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的春詞名句:春情梨花薄,夕陽何事近黃昏

2020-12-11 初衣勝雪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陽何事近黃昏,不道人間猶有未招魂。

銀箋別夢當時句,密綰同心苣。為伊判作夢中人,常向畫圖清夜喚真真。」清朝納蘭性德《虞美人春情只到梨花薄》

初衣解詩:納蘭性德留下的詞作裡,有一個特殊的現象,有些字句會經常重複使用,比如「春日」,比如「黃昏」,又比如「迴廊」,當然最著名的就是「梨花」。古人春花秋月,多半是桃李梅,但納蘭性德不一樣,單單有梨花的就有12首之多,而且「梨花」在詩詞的運用當中,是詩眼,是詞魂,而不是風花雪月的點綴。

讓我們首先來看這樣一首《虞美人》,《虞美人》是唐朝的教坊曲,它最初是吟詠項羽和虞姬的愛情。所以後來用虞美人作詞的,多半是和愛情相關,但是引申下去,可以引用一切離情,到南唐李煜,則將《虞美人》的意境,開拓綿渺升華成亡國之恨。「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但是我們不能苛求所有的《虞美人》詞,都承載厚重的歷史。

而納蘭性德的《虞美人》,則重在感情的深度,將離情刻畫到欲生欲死。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這句話起的嗚咽,如同響笛悽咽,是一種悲懷大氣。看了春天的感情,如此涼薄,開到梨花,春天就走了,而且走得如此無情,風吹花雪,片片飄落。

開明宗義這就是一首悼亡詞,情在詞先。一聲橫笛落梨花。

為什麼納蘭性德不寫桃花薄?自古桃花美人都是一起的。這是納蘭性德的哀傷,十二首梨花詞,「星前月底,魂在梨花。」」一別如斯,落盡梨花月又西。「「又是梨花欲謝。」「為梨花,深掩重門。」

第一:納蘭性德喜歡梨花,但喜歡的前提,是他在短暫的生涯,曾經和梨花朝夕共處。因為在古代的詩詞典章中間,關於梨花的吟詠雖然不少,但絕對不多,納蘭性德是不可能從這些古代的典章裡吸取關於梨花的靈感的。那麼只有一種可能,就是在他的成長或生活當中,有梨花樹。

第二,納蘭性德的妻子喜歡梨花。同樣一個道理,梨花是在他們生活當中的,在生活中的院落裡。只有和生活融為一體,寫梨花才能寫出靈魂和意境。閉門造車是造不出12首深情飽滿的詩詞的。

第三:梨花和桃花最不同的地方,在於它的花開潔白。古用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形容雪,梨花有雪的純淨。冰清玉潔。也許納蘭性德的庭院裡也有桃花,但是能夠和悽惻心境相照應的,桃花此時恨太紅。

第四:很不幸,很悲哀的是,納蘭性德的妻子,死在了春暮。康熙16年,納蘭性德23歲,妻子21歲。4月底,妻子誕下孩子,這個時候正是北方的梨花繁盛之時,5月30號,妻子因為產後疾病,與世長辭。此時梨花滿地。

所以這一句」春情直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是有著現實的本來的。想必納蘭性德,看著妻子的病痛掙扎無能為力,他看見妻子蒼白失血的臉,如同那即將凋謝的梨花,然而回天無力。在這一個月當中,納蘭性德經受多少希望,絕望祈禱,已經不可知道。當時那種看見生命,在身邊被帶走消失的感覺,刻骨了他的一生。

「夕陽何事近黃昏,不道人間猶有未招魂。」這句話寫得非常的傷心而迷濛。太陽在一切都有希望,太陽是人間的陽氣,看見它西沉,那種人間無力的感覺何等悲愴。從來系日乏長繩,水去雲回恨不勝,太陽裡為什麼要西沉,你難道不知道,我這裡還在救人,還在召魂?但是太陽無可奈何地落下,寂靜的長夜春寒,而比春寒更寒的是,人像梨花一樣凋謝了。

