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為何要吃粽子,吃粽子注意七大禁忌

2020-12-20 寶寶知道

端午節吃粽子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習俗,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端午節的粽子也有各種形狀的,有三角形、菱形和長方形的;口味也分為鹹肉粽、甜紅棗粽,諸如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

粽子的歷史演變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時人周處《嶽陽風土記》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慄、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裡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臺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每年農曆五月初五,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2012年粽子入選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二集《主食的故事》系列美食之一。民間傳說吃粽子是為紀念屈原。粽子作為中國歷史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之一,亦傳播甚遠。日本、越南以及華人聚居的新加坡、馬來西亞、緬甸等地也有吃粽子的習俗。

介紹粽子的多樣品種

「松仁粽」:去皮包小粽。

「豆沙粽」:豆沙、糖、脂油丁包小粽煮。

「蓮子粽」:去皮心,拌洋糖,包小粽。

「竹葉粽」:取竹葉裹白糯米粽煮之,尖有如生切菱角。

「艾香粽」:糯米淘淨,夾棗、慄、綠豆,以艾葉浸米裹,入鍋煮。

「甜茶粽」:取真武山優質甜茶取汁用來製作粽子,其粽子色澤金黃油亮,入口潤滑細嫩,柔軟粘稠,齒頰留香,回味甘甜,去膩消食,營養豐富。

「臘肉香腸粽」:臘肉香腸包的小粽,入口就有過年團圓的氣息。

「薄荷香粽」:薄荷水浸米先蒸軟,拌洋糖,用箬裹作小粽,再煮。

「火腿粽」:入火腿塊包粽,火腿要金華者,精肥適均。又,肉丁包粽亦可。

「蛋黃粽」:中間一個蛋黃,蛋黃必須採用上好雞蛋,入口甜鹹而不反感。

「九子粽」:唐玄宗李隆基曾賦《端午三殿宴群臣》詩一首,裡面一句就是稱讚九子粽的: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種,即為九隻粽連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狀各異,非常好看。並且九種顏色的絲線紮成,形成五彩繽紛。九子粽大多是作為饋贈親友的禮物,如母親送給出嫁的女兒、婆婆送給新婚的禮物等,因為「粽子」諧音「中子」,民間有吃了「粽子」能得兒子的風俗。

端午吃粽子注意7大禁忌

1、忌未熟先吃。包粽時,我們不要將粽包得太大,否則便難以將它弄熟。粽子必定要完全弄熟才可吃,不然對健康有損。

2、忌保存太久。已包好的粽比較好儘快吃掉,不宜保存太久,最多只保存3-4日,吃時亦要再次加熱。此外,保存粽的地方亦要清潔衛生,比較好放於陰涼透風的地方。

3、忌大量進食。粽由糯米造成,但糯米卻不易消化,所以患有或曾患腸胃病的人不宜多吃。此外,小朋友、老人家的消化功能亦較差,所以吃粽時必需有克制,並且儘量趁熱吃,以免冷卻後更難消化。

4、空腹不宜吃粽子。如空腹吃粽子,糯米就會在胃裡停留很長的,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導致有慢性胃炎、食道炎的患者宿病復發。

5、不宜食用剛從冰箱裡拿出來的粽子有些人喜歡把粽子放冰箱後冰一段再吃,這樣的粽子又硬又冷,對有胃病的人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所以比較好取出來後,充分加熱變軟後再吃

