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偶然間看過一個早年間關於香港影帝梁家輝的採訪,主持人問梁家輝在被封殺的兩年間,沒有收入來源,靠什麼來生存下去的。梁家輝笑笑說道:「香港開阜一百多年來,從沒聽說過有人餓死,這就是香港精神」。所謂香港精神,在許多港人看來,就是努力拼搏,白手起家,發揮聰明才智實現自我價值。在餐飲界,利苑集團就是香港精神的最好體現。而更值得一提的是,對於許多習慣重油重辣的內地人來說,利苑集團旗下的利苑酒家培養了很多內地人習慣粵菜文化的飲食習慣,讓粵菜這個注重「鮮」、「甜」的菜式在全國乃至全球華人之間發揚光大。
作為利苑集團的創始人,陳樹傑在餐飲界被人尊稱為「陳校長」。其對於美食製作的專注和不斷挑戰的進取精神,讓香港利苑集團成為亞洲華人無人不知的中餐品牌。從這裡走出來的優秀廚師,大部分是許多頂級米其林餐廳的御用總廚,因此,利苑集團更獲得餐飲界的「粵菜黃埔軍校」的美譽。
成立於1937年的利苑集團,作為粵菜界最為知名的品牌,利苑集團旗下的利苑酒家在中國內地、香港澳門等地共有二十多家分店,並迅速成為當地粵菜文化代表性品牌。究其原因,是其對餐飲人才的培養,利苑的廚師是粵菜文化最忠實的傳承者,出自他們之手的菜品,代表了粵菜文化的最高水準。
利苑酒家以「零失誤的出品」為業界津津樂道,得益於利苑對食材的嚴格把控。不同於川菜、湘菜的重油重辣,粵菜更講究食材的新鮮度。這也為利苑的優質出品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對於菜品的烹飪,利苑的後廚秉承著科學般的精確程度,以一道炒青菜為例。對於下鍋的青菜分量需要精確至「錢」的重量,同時對於油量和火候的控制必須嚴格控制,甚至連翻炒次數都有明確的規定,最大限度保證出品的統一性。
利苑酒家的廚師還負有一項「艱巨」的任務,每一位利苑廚師必須親身品嘗新菜品的味道。無論是家常小菜還是鮑參翅肚,都需要經過每一位廚師的品嘗之後,清楚了解菜品的優缺點,並通過不斷改良,最終才能推出新菜品。
對於利苑的試菜制度,創始人陳樹傑明確表示,這是對利苑這個品牌負責,更是對廣大消費者負責。不同於一般餐飲品牌的「一言堂」,利苑酒家所推出的菜品是每一位廚師辛勤付出的結晶。作為粵菜文化的代表性品牌之一,利苑酒家對於菜品精益求精的品牌理念在業界同樣具有無可爭議的口碑。
一直以來,全球華人「喜歡吃」且「會吃」的形象深入人心,利苑酒家在保證傳統粵菜的基礎上,尋遍全球,旨在搜羅來自世界各地的美食精華,並與傳統的粵菜進行搭配,打造出獨具一格的新式粵菜文化。對於消費者越來越挑剔的飲食口味,利苑酒家不斷改良的粵菜文化令其成為新式粵菜文化當仁不讓的頭牌。
許多吃過利苑酒家的消費者也許發現,利苑的菜單中很少大肆宣傳店內的招牌菜。因為在利苑看來,每一道菜品都是經過廚師精益求精的態度烹製而成,每一道菜品都代表了利苑酒家的最高水準。正是利苑這種具有不斷改良和追求卓越的進取精神,讓利苑酒家這個品牌在粵菜市場中具備足夠的自信和品牌魅力。
老一輩的香港創業者,都秉承著各自的人生理念。大到李嘉誠長和實業小到一家茶餐廳,每個品牌無不體現出創始人特有的秉性。利苑集團作為香港頂尖的粵菜文化集大成者,其品牌文化中凝聚了創始人陳樹傑樸實的創業理念。做一個成功的人要有決心、信心、虛心和恆心;在創業過程中,切忌做壞人、蠢人、懶人和小氣人。
這短短的十幾個字,卻包含了具有相香港時代特徵的拼搏精神。這也是陳樹傑十年如一日對利苑員工的教導,正是這種務實且堅定的創業信念,造就了如今在粵菜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利苑集團。最能代表香港精神的《獅子山下》所唱的「同處海角天邊,攜手踏平崎嶇,我地大家,用艱辛努力寫下那,不朽香江名句」。利苑集團在經過了歲月的起起伏伏後,憑藉著頑強的拼搏精神,以不斷進取的精神打造新式粵菜文化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