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PC時代傳統賣場盡顯老態 電腦城轉型電商陷兩難

2020-12-20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張業軍 發自廣州、深圳    

每經記者 張業軍 發自廣州、深圳

無論是深圳華強北,還是北京的中關村,抑或廣州的太平洋、百腦匯,作為國內一線城市中以IT數碼產品而聞名的成熟商圈,在2003年到2010年期間,人氣一直有升無減,一大批商戶憑著2米櫃檯日進鬥金。

然而,隨著淘寶、京東、蘇寧易購等電子商務網站近年來的迅猛發展,以及隨之帶來的消費習慣轉變,這些曾經風光一時的「電子第一街」,正在遭遇轉型困境。

兩種驅動力在瓦解IT賣場。一方面,桌面產品PC機大勢已去,移動互聯終端的崛起讓智慧型手機產業迅速上升,目前絕大多數PC及配件廠商面臨業務下滑甚至陷入生存困境;另一方面,電子商務讓實體店消費轉為網購,嚴重衝擊了傳統的電子賣場業態模式。

作為傳統渠道商的電子商城,原本更有資源從事電子商務轉型,然而,一直以來,並無實現電商轉型的成功案例。

PC大勢已去

2013年10月24日,雷柏科技董事長曾浩在第三季度公報上表示,受前三季度國內一線城市電腦城衰退及傳統PC市場需求疲軟等因素影響,預計2013年公司業績仍會出現下滑。

作為國內銷量領先的PC滑鼠和鍵盤廠商,雷柏科技前三季度主營銷售收入約2.97億元,同比下降了11.69%,利潤3360餘萬元,同比大降43.47%。存貨較期初增加45.87%。

資料顯示,雷柏的滑鼠、鍵盤在國內九成電腦城內都有銷售,因此其產品的銷售狀況,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國內電腦城活得好不好。業內人士認為,雷柏科技作為典型的PC配件商,其所面臨的困境,也是成百上千家電腦城共同面臨的困境。

11月19日,Gartner分析師崔西·蔡(TracyTsai)表示,在經歷了較長時間的兩位數降幅後,全球PC出貨量下滑的趨勢即將觸底。

崔西·蔡預計,2013年第四季度全球PC出貨量同比將下滑3%,而第三季度的降幅為8.6%。自從平板電腦和行動裝置崛起後,PC廠商就面臨著出貨量下滑的尷尬。

來自著名IT市場分析師約翰·多諾萬的最新報告指出,2013年全球PC出貨量還會下跌10%至3.15億臺,2014年還將下跌5%至3億臺。

陳老闆的網店

在廣州太平洋電腦城一間15平方米的小店鋪裡,陳先生已經在這裡堅守了10年。陳先生所經營的耳機店在廣州天河崗頂的IT賣場商圈屬於小眾化商品。

2003年,陳先生在太平洋電腦城一期二樓租下了一個櫃檯,開始銷售耳機,「那真是金子一般的年月。」說起當時的情景,陳先生難掩懷念之情,「2003~2005年的時候是生意最好做的時候,每個月的營業收入都能達到4000~5000元。」

到了2008年,電腦城裡不少商戶都開始開淘寶店,當年11月,陳先生也跟風在註冊了一家網店。不過,網店並沒有給陳先生帶來直接利益,相反,商戶們在網上比拼價格,最後大家都無利可圖。

彼時,零售業尚未受到電子商務的衝擊,每個周末來太平洋電腦城購物的人還絡繹不絕。於是,在2009年,陳先生關掉了網店。

陳先生的這家耳機實體店,合伙人有3個,沒有僱傭人工,客戶也以多年積累下來的老客戶為主。因為經營有道,加上耳機的銷售重於售前的體驗——試聽,因此陳先生還算沒有煩惱。

但是後來,來自電商的衝擊逐漸無法避開,很多產品線受到波及。陳先生表示,電商渠道做大後,通過大批量採購,實現了單價極低的競爭優勢。短短兩三年,就將一些標準化產品的市場吞噬殆盡。

自己做電商不如傳統店有利可圖,而等到他人將電商做得風生水起後再去做電商,則更加沒有機會,這便是許多傳統實體店面臨的盈利悖論。

網購人群年齡漸長

關於實體店與網店的成本對比,陳先生給記者算了一筆帳:在太平洋電腦城一期的這家店鋪,每個月成本15000元,這15000元包括了鋪租、電費、管理費、空調費、通訊費,外加一個人的人工。

