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不僅會丟失還會變形,你的回憶可能只是錯覺

2021-01-10 博哥生活會

電腦和人腦的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卻依然有著無數的本質的不同,就比如說相比電腦而言,我們更容易遺忘。腦科學研究發現,對過往事件的回憶過程在神經層面上的,其實更接近於重建,而並非通常意義上的讀取。計算機讀取一張照片,第二次再去讀取它還是一樣的,但是大腦讀取記憶的過程卻並不是這樣。突觸之間的連接仿佛城市之間的道路,長久不用了,它就會出現年久失修的情況。如果說某件事情很長時間不被我們記起,那麼儲存這些記憶的突觸就會逐漸的和記憶主體失散聯繫,這就類似於從大路當中漂流出去的孤島。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說那些記憶被忘卻了。

一旦生活當中的某個情景、某種味道,或者說某個故人,重新出現,它重建了大腦和失散記憶之間的連接,那麼那些過往的記憶,又會神奇的失而復得。這種經歷其實很有詩意,比如法國作家普魯斯特,他在巨著《追憶似水年華》中就描述了這種體驗,成年後一塊瑪德琳糕點的味道裹挾整個少年時代的記憶洶湧而來。其實我們也很容易被氣味或者說是一些久別重逢的故友來勾起當時的一整段我們都已經遺忘了很久的回憶。

除了記憶失散的情況之外,另一種記憶故障就更經常發生了。這種記憶故障叫做記憶變形。由於回憶是重建突觸的過程,而不是單純的讀取信息,所以有些時間久遠的記憶,在經過千百次的回味之後可能變得與事實大相逕庭,甚至是面目全非。有可能在你的腦海當中,那些印象深刻的記憶已經和當時的場景面目全非。可能當你第十遍想起的時候,這件事情已經跟當時發生的不一樣了。

回顧往事的過程有點類似於考古學家一次又一次發掘古代城池殘骸的過程。每一次都會在還原的基礎上改變掉一些細節,就好像考古,如果說我們要完全去還原歷史的原貌,已經是不太可能的了。而今天我們對於遺蹟的重建,實際上是歷代考古學者加上了他們的理解和遺蹟本身之間的一種柔和品。

《記憶的七宗罪》一書中就提到過這樣一個例子:「一位非常有名的心理學教授被人控告強姦,但是他的不在場證明,是滴水不漏,因為案發當時他正在接受電視臺現場直播的採訪,那就說明那個控告人肯定是誣告。更湊巧的是他當時接受採訪的話題就是在說記憶是怎麼不可靠。後來就對被害人進行調查,原來被害人受到襲擊之前正好就在看這段電視採訪,在情急之中她的大腦是陰差陽錯的把看到的電視裡的內容和遭到性侵的事件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個完全錯誤的記憶。她自己卻絲毫沒有察覺,堅信自己,記住的就是案件的真實過程。」

形成錯誤記憶有一種途徑,是一個原有的記憶通過回憶被重新打開,同時來自外界的新的信息通過感官攝入,然後被大腦整合進了這個打開的記憶,於是就形成了一個新的記憶。這個過程就好比我們把一個電腦文檔從硬碟上導入內存修改編輯之後,再存回硬碟覆蓋掉原來的文檔。大腦進行的這個過程叫做記憶的再固化。其實,我們的大腦,每時每刻都在自然地進行著這個過程。當人們沒有意識到,其實記憶已經改變,而把那些新的記憶誤以為是原來的記憶,錯誤的記憶就這樣產生了。

