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理解透鏡的「會聚」與「發散」作用?
【解題套路】判斷透鏡的「會聚」、「發散」作用的最簡單方法就是將原入射光線延長,比較入射光束和折射光束的輻射範圍,若輻射範圍變小則為會聚(圖甲),反之則為發散(圖乙)
不要誤認為會聚等於相交,發散等於不相交.
【必會題型】如圖畫出了光線通過透鏡( 圖中未畫出) 的情形, 其中為凹透鏡的是( )A.甲、乙、丙 B.甲、乙、丁
C.乙、丁 D.甲、乙、丙、丁
解析: 在下面四幅圖中, 從光線通過透鏡的情形可知, 甲、乙、丁的折射光線相對於入射光線是發散的,所以甲、乙、丁都是凹透鏡;只有丙圖折射光線變得會聚了, 丙是凸透鏡. 故選 B.
二.如何測凸透鏡焦距?
【解題套路】
方法一:太陽光聚焦法:a.讓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拿一張白紙在它的另一側來回移動,直到紙上的光斑最小為止.
b.用刻度尺測出光斑到凸透鏡的距離 D;
c.凸透鏡的焦距 f=D.
方法二:物像等大法:a.在光具座上從左至右依次放蠟燭、凸透鏡、光屏,點燃蠟燭,調整蠟燭、凸透鏡、光屏,使它們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移動凸透鏡和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現倒立等大的實像為止.
b.測出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 D;凸透鏡的焦距 f=D/2.
【必會題型】
1,在利用光具座進行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 如圖所示, 一束平行於凸透鏡主光軸的光線通過凸透鏡後, 在光屏上形成了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 該凸透鏡的焦距是 ____cm.
解析:平行於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後,會聚在主光軸上一點,這點是凸透鏡的焦點,焦點到光心的距離是凸透鏡的焦距,所以凸透鏡的焦距是: f=31.0cm-20.0cm=11.0cm.
2,當蠟燭在凸透鏡左側距凸透鏡 20cm 的時候, 在光屏上得到一個倒立等大的實像, 則凸透鏡的焦距是 ____cm.
解析:因為物距等於二倍焦距時,成倒立、等大的實像,所以 20cm=2f,則 f=10cm.
三、如何正確作透鏡光路圖及填透鏡類型?
【解題套路】
1.透鏡光路圖畫法:記住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的光路圖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注意: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用虛線表示.
2.透鏡類型判斷:解決此題的方法可簡記為「口訣法」:①入線延長看折線—— 把入射光線延長,看折射光線的位置;②窄凸寬凹把鏡填——如果折射光線在入射光線的內側,既變窄則是凸透鏡,
四.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成像的大小如何調節?
【解題套路】
成像大小的調節:牢記像的大小由像距決定,即像隨著像距的增大(減小)而增大(減小).而像距的變化由物距決定.①當成實像時,物距和像距 的變化具有反向性,即物距增大,像距變小,則像隨著變小.②當成虛像時,物距和像距的變化具有同向性,即物距增大,像距增大,則像隨著變大.
【必會題型】
用照相機給人拍照,照好半身像後還要再照一寸人頭像, 如果人的位置不變, 則應使( )
A.相機應遠離人,同時鏡頭往裡縮
B.相機應遠離人,同時鏡頭往前伸
C.相機應靠近人,同時鏡頭往裡縮
D.相機應靠近人,同時鏡頭往前伸
《透鏡及其應用》這章內容對大部分同學來說比較抽象,難以掌握,我把一些相關規律給同學們做了一個總結,便於同學們理解,當然,還有《眼睛與眼鏡》,《放大鏡與顯微鏡》這兩節內容沒有牽涉到,在我以後的內容更新中同學們還會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