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把握新時代民法典的三大特徵

2020-12-17 央廣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對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依法維護人民權益、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發展,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都具有重大意義。」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編纂民法典,就是通過對我國現行的民事法律制度規範進行系統整合、編訂纂修,形成一部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符合我國國情和實際,體例科學、結構嚴謹、規範合理、內容完整並協調一致的法典。這是一項系統的、重大的立法工程。筆者認為,民法典編纂和審議始終堅持人民立場、彰顯制度優勢、堅持實踐導向,鮮明體現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是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生動實踐。

始終堅持人民立場,體現人文關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誌。」民法典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規定了在推進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廣大人民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以及如何保障自己的權利和如何履行相關義務。其核心是保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貫徹法治精神,讓廣大人民真正擁有自己的權益,切實保障自己的權益。堅持人民立場,體現人文關懷,是民法典的突出特點之一。

人民有所呼,立法有所應。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進一步加大民事權利保護力度,提升廣大人民權利意識,更好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堅持法治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法治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才能鞏固黨執政的階級基礎,厚植黨執政的群眾基礎。堅持人民立場要體現人民意志、彰顯權利溫度、展現法律情懷。編纂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點、反映人民意願的民法典,充分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制度成果和制度自信,促進和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發展,為人類法治文明的發展進步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民法典體現了對人民意願的充分尊重、對人民權益的充分保障。堅持人民立場要激發人民創造,一方面,通過信息披露、網絡發布、徵求意見、專家聽證等多種方式,廣泛傾聽人民呼聲、聚焦社會熱點問題、滿足人民多層次多樣化需求、全方位保護人民民事權利,讓立法的每個步驟、每個環節、每個條款都凝聚廣泛共識,激發廣大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把尊重民意、匯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貫徹編纂全過程,全面借鑑歷史經驗,充分體現人民意願、民族特色和時代特徵,切實保證人民在國家治理中的主體地位;另一方面,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廣泛深入地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推進「法律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充分運用網站、微博、微信、微視頻等方式,引導全社會增強法治意識,使廣大人民學習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把法治精神、法律原則、法律規範變為日常生活自覺的反映、變成行為本身必備的規律,把靠法辦事、依法成事變成習慣,切實增強廣大人民的獲得感,努力讓人民群眾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

始終彰顯制度優勢,堅持法治原則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我國具有「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切實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和人民權利的顯著優勢」。民法典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構建系列規範、準則並約束個體行為,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充分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我國在推進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形成、堅持、鞏固、發展、完善的過程中始終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通過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形成了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體系。

民法典編纂始終堅持法治原則,通過優化立法體制、機制和程序,增強立法的民主性、系統性和可操作性,對現有民事法律進行全面、系統、有序地科學建構,對於健全法律體系,實現全覆蓋、解決交叉點、保持一致性具有重要意義。民法典還突出科學「編纂」形式,在民法通則、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等已頒行的基礎上,按照系統、協調、統一的原則,完成民法典其他部分的制定,實現現行民事法律的系統整合和科學規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群眾對立法的期盼,已經不是有沒有,而是好不好、管用不管用、能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不是什麼法都能治國,不是什麼法都能治好國;越是強調法治,越是要提高立法質量。」民法典編纂集聚立法智慧,通過制度安排和制度機制的建立,保證制度的連續、協調和穩定,彰顯我國制度優勢,並推動把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必將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發揮重要作用。

始終堅持實踐導向,回應人民期盼

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是上層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規範人類社會活動的重要作用,直接關係到國家經濟社會各方面事業發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問題。民法典的編纂始終堅持實踐導向、強化問題意識,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既保持了我國民法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又適時地把黨和人民在實踐中取得的重大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成果通過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作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對於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科學完善具有重要意義,將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強法治保障。

編纂民法典是增進人民福祉、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權益。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編纂一部符合新時代中國國情、民情和社情,科學、協調、統一的民法典,需要始終堅持實踐導向。面對複雜的社會形勢和多元利益訴求,法治是化解矛盾、凝聚共識的有效途徑,把回應人民群眾的期盼、解決人民群眾在民事實踐活動時遇到的問題作為重中之重,民法典通過對民事活動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和一般性規定的界定,全面保護民事權利,調整民事法律關係,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才能統一社會共識、化解社會矛盾、規範社會行為、協調社會關係。