相關焦點

  • 找回「丟失」的記憶很簡單?操控記憶的時代可能已經不遠了
    但是由於大部分神經細胞沒有增殖能力,會不斷衰老死亡。所以,我們腦中的神經元是會一直減少的。人神經細胞的數量在剛出生的時候最多,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減少。並且,神經細胞的減少速度比大家想像的要快得多,每天都會數以萬記的神經元死亡。就這樣,人從出生到70歲的時候,腦內神經元會減少30-50%左右。對應的,成年之後,我們的大腦體積一直會變小。正常而言,等我們到七八十歲的時候,大腦體積會萎縮15%左右。
  • 華為雲空間,備份美好時刻,珍貴記憶不丟失
    現在手機不再只是個通訊工具,更是個數據存儲工具,每個人的手機都會存著一些重要的、有意義的東西,「丟手機事小,丟數據事大」已經是人們的共識。張鑫的遭遇著實給我們上了一課。其實資訊時代,解決數據遺失問題也有更好的方式,如果你是華為/榮耀手機用戶,開啟華為雲空間「雲備份」,就可以讓你的手機數據不會隨著手機丟失而無處可尋。華為雲空間「雲備份」相當於一個雲端的「數據保險柜」。
  • 酒喝多了為何會「斷片」,丟失的記憶去哪了?聽聽專家怎麼說
    這裡是大偉帶你去旅行,大偉今天帶你走進:酒喝多了為何會「斷片」,丟失的記憶去哪了?聽聽專家怎麼說。 當地酒文化的盛行,讓越來越多人接觸到飲酒,但因為酒自身的特殊性導致人們在飲酒過量後,會有明顯的醉酒現象,因為酒喝多了還會斷片,為什麼會這樣呢?
  • 物理學家:「過去」與「未來」可能只是錯覺
    他們認為,時光流逝很可能是一種錯覺,時間其實根本沒有流動。而意識涉及到的也許是熱力學或量子力學過程,它們為我們提供了每時每刻的生活印象。如果你和我處在相對運動中,對於一個事件,我可能會判斷為還處於尚未決定的未來,而對於你來說,這一事件可能已經存在於確定的過去了。最直截了當的結論就是過去和未來都已確定。基於這個原因,物理學家更喜歡把時間當成是總體上已經布局好了的全景時間,所有過去的和未來的事件都已經一起在那裡了,這種想法有時候被稱為「塊時間」。
  • 你為什麼會丟失六歲以前的記憶?心理專家的回答細思恐極
    另外一項研究顯示,大多數小朋友在3歲時,能回憶起一年前發生的很多事情,並且這些記憶的存在時間還不短,會持續到5歲左右。而大部分8、9歲的孩子,依舊能回憶起3歲以前的小部分經歷,大約35%左右。所以嬰兒其實是有記憶的,但為什麼成年以後就想不起來了?
  • 自由意志,很可能只是錯覺
    其中一些神經科學家相信,自己的實驗表明,人類對於自由的主觀體驗可能僅僅是一種錯覺。下面就來解釋一下,為什麼你可能沒有自由意志?的確,從歷史角度講,哲學家對於這個話題有不少話說。他們的思辨產生了各種思想流派,諸如宇宙決定論(即,萬事萬物按照一種可預測的方式隨時間發展,這便使自由意志成為不可能存在的東西)、非決定論(也就是,宇宙以及身在其中的我們,行為都是隨機的,這一觀點也否認了自由意志)和宇宙自由論或相容論(認為自由意志與決定論的宇宙觀點在邏輯上是可以兼容的)。好,雖然這些研究流派無疑十分重要,但人們還是不禁會覺得,這些派系的觀點是毫無幫助且論證不足的。
  • 關於記憶與存儲,你可能不知道這些?
    這就是因為我們的練習產生了機動記憶,也成為內隱記憶。事實記憶也被稱為陳述性記憶或外顯記憶,是你存儲的所有回憶、事實信息和經驗的體驗。就像你小時候背的乘法口訣,到現在仍在使用一樣。這些都將成為你事實記憶的一部分,這些經歷也將轉化為你的長時記憶。
  • 原來喜歡你,只是一種錯覺而已
    你終究會明白,原來,有些人的到來,不過是教會了你學會生活,學會接受離別,然後再悄無聲息地離去。你離開了也好,不然總擔心你會離開,但是,請記得幸福。只是,你讓我知道了,原來你離開我會不捨得。沒有了青春期的熱情洋溢,也沒有了當初的衝動,只是安靜地坐著,就讓人覺得這是一個滿是憂傷的姑娘。每個人都是一本書,讀不懂會錯過,讀懂了會心疼。莫憂姑娘告訴我,以前的她也如她的名字般,無憂無慮。春賞花,夏聽雨,秋採果,冬玩雪。日子雖然是平淡無奇,但是卻其樂融融,歡快無比。
  • 心理學:不僅人的眼睛和耳朵不可信,記憶有時也是一個「大忽悠」
    因此我們所看的物體都是由於大腦的「二次加工」才得以出現的,所以出現視錯覺也是可以理解的。至於耳朵的聽覺是否會聽錯,這裡就不多說了,因為由於距離等原因我們會出現聽錯等一系列錯誤的感知覺。那麼既然眼睛和耳朵有時會「欺騙」人,那麼記憶呢?
  • 「時間不存在,它只是人類記憶產生的一種錯覺」這個觀點我非常認同
