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由廣東省文旅廳指導,郎琴傳媒科技與深圳衛視、華錄百納聯合出品的粵菜文化紀實大片《粵菜大師》第一季迎來正式收官。該節目旨在通過記錄廣東美食和人文風物,描繪粵菜大師人物群像,解讀舌尖上的粵菜歷史,展現廣東人的「敢為天下先」的風骨,以及「先天下之鮮」的粵菜文化。《粵菜大師》第一季採用戶外紀錄片與棚內觀察室相結合的方式,先跟隨外拍短片中的美味搜索官李如儒一同走街串巷,搜羅廣東各地風味和隱藏其間的粵菜大師,再以棚內觀察室的紀實訪談挖掘粵菜背後的人生況味和文化淵源,把豐富古老的嶺南美食文化通過學者酈波和餐飲人梁子庚的雙重視角呈現給觀眾。
(圖1:《粵菜大師》節目主kv)
粵菜紅出圈,大師火出道,粵菜文化紀實大片提振疫後餐飲
2020年上半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對餐飲產業造成的嚴重衝擊,廣東省率先打響了全國餐飲復業第一炮,截至7月15日,廣州餐飲行業復工率95%,復甦率84%,在一線城市中位列第一。
新冠疫情常態化之後,作為人間煙火氣的一個體現,美食經濟更有了時代的擔當。為助力提振廣東餐飲,將粵菜餐飲業打造成經濟復甦的先鋒兵,《粵菜大師》已於今年4月1日,攜手溫氏食品、遠航酒業集團(九江雙蒸)、廣州酒家等著名企業共建《粵菜大師》IP生態產業共同體,通過《粵菜大師》這一平臺,發起「文化救市」。各大企業強強聯手,通過跨界共創、產業共融、文產落地等方式,提振粵菜產業全鏈條,助力廣東疫後經濟復甦。
(圖2:溫氏食品集團行政管理部副總經理 成國新)
溫氏食品集團行政管理部副總經理成國新表示:「為扶持粵菜大師群體,支持『粵菜出圈,大師出道』,溫氏食品將積極尋找契機,與粵菜大師們共同開發高品質美食,滿足多樣化的消費需求。此外,溫氏食品還將和陶陶居聯合推出特色產品『粵菜大師』鹽焗雞,率先打響守味傳統粵菜的第一炮,彰顯粵菜守味人的擔當」。
(圖3:廣東遠航酒業集團董事長 關正生)
廣東遠航酒業集團董事長關正生提到:「九江雙蒸作為粵酒的代表,可以與粵菜進行IP的強關聯互動,九江雙蒸不僅在《粵菜大師》中主推『吃粵菜,喝雙蒸』的理念,同時聯合節目推出聯名款產品,借勢《粵菜大師》節目的IP捆綁、延長九江雙蒸的線下產業鏈」;廣州酒家表示:「廣州酒家一直致力於推動粵菜文化傳播現代化,《粵菜大師》文化IP要充分利用各種新媒體平臺,將粵菜文化與國潮、文創概念融合,加大粵菜文化跨地區、地域傳播力度,以文化引擎驅動粵菜產業發展,為傳統技藝和飲食文化的可持續發展賦能。」
《粵菜大師》自6月27日在深圳衛視開播以來,獲深圳廣電集團多頻道力推宣傳,首播收視率在全國同時段衛視節目中排名第五,收視率高達0.216%,獲人民日報廣東分社、中新社、深圳晚報、廣州日報等多家官方媒體報導。原創短視頻「粵菜十問」登上微博熱搜榜TOP3,熱愛美食的抖音達人李如儒、知名文化學者酈波、亞洲名廚梁子庚等傾力助陣為節目背書。同時,《粵菜大師》與廣州地標媒體廣州塔強勢聯動,為廣東餐飲產業上塔發聲,唱響粵菜文化最強音。
(圖4:《粵菜大師》在廣州塔代表廣大餐飲及相關行業發出集體呼聲)
從街頭市井的美味到星級主廚的餐桌,《粵菜大師》在尋味粵菜餐館、探訪粵菜大師的同時,也在發掘著美食與人的情感聯繫。節目在深圳衛視熱播期間,不少粵菜餐館成為新晉美食打卡地,吸引了眾多美食愛好者慕名前往,食客們沿著美味搜索官的足跡,走街串巷探尋廣東各地特色美食,品嘗粵菜大師的匠心手藝,並自發在美食平臺上紀錄探店過程,點評推薦喜愛的店鋪,為廣東餐飲行業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客流量。
響應「粵菜師傅」政府工程 探尋粵菜傳承的風味之路
2018年,廣東省委書記李希提出實施「粵菜師傅」工程,由此,全省上下聯動、共同推進實施,在傳承粵菜文化的同時,促進城鄉勞動者技能就業、技能致富,助推鄉村振興發展,走出一條「色香味俱全」的扶貧和鄉村振興的「風味之路」。
