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的端午|吃粽子、插艾草...你還記得哪些?

2020-12-23 中國軍網

「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這句詞裡的「端陽」,說的便是端午節。從古至今,中國人過端午節的方式漸漸發生了些許變化。在一些人的童年記憶中,端午節就是要吃粽子、賽龍舟;對另一些人而言,還有做香包、插艾草……一事一物,全都浸透著濃濃的溫情。 「粽子?自己包的才好吃」 如果問端午節的「網紅食品」是啥,十個人裡大概會有一多半的回答是「粽子」。準備粽子,是許多孩子們記憶中最期待的事。在全國不同地方,一個粽子可以包出各種不同的造型,比如有一種錐形長粽子,一角尖長,更耗費粽葉和餡料。

資料圖。苑立偉 攝

每年離端午節還有幾天時,王莉的媽媽就開始置辦包粽子的材料,除了糯米、紅棗之外,有時還會放一點花生和紅豆,粽葉則多半是親戚之間互相送。特地為端午節包的粽子,總是帶著一些溫情。正式開工前,紅豆和糯米先要先用清水浸泡2小時;這個時候粽葉早已經洗乾淨,放進鍋裡一煮,滿屋都是粽葉特有的清香。兩片粽葉,一把糯米,再加上幾粒紅棗,不過一兩分鐘時間,一個有稜有角的粽子就包好了。王莉說,煮熟後,咬一口粽子裡的紅棗,幸福感簡直爆棚。 「長年累月地看著,我也會一點。」不過,王莉說,這些年家裡很少自己包粽子,都是偷懶買來吃,「太忙了。」 「『撞蛋』是端午最好玩的遊戲」 王燁來自溫州,對她而言,記憶中兒時的端午,是有趣的「撞蛋」遊戲。 「我家鄉那邊,端午節除了粽子外,還會吃鹹鴨蛋或者茶葉蛋。」端午還沒到,王燁的媽媽便會買回雞蛋和鴨蛋,煮熟備用。在煮蛋的時候,還要放一種當地特有的「香茅草」。當成品出鍋時,也會帶上一種香味。王燁說不清那到底是什麼味道,「反正挺好聞」。除了做成鹹蛋,媽媽會給王燁留幾個熟雞蛋,供她玩「撞蛋」遊戲。王燁會挑一個看上去皮厚點兒的,拿看上去比較結實的那一頭去撞小夥伴的熟雞蛋,蛋殼先被撞破的那一方為輸。 「每年大人都會給做一個『蛋兜』,裝上熟雞蛋,掛在脖子上出去做遊戲。」王燁說,蛋兜的樣子像一個小網兜。她有一個紅色的「蛋兜」,還帶著一圈花邊,好看極了。

資料圖。劉瑞玉 攝

如今的端午,王燁還會照著習俗吃些鹹鴨蛋或者茶葉蛋。在她的記憶中,端午不只是粽子,還有小夥伴和那個溫馨的遊戲。 「門口插上艾草,就知道端午節到啦」 在端午節的各類習俗中,「艾草」扮演著重要角色,古人認為,用艾草泡酒,飲之可以「祛邪」,又或者以「蒲龍艾虎」懸於門戶禳毒氣,小時候,每當端午節快到了,蘆巖的奶奶都會提前去市場買艾草。她記得,新鮮的艾草最長的差不多得有一米,外觀綠油油的,然後選一些插在門口。這個時候,就知道端午節到了。艾草也能用來做香料,放進「五彩絲線小粽子」裡。蘆巖說,這個粽子不是拿來吃的,而是小掛件,要用硬一點兒的紙做外殼,折成粽子的形狀,然後用五彩絲線層層纏繞。再講究一點的話,還可以在線繩上連綴一些小珠子。在她心裡,這種自己手工做成的小項鍊,就是端午節的特色「首飾」。

資料圖。泱波 攝

端午節的記憶,可以不只是「吃粽子」 對端午節,每個人可能會有不同的童年記憶。端午節最初並不是一個良辰吉日,此時天氣炎熱,容易令人感覺身體不適;蚊蟲叮咬更易於造成疾病流行,人們為了驅邪避害會採取許多措施,「避瘟保健」是最早的節日主題。歲月流逝,端午節俗中增添了新的元素:漢魏六朝時期出現「先賢紀念」的主題。長江中遊地區的「龍舟競渡」,傳說就是為了追悼屈原。而佩艾採藥、鬥草送扇等活動,具體在南北方又略有不同。在古代,人們將端午節視為社會交往的重要機會,多半會全面參與;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太快,在記者採訪的十餘人中,大多數對端午的記憶只剩「吃粽子」。其他習俗,似乎正在記憶中漸漸淡去。好的民俗文化值得傳承。如專家所說,通過舉辦一系列民俗活動,端午節仍然可以成為人們情感交流、團結人際關係的機會。端午節的記憶,可以不只是吃粽子。(應受訪者要求,部分為化名)(記者 上官雲)