制度理性源自人類實踐理性的長期發展,民法典發揮著規範自然人如何處理人與人、人與國家、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係的作用,需要堅持實踐導向,直面中國問題,展現時代特色,設計中國方案,解決中國問題。對於廣大人民提出的合理化建議要充分吸收;對於現行民事法律中經過實踐檢驗證明正確的規定要全面運用;對於已經不適應現實情況的現行規定進行必要的修改完善;對於社會經濟生活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作出有針對性的新規定。堅持實踐標準要針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實際情況,把法治實踐理性與法學科學理性結合起來,把法律科學方法與哲學思辨結合起來,確保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的檢驗。

(作者系吉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相關焦點

  • 宣講家評論:《民法典》具有的新時代特質
    [1]《民法典》是在新時代頒布的權利基本法,面對新的矛盾、新的問題,展現了中國智慧,創新性地特設人格權保護編,並確立了開放式財產權保護制度,是我國立法史上的裡程碑。一、《民法典》體例設計《民法典》全文計1260條,分為總則編及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
  • 民法典的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
    民法典的頒布將統一所有民商事活動的基本規則。(二)我國民法典的特色習近平總書記將民法典的特色概括為三個:中國特色、實踐特色和時代特色。中國特色強調民法典要立足於中國實際,要回答中國之問;實踐特色是要從中國的實踐出發,解決當代中國的實踐問題;時代特色是要回應21世紀我們所面臨的現實問題。
  • 《民法典》講堂第二十八期|民法典,開啟民事司法工作新紀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順應時代要求,符合人民願望,契合發展需要,是中國數千年文明史上的第一部法典,其內在精神與具體內容,不僅汲取了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優秀法律文化,還借鑑了人類法治文明建設的有益成果,是民事法律規範的集大成者。
  • 中紀委法規室:牢牢把握民法典的中國特色 立足紀檢監察工作實際學...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借鑑」主要是指參考各國民法規範和立法技術,借鑑人類法治文明建設有益成果,將其中共性相通的理念、內容為我所用。「創新」主要是指根據新時代新形勢新需求,與時俱進予以發展完善。
  • 學思悟行:加強青少年民法典教育
    2014年10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其中對編纂民法典作出了明確部署,開啟了我國民法史上一個重要突破性節點。2016年6月、2018年8月、2019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三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分別審議了民法總則、民法典各分編、民法典三個草案。五年「鑄劍」,終成「大典」,中國從此邁入「民法典時代」。
  • 切實推動民法典全面有效實施 更好地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
    原標題:切實推動民法典全面有效實施 更好地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 6月24日,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舉行專題學習會。市委書記陳敏爾主持會議並講話。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深刻認識實施民法典的重大意義,牢牢把握實施民法典的重點環節,發揮領導幹部「關鍵少數」的關鍵作用,紮實推動民法典全面有效實施,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
  • 民法典:提升「四大檢察」品質的新動能
    2021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將正式施行。這標誌著一個權利保護嶄新時代的到來,必將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對於即將到來的民法典時代,我們準備好了嗎?12月7日召開的全國檢察機關貫徹實施民法典工作會議,為檢察機關如何更好地實施民法典點了題、劃了重點。
  • 徒法不足以自行,民法典的生命在於實施!
    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際,民法典的頒布,為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提供了基本遵循,標誌著我國全面依法治國翻開了新篇章、拉開了新帷幕、邁開了新步伐。民法典是加強民事權利保護的時代宣言書。民法典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和「權利憲章」,我國編纂民法典,將民事權利集中規定並全面保護,體現出鮮明的中國特色、時代特色和人民特色,特別是將人格權獨立成編,改變以往「重物輕人」現象,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精神和中國共產黨執政為民的根本宗旨。民法典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全民宣講臺。
  • 解讀| 葉金強:《民法典》的時代意義
    6月29日,江蘇省法學會召開七屆三次會長辦公會,研究部署全省法學會系統民法典的學習宣傳工作。會上,南京大學法學院院長、省法學會副會長葉金強教授以「《民法典》的時代意義」為題,從不平凡的制定歷程、了不起的實施意義、不可不知的新規例解三個方面作民法典輔導講座。
  • 民法典回應新技術的立法亮點