    "時間不存在,它只是人類記憶產生的一種錯覺"這個觀點我非常認同「科學家發現時間根本不存在,它只是人類記憶功能所產生的一種錯覺」,這個觀點我非常認同的。在《似水流年》這篇文章中,我得出的結論是:時間只是相對於物質的運動而存在,沒有了物質的運動也就沒有了時間,時間是物質運動的副產品,是物質運動的屬性,物質運動一旦停止,人們所感知的時間就會消亡。換句話說,我們所說的時間、所感受到的時間其本質只是物質的運動,反過來說除了物質運動,時間根本不存在。
  • 愛情錯覺:你的愛是深思熟慮的結果,還是一種錯覺的開始
    錯覺選擇回憶一下你之前的感情,是因為什麼樣的動機需求喜歡上對方的。人們往往不知道是如何喜歡上一個人的,甚至無法解釋和理解愛情產生背後的原因,便盲目的投入了一段情感的開始,修的圓滿便皆大歡喜了,不得圓滿,揮霍了青春又消耗了心力。
  • 寶寶為啥會「丟失」3歲前的記憶?心理學家:或與4個原因有關
    執筆:輯香定稿:楠楠都說孩子的記憶是短暫的。我仔細回想了一下自己小時候的生活,發現好像最早也就只能夠回憶到幼兒園時期,而且那也都是一些特別模糊不清的記憶,又或是一些片斷的印象。寶寶為啥會「丟失」3歲以前的記憶?心理學家給出答案人們之所以普遍「丟失」了3歲前的記憶,並不是因為時間久我們淡忘了,而是由於人類的「嬰兒期遺忘」所造成的。
  • 寶寶為啥會「丟失」3歲前的記憶?心理學家:或與4個原因有關
    執筆:輯香定稿:楠楠都說孩子的記憶是短暫的。我仔細回想了一下自己小時候的生活,發現好像最早也就只能夠回憶到幼兒園時期,而且那也都是一些特別模糊不清的記憶,又或是一些片斷的印象。寶寶為啥會「丟失」3歲以前的記憶?心理學家給出答案人們之所以普遍「丟失」了3歲前的記憶,並不是因為時間久我們淡忘了,而是由於人類的「嬰兒期遺忘」所造成的。
  • 為什麼孩子會丟失「3歲前記憶」?這科學的解釋,父母都該知道
    導讀:為什麼孩子會丟失「3歲前記憶」?這科學的解釋,父母都該知道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為什麼孩子會丟失「3歲前記憶」?這科學的解釋,父母都該知道!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心理學解鎖錯覺,你的大腦騙了你
    調查結論是:當人們在對過去行為進行回憶時,會趨向於對自己更有利的答案,從而顯得聰明;尤其當知道了事件結果,更會對自己的&34;做下意識修正。這個有趣的現象,被記錄在《錯覺》一書中,作者約瑟夫﹒哈裡南,是美國普利茲新聞獎得主。這本書,幫助我們揭開了大腦的一系列&34;。
  • 記憶消失了嗎?《回憶空間》導言解讀
    「諾拉所說的」記憶」可能指的並不是記憶術的學習記憶,而是指寬泛的文化傳統,指把個人和某個民族或地區聯繫在一起的修養記憶。」(第三段) 完成定義後,就需要說明記憶危機。記憶危機之所以發生,是因為「不同輩分共有知識的某些基本內容的丟失而引起的斷裂。」而這種斷裂在交際記憶和文化記憶上同時發生。
  • 戴眼鏡會讓眼睛變形嗎?
    通常人們會認為戴眼鏡(框架眼鏡)久了會讓眼球變形(眼球凸出,眼窩凹陷),但這種認知其實是錯誤的,不科學的。反而,因為這種不正確的認識,導致人們對框架眼鏡產生了一定的牴觸情緒,由於害怕眼睛變形,情願眼前看不清楚也不願意佩戴眼鏡,還有人配了眼鏡也不願一直戴著,只是在上課或看電視時才戴。
  • 人類為什麼會丟失3歲以前的記憶?原來是大腦偷偷動了手腳
    筆者-小文大部分人對於消失後的記憶都很模糊,3歲以前的記憶更是只有零星的片段,而對於缺失記憶這種現象,很多人以為是自己記性不好,亦或是消失後記憶系統不夠完善,相比起成人,小孩子對於記憶這件事不夠重視。當然,也有人認為,人類的記憶是與長時記憶和短時記憶以及瞬時記憶的,處於幼年時期的人類或許還不具備長時記憶的能力,人們經歷的大部分經歷,由於無法長時間地保留,因此才會丟失和遺忘。
  • 喝酒記憶斷片期間不記得的事,再次喝醉就能回憶起來?
    當然,這裡說的「狀態」泛指像事發的背景,情景,相同情緒或生理狀態等,都有可能幫助觸發召回「失去」的記憶。關鍵是,這還受到當時有關記憶的一些理論的支持,認為凡是與當時記憶丟失相關聯的提示往往都可能有助於觸發召回事件的回憶。
  • 眼鏡戴久了,眼睛會變形?
    眼鏡戴久了眼睛會變形?眼科醫生都不做近視手術?關於眼鏡,是否有很多誤區是不為人知的呢?來聽聽權威眼科醫師是怎麼說的。1. 用面巾紙、衛生紙、眼鏡布擦眼鏡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經常看到這樣一類人,眼鏡髒了在鏡片上哈一口氣然後拿起紙巾就擦了起來。這種做法是錯誤的,鏡片上有很小的顆粒,拿面巾紙、衛生紙或者眼鏡布乾擦的話很有可能擦花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