相關焦點

  • 兒時的端午:吃粽子、撞蛋……你還記得哪些?
    從古至今,中國人過端午節的方式漸漸發生了些許變化。在一些人的童年記憶中,端午節就是要吃粽子、賽龍舟;對另一些人而言,還有做香包、插艾草……一事一物,全都浸透著濃濃的溫情。  「粽子?自己包的才好吃」  如果問端午節的「網紅食品」是啥,十個人裡大概會有一多半的回答是「粽子」。
  • 插艾、吃粽子、系五彩繩、掛鍾馗畫 宿州人這樣過端午
    端午臨近,粽葉飄香,超市裡、農貿市場到處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樣包裝精美、經濟實惠的粽子,市民們在品嘗美味佳餚的同時,也可以享受這一傳統節日帶來的幸福時光。門楣上插艾草殺菌防病「清明插柳,端午插艾。過去住草房時,端午節這天,要把艾條插在房簷下,現在住樓房了,就在大門上插兩條,算是過節了。」6月13日上午,家住宿城南關的李蘭英老人說。李奶奶告訴皖北晨刊記者,端午節插艾是流傳已久的習俗,以前住在農村時,路旁、河邊都種有艾草,端午節前一天,她會拿著鐮刀割一把回家。節日當天,家家戶戶灑掃庭院,把艾條插於門楣兩邊,老一輩人說這樣可以闢邪驅瘴。
  • 端午艾草香
    董全雲農曆五月,時光重疊在一株株挺直的綠色艾草上。小時候,每逢端午節的清早,我就跟著父親踩著露水帶著鐮刀來到地裡去割艾草。父親把那些直楞楞的艾草輕輕割下,我卻沉迷在它的清香裡。我採集著艾草葉子白色茸毛上的露水珠,塗抹在眼帘上、手臂上,用力嗅著它的清香愛不釋手。父親把艾草拿出兩捆,用紅色的頭繩系好插在門前兩側。母親正在家裡忙著包粽子、炸糖糕、炸菜角和麻葉。婆婆眼睛不好,每年端午節總會備了大把的艾草,插在門口,晾乾後藥用。每晚用水煮了艾草燻洗,說這樣可以治療眼疾,還可以清熱祛火,活血化瘀。
  • 為何在端午節掛艾草?有哪些寓意?所掛的艾草何時取下?
    本文屬原創首發,侵權必究民間有一句俗語:清明插柳,端午插艾,這句話從字面意思來看,在清明節應該在門的兩側插入一些柳樹,在端午節需要在門窗上插一些艾草。很多地區都保留著這個習俗,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要來臨了,你們那的習俗是怎樣的呢?對於端午插艾有哪些寓意?所掛的艾草何時取下?在農村所說的端午插艾,其實是為了招福驅邪,除此之外還能夠驅蚊防病。尤其是最後所說的這點,你愛草在農村非常常見算是一種野草,但是它的用途相當大,其中一點就是可以驅蚊蟲,還能夠淨化空氣。
  • 在湖南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要拿艾草來燒水洗澡,拿艾草來驅蚊蟲
    記得小時候媽媽總是拿那個艾草回來,我們那裡艾草,就在屋前屋後到處都有,割回來在家裡拿那個大鼎鍋燒水來洗澡。我聽我媽媽說,用艾葉熬的水洗澡,身上不會癢了,有時候我不知道是真是假,當然每次都是聽媽媽的話。每次在端午節前後一兩天,都是用艾草俗稱的艾葉熬水來洗澡的。
  • 夜讀|吃粽子,掛艾草,划龍舟,搶鴨子……又是一年端午時
    主播讀經典,「粽」情端午節!大家好,這裡是《閃電夜讀》,我是鄆城融媒體中心主播王中慶,今天與您分享散文《又過端午》。吃粽子,掛艾草,划龍舟,又過端午節了。天剛亮,覺還沒有睡醒,朦朦朧朧中,手機不住地響了起來,按下接聽鍵,是遠方的親戚早早的送來節日的祝福。雖然吵醒了我的懶覺,心裡還是美滋滋的。親情嘛,總是人間最溫暖的、最能打動人心的東西,誰又少得了。端午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歷史悠久。從前幾年開始,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我國也規定這一天為法定的節日。
  • 特別的端午節怎麼能只吃粽子,這幾樣準備了嗎?外出記得採艾草
    又由於農曆五月天氣溼熱,多病毒疫疾,認為此時「五毒盡出」,被古人認為是「惡月」, 因此端午也被注入祛病防疫的說法。再後來又有紀念詩人屈原等歷史人物的內容,形成了現在端午節的各式風俗。各地風俗豐富多彩,又有所不同,你的端午節是如何過的呢?每年端午前我都會採集艾草和菖蒲, 用五色線纏好,掛在大門口。
  • 端午節門上插艾葉包粽子薅草煮雞蛋
    端午節農曆五月單五,淄川當地風俗很隆重!家家門上插艾葉、棘針、柳條,戶戶門口粽飄香,天萌萌亮薅百草煮雞蛋,給孩童脖子上掛艾葉荷包的情景隨處可見。另外早晨起來家人和鄰居還要拿杏仁水或雄黃酒滴到孩童耳朵處,防止蚊蟲叮咬爬進耳朵眼。
  • 賽龍舟包粽子插艾草……過端午需注意這幾個健康隱患
    新華社長沙6月22日電(記者帥才)賽龍舟、包粽子、插艾草……端午節有很多傳統習俗。專家指出,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個需要特別注意養生的節日。營養保健專家、湖南省胸科醫院院長唐細良介紹,端午節,人們有包粽子、吃粽子的習俗。
  • 端午節吃什麼?吃粽子賽龍舟掛艾草