而開一家網店,以每人每月3000元的薪水來算,僱1個人,加上水電,在郊區的房租,每月的成本不足6000元。

最重要的是,網店不用交稅,實體店的稅收則包括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是一筆很大的支出。

相比網店的低成本,京東、蘇寧易購這樣的電子商務巨頭的成本相對要高許多,但對於實體店而言,成本依然很低。陳先生說,同樣品牌同樣型號的IT數碼產品,京東上的價格比實體店要便宜400元,究其原因,在於京東的資金雄厚得多,同樣的產品,小商戶的月銷量不過幾百臺,而京東可以上萬。

因此,京東可以從廠商那兒拿到更便宜的進貨價,雖然需要交稅,但相對賣場內的商戶來說,成本依然要低。

相比蘇寧和國美這樣的3C大賣場,國內電腦城幾乎千篇一律地由中小商戶組成,沒有集採能力,無法形成平臺優勢。

正是從2010年起,各大電子商務網站開始走向大舉擴張之路。以京東商城為例,艾瑞諮詢提供的數據顯示,從2010年到2012年短短兩年間,京東商城的銷售額分別為102億元、210億元、660億元。2011~2012年一年間,其年增長率超過113.6%。

電子商務企業的擴張帶來的是消費習慣的轉變。根據CNIT-Research(中國IT研究中心)的統計,截至2012年底,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近2.5億人,網絡購物人數佔網民人數41%,較2011年的35.7%提升了4.4個百分點,其中25~30歲的網絡購物用戶最多,19~30歲之間的網購用戶佔總數一半以上,達到56%。31~35歲的網購用戶佔比17%,35~40歲的佔12%,40歲以上的佔11%。

CNIT-Research認為,31歲以上網購用戶佔比達到40%,說明大齡段網購用戶在年輕網購用戶的帶領下,在總網購人數中的佔比已有大幅提升。而當這種消費習慣養成以後,實體店作為一種銷售渠道的本質,必然面臨被全面代替的命運。(文韜對本文亦有貢獻)

