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T方式下的會計與稅務處理

2020-12-14 中華會計網校

    近年來,越來越多有實力的企業開始嘗試BOT項目,毫無疑問隨著BOT融資方式的日臻成熟,其必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撐。BOT在道路、自來水、汙水處理等公用基礎設施建設上,對於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公用事業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現對BOT模式下會計與稅務處理作一番分析,旨在幫助實施BOT企業搞好會計核算,合理籌劃稅收。

    什麼是BOT

    BOT是Build-Operate-Transfer的英文縮寫,即「建設—經營—轉讓」,是指政府通過合同授予企業一定期限的特許專營權,許可其融資建設和經營特定的公用基礎設施,準許其通過向用戶收取費用或出售產品以清償貸款,回收投資並賺取利潤。特許權期限屆滿時,該基礎設施無償移交給政府。

    BOT從原理上講並不複雜,從字面上理解即「建設—經營—轉讓」,這是一種直接吸收企業(包括外資企業)資金和技術,政府將建設、運營和轉讓公用部門的基礎設施項目計劃授權給公用專業公司,邀請其投標,經過談判籤訂專營合同或協議,經批准某企業獲得特許權,籌措資金,在項目所在地成立專營公司,設計並建設該項目。運營一定期限(通常20-50年),並獲取一定效益,最後在特許期結束後,將該項目無償轉讓給當地政府運營。BOT模式不僅僅是一個融資的過程,還是長期專業化的過程。在協議的基礎上,政府與企業雙方建立起夥伴關係,並向公眾提供經濟、高效的服務。

    BOT模式的會計處理

    不管採用什麼方式投資經營,企業的目的都是獲取利潤,BOT模式亦不例外。其經營目標無非是收回投資獲取收益,實現利潤最大化。企業採用BOT模式主要涉及以下幾筆會計業務的處理。《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2號》(財會[2008]11號)中對企業採用建設經營移交方式(BOT)參與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業務應當如何處理作出原則規定。

    一是建造期間的會計處理。建造期間,按照提供建造服務與否分兩種情況確認收入:(1)項目公司提供建造服務的,對於所提供的建造服務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15號——建造合同》確認相關的收入和費用;基礎設施建成後,項目公司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確認與後續經營服務相關的收入。(2)項目公司未提供實際建造服務,將基礎設施建造發包給其他方的,不應確認建造服務收入。但無論那種情況,BOT業務所建造基礎設施不應作為項目公司的固定資產。舉例說明如下:

    某市政府(以下簡稱授予方)將xx高速公路建設項目對外招標,全長200公裡,採取BOT方式。甲、乙、丙、丁四家企業聯合組建xx高速公路建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投資方)以80億元中標,對該高速公路項目進行建設和經營。授予方與投資方籤定協議規定建設期4年,經營期25年。經營期結束後,投資方將該高速公路移交給授予方運營。經營期間收入按8:2比例進行分配,投資方佔80%,授予方佔20%,經營費用由投資方承擔。該工程中標後,實施建造進行招標選擇施工單位施工。

    甲、乙兩企業出資各佔30%,丙、丁兩企業出資各佔20%,協議規定按各自出資比例享有收益和承擔風險。投資方發生如下經濟業務,前期勘察設計費5000萬元,徵地拆遷補償費30000萬元,其他各項開工前的費用計15000萬元,工程發包後施工單位結算工程價款680000萬元(本案例中假設施工單位稅收已按規定繳納),其中已支付550000萬元,發生借款費用20000萬元,以銀行存款支付,預計發生的維修、大修等費用50000萬元,假設經營當年取得運營收入50000萬元。會計分錄如下:

    1、發生勘察設計費

    借:無形資產——特許經營權 5000

        貸:銀行存款 5000

    2、徵地拆遷補償費

    借:無形資產——特許經營權 30000

        貸:銀行存款 30000

    3、其他各項開工前的費用

    借:無形資產——特許經營權 15000

        貸:銀行存款 15000

    4、工程發包後與施工單位結算工程價款

    借:無形資產——特許經營權 680000

        貸:應付帳款 680000

    5、支付工程價款

    借:應付帳款 550000

        貸:銀行存款 550000

    6、發生專門借款費用

    借:無形資產——特許經營權 20000

        貸:應付利息 20000

    7、支付利息

    借:應付利息 20000

        貸:銀行存款 20000

    8、預計發生的維修、大修等費用

    借:無形資產——特許經營權 50000

        貸:預計負債 50000

    9、按特許經營權授予年限25年攤銷額為32000

    借:累計攤銷 32000

        貸:無形資產——特許經營權 32000

    二是運營階段的會計處理。運營期間,投資方將無形資產(金融資產)攤銷進費用。也就是將建設投資形成的資產確認為無形資產(金融資產)後,在經營期間,按照有關準則將無形資產攤銷費用列入當期費用,並確認運營階段的經營損益。仍以上例為例,會計分錄如下:

