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端午節有些特別, 它是21世紀三次最晚的端午節之一。 由於閏四月,今年的農曆五月初五,陽曆6月25日才到來。 上一次是2001年,下一次要等到2058年了。雖然疫情未散,很多活動取消了,我們也要過出端午節的儀式感。端午節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民俗大節。 端午節起源於崇拜龍圖騰的古人,是祭拜龍祖的節日。又由於農曆五月天氣溼熱,多病毒疫疾,認為此時「五毒盡出」,被古人認為是「惡月」, 因此端午也被注入祛病防疫的說法。再後來又有紀念詩人屈原等歷史人物的內容,形成了現在端午節的各式風俗。各地風俗豐富多彩,又有所不同,你的端午節是如何過的呢?
每年端午前我都會採集艾草和菖蒲, 用五色線纏好,掛在大門口。 據說菖蒲是五瑞之首,象徵驅出不祥的寶劍,插在門口可以避邪,艾草可以招百福。 艾草有特別的氣味, 也可以驅除蚊蟲。小的時候傍晚坐在院子裡納涼,會點燃曬乾的艾草用來燻蚊子。
佩香囊, 是另一個傳統的端午習俗。 民間也有「戴個香草袋,不怕五蟲害」的說法。屈原的詩中「扈江離與闢芷兮,紉秋蘭以為佩」就提到了江離芷草秋蘭等幾種香草的原料。記得小的時候會用紙板粘出立體的菱形,再用五色線纏出大大小小菱形的香包,小孩子們會互相比試誰纏的最好看,那時候要是誰能找到五色線可是很讓人羨慕的。香囊裡面放些草藥香料,戴在胸前,溫潤的草木香氣淡雅,避瘟除穢。 現在流行手作, 用漂亮的絲線、各色綢布,自己縫製一個香囊,編個吉祥的平安結,作為裝飾庇佑護體,祈求一整年的健康平安,既有意義又有不俗的情趣。
端午還有一種吉祥物,就是佩戴五色線,「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因為五色是吉祥色,以五色線做成飾物佩戴在手腕上,祈求吉祥平安。親手編個手環吧,定讓你卓爾不群。
端午的主角就是應節的粽子了,要是親手包上各式餡料的粽子,在家人團圓的時候,一起品嘗,定會其樂融融。我最愛吃的是小棗的粽子,香甜的小棗,粘粘的糯米就是絕配,散發著竹葉的清香。每到端午都會記起小時候媽媽把採來的葦葉、馬蓮用開水燙好,頭一天晚上就要把江米泡到水裡,第二天圍坐在桌前一起包粽子的情景,一家人在一起的溫馨場面一直縈繞在腦海裡。
賽龍舟是以龍舟競渡的形式祭祀龍祖,那場面氣勢如虹。 今年是沒法看賽龍舟了,拼個龍舟模型也是個不錯的選擇,不論大人孩子都會感覺其樂無窮。
端午節還有很多習俗,你的端午節是怎麼過的? 期待你的分享。 佳節將至,粽香四溢,處處吉祥,祝端午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