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端午節,那麼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以及有哪些習俗嗎?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了解與端午節相關的知識吧。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其最初為祛病防疫的節日,時間在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關於端午節的由來有很多種說法。
其一,為了紀念屈原。公元前278年,秦軍大將白起帶兵攻破楚國,屈原的政治思想破滅,對前途深感絕望,雖有心報國,卻無力回天,心中悲憤不已,於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羅江身死。百姓們悲痛不已,為了不讓魚蝦傷害屈原的軀體,人們就每於此日投入無色絲粽子於水中。久而久之,就形成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
其二,迎濤神說。迎濤神是中國民間信仰風俗,流行於浙江杭州地區。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故有迎濤神的風俗。中國民間傳說春秋時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後,化為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這則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
其三,龍的節日說。這種說法來自聞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他認為, 五月初五是古代吳越地區「龍」的部落舉行圖騰祭祀的日子。主要理由是:(-)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粽子投入水裡常被蚊龍所竊,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二) 競渡與古代吳越地方的關係尤深,況且吳越百姓還有斷髮紋身「以像龍子」的習俗。(三) 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絲系臂」的民間風俗,這應當是「像龍子」的紋身習俗 的遺蹟。
其他還有惡日說、夏至說。
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端午節習俗甚多,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習俗細節上的差異,各地過法雖不盡相同,但划龍船、食粽子是普遍習俗,其他還有掛艾草、點雄黃酒等。 端午節通過傳統民俗活動展演,既能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地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 。
有關端午節詩句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家人相見一千年。——蘇軾《浣溪沙·端午》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張耒《和端午》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邊貢《午日觀競渡》
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 《小重山端午》
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歐陽修 《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豔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