    10、運營第一年收入及成本核算

    借:銀行存款、現金、應收帳款等 50000

        營業稅金及附加 1650

        貸:主營業務收入 40330

            其他應付款——授予方 9670

            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 1500

            應交稅費——應交城市維護建設稅  105

            應交稅費——應交教育費附加 45

    借:主營業務成本 32000

        貸:累計攤銷 32000

    以後年度核算與上述相同。

    三是移交階段的會計處理。移交階段因投資人並未將該項目及其附屬設施確認為固定資產等,相關特許權已作為無形資產在特許期內攤銷完畢,日常維護也已經確保該項目及其附屬設施處於良好的技術狀態中,故無需為移交進行特別的會計處理。

    BOT方式的稅務處理及其優惠政策

    BOT方式涉及稅收主要是流轉環節的營業稅、增值稅及企業所得稅。目前,國家對於BOT方式還沒有出臺具體的稅收規定。各級稅務部門在執行稅收政策中理解也不盡相同。

    流轉稅

    BOT項目實施的最終目的是政府以部分年度的公用項目收益購買建築商墊資建設的基礎設施,項目方的銷售基礎設施的義務在項目營運期間已經發生。其項目企業在營運期間的銷售行為主要涉及以下兩種業務,一種是利用建設的基礎設施進行項目營運取得收益,一種是以分期付款方式銷售代建的基礎設施,兩種銷售業務產生不同的納稅義務。前者納稅義務容易體現,而後者由於BOT項目方銷售的基礎設施可能是建築物、機器設備、道路管網等或其中的部分項目,且跨期長,銷售價格不明確,可能涉及增值稅或營業稅或同時涉及增值稅、營業稅等。

    例如經營高速公路主營業務是車輛通行費收入,根據現行政策「對公路經營企業收取的高速公路車輛通行費收入統一減按3%的稅率徵收營業稅」;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如自來水的生產和汙水處理等根據現行增值稅規定可採用簡易徵收辦法並可享受減稅、免稅的優惠待遇。

    所得稅

    2008年1月開始實施的新企業所得稅法,明確「從事國家重點扶持的公共基礎設施項目投資經營的所得」、「從事符合條件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項目的所得」可以免徵、減徵企業所得稅。其實施條例進一步明確符合條件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項目,包括公共汙水處理、公共垃圾處理、沼氣綜合開發利用、節能減排技術改造、海水淡化等。實施條例據此明確,企業從事港口碼頭、機場、鐵路、公路、城市公共運輸、電力、水利等項目投資經營所得以及從事前款規定的符合條件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項目的所得,自項目取得第一筆生產經營收入所屬納稅年度起,給予「三免三減半」稅收優惠。享受稅收優惠直接增加了企業流動資金,進而吸引更多的資金投資於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之中。

    公共基礎設施及節能減排稅收政策對國家鼓勵發展的產業、項目給予稅收優惠,對國家限制發展的產業則徵收重稅、不予退稅,通過稅收導向,引導資本投向國家鼓勵的產業,減輕了納稅人進行環保、節能、節水生產的稅收成本,增加了投資收益,對促進節能減排發揮了顯著作用。

    BOT方式會計與稅務問題分析及其建議

    就流轉環節稅收而言,採用BOT方式投資方特許期滿後銷售的可能是建築物、機器設備、道路管網等,既涉及動產,也有不動產,可能涉及增值稅或營業稅或同時涉及增值稅、營業稅等。就形式上而言,投資方有可能是無償「移交」,也有可能是有償「移交」,或部分有償部分無償「移交」。具體如何操作,如何運用稅收政策,情況比較複雜,目前沒有統一規範的稅收政策予以明確。

    例如,《深圳市汙水處理廠BOT項目管理辦法》規定:「汙水處理廠建設用地由市政府行政劃撥給市水務局,在特許經營期內,市水務局交由經營者無償使用,土地用途不得任意更改。由經營者投資建設的項目土地附著物、建(構)築物、汙水處理設施及設備等產權(所有權)屬於市政府,在特許經營期內由市政府無償給經營者使用,期滿後再由經營者無償移交給市政府或市政府指定的機構。」這裡的「由經營者投資建設的項目土地附著物、建(構)築物、汙水處理設施及設備等」以及實際「運營」中的動產移交時稅收問題如何處理,確實有待進一步研究確定。