時空的轉換非常的自然,從春天的四五月的梨花庭院,寫到了黃昏。人已去,但記憶在夜晚分外的分明。

」銀箋別夢當時句,密綰同心苣「。真情的人,每一個字都不會寫錯。在這句話裡,字字是真,是因為要留下記憶。哪怕是夢中的。

在妻子死後的半年之後的重陽節前夕,納蘭性德夢到了他的妻子,牽著他的手哭著說話,臨別的時候給納蘭性德說了一句話,「銜恨願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納蘭性德將這句話寫了下來,這是他和他妻子的夢中誓言,像連環的花繡一樣,將兩個人生生世世聯繫在一起。想必納蘭性德在夢中也是答應了的。

這造成了納蘭性德在現實當中的困境,他無意也無心從失去妻子的悲傷裡解脫出來,相反,他尋求和妻子在一起的所有的靈魂的通道。比如納蘭性德每逢圓月,必有祈願,這人天兩隔的相思,成就了納蘭性德詩詞的悽愴之美。」若是圓月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

「為伊判作夢中人,長向畫圖清夜喚真真。」我願意為你,做別人眼中不可思議的精神病,我在半夜裡,看著你的畫像,呼喚著你的小名,希望能人天一會。

中國人對於靈魂這件事情,抱著一種將信將疑的態度。但是許多人,都有過夢見故去親人的事件,甚至還頗為的傳奇。但正常健康的人,不會過分認真夢裡的情境。但顯然納蘭性德的時間停頓了。這夢中分明的場景,成為了一種他願意相信的信仰。

當然對於無助的人來講,有所相信,是一盞心靈的明燈。而納蘭性德也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會被別人看作是夢中人,痴病,精神不正常。但痛失妻子的他,又能夠以什麼作為未來的生活目標和方向呢?

富與貴,只是表面的現象。納蘭性德是普通的人,他從來就沒有被封過神。或者他那學霸一樣的才識與顯赫的家世,讓他給人前途無量的錯覺。但他內心的無助,也分明在這首詩裡。

他甚至孤獨孤絕到不願意走出。

這首詩雖然讀起來悽惻動人,但讀著讀著,就會生出寒冷裡的篤定。那是一種精神的寄託和指向。但這種篤定也是短暫而不安穩的,因為靠他一個人的堅持和孤守,最終生命沒有打開讓他愉悅的窗口,他在沉湎中消耗了短暫的一生。

但如果他相信,他是去和妻子會合,或者就沒有太多的遺憾吧。

遺憾的只是我們對他短暫生命,未曾全盛就凋零的未足。

納蘭性德喜歡梨花,因為梨花代表了他和妻子短暫的春天,也代表了生命的純潔和短促。

梨者,離也。納蘭性德詞繞梨花,魂夢不離。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陽何事近黃昏,不道人間猶有未招魂。

銀箋別夢當時句,密綰同心苣。為伊判作夢中人,常向畫圖清夜喚真真。」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納蘭詞。

