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國高校實力排名民間一直有檔次之說,因為不同高校之間的綜合實力差距確實很大。即使是重點大學裡面,也分著三六九等。然而,在公開的報導裡面很少有相關的討論,很多事情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比如說,同樣是重點大學的校長,清華、北大兩校的校長重量級就比其它重點大學高一些。去年剛剛公布了雙一流的建設名單,曾經的39所985工程高校悉數入選。然而,在這份名單裡沒有公布一件最關鍵的事情,那就是建設批次。像排名靠後的985工程大學要求它10年內建設成世界一流大學肯定是不現實的,因此世界一流大學建設一定會分批次進行,這就涉及到了高校的建設梯隊。而這種梯隊的劃分就與小編所說的檔次一樣,最近中山大學校長在第六屆國際青年學者論壇上就給大家展示了中大的建設目標:
通過上圖可以發現,中山大學對自己的定位是位居國內高校第二方陣的。第一方陣都有哪些高校呢?上圖中也描述的很清楚,北大、清華和華東五校。這也和當前大家的認知相符,不過小編認為,在國內第一方陣高校裡還需要增加一所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雖然這所高校自創建之初就備受爭議,但從其定位和目標來看,國科大位居高校第一方陣應該不成問題。從生源水平上,國科大2017年錄取分數線已經位居全國高校的第五,僅僅位居清北復交之後。如果算上復旦、上交的提前批,國科大能夠位居第三。雖然本科規模還比較小,但其發展趨勢是被人看好的。
清華、北大、華東五校和國科大,這8所大學組成了國內高校的第一方陣。清華、北大基礎較好,當前的世界平均排名也穩定在了50位左右。一些不靠譜的排行榜能將清北排進前20,不過從真實認可度來看,清北還沒有達到那個高度。華東五校裡,復旦和上交排名都在100位以上,未來5年內有望進入世界前100。浙大、中科大和南大還位居200名左右,算是第一方陣裡的第三集團。國科大在多數排行榜裡還沒有見到其身影,相信未來這所大學進入排行榜將會越來越常見。
國內高校當前一直在走規模化道路,就像很多人信奉的那句「人多力量大」。但在創建世界一流大學這件事情上來看,有時候更需要的是精度。一所大學的吸引力很多時候體現在少數幾個頂級人才上,而不是有多少教授、學者這些指標上。當然,我們要培養自己的核心人才需要擴大人才的基數,但不能只有平原沒有高峰。從這個角度講,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思路是對的,將學科的高峰先建立起來組成高峰群,整體實力就會有質的提升。到那個時候,國內大學的吸引力才會真的體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