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吃什麼?吃粽子賽龍舟掛艾草

2020-12-23 斌酷奇文

#端午節吃什麼#

端午來臨憶屈原,

龍舟競技眾人喊。

粽子飄香香萬裡,

華夏兒女不平凡。

吃粽子是端午節的 一大習俗之一。每逢端午佳節,家家戶戶都會吃粽子,粽子又稱「角黍」、「簡棕」,晉代時期,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的食品。據專家考證,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端午食粽是祭奠屈原,是後人附會而形成的,僅反映民眾的心願而已。北方的粽子大多是簡單的白米,或以赤豆、棗子為陷,蘸白糖食用;江南地區的粽子則是以糯米為原料,大多用醬油浸漬。

賽龍舟,划龍舟賽龍舟是端午節的另一大習俗,也是漢族在端午節重要的民俗之一,多常見於我國南方水域較多的地區,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賽龍舟的習俗,不僅可以慶祝佳節,還可以鍛鍊身體。賽龍舟前需要舉行各種祭祀、紀念的儀式,一般都是以點香燭、燒紙錢、供上米、肉、供果等,氣氛較為嚴肅,大多是祈禱農業豐收、風調雨順、事事如意。

掛菖蒲、艾草。在端午節這天,每家每戶都會掛上艾草,本意是為了驅除鬼神,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具有驅蚊蠅、蟲蟻的功效,過端午一般在門口掛艾草、菖蒲,就像是貼上一道靈符,可以趨利避害,一般是將艾草綁成一束,插在門楣上,或者是在門楣兩端分別插上一根艾草,艾草會在門上掛上一個月左右。

