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江湖」之三大門派(中)-行為主義心理學

2020-12-16 青春心理談

背景:科學心理學建立以後,出現了現代心理學的十個主要學派,其中行為主義心理學、精神分析學派和人本心理學逐漸發展壯大,對人類的生產生活產生了巨大影響,被稱為「西方心理學的三大勢力」。

全稱:行為心理學

掌門:華生

約翰·華生(1878年1月9日—1958年9月25日)美國心理學家,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行為主義心理學理論和實踐、情緒條件作用和動物心理學。

得力弟子:斯金納

伯爾赫斯·弗雷德裡克·斯金納(1904年3月20日-1990年8月18日)美國心理學家,新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創始人,也是新行為主義的主要代表。

理論祖師:巴甫洛夫

行為主義心理學是華生在巴甫洛夫條件反射學說的基礎上創立的,因此巴普洛夫也被稱為行為主義心理學的「理論祖師」。

伊萬·彼德羅維奇·巴甫洛夫(1849年9月26日—1936年2月27日),俄國生理學家、心理學家、醫師、高級神經活動學的創始人及奠基人。

巴甫洛夫是條件反射理論的建構者,條件反射理論是他高級神經活動學說的核心內容。

發源地:美國

鼎盛時期:1930年-1950年

內功心法:條件反射、後天習得

條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後在生活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後天性反射,是在非條件反射的基礎上,經過一定的過程,在大腦皮層參與下完成的,是一種高級的神經活動,是高級神經活動的基本方式。

例如多次吃過梅子的人,當他看到梅子的時候就會流口水,這就條件反射。

非條件反射是指人生來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種比較低級的神經活動,由大腦皮層以下的神經中樞(如腦幹、脊髓)參與即可完成。

例如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縮手反射、嬰兒的吮乳、排尿反射等都屬於非條件反射。

獨門秘笈:放鬆療法

放鬆療法又稱鬆弛療法、放鬆訓練,它是按一定的練習程序,學習有意識地控制、調節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動,以達到降低機體喚醒水平,調整那些因緊張刺激而紊亂了的功能。

現代社會的快節奏和高壓力使人們經常要受到各種生活事件的壓力和刺激,如工作的緊張、人際關係的緊張、家庭關係的緊張等一系列的刺激。

而這些刺激會引起一些心率增快、呼吸加速等的生理反應,或者是過度焦慮、情緒激動等的心理反應。

"放鬆療法"就是通過控制意識使肌肉放鬆,同時間接鬆弛緊張的情緒,從而達到心理生理輕鬆的狀態。

近年來放鬆訓練發展了五大類型:①漸進性肌肉放鬆,②自然訓練,③自我催眠,④靜默或冥想,⑤生物反饋輔助下的放鬆。

其中②③④兼具有自我催眠的成分,猶如我國氣功療法中的放鬆功。

我國的氣功、印度的瑜珈術、日本的坐禪、德國的自生訓練、美國的漸進鬆弛訓練、超然沉思等,都是以放鬆為主要目的的自我控制訓練。

弱點:將意識和行為絕對對立

行為主義心理學主張心理學研究的任務在於查明刺激與反應間的規律。

根據刺激推知反應,根據反應推知刺激。認為查明了刺激和反應的關係,就可以預測行為,通過控制環境可以塑造人的心理和行為。

心理學的刺激和平時所說的刺激其實是不同的,外界客觀事物對人體感覺器官所發生的作用都叫刺激。例如光線對眼睛在心理學上講就是一種刺激。

行為主義心理學將意識和行為絕對地對立起來,片面地強調了行為的絕對影響力。

大事件

1、產生

行為主義心理學是作為傳統心理學的叛逆,在機械唯物主義和實證主義的哲學基礎上,在動物心理學和機能主義心理學的影響下,產生的現代心理學派別。

1913年—1930年是早期行為主義時期,由美國心理學家華生在巴甫洛夫條件反射學說的基礎上創立的。

華生主張心理學應該屏棄意識等主觀的東西,只研究所觀察到的、能客觀測量的刺激和反應,不需理會中間環節,華生稱之為「黑箱作業」。

他認為行為就是個體在適應環境刺激後產生的各種軀體反應的組合,有外在的也有內在的。在他眼裡人和動物是一樣的,都需要遵循這樣的規律。

2、新行為主義理論

1930年起出現了新行為主義理論,他們修正了華生的極端觀點。

他們指出在個體所受刺激與行為反應之間存在著中間變量,這個中間變量就是個體當時的生理和心理狀態,它們是行為的實際決定因素。

而變量包括需求變量和認知變量。

需求變量本質上就是動機,它們包括性,飢餓以及面臨危險時對安全的要求。

認知變量就是能力,它們包括對象知覺、運動技能等等。

在新行為主義中另有一種以斯金納為代表的激進的行為主義分支。斯金納在巴甫洛夫經典條件反射基礎上提出了操作性條件反射或工具性條件作用,即運用強化物(例如食物)來增加某種反應(例如壓槓桿)頻率的過程。

