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趙晚報訊(融媒體記者 東方)近日,衡水武邑縣教育局組織全縣40餘名中、小學校長對衡水的研學綜合實踐教育基地進行為期兩天的考察學習,考察團對冀州博物館、六個核桃、孫敬學堂、全國第一個農村黨支部紀念館、安平馬場、武強音樂小鎮、景縣董子文化園等地進行了認真細緻的考察,此次考察將大大推動該市研學教育的開展。
據介紹,研學實踐教育是讓學生走出教室、走進社會,走出校園、走進自然,由間接獲取知識轉向注重直接體驗。研學實踐教育是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實踐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開展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可以推進育人方式、教學方式的轉變,促進教育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志願服務相結合,引導學生學思踐悟、知行合一,提升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門部委頒布《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的意見》、《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2020年河北省頒布《推進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實施意見》,日前,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已被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
根據上述文件精神,結合自身實際,2020年10月,武邑縣就推進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提出具體意見。此次考察是研學實踐教育的進一步落實。武邑縣教育局負責人王文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武邑縣在組織研學實踐教育時將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接受能力和實際需要,注重系統性、知識性、科學性和趣味性,在實施研學實踐教育的各個階段充分體現活動的教育目的,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良好成長空間。
此次研學考察線路由河北孫敬學堂研學旅行運營有限公司研究並提供,負責人叢乾在接受採訪中表示,孫敬學堂充分發掘衡水豐富的資源優勢,遴選出冀州博物館、六個核桃、孫敬學堂、全國第一個農村黨支部紀念館、安平馬場,武強音樂小鎮、景縣董子文化園等一批安全適宜、主題鮮明、體驗豐富的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研學實踐教育基地還針對性地開發了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參與性、互動性、體驗性活動項目,突出育人功能,注重實踐性、教育性,精心設計研學實踐教育活動計劃和方案,發揮研學實踐教育與學校課程不同的育人作用。
在中國傳統文化禮孝基地——孫敬學堂、冀州博物館等地,造紙術、印刷術、紡織技術的重現,中國傳統文化朝闕禮、拜師禮、敬茶禮、餐桌禮的體驗,能讓孩子們能親眼看到、親身體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並能極大的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六個核桃,大家觀摩了中國知名企業六個核桃的生產流程,了解「憨厚、務實、創新、自強」的公司核心價值觀的同時,感受到了中國現代企業的蓬勃發展;馬是自強不息、奮鬥不止的象徵,在馬文化博物館,通過參觀博物館和觀看大型劇目——飛馬滹沱,人們更是真切感受到了中國人的龍馬精神。在全國第一個農村黨支部紀念館——安平縣臺城特別支部,展現了中國共產產誕生後,安平縣任莊村李錫九、臺城村弓仲韜被李大釗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受李大釗派遣,相繼回到安平進行革命活動的動人故事,大家參觀結束後紛紛表示,撫今追昔,走進歷史、感悟歷史,有助於讓孩子們銘記歷史,堅定不移的繼承和發揚先烈們的革命精神和堅強意志。兩天時間,武邑縣教育局考察團一行人還緊鑼密鼓地考察了景縣董子文化園、武強周窩音樂小鎮、武強國防教育實踐基地等地。讀萬卷書,更要行萬裡路!校長們紛紛表示,兩天的考察,感受頗多,一定要讓學生們走出校園,親身體驗,建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把孩子們培養成長為德才兼備的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