜂蜜吃。
另一種特色的粽子就是「蛤蔞粽」,也還有一個與灰裹粽相對應的叫法「白裹粽」,也即是南方的鹹味粽、鹹水粽。白裹粽好不好吃,選好餡料很關鍵,糯米要純,肉要新鮮,粽葉要有清香味。傳統的白粽,講究外形肥碩,口感濃香,其餡料通常選用肥豬肉、油麻、五香粉,以及「紅蘭」、「蛤簍」(均為含有特殊香味的植物葉)、鴨蛋黃、綠豆(綠豆去皮口感更滑嫩)等。現在的陽江白裹粽口味比較多,許多人喜歡在傳統餡料的基礎上「加料」,使白裹粽的口味更加豐富。喜歡海味的,餡料上加上蝦米、瑤柱;喜歡豬肉的,餡料上加上臘腸或者香腸;如果覺得肉多比較膩,也可以加上一些開胃消滯的佐食配料。那為什麼會稱為「蛤蔞粽」?因為在糯米的中間會放上一塊用蛤蔞葉包著的五花肉,蛤萎葉的作用是包住五花腩豬肉不讓豬油溢出。蛤蔞肉與煮化了的糯米融為一體,其味滲透到整條裹粽裡,一口咬開,異香撲鼻、滿口留香,風味獨特,肥而不膩,令人食慾大增。
我認為裹粽最正確的吃法,先把裹粽打開放進碗裡,再把裹粽葉裡的米粒舔乾淨,聞一下裹粽葉的香味,然後再往粽子上撒一點白糖,用筷子把粽子分開,把裡面煮爛的肥肉均勻地塗抹在綠豆上,接著開吃。一個(陽江人稱為一條)裹粽,等於一碗充滿莢葉芳香的糯米飯,但又欲罷不能,令人回味無窮。小夥伴們,端午節臨近,粽子在陽江俗稱「裹粽」,你吃過正宗的陽江裹粽嗎?
延伸 · 推薦
端午節臨近,傳統手工製作的臺山粽,你吃過嗎?
在廣東中山,端午節的傳統美食「蘆兜粽」,香滑可口,你吃過嗎?
端午節將至,東莞道滘粽,味道濃鬱,餡料豐富,香軟可口!
肇慶裹蒸粽,是廣東人念念不忘的老味道!
浙江嘉興粽子以鮮肉粽最為出名,被譽為「粽子之王」,你吃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