相關焦點

  • 納蘭性德見到梨花紛紛飄落,想到了逝世的妻子,寫下一首感人的詞
    盧氏的逝世對於納蘭性德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打擊,為此他痛苦不已,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妻子,這也的作品裡也是處處充滿了憂愁,譬如他的這首《虞美人·春情只到梨花薄》,便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整首詞描寫得極為傷感,也無比的憂愁,詞人以梨花來代替妻子,從而引起了自己的懷念之情,為此寫得很是悽美,也很是傷感,讀來當真是令人肝腸寸斷。
  • 納蘭性德的一首詞,看似奇思痴想,細細端詳,滿紙都是感傷
    清代有一位才子,也善於採用這種方法,下面介紹納蘭性德的一首詞,看似奇思痴想,細細端詳,滿紙都是感傷。虞美人·春情只到梨花薄清代:納蘭性德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陽何事近黃昏,不道人間猶有未招魂。納蘭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初著名詞人,大學士明珠長子。他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康熙15年賜進士出身,可惜英年早逝,離世時年僅30歲。納蘭性德的詞風清麗婉約,格高韻遠,深受讀者喜愛。納蘭20歲時與盧氏成婚,3年後盧氏難產去世,納蘭的悼亡之音由此破空而起,後世難以超越。
  • 一別如斯,落盡梨花月又西 讀人間惆悵客納蘭性德詞六首
    讀納蘭性德的詞,會發現他詞句裡那種相思寸寸入骨,字字入心。如同他詞裡寫得: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裡憶平生。《畫堂春一生一代一雙人》——清代納蘭性德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採桑子誰翻樂府悽涼曲》——清代納蘭性德誰翻樂府悽涼曲?風也蕭蕭,雨也蕭蕭,瘦盡燈花又一宵。不知何事縈懷抱,醒也無聊,醉也無聊,夢也何曾到謝橋。
  • 李白的名句,蘇軾的名句,納蘭性德的名句,千古絕句,值得收藏!
    各位詩友們,大家好,這篇文章的主題是李白、蘇軾、納蘭性德作品中的的名言,希望大家喜歡,閒話不多說,直奔主題吧!一、李白,唐代浪漫主義詩人。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蘇軾《東欄梨花》7、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8、莫道世界真意少,自古人間多情痴.——蘇軾《無題》9、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蘇軾《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10、亦知人生要有別,但恐歲月去飄忽。
  •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詩詞中最美的15個「黃昏」名句
    早晨朝氣蓬勃,黃昏時分總有一些傷感,但是希望無限好,何懼近黃昏。今天和大家一起讀一下詩詞中最美的15個含有「黃昏」名句。1、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夕陽啊無限美好,只不過接近黃昏。這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李商隱所處的時代是國運將盡的晚唐,儘管他有抱負,但是無法施展,很不得志。這首詩就反映了他的傷感情緒。2、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 納蘭容若詞中最經典的詩詞名句,每一句都足夠驚豔
    納蘭性德(納蘭容若):「滿清第一才子」、「清初三大才子」之一,以詞見長,其詞婉約傷感,他的詞每一句都動人心魄,每一首都感人肺腑,浸染著華貴的悲哀,抒發著優美的感傷,王國維評價納蘭性德說:「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 七首夕陽詩詞,感受那一抹黃昏的惆悵
    黃昏時刻,最易觸景生懷,詩人們或感慨日暮人歸,懷人思鄉的惆悵;或闡述安詳靜謐,遠離塵俗的閒適;或展示開闊雄渾,壯麗輝煌的蒼涼;或抒發時光流逝,生命悲涼的感傷;也表達人世滄桑,是非變遷的見證。1.兩句素來是傳頌的名句,將薄暮景色作了高度濃縮。夕陽西下,照著整個原野,詩人卻只圍繞著村裡的老牛這一中心寫,說牛背上沒有牧童,牛兒在夕陽中不慌不忙地自己沿著歸路,往村裡走來;在牛背上,雙雙烏鴉佇立著,悠閒自在,仿佛是老牛正把它們帶回村莊。整個畫面沒有一個人,雖然是寫動,但節奏很緩慢,表現出大自然寧靜和平的氣氛,給人以恬淡溫馨的享受。3.
  • 納蘭性德詩詞八個名句:哪句驚豔了你?
    大家好,我是「文以載道,成風化人」的小夜,本期我們的主題是:納蘭性德8個傷感詞句,你最喜歡哪一句?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原名納蘭成德,一度因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大學士明珠長子。 納蘭性德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元文賞識。十八歲考中舉人,次年成為貢士。