為配套政府工程硬實力,形成粵菜文化軟實力,在廣東省文旅廳指導下,郎琴傳媒科技聯合深圳衛視共同投資打造《粵菜大師》系列文化IP,關注粵菜這一門高度依賴文化傳承、技藝傳承的行業,探尋粵菜傳承的風味之路。
(圖5:深圳衛視執行總監 張崢)
深圳衛視執行總監張崢表示:「《粵菜大師》是基於大灣區概念下的全新策劃,響應了廣東省『粵菜師傅』工程的政策號召,融合了廣東各地的飲食文化、地域特色、技藝傳承和人物風採等元素,是一部獨屬廣東的風物文化志。在泛娛樂化環境下,《粵菜大師》這一部凝聚了深厚廣東文化的風物誌是風向標、引航者,能夠成為綜藝節目中的一個突圍者,發出鏗鏘有力的廣東聲音,講好豐富多彩的中國故事。」
在第七期節目《物盡其用的廣東人》中,粵菜大師們用最樸素的食材發揮無限想像力,帶給食客無數的美味和驚喜。文化學者酈波引用了《朱子家訓》中的名言「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講述中華民族尊重勞動、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物資豐饒的廣東成就了「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粵菜體系,但粵菜並不強調奢食,它的「精」也體現在粗料精做,從食材本源出發,杜絕「舌尖上的浪費」。老廣這種「物盡其用」的精神,正響應了對于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的重要批示,在廣東餐飲界營造出一種節約為榮、浪費可恥的餐飲風尚。
(配圖6:粵菜守味人 麥展飛)
常言道「食在廣州」,在《粵菜大師》這部獨屬於廣東的美食風物文化志中,來自不同粵菜派系、擁有高超精湛的廚藝的粵菜師傅便是那深藏功與名的「守味人」。溫氏食品集團行政管理部副總經理成國新在採訪中提到:「37年來,溫氏食品一直守護優質的食材,守護家庭餐桌的味道;粵菜大師則堅守粵菜技藝的傳承和粵菜滋味的推廣,雙方都不忘初心,守護心中的價值。正因為對飲食理念的執著和堅持,促成了今天溫氏食品與《粵菜大師》欄目的攜手,一同 『守味』粵菜飲食文化。」無論是星級餐廳掌門人或街頭美食廚神,都對料理嚴苛把控,以匠人精神堅守食客的一日三餐,成國新副總經理表示:「這也正如溫氏食品一直秉持著『民食為天,食唯安鮮』的理念,從食材本源出發,用心守護從農場到餐桌的每一步,守護中國家庭餐桌的一日三餐。」
持續構建粵菜文創生態 打造廣東超級文化符號
粵菜飄香推動「舌尖上的產業」持續發展,《粵菜大師》通過打造文化IP矩陣,賦能開創IP生態新玩法。根據《粵菜大師》IP文創生態的建設規劃,目前已落地美食探索紀錄片《粵菜大師》第一季。並圍繞《粵菜大師》衍生IP,逐步打造以「粵菜大師」為核心的生態產業鏈:如出版粵菜主題系列叢書,圍繞粵菜文化、粵菜場景、粵菜產品三大內容主題深入挖掘粵菜文化內容和價值;出品紀實微綜藝《粵菜大師之嘆早茶》,從「老廣嘆早茶」探討粵式生活方式;推出衍生短視頻《粵菜大師之老火靚湯》,深入展現廣東人的喝湯文化;推出IP衍生微動漫《進擊的粵菜大師》,通過「萌化」粵菜大師,以年輕人的視角展現粵菜技藝。」
(圖7:郎琴傳媒科技董事長 路暢之)
郎琴傳媒科技董事長路暢之表示:「《粵菜大師》會以節目開播為起點,在3年內投資3億打造『粵菜大師』超級符號的長期目標:以文化引擎為內容驅動,構建粵菜內容生態,孵化粵菜大師系列文學、短視頻、直播、動漫、遊戲等內容產業,布局以IP為核心的全產業鏈。培養粵菜大師IP衍生內容的聯動製作能力,並以粵菜大師內容創作為核心,開發以粵菜大師為主概念的食品、文創、影像、書籍等周邊產品,形成以粵菜大師IP為核心的全產業鏈,最終形成廣東地區乃至全國的超級符號,打造粵菜文化名片,讓粵菜文化繁榮發展,為經濟提供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