    #端午節吃什麼#端午來臨憶屈原,龍舟競技眾人喊。粽子飄香香萬裡,華夏兒女不平凡。吃粽子是端午節的 一大習俗之一。每逢端午佳節,家家戶戶都會吃粽子,粽子又稱「角黍」、「簡棕」,晉代時期,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的食品。據專家考證,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端午食粽是祭奠屈原,是後人附會而形成的,僅反映民眾的心願而已。
  • 端午節,在農村除了吃粽子,還要「立蛋」,吃艾草煮雞蛋
    在家裡包粽子吃,煮雞蛋吃,一樣有過節的氣氛, 我們這邊還有系五彩繩,吃鹹鴨蛋,插艾蒿的習俗,地域不同,各地的風俗習慣也不太相同。南方地區還有賽龍舟等。今天就跟大家說說這熱鬧的端午節吧!熱鬧的端午集市端午節有著濃濃的粽子味,記得小時候端午節是不放假的,上學的午飯需要自己帶。端午節這幾天的午飯基本上都是粽子和雞蛋鴨蛋鵝蛋了。
  • 端午節吃什麼,除了粽子,還可以用艾草做這樣一道美味!
    端午將至, 看著滿大街的粽子,讓人垂涎,早已在端午之前過飽了口服。今天就不說粽子啦,咱說艾草。「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就像貼上一道靈符,可以趨利避害。貴州過端午,一般會將艾草綁成一束,然後插在門楣上,或是在門楣兩端分別插上一根艾草。艾草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從我國古代開始就一直是藥用植物。針灸裡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
  • 艾草煮雞蛋,端午節必備
    我小時候的端午節是不放假,據說是因為韓國人給端午節申遺,人家叫端午祭,不管叫啥,反正都是一個事,然後就重視起傳統節日來,清明端午開始放假了。每年端午節之前,爸爸都要弄艾草回來插了大門口,應該是闢邪用吧。反正家家戶戶都會插點。
  • 端午節南北習俗各不同 南方吃鹹鴨蛋北方插艾草
    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首民謠裡講的,是慶祝端午節的傳統民俗。昨天,本報推出「文明河南·情暖端午」活動,不少讀者通過微信、微博、熱線電話與河南商報聯繫,講述了記憶中的端午節。
  • 端午節家家戶戶門口插的「艾草」,為何叫艾草呢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這是自古就有的習俗,至今在全國各地扔保持著,而為什麼要插艾草呢,至今人們認為的無外乎是「闢邪」、「驅瘴」、「防蚊蟲」等功效上去解說。可這只是一種時令植物自由的功效價值,其中還有一些文化內涵並不為人所知。
  • 掛艾草、戴香包、吃粽子,端午節有它獨特的美
    從古自今,端午節這一天人們有划龍舟、戴香包、吃粽子、掛艾草等習俗。每逢端午,人們會去山上採摘艾草插在門口,艾草有驅邪保宅的作用,也寓意著美好的生活。艾草作為草本植物,有極大的藥用價值。艾草性溫,入脾、肝、腎經,有祛溼、止血、消炎、止咳等功效,也常用於針灸。
  • 端午插艾,那為什麼要選擇艾草呢?
    端午節到了,吃粽子是必不可少的,而在門前、廳堂、窗前掛艾草亦是該節日裡一項傳統的民間習俗。只不過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現代化的氣息越來越濃鬱,端午插艾的習俗和古時相比,就顯得不那麼受人重視了,尤其是在一、二線的大城市中,快速的生活節奏、繁重的工作和學習壓力使得人們似乎淡化了這些傳統節日的觀念,大多數人也是在節日裡走走過場,偏於形式罷了。
  •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你還知道哪些傳統風俗?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節除了吃粽子,你還知道哪些傳統風俗?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這首童謠所唱的,便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也是中國 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我們家鄉還有這種風俗,寓意人丁興旺光宗耀祖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我們家鄉還有這幾種風俗,寓意人丁興旺,光宗耀祖,闢邪避暑,驅趕蚊蒼,保一方平安。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是我們很小的時候老人教的一首關於端午節的兒歌。
  • 吃粽子、掛艾草。今年端午咱還要看徐州的端午聯歡!
    吃粽子、掛艾草。今年端午咱還要看徐州的端午聯歡!直播時長約90分鐘,內容有識草藥、看舞龍,走社區、聞粽香,另外還有精彩的文藝演出和端午文化知識小課堂。弘揚傳統文化發布「中草藥驅蚊秘方」 去年端午節,都市晨報社聯合徐州市文明辦舉辦了徐州市首屆端午文化節「舞龍舞獅大會」,給廣大市民帶來一場好看又好玩的端午文化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