6、吃粽子時不宜喝冷飲吃粽子的時候不要喝冷飲,喝冷的東西更輕易讓糯米凝固,更不易消化,讓人感覺到滯脹。

7、睡前兩小時比較好別吃粽子粽子粘度高、不易消化,缺乏纖維質,含過多脂肪、鹽、糖,專家建議睡前兩小時比較好別吃粽子。

此文轉載於網絡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懂得愛自己)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端午節為什麼又稱粽子節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
    端午節為什麼又稱粽子節  端午節又稱粽子節嗎?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就是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這一天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因此也有人稱端午節為粽子節。那麼粽子節是端午節的別稱嗎?其實粽子節並不是端午節正經名字,只是現在有部分人用粽子節代指端午節而已。
  •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 端午節為何要吃粽子和賽龍舟呢?聽聽民俗專家怎麼說
    原標題:端午節為何要吃粽子、賽龍舟?聽民俗專家解釋    「白白餈粽美,青青米果新。」5月30日,將迎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是這個節日的「標配」。那麼,端午節為何要吃粽子和賽龍舟呢?民俗專家對此進行了解釋。   民俗專家由國慶介紹說,粽子古稱筒粽、裹粽、角黍、黏黍。
  • 今日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憶屈原
    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 端午節吃甜粽子還是鹹粽子?營養師:都是好粽子,但別貪嘴!
    作為端午節的特色美食,今年你吃的甜粽子還是鹹粽子呢?四川在線《醫本正經》欄目組邀請到四川友誼醫院營養科資深營養師冀晉橋,從營養的角度為大家解讀甜鹹粽子。「對於粽子而言,都是糯米做的,糯米的營養價值是一樣的。」冀晉橋表示,粽子的餡不一樣,營養素含量也是會有區別的。對於一般健康人群來說都可以吃,但對於特殊人群有不一樣的講究。
  • 端午節吃什麼?吃粽子賽龍舟掛艾草
    #端午節吃什麼粽子飄香香萬裡,華夏兒女不平凡。吃粽子是端午節的 一大習俗之一。每逢端午佳節,家家戶戶都會吃粽子,粽子又稱「角黍」、「簡棕」,晉代時期,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的食品。據專家考證,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端午食粽是祭奠屈原,是後人附會而形成的,僅反映民眾的心願而已。
  • 從吃粽子和賽龍舟的起源,聊聊粽子的種類、吃法與端午節的食俗
    一提起端午節和粽子,人們往往以為是紀念大詩人屈原,粽子就是投入汨羅江祭這位詩人的祭品,其實並非如此。一、吃粽子和賽龍舟的起源聞一多先生在《端午節的歷史教育》一文中,認為紀念「端午節」是我國古代南方吳越一帶先形成的,粽子的前身「竹筒食」,也是他們發明的。當時,有一個史稱「百越族」的民族,他們對龍十分崇拜,認為龍是他們的祖先。端午是龍的節日,端午這天,是他們發祥的日子。
  • 粽子好吃,也要注意品種的選擇,這種南方特色的粽子,要謹慎吃
    端午節到了,各式各樣的粽子擺到面前,在這些粽子中,豬肉粽子是南方最為常見的粽子品種,而北方人也逐漸喜歡上了這種具有南方特色的粽子。豬肉粽子,顧名思義是在粽子中添加了豬肉,只不過這種粽子卻不能放心大膽地吃,吃的時候需要慎之又慎。
  • 端午節粽子飄香,粽子在陽江俗稱「裹粽」,你吃過嗎?
    端午節將至,看龍舟、包粽子、吃麻蛋,門口兩邊掛上艾和菖蒲,這就是廣東陽江人的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能帶上母親包的粽子去看賽龍舟,那是父輩過端午節最開心的一件事。陽江人裹的粽子,是四個角的,有點像稜形。粽子一般分兩種餡,一種是灰粽,一種是鹹粽。
  • 初哆咪寶寶要吃粽子,那你就得注意這些事情
    粽子因為其美味的口感和多種口味,深受吃眾的喜愛,包括很多寶寶都是粽子的小「粉絲」,看到父母們吃粽子,總會吵著鬧著要吃。但是很多父母卻不敢給孩子吃粽子,因為怕消化不了,但是孩子想吃粽子,該怎麼辦?那你就得注意以下這些了。 首先問題來了:「寶寶到底能不能吃粽子呢?」
  • 寶寶能吃粽子嗎?能!但要注意這幾點
    又到了一年一度吃粽子的時候,吃粽子是端午節的習俗,粽子有很多種類,蛋黃粽、燒肉粽、紅豆粽、赤豆粽......面對粽子的誘惑,相信很多人都難以忍得住。很多家長關心寶寶能不能吃粽子?幾歲可以吃?吃粽子時有哪些注意事項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吧~多大的寶寶能吃粽子?
  • 在端午節吃粽子前,先了解下粽子的分類及製作和食粽子的注意事項