他通過實驗得出這一理論:他自製了一個「斯金納箱」,在箱內裝了一個槓桿,壓一次就會出現食物,他將一隻飢餓的老鼠放入箱內,在偶然一次壓槓桿獲得食物後,老鼠壓槓桿的頻率越來越多,這表明老鼠已學會了通過壓槓桿來獲得食物的方法。

相關焦點

  • 心理學「江湖」之三大門派(上)-精神分析學派
    背景:科學心理學建立以後,出現了現代心理學的十個主要學派,其中行為主義心理學、精神分析學派和人本心理學逐漸發展壯大,對人類的生產生活產生了巨大影響,被稱為「西方心理學的三大勢力」。這部著作不僅解析了夢,更重要的是解釋了心理疾病的發病原理,解釋了人們日常生活中各種心理行為,這對醫學有深遠的影響。
  • 心理學「江湖」之三大門派(下)-人本主義學派
    背景:科學心理學建立以後,出現了現代心理學的十個主要學派,其中行為主義學派、精神分析學派和人本主義學派逐漸發展壯大,對人類的生產生活產生了巨大影響,被稱為「西方心理學的三大勢力」。他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其中融合了他的美學思想。
  • 心理學三大勢力之行為主義
    本文所說的行為主義主要是華生的行為主義心理學,它是西方心理學三大勢力中的第一勢力俄國神經生理學家謝切諾夫認為,心理學進行客觀研究也應該採用生理學的可觀方法。行為主義者所使用的「反射」這一概念就是在神經生理學中提出來的,它所指的是刺激和反應之間的聯結。謝切諾夫認為,反射不僅是動物活動的方式,也是人類心理活動的方式。
  • 【心理學】行為主義心理學
    早期的行為主義正是根據這一原則,放棄了對意識的研究轉而研究可觀察的行為。相對於機械唯物主義和實證主義,作為美國權威哲學的實用主義對早期的行為主義的影響更為直接和深刻。華生把不可直接觀察和經驗的意識排除在心理學研究之外,把人的行為活動簡化為刺激—反應的行為模式,把有效地控制人的行為作為心理學的最終目的,都是實用主義哲學在心理學中的具體體現。
  • 心理學的「七大門派」,你是哪一派?
    文|花姐姐上次我們分享了心理學和心靈雞湯的區別。你以為你在學「心理學」,其實可能只是「心靈雞湯」這次,我們來講講心理學的「七大門派」。喜歡金庸武俠小說的小夥伴都知道在金庸小說中有很多門派,如少林派,武當派,峨眉派,華山派,崑崙派, 崆峒派,逍遙派,天山派,神農派,丐幫10個門派。那在心理學同樣也是,有」七大門派「,分別是心理動力學、行為主義、人本主義、認知、生物學、進化和社會學。
  • 現代心理學研究的方向之行為主義心理學
    行為主義可區分為舊行為主義和新行為主義。舊行為主義的代表人物以華生為首,其次則有霍爾特、拉施裡·亨特和魏斯。新行為主義的主要代表則為託爾曼、赫爾和斯金納等。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是美國的心理學家華生。  產生  1903年,華生在安吉爾的指導下完成了他的博士學位論文《動物教育:白鼠的心理發展》一文。接著,他就留在芝加哥大學主持動物心理實驗室的研究工作。
  • 有趣的心理學之行為主義
    陽春三月,了解一些心理學的知識也不錯。桑代克的聯結主義與試誤學習桑代克迷箱是設計的一個實驗,飢餓的貓尋找開關從箱子裡逃出,下一次就會很快地觸碰開關。其中,飢餓是準備律,多次試誤是練習律,逃出是效果律。它告訴我們,行為的習得是刺激與反應的聯想,無需意識參與。今天看來,這個結論是有問題的。
  • 教育心理學理論流派之行為主義
    在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對教育心理學中很多教育理論流派有太多的不理解,這也造成了學生學習的障礙。其實在學習中,我們應該把每種理論都要分清楚,弄明白,知道每種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的思想。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把握和理解他們的核心內容。
  • 心理學三大勢力之馬斯洛的人本主義
    人本主義心理學是20世紀50年代興起於美國的一個心理學新流派,被看作繼行為主義和精神分析之後西方心理學中的「第三勢力」。它以其獨特的研究對象和方法,極大的影響了當代西方心理學的研究取向。西方的性惡論認為,人性是由動物的本能所決定的,認識追求經濟利益的動物,只有通過法律才能制約人的行為,維護社會的正常秩序;而性善論觀點則認為,人具有潛在的善性和美德,通過教育和藉助理想的社會,完全可以發掘人的這種美好的天性。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大多繼承了西方人性論中的性善論觀點。
  • 心理學流派中的三大勢力
    在心理學史上,人們把這個實驗室的建立,看成是心理學脫離哲學的懷抱,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二三十年代,是心理學中派別林立的的時期。在心理學獨立之初,心理學家們在構建理論體系時存在著尖銳的分歧,因此學派林立。西方主要的心理學流派有構造主義心理學、機能主義心理學、行為主義心理學、格式塔心理學以及精神分析心理學和人本主義心理學等。
  • 行為主義心理學衰落的真正原因
