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老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我們中國,是一個很注重「吃」的國度。不但發掘了各種有機物作為食材,還充分開發了各種各樣的烹飪方式,讓遠道而來全球各地的遊客嘆為觀止。
地大物博的國土,不同的地理氣候特徵,也孕育了各地不同的飲食文化,其中最有地方特色的,當屬各地特色調味料了。
四川的辣椒,江西的醋,大西北的孜然,還有廣東人中意的酸梅醬……這些獨特的調味,也成為了旅遊特產,愛美食的朋友去到當地,也愛買了帶回來。
要說上海的特色調味料,也和上海的城市特徵相仿,是中西結合的產物。那就是炸豬排的絕配:辣醬油了。
不只是炸豬排,很多煎炸食物,配辣醬油都好吃。譬如上海的生煎、鍋貼、春卷,甚至不用煎炸,家裡下個水餃,蘸辣醬油,不會太辣,又有點獨特滋味,還挺開胃的。
很多老上海都誤以為黃牌辣醬油是上海的獨創,因為似乎全市場只有這一個泰康黃牌。但仔細看看瓶子上的英文,就會看出端倪。赫然寫著Shanghai Worcestershire Sauce上海伍斯特郡醬,道明了它的身世。
原來上海辣醬油是個舶來品,最早是由英國「李派林」公司發明的。據說最初也是從印度的調味料中,獲取了靈感。隨著上海開埠,這個本來叫做伍斯特郡醬的調味料,也來到了上海。其實同時,它也落戶了香港、廣州,至今那兒的酒樓、飯店還會配有「李派林喼汁」。喼汁,就是伍斯特郡醬的粵語名字了。
而在上海,「李派林喼汁」為什麼沒有被保留下來?伍斯特郡醬怎麼就成為了辣醬油了呢?
據說是在20世紀30年代,上海盛行西餐,對番茄沙司、伍斯特郡醬的需求倍增。於是幾位精明的上海老闆一合計,就決定自行開廠生產西餐調味料,這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梅林罐頭食品廠了。
幾年之後,本土產的上海辣醬油反而後來者居上,佔據了市場,英國伍斯特郡醬漸漸銷聲匿跡。再到後來,辣醬油的產品線交給了泰康食品廠,於是就有了我們現在熟知的上海泰康黃牌辣醬油了。
儘管辣醬油並不能算是上海人發明的,但卻在這裡被發揚光大,成為本土特色,讓大家可以給日常的食物增色增味,不禁要為中國製造的先驅者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