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長生考上清華沒什麼了不起?成功來源於特長!

2020-08-21 攀小小

兒子的同學小雨沒有參加任何特長班,他媽媽的想法是:小雨沒什麼藝術天分,她也不想逼孩子,讓他那麼累。

前年同事家的兒子通過體育特長生考上了清華大學,周圍總有些人不服氣:他是特長生,沒什麼了不起的,高考降60分。在人們的觀念裡,同樣考上名校,特長生卻比文化生矮半截。好像特長生佔了多大便宜。

假如你家的孩子上小學了,你要不要送他學一門特長?

(一)優秀始於你的強項。

孩子小時候學一門特長,有利於培養他做事不怕困難的勇氣,甚至將來長大了能靠這門特長吃飯。

桐桐小時候特別喜歡畫畫,學過一段時間畫畫,上了初中以後卻遭到了媽媽的強烈反對,他媽媽說:把學習搞好就行了,別學那些沒用的浪費時間。後來,考高中的時候,桐桐差三分沒有考上重點高中。他媽媽通過老同學找到了王老師,幫著桐桐分析下一步怎麼辦。王老師通過了解發現,桐桐學習基礎不差,並且小時候有一段學畫畫的經歷,鼓勵他重新拿起畫筆給自己定位。王老師給桐桐媽媽解釋說,現在學生在河北高考單靠文化課成績考上一所重點大學競爭已經非常殘酷,如果孩子很喜歡畫畫,並且通過專業老師評估建議孩子專攻美術,三年後考美院。經過三年的努力,桐桐以過硬的專業水平和優秀的文化課成績走進了理想中的大學。

(二)人人都應找到自己熱愛的事,並且將這件事培養成自己的特長。

一些人認為:有天分的人才有特長,普通人很難有特長。這其實是一種誤解。人人都有特長,只是無意中被隱藏了,家長要幫孩子尋找他的特長。我們不討論極少數擁有天才級別的藝術特長的孩子的成長經歷,對於我們大多數家庭來說沒有借鑑意義。我們要討論的是:人人都能找到自己熱愛的東西,在這件事上經過大量的練習,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最終成為自己的一項特長。

馬雲曾說:不讓孩子去體驗,不讓他們去嘗試琴棋書畫,我可以保證,三十年後孩子們找不到工作。

隨著人工智慧的發現,在機械化、重複性、沒創造力的工作中,人終將被機器所取代。在未來:怎麼才能不被社會所淘汰?答案是:培養孩子的藝術素養,生生不息的創造力。競爭不過機器,媽媽不逼孩子,不讓孩子那麼累的美好願望是會落空的。

(三)家長培養孩子特長的3點建議

①特長來自熱愛,家長應該充分尊重孩子的興趣,選擇他真正熱愛的事作為培養特長的起點。很多高中生該考大學了,不知道報什麼專業。30多了也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工作馬馬虎虎,沒有激情。如果小時候父母就幫我們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事兒,那人生會少走很多彎路。

人生事業成功最核心的要素是熱愛。有了熱愛夢想才能持久;有了熱愛目標才會清晰;有了熱愛做事才能專注不會半途而廢;有了熱愛做事才能長久的保持激情。

選擇特長的出發點是孩子是否熱愛這個特長,他有沒有興趣,喜不喜歡。家長不盲從,不功力。當然,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可能他開始很喜歡,但是隨著難度的增加,孩子表現出不想練了,這時父母需要有耐心陪伴孩子度過這一時期。

②小學生持之以恆的練習特長就是在踐行一萬小時定律。套用10000小時定律:要想孩擁有某項特長,需要10000小時。孩子在這個特長上投入的時間越多,未來越受益。

練特長一定抓緊小學這一時期。小學的學業負擔和初中高中比相對較輕,有很多可以自主安排的業餘時間。如果沒有目標,幾年一眨眼也就過去了。孩子們在日復一日練特長的過程中鍛鍊了不怕困難,堅持不懈的意志品質,不僅沒有影響文化課的學習,還幫助孩子們提高了學習效率。

③提高自我要求,在一項特長上深耕細琢,達到專業水準。學特長不要求全,要少而精。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琴棋書畫什麼都學,看似哪一項拿出來都會,但是沒有一項有核心競爭力在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化的今天,人和人拼的是專注度,誰在一個問題上研究的更透徹。

我們家樓上的東東每星期學書法、跆拳道、鋼琴三門特長班。周六日課餘時間全被排滿了,幹嘛讓孩子這麼忙?東東媽媽說:東東是老二,他哥哥小的時候什麼特長都沒學,感覺什麼都不會,學校裡的好多活動都參加不了,現在老二開始上小學,就都給孩子報名了。

東東媽真是一片良苦用心。但是這麼大的孩子每周上三種特長班,時間被填滿,完全沒有時間記憶、理解和內化。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孩子越上輔導班,成績越不見提高的原因。所有課上學到的新知識都需要沉澱。只管上課學,不管下課練,知識和能力都不能變成自己的。

爸媽在陪伴孩子尋找特長的路上要勇於多嘗試,尤其是幼兒園和小學階段,試錯成本低孩子們有時間去試錯。如果孩子不喜歡就直接換下一個。當孩子也喜歡,家長也覺得可行的情況下一定立好目標,堅定的向目標前進,在行進中隨時調整方案,適當的發揮家長的權威性,幫孩子練好特長。

作者簡介:攀小小,80後寶媽,在陪孩子成長的路上一路與你同行,更多經驗分享,記得關注我喲!

