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小學生,在校六年可以掌握多少生活能力?對於濟南市甸柳第一小學的學生來說,六年時間可以掌握出行規劃能力、做飯能力、理財能力、整理收納能力等多項生活技能。在學校裡,學生通過「幸福小管家」德育課程體系,參與了7大主題60項德育活動,也掌握了未來幸福生活的「鑰匙」。
回歸生活
實踐活動中培養能力
健體閱讀小管家、美食美味小管家、居家打理小管家……在甸柳一小,每個年級的學生都有專屬的德育課程,通過系列活動培養學生生活能力。
在前期的探索中,課題組各年級老師都結合學生情況,開展相關主題活動。李婷老師在一年級班級中開展了「健體閱讀小管家」系列活動,在「繩彩飛揚」活動中,學生和父母一起親子跳繩,在體育鍛鍊的同時讓家長放下手機,增進了親子間的感情,而在親子閱讀活動中,學生通過和父母閱讀系列書籍,培養了他們熱愛閱讀的能力。
「回歸生活、關注兒童現實生活」的課程理念是「幸福小管家」德育課程的重要特徵。面對二年級學生,劉敏老師以「美食美味小管家」課程內容為依託,抓住「樹上蔬菜」香椿芽上市的機會,進行了一次製作香椿芽美味的實踐活動。
王鑫老師則在三年級學生中做過一次「打理換季服裝」的活動調查,其中61%的同學衣服由父母進行整理,12%的同學由祖父母整理,100%的同學都想嘗試自己收納。於是三年級以「居家打理小管家」為出發點,開展小書桌我整理、我是玩具小主人、我的服裝我收納等系列活動。
學校副校長王群介紹,幸福小管家德育課程由全體班主任老師共同實施,研發出7大主題60項主題德育課程,課程按照年級構建,根據學生不同年齡,確定活動主題,既有階段性課程,又有連續性課程。
學科融合
在行走中學習知識
「幸福小管家」德育課程並非單純的德育活動,也融合了眾多學科知識。每次主題活動,學校都會設計前測調查問卷、活動紀實、家長評價等內容,活動結束後班主任還組織小組交流,評選出「明星小管家」。
賞一賞春景、聽一聽春聲、摸一摸春的感覺……在四年級的「傳統民俗小管家」德育課程中,老師結合「二十四節氣」相關知識,鼓勵學生走進大自然,學習傳統節氣知識。而在五年級的「出行規劃小管家」中,學生在時明麗老師地帶領下進行了「品歷史文化,尋人文之根」活動,無論是制訂規劃路線、準備隨行物品還是購買車票機票,同學們都自主規劃完成,在出行中既增長了見識,也鍛鍊了學生的能力。
六年級的「家庭財務小管家」則通過開學花銷我知道、家庭帳房小先生、假日採購我來辦等系列活動,將課堂「搬進」社會的各個角落,培養學生管理家庭財務的能力,養成合理消費、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幸福小管家課程』是成系列設置、具有生長力的課程,每個年級學生學會的能力將帶到更高年級繼續體驗,六年後,學生們將學到一身生活的本領,成為生活的小主人,也擁有了掌握未來幸福生活的能力。」校長楊興永說。
記者 潘世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