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忽略的一味良藥,河邊常見,枝葉入藥,祛風止癢,除溼止痺

2020-12-22 養生巷子

在野外的溝壑邊或者水流旁,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一種植物,它的莖葉細長分支,好像松柏一樣。但是這種植物往往好像灌木叢一般生長,沒有松柏樹那般的高大。每到夏秋之際,這種植物的枝頭還會長出一串串粉紅色絨毛狀的花束,成片成片的看起來也很是壯觀。

因為在農村這種植物一般都會生長在河邊的堤岸上面,因此人們將這種植物稱之為「西河柳」,想必以前在農村的人們對這種植物並不陌生。很多時間人們只是以為西河柳只不過是可以綠化固沙的植物罷了,卻沒有意識到西河柳在其它方面的應用價值。

其實在中藥裡面有一味叫做「檉柳」的中藥材,正是取自於這西河柳。中藥檉柳用的就是西河柳乾燥後的新鮮細嫩的枝葉,人們一般會在春末夏初,西河柳尚未開花的時間去採收它的新嫩枝莖,然後乾燥後就能成為一味治病的良藥了。

在中醫裡面,人們認為檉柳的氣味辛散而略帶甘甜,且其藥性相對平和,應用還是非常廣泛的。檉柳具有很好的解表透疹、除溼止痺的功效,在治療風疹瘙癢方面的應用是非常多的。此外,檉柳還有一定的除溼止痺的作用,還可以用來輔助治療各種風溼痺症。

檉柳的味較辛香,而辛能發散,所以檉柳可以起到發散風邪的作用。特別是一些風邪引起的風疹、出疹不散等症狀,就可以應用檉柳發散風邪的作用來治療。比如生活中有些常見的出疹,就可以用檉柳配伍一些其它的發散透疹藥同時治療。

檉柳在治療風疹瘙癢的時間,不僅可以配伍其它藥材煎煮內服,用它的煎煮液衝洗皮膚患處也是有治療效果的。比如我們皮膚某部位出現風疹不透、皮膚瘙癢的時間,就可以用檉柳的煎煮液沐洗,可以起到一定的透疹止癢的作用。

同時,檉柳的辛散之效對於風溼邪症也是有治療效果的,所以常被用來輔助治療風溼痺症。由於它的藥性相對平和,往往需要配伍羌活、獨活之類的祛風溼藥同時使用,可以起到緩解風溼痺症帶來的關節疼痛、筋骨不利等症狀。

檉柳在入湯劑內服的時間,一般用到3-6g左右就可以了,外用煎湯衝洗的話,適量即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檉柳的辛散之力還是很明顯的,像一些風疹已經透散的時候是不宜再用的。而且,就算是其它症狀應用檉柳的量也不能過大,否則極易引起嘔吐不適等副作用。