相關焦點

  • 端午節都吃什麼,有哪些習俗,不止吃粽子賽龍舟!
    五月初五端午節民俗活動主要有:賽龍舟、祭龍、採草藥、掛艾草、打午時水、洗草藥水、拜神祭祖、浸龍舟水、吃粽子、放紙龍、放紙鳶、拴五色絲線、佩香囊等習俗。扒龍舟活動在中國南方沿海一帶十分盛行,傳出國外後深受各國人民喜愛並形成了國際比賽。端午食粽之習俗,自古以來在中國各地盛行不衰,已成了中華民族影響最大、覆蓋面最廣的民間飲食習俗之一。
  • 掛艾草、戴香包、吃粽子,端午節有它獨特的美
    從古自今,端午節這一天人們有划龍舟、戴香包、吃粽子、掛艾草等習俗。每逢端午,人們會去山上採摘艾草插在門口,艾草有驅邪保宅的作用,也寓意著美好的生活。艾草作為草本植物,有極大的藥用價值。艾草性溫,入脾、肝、腎經,有祛溼、止血、消炎、止咳等功效,也常用於針灸。
  • 五月五,過端午,賽龍舟,吃粽子,端午節的傳統習俗你知道多少?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端午節是中國民間十分盛行的民俗大節,過端午節,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習慣,由於我國地域廣大,再加上許多故事傳說,因此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俗話說「五月五,過端午」,除了賽龍舟和吃粽子,端午節的傳統習俗都有哪些?
  • 今日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憶屈原
    每到端午節前夕,家家戶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和包粽子,除自家吃外,親友之間還互相饋贈。粽子古稱筒粽、裹粽、角黍、黏黍。關於粽子的源起,人們普遍認為是為了追念偉大詩人屈原。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是在晉代;到了唐代,粽子已成為節日和民間四季出現於市場的風味小吃;明清兩代,粽子更是成為一種吉祥食品。划龍舟
  •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賽龍舟,為什麼還要採艾草
    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的內容,其風俗的形成是南北方融合的產物。端午節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端午節的叫法有20多種,是別名最多的節日。常聽到的有端陽節、端五節、五月節、龍舟節、重午節、草藥節、正陽節、粽子節等等。
  • 端午節由來與傳說介紹 端午節習俗盤點:賽龍舟吃粽子
    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傳說二:紀念伍子胥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的伍子胥。
  • 端午節,在農村除了吃粽子,還要「立蛋」,吃艾草煮雞蛋
    馬上就要到端午節了,端午節也是法定假,連上周六日,又是三天小長假。由於疫情的原因,還是不要走太遠的比較好。在家裡包粽子吃,煮雞蛋吃,一樣有過節的氣氛, 我們這邊還有系五彩繩,吃鹹鴨蛋,插艾蒿的習俗,地域不同,各地的風俗習慣也不太相同。南方地區還有賽龍舟等。
  • 端午節到來,艾草應該掛在什麼地方?有什麼講究?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端午節了,端午節是我國歷史比較悠久的一個節日。在端午節當天,人們都提前早早準備包粽子,用糯米、豆、板慄、豬肉等等一起製成美味又可口的粽子,以此紀念端午節的到來。但是端午節除了包粽子以外,人們還比較習慣掛艾草,那麼對於掛艾草有何講究?
  • 包粽子、賽龍舟、搓彩繩……智慧熊幼兒園端午節活動記
    香甜的粽子清香的艾草為了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讓幼兒更直觀地了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並且豐富幼兒生活,智慧熊幼兒園在端午節期間開展了一系列相關的主題教學活動。認識端午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掛香囊;五彩繩,手腕綁;吃粽子,沾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 從吃粽子和賽龍舟的起源,聊聊粽子的種類、吃法與端午節的食俗
    一提起端午節和粽子,人們往往以為是紀念大詩人屈原,粽子就是投入汨羅江祭這位詩人的祭品,其實並非如此。一、吃粽子和賽龍舟的起源聞一多先生在《端午節的歷史教育》一文中,認為紀念「端午節」是我國古代南方吳越一帶先形成的,粽子的前身「竹筒食」,也是他們發明的。當時,有一個史稱「百越族」的民族,他們對龍十分崇拜,認為龍是他們的祖先。端午是龍的節日,端午這天,是他們發祥的日子。
  • 端午節掛艾草「2不掛4講究」,掛艾草要掛在什麼地方?答案來了
    提到端午節,很多人都會興奮不已,每年端午節來臨之前,農民就會從農田裡尋找一些葦葉,再買上一些糯米,到了端午節這一天就可以包粽子,一家人吃上口感甘甜的粽子,這樣就可以感受著節日的氣息。儘管粽子一年到頭都可以吃,但唯獨今天去食用更有意義。
  • 一年一度端午節,吃粽子是因為屈原投江,那賽龍舟是怎麼來的?
    說到這,不免又有些小心酸,那麼有多少小夥伴,端午節依然還在堅守崗位呢? 別的不說,必須先為這些不放假的「勞模」點個讚。 既然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那麼就會有相應的風俗,你們那裡端午節都有什麼風俗習慣呢,雖然各地都有差別,但有兩個習俗,是端午節的標誌。
  • 兒時的端午|吃粽子、插艾草...你還記得哪些?
    這句詞裡的「端陽」,說的便是端午節。從古至今,中國人過端午節的方式漸漸發生了些許變化。在一些人的童年記憶中,端午節就是要吃粽子、賽龍舟;對另一些人而言,還有做香包、插艾草……一事一物,全都浸透著濃濃的溫情。 「粽子?自己包的才好吃」 如果問端午節的「網紅食品」是啥,十個人裡大概會有一多半的回答是「粽子」。準備粽子,是許多孩子們記憶中最期待的事。
  •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我們家鄉還有這種風俗,寓意人丁興旺光宗耀祖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我們家鄉還有這幾種風俗,寓意人丁興旺,光宗耀祖,闢邪避暑,驅趕蚊蒼,保一方平安。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是我們很小的時候老人教的一首關於端午節的兒歌。
  •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和賽龍舟,至少還有4種非常好玩的事情
    引言:小時候吃不到粽子,更看不到龍舟。每年農曆5月初五端午節,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可以盡情吃雞蛋。現在一提起吃雞蛋,就會被人提醒「小心膽固醇」,生活真是又好笑又好玩!現在人們提到端午節,就會想到吃粽子,龍舟競渡紀念古人屈原。
  • 端午節都有什麼習俗呢
    馬上端午節就要到了,這一期,我們就不講車啦,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端午節咱們都有什麼習俗呢?端午節,作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深受全國人民的重視。記得小時候的語文課本裡還講過,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而設立的,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包粽子,賽龍舟。
  • 端午節在農村除了吃粽子還要做兩樣 你知道是什麼嗎?
    端午節在農村除了吃粽子還要做兩樣 你知道是什麼嗎?時間:2020-06-24 23:5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節在農村除了吃粽子還要做兩樣 你知道是什麼嗎? 馬上就要到端午節了,端午節也是法定假,連上周六日,又是三天小長假。由於的原因,還是不要走太遠的比較好。
  • 端午節,除了包粽子,玩「立蛋」,還要艾草煮雞蛋,你吃了嗎?
    端午節,除了包粽子,玩「立蛋」,還要艾草煮雞蛋,你吃了嗎?另外還有很多好玩的,快來看看吧。端午節到了,按照傳統的風俗習慣,這天要在門框上掛艾草,家裡的角落上撒雄黃酒、手腕上戴五色繩,小孩子的脖子上戴一個香囊。
  • 端午節,掛艾草有什麼講究?艾草應該掛在什麼地方?看完有數了!
    昨天晚上的一場強降雨天氣並沒有將人們割艾草的熱情澆滅,今天一大早媽媽便和鄰居一起去野外割艾草。端午節這一天除了要吃粽子以外,掛艾草這件事情也十分重要,所以每年在端午節時,家家戶戶門上都會插著艾草。那麼端午節為何要掛艾草呢?有什麼講究呢?艾草應該掛在什麼地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