相關焦點

  • 特長生如何考上清華附中
    近年來很多家長選擇美術特長作為選擇好學校的敲門磚,讓自己的孩子能夠進入一所名牌學校上初中。以美術來擇校的學生心中的共同目標多數都是清華大學附屬中學,這樣考試的難度自然加大很多。因為學生很多,國家統招名額有限。近幾年,清華附中每年的統招的名額只有20人。這樣一來,如何能夠考上清華附中?成為很多家長思想上的難題!因為大家沒有統一的衡量標準。
  • 考上清華、北大,有何了不起
    每年的高考季,經常在各種媒體上重要版面看到有的學生考上清華北大,當地的領導包上紅包登門慶祝,學生父母大擺筵席四處炫耀,有的騎上高頭大馬模仿古代狀元到處顯擺。這種封建愚昧落後的習俗看多了,心中非常反感和厭惡,耿直的脾氣竄上心頭來,不一吐為快怎麼行呢,以我一名70年代普通中專生的見解談談考上清華、北大為什麼沒什麼了不起的原因? 1、讀書志在聖賢,非徒科第。
  • 她因身高不夠,被清華藝術特長生拒絕,卻憑裸分考上了北大
    在我的眼裡,能考上清華的都是「神仙」。當年我們高中裡考上清華的那些人,雖然分屬不同的班級,但是都有一個共同的外號,叫做「非人類」。當然了,這個稱呼絕不含有任何惡意。如果學習成績實在是達不到的話,究竟還有沒有能上清華的其他「路子」?也有,比如說特長生。
  • 清華下調60分數線,只為錄取成績561分的她,這一特長很重要
    相信許多小夥伴想到的都是學霸吧,作為我們國家的最高學府,如果想要考上這所大學超高分是必不可少的了。可依舊有許多特例,比如蔣方舟。 高考除去單純憑藉成績之外,有時候特長過關也是可以憑藉兩者的分數合併之後考上心儀的大學的。而清華大學作為頂級學府,即使是特長生也是需要頂級水平的。
  • 13歲男孩考上清華 母親稱全在於大人引導
    13歲男孩考上清華  母親說他並不特別  山西有個少年很「非常」:2歲會加減乘除,5歲上學,7歲上初中,13歲考上清華,他不是特長生,而是通過參加普通高考被錄取的。  然而「神童」媽媽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真不是謙虛,我兒子絕對不是神童,沒什麼特別的,像他這樣的智商、家境的孩子,在中國有千千萬萬。孩子可塑性強,全在於大人引導,小時候慣下壞毛病,大了就不好糾正了。」
  • 河南全面取消特長生招生,高考文化生的福音,清華北大在等你
    作為我國招生考試制度的補充,特長生一直是傳統課堂教育的外延,對學生的體育、科技、藝術等特長培養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近年來,一些人利用特長生政策進行利益交換,從而破壞了教育公平。從2017年公布的數據來看,清華北大兩所高校在河南省的錄取人數共計455人,在全國所有省份排第二(僅次於北京),這其中,理工類約佔70%,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在河南省理工類投檔線分別為672分、673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的高考裸分計劃錄取數分別為59人、27人,與總數的455人相差甚遠。
  • 武漢一中2名體育特長生被清華預錄
    楚天都市報7月23日訊 (記者郭會橋)清華、北大是無數學子心中的嚮往,隨著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一些具有體育特長的高中生也獲得了清華、北大的青睞。記者今天從武漢一中獲悉,今年,該校高三(13)班學生孫佳豪、高三(12)班邵雨琪兩名體育特長生,均通過學校組織的測試和體育單招文化測試,最終被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預錄。
  • 懷化清華實驗學校舉辦專業特長生匯報演出
    為進一步推進懷化清華實驗學校「四個學會」核心素養教育,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實現寓教於樂的「幸福教育」 目標。7月14日晚,懷化清華實驗學校舉辦了一場「 新高考、新素養、新目標 」為主題的專業特長生匯報演出。當晚,學校2019級高一音樂、舞蹈、美術、傳媒等專業生共計93名學生進行了匯報演出。
  • 她報考清華藝術生,因身高不夠被拒,「不得不」憑裸分考上了北大
    在那個時候,不止一個人說過:這孩子(我)好好培養,將來能憑藝術特長上清華北大。 毫無任何特長的我,甚至想起了自己曾經在繪畫方面的「特長」,開始打起了特長生的主意。 畢竟,特長生的分數線動輒降個幾十分,高低也是「躺贏」幾萬人。
  • 因個子矮被清華拒收的特長生,又自己考上了北大
    每年高考都是千百萬學子們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但是特長生也是有自己一定優勢的,並不是只有學好語數外才可以有大發展,每一個特長生付出的努力也是不容小覷的。今年女團節目再一次刷上熱搜,有一個節目叫《創造營2020》,這裡面有一個不起眼的小女孩,個子也不高,也沒有那麼多的話題。