    民法典人格權獨立成編,突出彰顯了「以人為本」的立法宗旨,具有鮮明的人民性。當下,網絡技術、數據科技及生物科技等新時代的新技術在中國得到了空前發展,深刻地改變著每一個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該編中有關規定對這些新技術發展的立法回應,又大大凸顯了民法典鮮明的時代性。下面,我們就來盤點這些回應新技術的立法亮點。
  • 「學法用「典」」學習民法典 黨員幹部走在前面
    為切實學好用好《民法典》,深刻理解、把握《民法典》的精神實質和主要內容,近日,城東區委政法委組織開展了《民法典》專題學習會議,全體黨員幹部職工參加。會議指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系統回顧了我國民法典的編纂歷程,深刻闡述了頒布實施民法典的重大意義,對推動民法典實施作出了科學部署。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抓好貫徹落實。
  • 民法典這樣規範數字時代生活
    趙旭東:當前正處於數字資訊時代,傳統民商法的制度規定在新型交易模式面前需要進一步完善。在這樣的背景下,民法典既要充分反映數字時代特徵並應對時代變革給法律帶來的挑戰,又要對數字時代的產物作出特別的制度安排。
  • 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 在貫徹實施民法典中全面履職盡責
    貫徹實施民法典,是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精神的政治責任。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水平法治保障。只有更加重視法治、厲行法治,才能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貫徹實施民法典,將有力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有力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有力保障人民各項權益,有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 民法典學習的三重境界
    這就決定了民法典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規劃好學習目標,安排好學習時間,把握好學習節奏,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層層推進,不斷提升學習境界。民法典好比一棵參天大樹,民法典的條文是這棵大樹的枝葉,民法典原理是這棵大樹的樹幹,而民法典精神則是這棵大樹的根須。民法典學習的最高境界,就是在民法典條文學習和民法典原理領悟的基礎上,努力做到知行合一,積極弘揚民法典精神,做一名文明、謙和、理性的現代公民。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總則編規定了什麼?——兼說總則編的時代...
    九江市司法局局長、公職律師 周文利 要問2020年全國「兩會」最大熱點是什麼,對時事稍加關注的人們都可以給出明確的答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表決通過。這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貫徹實施憲法的重要手段,開啟了我國法治的新時代。
  • 雲南新威電子工業有限公司職工集中學習《民法典》及十九屆五中...
    掌上曲靖訊 12月17日,陸良縣檢察院聯合工商聯舉辦送法進企業《民法典》專題法制講座,並宣講了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縣工商聯、檢察院、雲南新威電子工業有限公司幹部職工等50餘人參加會議。專題講座上,副檢察長鄭林圍繞民法典的編纂背景、時代意義、重要看點等內容,從多個層面闡述了《民法典》與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及其重要的指導意義,並結合實際案例,做到理論聯繫實際,努力引導公司職工做到學法、守法、用法,進一步提升依法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 濰坊銀行組織開展《民法典》專題培訓
    魏老師對民法典的重要意義、編纂歷程、制度體系、現實關照以及民法典對金融工作的新挑戰進行了深入解讀,特別對涉及銀行機構新增和新修的重點條文,結合自身工作實踐,就新規可能對金融機構產生的重大影響進行了分析,重點對《民法典》中多個與銀行業務發展息息相關的新變化結合實際案例和法律風險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講解。
  • 第一講 民法典的時代精神與中國特色
    新中國第一部民法典的誕生對社會大眾的生活將產生何種意義與影響?法律從業者該如何領會民法典的精髓?點擊播放民法典的時代精神與中國特色民法典的時代精神與中國特色 歷時70餘年,新中國第一部民法典通過。我們編纂的是一部什麼樣的《民法典》?21世紀的中國《民法典》應當具備哪些特點?體現哪些關懷和情懷?聽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王利明教授解讀《民法典》的時代精神與中國特色。來 源: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 學好民法典,讀懂「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全面總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民事立法和司法的實踐經驗,對我國現行的民事法律制度規範進行系統整合、編訂纂修,對實踐中社會比較關注的有關問題作了有針對性的規定。彰顯時代特色,凝聚人民共識。民法典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符合我國國情和實際。2015年3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啟動民法典編纂工作。
  • 《民法典》合同編九大亮點全面梳理
      《民法典》合同編九大亮點全面梳理此次《民法典》合同編共有九大亮點,而且,《民法典》新增了第三分編準合同,將原本不屬於合同的無因管理、不當得利制度收歸合同編名下。為何如此?蓋因《民法典》將合同編從部門法升級為債法總則了。其實在《民法典》編纂過程中,關於是否設置債法總則的問題一直存在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