相關焦點

  • 電子賣場集體轉型 北京電腦城最後的「守望者」
    就在1個月前,街對面的老百腦匯商場終結了自己17年的電子賣場生涯,悄無聲息地關門了,那裡曾是王永興的「戰場」。  西有中關村、東有百腦匯,但這兩個地方的電子大賣場已經完全「衰落」了。隨著電腦硬體市場日薄西山,像王永興這樣還在經營「攢機」生意的商家成了電腦城裡最後的「守望者」。
  • 中國PC市場面臨大洗牌 連鎖賣場電腦城混戰升級
    中國PC市場面臨大洗牌 連鎖賣場電腦城混戰升級 2008年07月16日 16:18 來源:北京商報 與此同時,隨著家電連鎖賣場與IT連鎖賣場的相繼發力,傳統電腦城的生存空間再度被壓縮。種種跡象表明,未來中國的PC市場將會迎來一次新的變革。   轉型調整已成重點  戴爾公司近期在中國的戰略調整不斷表明,在直銷模式的基礎上,未來引入分銷模式已成為定局。
  • PC賣場的沒落 又一巨頭倒下
    我國曾經風光的電腦城、PC賣場等也在面臨著這種窘境。據外媒報導,美國/加拿大較著名的電腦硬體在線和實體商家NCIX近日宣布破產,已進入清算程序。目前,破產的原因尚不清楚,但其實跡象幾個月前就顯現了。在今年7月份,NCIX就關閉了安大略的所有線下店面,隨後卑詩省British Columbia的部分店面也關門。
  • 被時代拋棄的電腦城:廣州電子數碼商圈變身酒店、KTV,「換血」求生
    近日,位於北京中關村的鼎好大廈電子商城發布通知,將於今年10月正式關停,通知中稱:「電子大賣場屬於落後業態,只有關停轉型,才能重新賦能,獲得新生。」此前,中關村e世界、海龍電子城等電子賣場也相繼停業轉型。華南地區最大的電子消費集散地廣東省,行業轉型的步子則更加令人矚目。
  • 誰說PC市場已死? 臺北IT賣場一日觀察
    而在臺北,則有一座等同於北京海龍和廣州太平洋這樣的賣場——光華商場,在本次臺北展結束後,筆者就順道感受了一番臺北IT賣場,順便結合筆者個人經驗做一個兩岸三地的賣場比較。     先來一段小歷史:臺北光華市場始創於1973年,並與1979年後開始轉型售賣電子零件。同時在80年在周邊形成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電腦銷售圈。
  • 長沙IT賣場醞釀洗牌 目前僅剩8家電腦城
    對部分大牌電腦城來說,長沙是個傷心地,如百腦匯,如頤高,如現在仍苦苦支撐著的賽博——這個「IT代工之王」郭臺銘旗下的IT連鎖賣場品牌。按進入時間算,在長沙IT賣場史上的編號排在「No.17」的長沙賽格廣場,命運幾何,讓業內甚為關注。這個「深圳來客」能否挑戰與它僅相隔百餘米的長沙IT賣場龍頭國儲電腦城,也令業界好奇。
  • 2020家居業「中場戰事」:新零售成傳統賣場標配 電商巨頭鏖戰正酣
    頭部玩家的戰略布局,只是行業轉型趨勢的側寫。近年來,在主業之外,傳統家居賣場紛紛走向線上並進行數位化改造,如今再將觸角延伸至上下遊產業鏈各個角度,打造閉環生態的野心亦呼之欲出。不過,萬億級市場規模之下,久未形成明朗格局的家居戰場同樣不乏阿里、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巨頭的身影。
  • 中關村電子賣場遭遇轉型陣痛
    同時其他電子賣場也處境堪憂。業內人士認為,傳統的電子賣場業態跟現在的消費需求已不相匹配,亟待架構新型交易模式。e世界大廈佇立於中關村的黃金地段,曾經是全國電子產品的主要輸出地之一,如今卻關門大吉,每天被無數顧客推開的大門也貼上了白色的封條。筆者從店員處獲悉,e世界放棄電子行業,目前已將e世界大廈租給了證券公司,但具體哪家公司接手,他表示並不知情。
  • 還記得中關村這家老電腦城嗎?正在蝶變!
    旗下信心控股運營的矽谷科技大廈已於日前復工目前改造工程已經完成過半預計下半年竣工並開始招商矽谷科技大廈由北京矽谷電腦城迭代升級而來項目自啟動已歷經7個月的改造2019年,海澱區啟動對北大西門街區進行整體改造提升規劃,北京矽谷電腦城作為北大西門片區城市更新升級的重要工程,將打造成為高品質人工智慧研發和產業創新集聚區。
  • 向解放東路遷移 長沙電腦城結束朝陽街時代
    對於湖南IT 零售業來說,它具有一種標誌性意義:它意味著長沙電腦城結束了朝陽街時代,正式進入解放東路時代。  而這樣的變遷對於整個長沙的IT 零售業都影響深遠。  時運搬遷結束朝陽街時代  在歷史的推進中,往往有一些關鍵事件。
  • 誠信缺失 傳統電腦賣場面臨「崩盤」?