  • 爺爺清華畢業,體育特長生的她620分上北大,學霸基因有遺傳嗎
    比如2019年的廣西理科狀元楊晨煜,網傳其在省級水利部門負責的父親畢業於清華,其母親也是曾經的大學霸、醫科大學的心腦疾病專家;還有詩詞才女武亦姝,其父畢業於法學「五院四系」之一的吉林大學法律系,是非常優秀的成功人士。
  • 想要考上清華北大有多難?考進清華北大的又是哪些學生呢?
    想要考上清華北大有多難?考進清華北大的又是哪些學生呢?清華北大是國內頂尖的學府,是所有學生夢想的學習聖地,可是,進入清華北大又是多麼難,每年清華北大的錄取分數基本都在690分左右,這時候就要求學生基本語文、數學、英語要達到140分往上,文綜或者是理綜要達到280左右,這樣的成績才有進入清華北大的機會,基本每科的分數都要達到接近快滿分的分數才可以,不然,任何一科出現低分數的情況,這時候上清華北大都不保險,那麼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又是哪些學生呢
  • 福建女孩因身高差了0點幾釐米,落榜清華藝術特長生,如今怎樣
    之後,她卻在別人不看好的情況下,以699分的優異成績,摘得市狀元,考上北京大學,驚呆了眾人!很多人都認為藝術生學習都很差,沒想到李丞汐刷新了大家的認知。她的霸氣不是偶然,而是源自於自己平時足夠的努力,才使得她在一次挫敗面前,仍然漂亮的逆襲成功。
  • 2020長沙城區初升高特長生錄取數據大盤點,有特長請收藏
    近日,長沙市城區初升高特長生入圍名單公示了,從名單來看,40所高中學校一共錄取了1307名初中生。哪些高中學校有特長生錄取指標呢?分別錄取多少人?哪些專業比較熱門呢?特長生來源於哪些學校?哪些學校側重於哪些專業?大陳向你逐一分析如下。
  • 2020年北京清華附中美術特長生招生解析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年北京清華附中美術特長生招生解析,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清華附的高中美班每年實際入學的學生人數在20-25人之間,被譽為海澱專業美術的「航空母艦」,每年高三升入清華、央美、人大、同濟的比例超過85%,成績傲視全國。
  • 什麼樣的體育特長生更容易高考一舉成功?
    2020年體育特長生期待的校(統)測越來越近了,孩子到底能不能用特長考上大學---最好是名校,成為了特長生家長心中無比期待和忐忑的。這部分特長生一般是在進入高中就開始規劃自己的高校,然後規劃自己的學業和特長的培養方式。有備而來!而不是到了高三,走到哪山算哪山。有一位北京某高校的高水平,當年從高二就開始經常寒暑假到這所高校「拜師求學」,深度了解高校,培養孩子明確目標。近幾年興起的「走進高校」交流活動就非常不錯,特別適合特長生培養。2、務實低調的特長生。
  • 體育特長生再見 體育特長難說再見:老師 培養興趣要常態化
    「取消特長生加分和特長生招生並不等於不要特長,這項政策有利於放棄功利化導向,引導家長和老師培養孩子興趣常態化。」顧名思義,特長生主要是指少數的有天賦的學生。體育、藝術等特長生加分或者特長生招生的初衷是為了發現人才、因材施教,優待特定人群,彌補招生制度的缺陷、鼓勵學生全面提高素質。然而,學校降分或破格招收特長生卻被當做升學的「捷徑」。「升學考試競爭激烈,對於文化課成績不好的學生,家長和老師通常會讓他們走這條捷徑——學習特長。
  • 學而思網校學員:作為排球特長生,我考上了清華
    孫舒航學而思網校學員錄取院校:清華大學高考總分:598分,體育特長生我從小學習奧數,屢次獲得北京市內奧數一等獎。那時的我哪裡知道,與排球的相遇,會改變我前二十年的命運——我成為了一名體育特長生。邂逅排球隊初中時,因為我的身高突出,排球隊的老師曾多次找我,說服我參加了排球隊。
  • 在杭州,走特長生上高中究竟有多難?
    在杭州想要考上一個好的高中真的是太太太太難了!因此好多家長都在試圖尋找新的出路。正巧這陣子特長生特別火,很多家長就覺得走特長比中考容易,於是躍躍欲試。但事實上,特長生真的沒有大家想的這麼容易。無論是體育類、藝術類還是科技類,要順利從特長這條路走進高中,真的難度很大。我們先來看看特長生的招生人數。
  • 【關注】常州市區11所高中今年計劃招234名特長生(附表),特長生的未來升學路如何?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重視孩子興趣特長的培養,報個舞蹈、繪畫班,或者學門樂器,已是家常便飯。有心的家長會發現,如果當初學這些是出於興趣,那麼到了初中,這或許又是一條升學通道。27日~31日,常州市區高中特長生報名,今年,共有11所學校招特長生,投放234個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