相關焦點

  • 民間良藥:「松針」的妙用!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幾乎每一個人都與中醫藥有很深的接觸,可惜的是現在很多人並不懂得中醫藥文化,更不用去說識別各種中醫良藥。 今天就和朋友們分享一味常被人們忽略的良藥,說起它的名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此藥正是「松針」。
  • 被人忽略的一味良藥,在老家野外很常見,入藥能祛風溼,通經絡
    這一種草在農村的田埂地頭是非常多見的,在農民的眼裡,這種草算是一種很讓人討厭的雜草,因為它們非常容易生存,在地裡面和莊稼爭奪營養。但其實這種野草並不是我們感覺的那樣只是一種雜草,它裡面含有的化學成分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 一味被人忽略的良藥,李時珍稱其「瀉肺熱而止咳,利水道而除溼」
    但是世人的眼光卻不這樣認為,人們在養生的時間,大部分的人往往會追捧一些價格昂貴的滋補名藥,反而是常常忽略了那些在我們身邊唾手可得的本草良藥。今天就和朋友們分享一味在民間較為多見、但如今卻又被眾人忽視的良藥---桑白皮。
  • 一味身邊常見,卻又被人們忽略的良藥,入藥善「清肺痰、除心煩」
    現在中醫逐漸得到大眾人群的認可,但是很多人卻對中醫藥的常識知之甚少。其實在生活中我們的身邊有很多中醫良藥,只不過因為大部分人群缺乏中醫藥知識,故而不能慧眼識珠,實在是令人惋惜。今天就和朋友們分享一味身邊常見卻又常被人們忽略的良藥---竹茹。談起竹茹這個名字,很多人可能是第一次聽到,其實中藥竹茹就源自於我們身邊常見的竹子。中藥材竹茹是由青杆竹、淡竹等竹類莖杆的中間層製成。竹子四季常青,故而竹茹也是四季可採。
  • 農村路邊常見的「月見草」,祛風除溼,活血通絡,你認識嗎
    大家好我是你們三農小幫手小良,感謝你們的分享,是一種非常具有觀賞價值的草本植物月見草,國內農村路邊到處都是,一般在晚上開花,花色鮮豔,飄香四溢,有獨特的味道,此草還可以入藥,具有清熱解毒,祛風除溼,活血活血通絡,預防脂肪肝,抵抗病毒的入侵,如果看到此草要記得摘回家,有很大的功效,我們今天小編帶著大傢伙來聊一聊月見草的一些知識吧
  • 一味被人忽略的良藥「通氣滯而解胸腹脹痛,燥溼氣而愈皮膚疹癬」
    民間百草良藥多,可惜至今無人識。閒暇輕擷三兩味,偶見疑難也能醫。人們常說「高手在民間」,要我說世間這無數神奇的中醫良藥,才是真正的隱藏在「民間」。可惜的是現在很少有人去特意的認識和學習這些民間的中醫良藥,漸漸地人們就忽略了這些中草藥的存在。今天就和朋友們分享一味在民間常見,可惜又常被人們忽略的一味良藥,它就是「楝實」。
  • 農村常見野草:祛風除溼,止癢.主關節疼痛、風疹、皮膚瘙癢
    祛風消腫,活血止癢。風溼性關節痛:用量3~5錢,浸酒或水煎衝酒服。溼疹,皮膚瘙癢:用全草水煎燻洗,或用鮮葉搗爛塗敷。外傷出血:取葉研粉撒布傷處。《中華本草》味辛;微苦;性溫祛風;除溼;止癢;止血。主風寒溼痺;關節疼痛;風疹;溼疹;皮膚瘙癢;外傷出血
  • 被人忽略的一味良藥,形似「廢柴」,入藥活血化瘀,療傷止痛
    就有這樣一味不被我們常人所熟知的中藥材,它來源於一種植物莖枝裡面的芯材,顏色亮黃,很是吸引人的目光。入藥的時間人們常常會把它切成絲段狀,一縷縷亮黃色的枝莖,看著好像「廢柴"一般,很好區分和辨認。這種藥材在中藥裡面,人們稱之為---蘇木。
  • 山野中被人忽略的一味良藥,「清心火而利小便,活血瘀而通月事」
    偶得閒暇,便去了離家不遠的山野之中轉了一圈,這才發現離家不遠的山上竟隱藏著很多被人們忽略的良藥。正值雨後,山上的野草更顯清脆,忽然在這翠綠之中發現了一抹紅豔,沒想到這麼偏遠的地方竟然生出了一大片的瞿麥花。
  • 一味被人忽略的良藥,溫化肺中寒痰、行散胸中氣滯、通調一身經絡
    中藥繁多,除卻一些數量稀缺、價值昂貴的名貴藥材能被人們熟知之外,很多名不見經傳的中草藥就常常會被人們忽略遺忘。但是,對於中醫解病來講,每一味中藥都有它的價值所在,往往就是這些人們並不熟悉的中藥,能為人們的健康幫上大忙。