    ,該文的發表正式宣布行為主義心理學的誕生。行為主義心理學誕生在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直到50年代整整30年在美國心理學界都處於主導地位,在世界心理學史上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學派。行為主義心理學的貢獻是使心理學真正擺脫了哲學,成為一門客觀的實驗心理學,它推動心理學向成熟的科學方向發展邁出重要的一步。行為主義心理學代表人物是華生和斯金納。華生1915年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有人評價華生是20世紀上半葉心理學思想史上僅次於弗洛伊德的人物。
  • 教你去認知什麼是心理學中的行為主義?
    行為主義是可以通過可觀察的行為(行為)客觀地研究人類或動物心理學的理論。這個研究領域是對19世紀心理學的反應,它使用對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進行自我檢查來檢驗人類和動物的心理。歷史和起源,行為主義是對心理主義的反應,是十九世紀下半葉心理學家使用的主觀研究方法。
  • 【發展心理學】華生的行為主義
    提起華生,大家應該多少聽說過他,他是心理學最主要的兩大流派之一的行為主義的代表人物。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出華生的心理學觀點,他是名副其實的環境決定論者,認為人格全部是由於環境造成的。總得來說就是S—R公式,S是刺激,R是行為,通過訓練,使S和R之間形成連接,一旦S出現,那麼對應的行為R也就出現。最簡單的就是在訓狗中使用的,比如排一下手,然後給狗吃東西,重複幾次之後,狗就以為只要一拍手就會有東西吃,所以你一拍手,他就會到你面前。這時候,刺激S就是拍手,行為R就是走到你面前。
  • 教招考試之心理學概述—心理學的主要流派
    教招考試之心理學概述—心理學的主要流派一、考情:客觀題。這部分的知識點再考試的時候相對來說考的較少,重點讓學生對三大勢力和三大革命備考。二、授課思路: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知道每一流派的主要觀點。2.機能主義心理學派,代表人物詹姆士、杜威和安吉爾,其中杜威是創始人,強調意識的作用和功能,但不把意識看成個別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是一種持續不斷的過程;意識的作用是使有機體適應環境(它的對象是具有適應性的心理活動,強調意識活動在人的需要與環境之間起的中介作用)3.行為主義學派,代表人物華生,反對研究意識,直接研究外顯行為;反對內省,主張採用實驗法進行客觀研究;《在行為主義者看來的心理學
  • 結構主義心理學和機能主義心理學
    一、 理論詳解現代心理學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人物是威廉·馮特,他於1879年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建立了第一個正式實驗心理學實驗室,這標誌著心理學作為一門科學誕生了。馮特雖然接受過作為生理學家的訓練和學習,但在他後來的研究生涯中,他的興趣逐步從生理學問題轉移到了精神問題,他希望理解感覺和知覺的基本過程以及簡單心理過程的速度。
  • 心理學之流派之爭:心理學中的百家爭鳴
    以思維為例,構造主義關心什麼是思維,而機能主義則關心思維在人類適應行為中的作用。也是這一特點,推動了美國心理學面向實際生活的過程,同時也推動了心理學在其他領域的發展。行為主義主要誕生及興盛於20世紀20年代—50年代。代表人物:華生(美國,發表《在行為主義者看來的心理學》,宣告行為主義的誕生),斯金納
  • 教育心理學:學習理論之行為主義
    在各類教師招聘考試之中,教育綜合知識是主要的考查科目,其中心理學部分是較為難以理解的,尤其是學習理論相關內容,那麼接下來將介紹的是教育心理學的第一次革命——行為主義。對於這一塊知識點我們需要能將人物、實驗、理論及規律對應,更重要的是掌握每個規律的內涵。在眾多考試之中,這一模塊考試主要是以單選題及多選題的形式出現,主要考察的是例子類的選擇題。
  • 考點總結|一篇搞定人本主義心理學,附三大流派合集
    加上今天的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三大流派我們就更新完啦!
  • 心理學大知識1.8 | 與精神分析學派掐架的第二大流派——行為主義
    這一期我們將會為大家講述心理學的第二大流派。什麼流派是心理學的第二大流派?它和精神分析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故(qia)事(jia)?我們往下看。1、行為主義誕生於一個崇尚實用主義的時代背景之下。2、行為主義以人類的行為為主要研究對象,公然向研究意識的流派宣戰。3、行為主義以其實用性,很快就遍及幾乎全球,在心理學界統治長達半個世紀。
  • 看看天命之子和他的人本主義心理學
    我們講過精神分析學派的觀點,弗洛伊德、榮格、卡倫霍妮等,今天說個天才和他的人本主義心理學,他提出了人的「需求層次理論」,那個天命之子是亞伯拉罕.馬斯洛。又一位心理學大師。,後來終於產生了把人真正當人看的心理學派了~人本主義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