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是一種常見的意象。最早可追溯至《詩經》中的《君子於役》:「雞棲於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於役,如之何勿思!」
黃昏時刻,最易觸景生懷,詩人們或感慨日暮人歸,懷人思鄉的惆悵;或闡述安詳靜謐,遠離塵俗的閒適;或展示開闊雄渾,壯麗輝煌的蒼涼;或抒發時光流逝,生命悲涼的感傷;也表達人世滄桑,是非變遷的見證。
1.
《採桑子·殘霞夕照西湖好》——宋·歐陽修
殘霞夕照西湖好,花塢蘋汀,十頃波平,野岸無人舟自橫。 西南月上浮雲散,軒檻涼生。蓮芰香清。水面風來酒面醒。
賞析:這首詞,上片描繪載酒遊湖時船中絲竹齊奏、酒杯頻傳的熱鬧氣氛。下片寫酒後醉眠船上,俯視湖中,但見行雲在船下浮動,使人疑惑湖中別有天地。整首詞寓情於景,寫出了作者與友人的灑脫情懷。
詞人在此詞中借嘯傲湖山而試圖忘記仕途的坎坷不平,表達了視富貴如浮雲的情趣。
2.
《村居》——宋·張舜民
水繞陂田竹繞籬,榆錢落盡槿花稀。夕陽牛背無人臥,帶得寒鴉兩兩歸。
賞析:全詩描寫了農村秋日黃昏的小景,前兩句是具體描寫村居,後兩句是從村居以外來描寫村居,意象非常豐富。
「夕陽牛背無人臥,帶得寒鴉兩兩歸。」兩句素來是傳頌的名句,將薄暮景色作了高度濃縮。夕陽西下,照著整個原野,詩人卻只圍繞著村裡的老牛這一中心寫,說牛背上沒有牧童,牛兒在夕陽中不慌不忙地自己沿著歸路,往村裡走來;在牛背上,雙雙烏鴉佇立著,悠閒自在,仿佛是老牛正把它們帶回村莊。整個畫面沒有一個人,雖然是寫動,但節奏很緩慢,表現出大自然寧靜和平的氣氛,給人以恬淡溫馨的享受。
3.
《訴衷情令·長安懷古》——宋·康與之
阿房廢址漢荒丘。狐兔又群遊。豪華盡成春夢,留下古今愁。君莫上,古原頭。淚難收。夕陽西下,塞雁南飛,渭水東流。
賞析:這首詞懷古傷今,體現了詩人所在時代政局身處偏安,不復往昔的傷感。
上片從眼前景物寫起,阿房廢址,漢代荒丘,成了狐兔群遊之所,昔日豪華,已成春夢。撫今追昔,自然倍感傷愁。
下片著重抒情。眼前景象,悠然往事,惟見塞雁南來,渭水東流。黃昏時候,益覺傷感。
4.
《落花時·夕陽誰喚下樓梯》——清·納蘭性德
夕陽誰喚下樓梯,一握香荑。回頭忍笑階前立,總無語,也依依。箋書直恁無憑據,休說相思。勸伊好向紅窗醉,須莫及,落花時。
賞析:這首《落花時》雖寫情人幽會,但細緻入骨,周身春光亦仿佛流轉不定,眉目相照時只見繾綣未露輕薄,其風流蘊藉處頗有北宋小令遺風,言辭殊麗,一似月照清荷。
上片寫夕陽西下時分,伊人從樓上被人喚出,下來與人相親。描寫二人相會時,詞人從女子落筆,寫得精緻活潑,數十字之間將伊人的形貌神情,心波暗湧,情人間且親且嗔的複雜心態寫得清透,讀來惟妙惟肖。下片,作者則道破上片中相會時伊人忍笑佇立,一語不發的原因。
5.
《虞美人·東風蕩颺輕雲縷》——宋·陳亮
東風蕩颺輕雲縷,時送蕭蕭雨。水邊臺榭燕新歸,一點香泥,溼帶落花飛。海棠糝徑鋪香繡,依舊成春瘦。黃昏庭院柳啼鴉,記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賞析:南宋陳亮多次上書,希望能夠收復河山,可惜自己的政見從未被當權者採納。一腔熱血卻報國無門,因而他的詩詞多愁苦,抒發自己壯志未酬的傷感。這首《虞美人·春愁》便是其中一首。
全詞無一字說愁,卻處處都透著愁緒。春天本是百花競放、喧鬧芳菲的季節,可是經歷一場風雨後,凋零的花朵,銜泥的春燕,對月啼叫的烏鴉卻讓人頓感悽涼。花開花落雖是自然規律,卻引發了敏感詞人心中的無限愁緒,悽涼的其實不只是春色,也是詞人因年華漸逝、壯志未酬而生的悲哀。
6.
《清平樂·雨晴煙晚》——南唐·馮延巳
雨晴煙晚。綠水新池滿。雙燕飛來垂柳院,小閣畫簾高卷。黃昏獨倚朱闌。西南新月眉彎。砌下落花風起,羅衣特地春寒。
賞析: 這是一首抒寫閨情的詞作,寫的是一個少婦在暮春時節的一個黃昏,思念親人並等待他歸來的情景。
詞的上片寫明節候、環境以及這位少婦所見的景物特色;下片以女主人為中心,描繪她孤獨悽冷的處境。
7.
《上汝州郡樓》——唐·李益
黃昏鼓角似邊州,三十年前上此樓。今日山城對垂淚,傷心不獨為悲秋。
賞析:這是一首觸景生情之作。
作者重遊舊地,夕陽西下,城郭依舊,人事全非,不禁想到此身,從少壯變為衰老;想到此地,經受幹戈洗禮,是腹地卻似邊陲。這時,撫今思昔,百感叢集,憂時傷世,萬慮潮生,不能不既為歲月更迭而慨嘆,又為國運升降而悲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