    就所得稅而言,在會計上,第2號會計準則解釋將BOT項目按照建設期和運營期分別核算損益,其目的是滿足企業經營管理的需要。兩者的橋梁是投資建設形成的資產的公允價值。它是建設期所有投資的成果體現。同時,也是經營期的「起點」,是經營期的「投入」,其最終在經營期的收入中分期得到補償。在稅收上,現行企業所得稅政策尚未對此作出明確規定。按照企業所得稅的基本原則,資產的計稅基礎是歷史成本。在稅收實踐中,除企業重組外,其他業務中沒有將「公允價值」作為計稅依據和計稅基礎。由此可見,如果採用企業重組企業所得稅處理原則,BOT項目的企業所得稅的稅務處理和會計處理就沒有差異,即資產的計稅基礎和帳面價值趨於一致;但如果不採用企業重組企業所得稅處理原則,其所得稅的稅務處理和會計處理則存在較大差異。這就需要國家層面發文予以明確。

    在項目建設期間,對於借款費用的歸集和發包給其他方建造的基礎設施的計稅基礎的確定等稅收與會計處理可保持一致;而對於建造服務的收入及費用確定、基礎設施的資產屬性等,視具體情況稅收另作規定。

    從建造服務的收入及費用確定來看,會計上劃分建造期和運營期分別核算損益,並按照公允價值核算建造收入。從基礎設施的資產屬性看,會計上是區分其取得收入的權利而分別確認為金融資產和無形資產。在稅收上則無需這種考慮,一方面僅依據取得的權利就將基礎設施歸為不同科目,不符合稅收規範性原則,另一方面企業所得稅法未有界定金融資產這一分類,稅收完全套用會計規定並不合適。在所得稅處理上,筆者認為將需移交的基礎設施統一歸為無形資產較為合適。因為所得稅法關於固定資產的規定與會計基本相同;對於無形資產,會計在所得稅法規定以外,還要求必須具有可辨認性,確認標準比稅收更嚴格,從理論上講,稅收上將需移交的基礎設施歸為無形資產是成立的、合理的。

    在項目營運期間,對於政府償付資產的處理、收入確定及相關費用的攤銷、修繕基礎設施的合同義務的處理等,在稅收上,政府償付資產的處理可沿用會計處理方法,其餘兩個方面需要單獨作出規定。在收入確定及相關費用的攤銷上、由於稅收與會計的收入確認原則上存在一定差異,對於運營期間的收入,可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確認企業所得稅收入若干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8]第875號)的收入確認一般原則確認。對於需移交的基礎設施的攤銷,一方面應明確在特許期內按直線法攤銷,對按照金融資產實際利率法攤銷的應要求進行納稅調整;另一方面考慮計稅基礎的稅收會計差異(會計按公允價值,稅收按原始成本),相應攤銷金額的差異也需逐年進行納稅調整。在修繕基礎設施的合同義務的處理上,對於企業未實際發生的預計支出稅收上應不予承認,只有在支出實際發生後,才可增加無形資產計稅基礎並在剩餘特許經營期內攤銷。

    在項目移交期間,雖然形式是無償移交,但由於實質上企業不擁有基礎設施的所有權,按照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可不作視同銷售處理;由於投資方將基礎設施作為無形資產核算且已記入運營階段的經營損益,在特許期滿後一般已經歸零建設可不作稅收處理。

    社會資金投資於BOT的目的是為了獲取投資回報,過高或過低的投資回報率均不利於BOT項目的發展。回報率高了,相應的BOT項目產品的價格就會抬高。過高的價格會使社會經濟和人民生活難以承受,政府不可能給項目投資方提供過高的回報率擔保。同樣,如果回報率過低,投資方難以在有限的特許經營期內收回成本,更不用說獲得合理的利潤了。目前我國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運營市場化進展緩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合理的投資回報問題沒有解決,除少數發達地區有市場化的運作外,多數地區(尤其是西部)的基礎設施建設仍以國債投資為主。不適當的投資回報率不僅會影響現有BOT項目的運營,也會限制BOT項目未來的發展。因此,我們要對BOT方式進行綜合考量,在政府財政補貼、國家稅收優惠等政策上做好相關文章,扶上馬送一程,以進一步促進我國基礎設施建設又好又快健康發展。