    中關村「崩盤」前夜 (4)  到了物業處,電腦城的調解人員詢問完事情經過後,把小夥子拉到一邊,勸,「你反正也是要買  所謂轉型,既如文章開頭王銀波的遭遇,消費者在去電腦城之前,已經在網上查詢並確定了自己想買的機器,而且對於價格也十分了解。
  • 北京鼎好進軍重慶 開最大IT賣場
    北京IT巨頭鼎好電子城將入渝搶食  一年前,臺灣IT巨頭NONA電通王敗走解放碑後,解放碑IT賣場再沒有什麼「大動靜」,不過,昨日來自中國最大電子賣場北京鼎好的消息,則可能讓解放碑  廠商賣場擴張進退兩難  「不去鼎好怕丟掉市場,去了成本又遭不住,真是兩難。」在重慶主城已有30多家店面的道洋科技為此苦惱不已。道洋一高層透露,開一家50餘平方米的新店,月經營成本至少在2萬元以上。而除石橋鋪外,很多區域的月單店盈利根本達不到這一數字。另外我市的八達電腦、三山電腦等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
  • 中關村電子城轉型「最後一棒」:大賣場時代終結 鼎好大廈小業主...
    近年間,由於網際網路電商的崛起,曾經熙熙攘攘的中關村電子城每況愈下,不得不轉型。2015年,中關村e世界宣布關閉;2016年,海龍電子城停業轉型;2019年初,作為中關村大賣場最後的留守者,鼎好大廈也易主,此舉被稱為中關村電子城轉型的「最後一棒」。但一年過去了,鼎好大廈的改造尚未啟動。
  • 再見了,廣州太平洋電腦城!再見了,我的第一臺電腦!
    後來上大學又買了一部新的手提電腦在電商還方興未艾之時太平洋數碼廣場成為我心目中最充滿回憶的令人驚喜的數碼產品集中區太平洋電腦城二期也開始調整先是一樓全面改建成為以筆記本和數碼產品為主打的數碼賣場DIY產品全面移到三樓;再是四樓開闢筆記本大世界隨後太平洋電腦城改名做太平洋數碼廣場
  • 重慶:市場競爭慘烈 臺灣IT賣場電通王折戟
    區別傳統電腦城   打造複合式IT賣場   擁有臺灣第一IT賣場品牌之稱的NOVA電通王,2006年進入重慶之初,曾讓市場對其充滿了期待。它的入駐,不僅僅是為當時已相當激烈的電腦城競爭大戲再添了一位狠角。
  • 新零售時代,實體店零售商超何去何從?數位化轉型靠譜嗎?
    隨著商業設施建設越來越完善,人們的購物變得輕鬆,選擇更加多了,超市賣場等沒之前那麼獨特,但還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直到電商發達,新零售出現,這些大型超市/賣場開始出現營業危機。當2020年疫情來襲,人們減少外出,通過社交電商等模式線上購物,超市的生意就更一落千丈。2020年社交電商正高速發展,在這個新零售時代,大賣場商超又該何去何從?首先我們來看看知名的超市是如何自救的。
  • 傳統企業轉型成功的核心:老闆的思維
    比如就講到了南北戰爭期間,已經從前膛槍過渡到後膛槍時代,前膛槍時代逼著軍隊排列式,士兵不能趴下,不能躲,相互對射,傷亡很大。而到了後膛槍時代,實際上是可以不用像過去那樣排列式相互對射,單兵行動,可以減少傷亡。但是軍校訓練的東西以及將軍的作戰思想,還是前膛槍時代的理念,所以南北戰爭中,依舊愚蠢的排列式相互對射而造成了大量的傷亡。
  • 零售商也搞批發 上海PC大賣場火拼電腦城
    零售商也搞批發 上海PC大賣場火拼電腦城  「當初同行總是指責國美打價格戰,還是消費者把國美扶起來做大的。」春節前,宏圖三胞執行總裁李宇松在上海布置節日攻勢時對記者說,「只要夠本,我們沒必要賣那麼貴。」 南京是價格戰「火藥桶」,而珠江路更是IT產品的集散地,其價格指數幾乎成了華東市場的晴雨表。
  • 疫情加速傳統賣場數位化,央視點讚蘇寧家樂福轉型
    受疫情影響,我國零售行業發生深刻變革,有的傳統商場超市到店客流急劇下降,在這樣的背景下,蘇寧家樂福等傳統賣場抓住機會加速推進數位化,大幅提升到家服務能力,疫情之中逆勢上揚,在實現自身蛻變的同時也給整個行業帶來啟示。4月27日,央視《經濟半小時》以蘇寧家樂福和物美為樣本,對我國傳統賣場的數位化轉型做了深度解析。
  • 家電企業零售渠道布局全面生變:不是電商取代連鎖大賣場,是用戶
    在家電產業,屬於連鎖大賣場主導家電零售格局的時代,早就結束了。如今對於家電企業來說,早已完成"電商、連鎖商超、渠道經銷"三輪驅動的零售新格局。那就是眾多家電企業的零售渠道體系布局已再次生變:從過去的線下連鎖大賣場為主導,到線上電商、線下連鎖大賣場雙主導,再到如今"電商新業態為主導,賣場商超和渠道經銷為輔助"的新格局。就在今年雙11當天,全球最大、也是京東首家京東電器超級體驗店,在重慶開門迎客,未來這還將按照"一城一店"的速度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