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家先後多次對中小學生涯規劃作出重要指示。教育部在《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指出「中小學與高校之間有機銜接不夠」,需要「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國務院辦公廳在《關於新時代推進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中指出「要注重指導實效,加強對學生理想、心理、學習、生活、生涯規劃等方面指導。」青島市教育局印發《青島市中小學生涯教育的指導意見(試行)》,探索形成中小學有機銜接、適應學生終身發展需要的生涯教育內容體系。在2020年一年的時間裡,市教育局全面推進我市中小學生涯教育工作,藉助生涯教育實驗學校的評選,形成不同學段生涯教育先進典型經驗。
平度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因地制宜,勇於探索,建構了特色化的生涯教育模式,獲評青島市首批生涯教育實驗學校。
過去一年,學校著力開發生涯教育資源,探索構建新的生涯教育模式,藉助6000多平方米的原學校行政辦公建立「創新創業孵化基地」(雙創基地),根據專業所需審核引入小微企業22家,建設了四個創新創業服務平臺——藝術創意類服務平臺、科技創新類服務平臺、網際網路+類服務平臺和文化傳承類服務平臺,為學生個性化發展提供體驗平臺,引導學生對生涯進行積極探索。
這些小微型企業人數少,涉及的領域廣、門類全,設備先進,且員工大多年輕有為,有追求幹勁足,學校提供經營場地、減免運營費用,入駐單位在不影響生產的情況下,免費承擔校內學生培訓培養任務,學校對培訓計劃的落實和合作效果進行審核評定。相較於大中型企業,與小微型企業開展合作更加靈活方便,通過這種教育模式,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在企業運營實境中進行學習培訓,開闊了眼界,提高了專業技能水平;又學習了企業運行模式,為未來的生涯規劃拓寬了道路。
平度是農業大市,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和產業的轉型升級,特色農業煥發新生機,現代農民成為了有競爭力的新型職業。學校牢固樹立「根植農村、服務三農」的辦學理念,紮根農村鄉土,探索「農」字特色鮮明的生涯教育方案。以分校崔召校區「三場六中心」為載體,打造「三農」特色生涯教育實踐平臺。
每年面向義務教育段學生、高三學生等開展的生涯體驗和培訓活動,使其明確生涯目標,進一步提高生涯規劃能力。作為中國海洋大學、青島農業大學等高校的生涯體驗基地,培訓師生1500人次。實施農民創業培訓工程,面向有創業願望的農民工、退伍軍人等開展農、林、牧等實用技術和創業培訓,年培訓農村勞動力12000餘人次,11萬名畢業生成為平度「農創+」體系鏈上的「實幹家」。
供稿 | 家庭教育處、平度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轉載請按以下格式註明來源↓↓↓
青島市教育局政務新媒體「青島市教育局」(微信號:qdsjyj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