相關焦點

  • 以舊換新業務銷售方的會計與稅務處理
    它實際上是一種以銷為主,購銷兼有的銷售方式。在以舊換新業務中,新產品按正常價格銷售,購買方以舊產品換購新產品,舊產品按一定的標準作價抵銷新產品的價款。家電「以舊換新」政策極大推動了家電企業銷售額的增長,在企業的購銷業務中也有很多是以這一方式來完成的,只是業務大多涉及到的是固定資產。以舊換新方式下,購貨方支付的補價比率往往會高於25%,因此會計處理不能等同於非貨幣性資產交易。
  • 現金折扣、商業折扣的會計與稅務處理
    摘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流通行業的競爭日趨激烈。為擴大市場份額或者出於其他的盈利目的,各大公司、商場、超市等經常會採用一些特殊的銷售方式吸引顧客,可這其中蘊含著什麼財務知識呢?本文擬對現金折扣和商業折扣的會計及稅務處理做一簡單介紹。
  • 公司購買口罩的稅務處理,會計不會做帳怎麼辦?
    防疫期間,很多公司都為員工統一購買並發放口罩,其中涉及的稅務處理問題,可難倒會計做帳人員了。到底該如何處理呢?接下來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第一,會計應當明白勞動保護支出是什麼? 第二,會計應當熟悉相關稅法規定1、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四十八條規定,應當準予扣除。
  • 一次性收取租金的會計與稅務處理
    現舉例說明該情況下相關企業的會計和稅務處理。   例:某企業把一臺閒置的設備對外出租,租賃期限為2年,即2010年5月1日~2012年5月1日,每年租金為60000元,每月租金為5000元。   一、假如租賃合同或協議中約定,租賃業務開始時一次性收取全部租金,即2010年5月1日收取租金120000元。
  • 36個裝修行業會計帳務稅務處理,裝飾公司財務做帳流程,成本核算
    很多準備轉行進入裝飾裝修行業做會計的朋友,開始都會很迷茫:裝修行業會計怎麼樣?裝飾公司財務帳務處理好做嗎?裝修裝飾行業會計成本怎麼核算?為了幫助新人快速進入工作狀態,在裝修公司工作10年的張阿姨熬夜半個月給大家整理了一套《裝修行業會計帳務稅務處理流程》,用36個真實案例給大家講解做帳報稅技巧,裝修勞務的會計核算,工程項目的會計核算,裝修行業特殊的稅務處理,以及相應的稅收優惠。
  • 權益法下投資分利的會計核算與稅務處理
    編者按:權益法下投資企業獲得現金股利的會計核算存在四種不同的會計思路,到底是確認投資收益,還是衝減投資成本,一直眾說紛紜。本文意圖探討其優劣,尋找一種最能披露有效會計信息的核算模式。  承前例,在該種會計處理方法下,新亮點公司將應收股利150萬元超出已經確認的128.25萬元的投資收益部分的差額21.75萬元繼續確認為投資收益。
  • 上市公司土地房屋劃轉的稅務處理及風險分析
    ,A公司及發行人在會計上均未確認損益,被劃轉資產的計稅基礎以被劃轉的資產的原帳面淨值確定,並按其原帳面淨值計算折舊扣除。 上述特殊性稅務處理有著嚴格的條件限制,須同時滿足100%直接控制的居民企業之間、按帳面淨值劃轉、具有合理商業目的、12個月內不改變被劃轉股權或資產原來實質性經營活動、劃出方企業和劃入方企業均未在會計上確認損益等條件。
  • 企業發放工資、勞務費涉及的會計和稅務處理,你做對了嗎?
    職工主要有三類人員:①與企業訂立勞動合同的所有人員,含全職、兼職和臨時職工;②未與企業訂立勞動合同、但由企業正式任命的企業治理層和管理層人員,如董事會成員、監事會成員等;③是在企業的計劃和控制下,雖未與企業訂立勞動合同或未由其正式任命
  • 「寶媽」王會計:學會建築業稅務處理,辭職跳槽各大公司爭著要
    「「寶媽」王會計:學會建築業稅務處理,辭職跳槽各大公司爭著要」「本故事由真人實事改編,如有雷同,純屬巧合」下屬小六子前幾天找到我,忐忑不安的對我說:"王姐,對不起,我把你工作頂了我是一個小建築公司的會計主管,目前在休產假。沒想到說好的產假留原職現在一切都不算數了。我強撐著把小六送走,望望床上正咿咿呀呀的孩子,我下定決心,跳槽。帶著多年的工作經驗 ,和我最驕傲的建築業稅務處理的總結,我踏上了漫漫尋找工作的道路。
  • 新冠疫情下公益性捐贈的稅務處理及實務要點
    同時,我國各地企業也紛紛伸出援手,通過各種方式向武漢等受災嚴重地區捐款捐物,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戰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慈善捐贈是一項有利於國家和社會的公益性活動。上述利潤總額,是指企業依照會計準則的規定核算的利潤總額。這裡我們提示捐贈企業注意兩點:一是公益性捐贈計算的依據是會計利潤總額,而不是企業所得稅調整後的應納稅所得額;二是若企業某一年度虧損暨會計利潤總額小於零,則當年度不能扣除公益性捐贈支出。
