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外的溝壑邊或者水流旁,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一種植物,它的莖葉細長分支,好像松柏一樣。但是這種植物往往好像灌木叢一般生長,沒有松柏樹那般的高大。每到夏秋之際,這種植物的枝頭還會長出一串串粉紅色絨毛狀的花束,成片成片的看起來也很是壯觀。
因為在農村這種植物一般都會生長在河邊的堤岸上面,因此人們將這種植物稱之為「西河柳」,想必以前在農村的人們對這種植物並不陌生。很多時間人們只是以為西河柳只不過是可以綠化固沙的植物罷了,卻沒有意識到西河柳在其它方面的應用價值。
其實在中藥裡面有一味叫做「檉柳」的中藥材,正是取自於這西河柳。中藥檉柳用的就是西河柳乾燥後的新鮮細嫩的枝葉,人們一般會在春末夏初,西河柳尚未開花的時間去採收它的新嫩枝莖,然後乾燥後就能成為一味治病的良藥了。
在中醫裡面,人們認為檉柳的氣味辛散而略帶甘甜,且其藥性相對平和,應用還是非常廣泛的。檉柳具有很好的解表透疹、除溼止痺的功效,在治療風疹瘙癢方面的應用是非常多的。此外,檉柳還有一定的除溼止痺的作用,還可以用來輔助治療各種風溼痺症。
檉柳的味較辛香,而辛能發散,所以檉柳可以起到發散風邪的作用。特別是一些風邪引起的風疹、出疹不散等症狀,就可以應用檉柳發散風邪的作用來治療。比如生活中有些常見的出疹,就可以用檉柳配伍一些其它的發散透疹藥同時治療。
檉柳在治療風疹瘙癢的時間,不僅可以配伍其它藥材煎煮內服,用它的煎煮液衝洗皮膚患處也是有治療效果的。比如我們皮膚某部位出現風疹不透、皮膚瘙癢的時間,就可以用檉柳的煎煮液沐洗,可以起到一定的透疹止癢的作用。
同時,檉柳的辛散之效對於風溼邪症也是有治療效果的,所以常被用來輔助治療風溼痺症。由於它的藥性相對平和,往往需要配伍羌活、獨活之類的祛風溼藥同時使用,可以起到緩解風溼痺症帶來的關節疼痛、筋骨不利等症狀。
檉柳在入湯劑內服的時間,一般用到3-6g左右就可以了,外用煎湯衝洗的話,適量即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檉柳的辛散之力還是很明顯的,像一些風疹已經透散的時候是不宜再用的。而且,就算是其它症狀應用檉柳的量也不能過大,否則極易引起嘔吐不適等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