  • 十首落日詩詞: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在詩人筆下,夕陽是悲傷的,夕陽是開心滿足的,其實,自然造物不可更改,可我們卻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態,夕陽好不好,全看你的心態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賞析:傍晚時分我心情悒鬱,駕著車登上古老的郊原。夕陽下的景色無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黃昏。2.
  • 把這些詩,送給喜歡黃昏的你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part1 黃昏雨1、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李重元 《憶王孫·春詞》眼看又即將到黃昏,暮雨打得梨花凌落,深深閉緊閨門。黃昏卻下瀟瀟雨。——朱淑真 《蝶戀花·送春》舉杯送別春天,春天沉默不語,黃昏時分忽然下起了瀟瀟細雨。10、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唐婉《釵頭鳳·世情薄》世事炎涼,人情險惡,黃昏中下著雨,打落片片桃花。
  • 春情只到梨花薄:去丹巴尋找夢境中的村落_中國網
    春情只到梨花薄:去丹巴尋找夢境中的村落時間: 2010-04-07責任編輯: 錦尨旅遊_中國網
  •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改一個什麼字讓意境與原句截然不同?
    有朋友提問:「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改一個什麼字讓意境與原句截然不同?
  •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意境是什麼?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其中後二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傳唱千年,經久不息。詩歌的大意是:傍晚時分,我的心情悒鬱不快,於是駕上車登上古時的樂遊廟。只見夕陽放射出迷人的餘暉,夕陽是多麼的好啊,是那樣的天人合一,景在人中,人在景中,使人物我兩忘。然而這一切美景將轉瞬即逝,不久會被那無盡夜幕所深深籠罩。
  • 我喜歡黃昏時的夕陽,壯美而靜謐,燦爛而輝煌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是晚唐大詩人李商隱描寫黃昏景象的感受和心情,大概說詩人心情不好,為了排解憂悶,就駕著小車到外面眺望風景,於是登上古原,看到一輪燦爛輝煌的黃昏斜陽,感概萬千,多愁善感起來,心生家國之悲,身世之感,人天之思,錯綜交織,惆悵萬千。「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既是對黃昏夕陽之美的無限讚嘆,也是對落日黃昏的無奈、悵惘和惋惜。
  •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寫出了李商隱的頹廢之美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一個夏日,覺得今天夕陽也許很美,就回去想要欣賞一下。但是在李商隱的感覺中,不僅僅覺得夕陽很美好,但是卻也發現,夕陽很快就消失了。向晚意不適,一天的黃昏時刻,突然覺得有些不舒服,有些落寞吧,他沒有說到底是為什麼,只是駕著車子登古原。
  • 納蘭性德詩詞全集209首: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不知何事縈懷抱,醒也無聊,醉也無聊,夢也何曾到謝橋。23、《菩薩蠻·朔風吹散三更雪》朔風吹散三更雪,倩魂猶戀桃花月。夢好莫催醒,由他好處行。無端聽畫角,枕畔紅冰薄。塞馬一聲嘶,殘星拂大旗。倦倚玉蘭看月暈,容易語低香近。軟風吹遍窗紗,心期便隔天涯。從此傷春傷別,黃昏只對梨花。27、《虞美人·銀床淅瀝青梧老》銀床淅瀝青梧老,屧粉秋蛩掃。採香行處蹙連錢,拾得翠翹何恨不能言。迴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燈和月就花陰,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
  • 十首夕陽詩詞,那一抹黃昏的惆悵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夕陽,是一天的結束,「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是夕陽的寫照,夕陽帶來的總是結束與流逝,可李商隱卻獨闢蹊徑,認為夕陽無限美好,只不過接近黃昏。夕陽,給人的感覺本就是悽涼、寂寥的感覺,在這首詩中,夕陽帶來的悲傷被發揮到了極致。枯藤纏繞著老樹,樹枝上棲息著黃昏時歸巢的烏鴉。小橋下,流水潺潺,旁邊有幾戶人家。在古老荒涼的道路上,秋風蕭瑟,一匹疲憊的瘦馬馱著遊子前行。
  •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含義你真的懂了嗎?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隱這首《樂遊原》中有「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名句,特別是「夕陽無限好」,現在被頻繁取義為晚年生活有滋有味的「夕陽紅」了。反義正用雖然積極,但毋庸置疑,詩歌本身是傷感的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