  • 一味能「去熱邪散各種無名腫毒,除溼氣消一身水腫溼瘡」的良藥
    民間良藥多,造福百姓廣。本草除百疾,遇病莫驚慌。今天就和朋友們介紹一味民間常用的中藥材---半邊蓮。半枝蓮在部分中草藥典籍之中的記載:《滇南本草》:半邊蓮解一切瘡毒最良,枝葉熬水,洗諸瘡、癬,其效如神。《本草綱目》:半邊蓮能解蟲蛇之毒,搗汁飲,以滓圍塗之。
  • 它常被誤認為「山棗」,是一味被人忽略的良藥,專能「益肝固腎」
    山野之中的野生植物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一座天然寶庫,這裡面既有鮮有人知的花草,還有美味可口的果實,更重要的是,在這山野之中還孕育著無數可以救人的中醫良藥。今天就和朋友們分享一味在山野之中常見的中藥材---山茱萸。
  • 被人忽略的一味良藥,形似酸橙,入藥能疏肝理氣,化痰止咳
    細數千百種的中藥材裡面,能被人們熟知的已經為數不多,更甚至有一些中藥材已經早已被人們忽略遺忘了。在這諸多被人們忽略遺忘的中藥材裡面,就有一味叫做「香櫞」的中藥材。其實很多中藥材都是有著很高的藥用價值的,只不過因為很多中藥材藥效發揮較慢,治起病來沒有西藥那般來得猛、見效快,所以現在很多人都不在願意學習和使用中藥材了。
  • 農村人稱它是「腎子草」,原來卻是強腰補腎和祛風除溼的良藥!
    1.辛苦,鹹,入肝腎經,強腰補腎腎子草4月份時候全草入中藥,曬乾後就可以入藥煎服了。腎子草味道辛、苦,還有點鹹,能夠入肝經和腎經,主要的功效是充益肝腎,填精補髓治療腎虛腰痛和男性功能障礙。2.祛風除溼腎子草除了壯腰膝之功能外,還有祛風除溼,治療關節活動不利的痺症疾病。腎子草入肝腎經,填精補腎,肝主筋,痺症關節疾病大多是由於寒溼等病理因素所導致的疾病,可以用溫熱的黃酒浸潤腎子草,酒飲可以溫陽而壯腰膝。
  • 除溼止癢洗液要泡多久?
    在臨床上,除溼止癢洗劑一般是用於治療急性還有亞急性的溼疹,因為該洗劑含有很多的中草藥成分,能幫助病人迅速的來緩解溼疹帶來的不適症狀。但若是想要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就是要知道正確的除溼止癢洗劑浸泡時間的,那麼除溼止癢洗液要泡多久,讓我們來了解一下。
  • 祛風除溼,止癢。主關節疼痛、風疹、皮膚瘙癢
    祛風消腫,活血止癢。 風溼性關節痛:用量3~5錢,浸酒或水煎衝酒服。 溼疹,皮膚瘙癢:用全草水煎燻洗,或用鮮葉搗爛塗敷。 外傷出血:取葉研粉撒布傷處。
  • 教你認識這些可入藥的野草
    ,不認識就是根草」,看似不起眼的一棵野草,也許就是一味治病良藥。1.老鴉瓣早春開放的一種野花,杭州的山上隨處可見,是中國分布範圍最廣的鬱金香原生種。其鱗莖入藥,名光慈姑,含秋水仙鹼,具有抗腫瘤,抗痛風作用。不過光慈姑有毒,可別自己挖來吃。2.阿拉伯婆婆納草坪中常見的雜草,分早春和晚秋兩個花季。
  • 農村這種不起眼的「掃帚菜」,是祛風止癢的民間良方,你認識嗎?
    農村這種不起眼的「掃帚菜」,就是祛風止癢的民間良方,你認識嗎?皮膚瘙癢的感覺,相信大多數朋友都是「體驗」過,如果只是在夏天,一般的蚊蟲叮咬,可能瘙癢的感覺過不了多久就會消失。那麼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味外用有著很好的改善皮膚疾病的中藥:地膚子。說到地膚,可能大家不太熟悉,但說到它的別名,很多人可能就明白了。地膚的老株較硬,可以用來製作掃帚,因也被稱為掃帚苗、掃帚菜或鐵掃把。每年10-11月,待果實成熟,摘取植株曬乾後再打下果實,除去雜質變成了能夠入藥使用的地膚子。
  • 山姜的功效與作用 溫中散寒、祛風除溼
    山姜是一味中藥,為姜科植物山姜的根莖。辛,熱,無毒。別名箭杆風、九姜連、九龍盤、雞爪蓮[江西婺源]、美草、姜葉淫羊藿、和姜七、高良姜、雞爪蓮。山姜以根狀莖入藥,性味辛、溫。今天尋醫問藥網中醫頻道小編將為大家介紹一下山姜的功效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