    一年一度端午節,每家每戶又可以全家圍在一塊裹粽子了。想到端午節,我們便第一時間能夠聯想到粽子。吃粽子的風俗,中華千百年來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小編這邊的習俗是每年的端午節,一大家子的長輩會帶著小輩坐在院子裡一塊裹粽子,期間歡聲細語,不亦樂乎!於是乎,小編覺得有必要分享端午節裹粽子的相關知識給大家!
  • 端午節,老外第一次吃粽子,幾句話把網友逗樂了
    有個老外第一次吃中國的粽子,一口氣吃倆,吃完了還不忘評價:「嗯,裡面的餡很好吃,美中不足的是,外面包的菜葉有點硬,不過纏的牙線倒是很貼心。」網友瞬間樂了:菜葉確實有點硬……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粽子」大會又開始了。粽子餡也從原來比較單一的豆子紅棗之類,變得越來越豐富,鮮肉、蛋黃、蝦米、香菇、花生、豆沙、蜜棗、甜芋頭泥……應有盡有。
  • 端午節吃粽子有禁忌,老年朋友要當心
    新湖南客戶端6月22日訊 (記者 張春祥 通訊員 何穰) 賽龍舟、吃粽子,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就要到了,滿街的粽葉香勾起的不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一個民族難以割捨的溫馨。然而,甜甜糯糯的粽子雖然好吃,但並不是人人皆宜,國內著名中醫專家、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湘江世紀城門診部特聘專家、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湖南省中醫院)內科主任醫師、湖南省名中醫袁長津教授提醒,吃粽子一定要因人而異。
  • 端午節吃粽子、燻艾草……這些注意事項要了解
    賽龍舟、包粽子、插艾草……端午節有很多傳統習俗。專家指出,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個需要特別注意養生的節日。營養保健專家、湖南省胸科醫院院長唐細良介紹,端午節,人們有包粽子、吃粽子的習俗。粽子主要由糯米製作而成,糯米具有很好的食療作用,而粽葉具有清熱生津、除煩止渴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有人喜歡把粽子當零食、甜點食用,這是不對的。唐細良建議,大家在吃粽子時要搭配一些粗糧、蔬菜,這樣能減少胃腸負擔。胃腸道功能不好的人以及糖尿病患者,最好少吃粽子。按照傳統習俗,有人在端午節飲雄黃酒,這是有健康隱患的。
  • 端午節吃粽子、燻艾草……這些注意事項要了解!
    新華社長沙6月22日電(記者帥才)賽龍舟、包粽子、插艾草……端午節有很多傳統習俗。專家指出,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個需要特別注意養生的節日。營養保健專家、湖南省胸科醫院院長唐細良介紹,端午節,人們有包粽子、吃粽子的習俗。
  • 端午節寶寶能吃粽子嗎?get這些注意事項,讓寶寶健康吃粽子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按照我國的傳統習俗,我們會吃粽子。現在的粽子種類非常多,南北方差異比較大,北方有紅棗粽、豆沙粽、果脯餡粽子;而南方有鮮肉、八寶、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的粽子。因為粽子是由糯米製作的,很難消化,所以很多媽媽也在糾結要不要給寶寶吃呢?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寶寶多大可以吃粽子,粽子怎麼吃才可以讓寶寶既解饞又不會出現健康問題呢?
  • 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還有這些禁忌你得知道
    說起端午節,首先我們想到的是吃粽子,賽龍舟,其實還有很多民俗傳說,需要我們了解。01端午的由來及禁忌端午節,起源於中國,原本是上古先民擇「龍升天」吉日祭祀龍祖的節日。端,是「開端」的意思;午,在十二地支中屬火,是陽氣的極致。「午」與「五」同音,端午節所在的月份正是農曆的五月。
  • 端午節都吃什麼,有哪些習俗,不止吃粽子賽龍舟!
    今年的端午節是陽曆的6月25日,星期四 (庚子年(鼠年)五月初五端午節,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中秋節、清明節、春節),是集祈福攘災、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該節氣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
  • 端午節,在農村除了吃粽子,還要「立蛋」,吃艾草煮雞蛋
    馬上就要到端午節了,端午節也是法定假,連上周六日,又是三天小長假。由於疫情的原因,還是不要走太遠的比較好。在家裡包粽子吃,煮雞蛋吃,一樣有過節的氣氛, 我們這邊還有系五彩繩,吃鹹鴨蛋,插艾蒿的習俗,地域不同,各地的風俗習慣也不太相同。南方地區還有賽龍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