  • 職工福利費財會制度變化及稅務處理
    按工資總額的14%提取職工福利費」是會計人員所熟知的會計常識,但2007年施行的新企業會計準則、財務通則以及2008年施行的新企業所得稅法對職工福利費的提取、核算以及稅務處理都作了全新的規定,不同制度的規定差異很大,如何全面地理解制度變化及差異,對會計及稅法的職工福利費餘額進行區分,並對涉及職工福利費的納稅調整事項進行正確調整
  • 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式重組如何適用特殊性稅務處理
    ,可以選擇按以下規定進行特殊性稅務處理:  1、劃出方企業和劃入方企業均不確認所得。現在,我們要走股權無償劃轉,適用特殊性稅務處理,那麼就必須遵照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5年第40號第一條(四)項規定,A公司衝減3000萬元的所有者權益,而A公司只有98萬元的所有者權益,根本就不夠衝減。如果會計處理無法遵從40號公告的規定,那麼就意味著此次股權劃轉將不能享受特殊性稅務處理。
  • 網絡語bot是什麼梗?bot是指什麼
    bot是指什麼bot是什麼梗最近在微博上經常出現很多ID叫做什麼什麼bot,讓很多人很好奇為什麼在微博名稱的後面加上bot呢,加上bot之後是有什麼特殊的意思嗎?到底微博裡「bot」是什麼意思?網絡語"bot是什麼梗?
  • 被合併企業如何做會計處理
    企合併按合併方式劃分,分為控股合併、吸收合併和新設合併;按合併類型分類,分為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本文結合現行企業會計制度的特點。分析解讀企業吸收合併中被合併企業的會計處理。  財產清查及相關會計處理   股東會或股東大會、董事會確定企業接受購併方案,被吸收合併企業即限期轉入解散清算(含特殊性稅務處理),不論合併性質屬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或者屬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
  • bot是什麼意思?微博裡面的bot,網絡語言bot是什麼梗?解答了
    相信大家最近在看一些新聞的時候,還有微博的時候,會看到各種關於某某bot的,但是很奇怪的就是,這個是什麼意思呢?如果你直接搜索bot的英語的話,你也是看不懂的。在微博上,不僅有各種bot的微博名字,還有更多的人問bot是什麼意思?
  • Certobot管理Let's Encrypt證書的幾個經驗
    廢話少說,下面列舉下我的一些小經驗。1:設置郵箱接收證書過期的通知在使用 certbot 的時候,很多人沒有意識到 account 的創建,每個 account 對應一個 email 地址,可以通過下列命令修改 account 對應的 email 地址。
  • 微博裡bot是什麼意思 bot是什麼梗為什麼火了
    「bot」是什麼意思作為網絡語的Bot全稱應該叫做robot,robot翻譯成中文就是機器人的意思。在微博當中robot可以理解為是人工定期更新投稿的意思。也可以理解是微博裡面的樹洞,接納網友們的各種吐槽心事,在名字後面加上bot簡單來講其實就是微博裡面各種的投稿箱。
  • 如何利用Chatbot實現教育個性化?
    原文作者丨 Branislav Srdanovic來源丨ELearning Industry編譯丨Lucia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娛樂方式日新月異,但教育方式卻還沒出現變革。全球各國的許多公立學校裡,印刷版的教科書和向大批學生當面授課是唯一可用的教學方法。教育行業沒有企業市場那般緊跟科技的步伐。教育行業是一個規則嚴格的體系。
  • 固定資產處置的會計與稅務處理(一)
    一、新準則下固定資產處置的會計處理流程   在固定資產的處置中,除固定資產盤虧是按其帳面價值,借記「待處理財產損益」,借記「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借記「累計折舊」,貸記「固定資產」,其餘的固定資產處置包括 出售、報廢、投資、捐贈、抵債、調撥都通過「固定資產清理」科目核算。
  • [經驗分享]企業所得稅特殊性稅務處理的舉例分析
    收購企業購買的股權不低於被收購企業全部股權的75%,且收購企業在該股權收購發生時的股權支付金額不低於其交易支付總額的85%   3.資產收購   受讓企業收購的資產不低於轉讓企業全部資產的75%,且受讓企業在該資產收購發生時的股權支付金額不低於其交易支付總額的85%   4.合併   企業股東在該企業合併發生時取得的股權支付金額不低於其交易支付總額的85%,以及同一控制下且不需要支付對價的企業合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