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縱尺」衡量,直轄10年,重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步。記者鍾志兵攝(資料圖片)
山城重慶,新一輪解放思想活動在低調中啟動。
3月26日這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打著一條藍色網格圖案的領帶,與身後淺藍色的幕布相映。面對臺下700名各級幹部,他重點強調了「對外開放」四個字。
從東北到中央再到西南,薄熙來看起來精神奕奕,他斬釘截鐵地說,重慶要取得更大發展,關鍵在解放思想,核心是擴大開放。
「這就好比打桌球,如果只在家裡和老婆、孩子打,也會贏得挺開心,但難有長進。敢於和強手交鋒,就是輸了,也會進步。」
這是薄熙來在「重慶市管黨政領導幹部現代經濟知識強化培訓班」上作的第一講。據稱他時有脫稿,而這份題為《解放思想、擴大開放,把「314」總體部署落到實處》的專題報告整理成文後近20頁。
重慶市長王鴻舉隨後宣布,當日起至今年12月底,在重慶全市黨員幹部中開展「解放思想、擴大開放」大討論。
繼前任重慶市委書記汪洋主政廣東掀起解放思想大討論之後,重慶這樣大規模的思想解放活動引人關注。改革開放30年之際,「解放思想」口號在地方要員中遙相呼應,意義非凡。
粵渝兩地都將新一輪解放思想活動分為三個階段,最終目的都是確定地方未來發展的具體切入點、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
時間與形式上的貼近,令外界推測兩地的解放思想活動緣自中央統一布局。無論如何,重啟解放思想之路,都是重慶、廣東以及中國各地在30年發展之後,基於老毛病、新問題而產生的迫切需求。
這個擁有眾多農村人口的年輕直轄市,正試圖把握住一個大機遇:2007年獲批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如何藉機促進地方新一輪大發展,是一年來重慶地方幹部苦苦思索的最主要問題。
重慶市委宣傳部理論處處長苟欣文說,目前重慶已經提出建設中國內陸「最開放」的城市。「解放思想就像一艘船,可以搭載我們到對岸。當然在不同的階段,目的地也是不一樣的。」
重在破除幹部保守思想位於西南腹地、長江上遊的重慶,深刻地感受著不進則退的壓力,用重慶市委黨校副校長曾禮的話講:「小進也是退。」
「真正搞好開放,動力就來了,這個地區就可以加快發展。」在3月26日的報告中,薄熙來概括說,中央幾代領導人都旗幟鮮明地推動對外開放,認為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
在700多名重慶主要幹部面前,薄熙來解釋了對外開放何以振興重慶:一是可以吸引資金、技術、人才、市場等種種經濟要素;二是能夠參與更高平臺的競爭;三是可以分享中國成長的機會。
薄熙來特別鼓勵重慶一些地方主動承接東南沿海企業和加工貿易的轉移,儘管為此重慶必須面對作為內陸城市的劣勢---運費將增加出口商品成本約4%至6%。
在薄熙來看來,種種難題之中,改變幹部們的觀念顯然更為重要。與廣東把經濟轉型作為解放思想的著力點不同,重慶將破題之處鎖定在「擴大開放」上---重在破除內陸幹部的保守思想。
曾禮發現,薄熙來在與庫區幹部交流時,每每談到國際貿易、世界經濟發展情況,共同話題就變得少了。
另一個例子是,地方幹部講到重慶發展時一般都喜歡和其他計劃單列市、省轄市比較,從而得出結論,重慶獲得了相當大的優勢。而直轄市重慶本應與北京、上海、天津比較。
「目前重慶幹部的精神狀態、能力與其擔負的歷史使命之間還存在不小的差距。」苟欣文說,這包括庫區對中央支持的依賴心理、在經濟發展模式方面的落後觀念等等。
廣泛接觸地方幹部的曾禮分析說,重慶地處西部內陸,對外界了解較少,行政升級到直轄市時間也比較短,幹部們還不適應用更高的視野和角度去看待問題、審視自己。
另一方面由於地域等原因,重慶的人才引進也很困難,導致幹部隊伍中缺乏來自發達地區、具有先進理念的人才。「到區縣這一層,幾乎是本地基層成長起來的幹部,他們有自己的優勢:熟悉地方、吃苦肯幹。」曾禮說,但這類幹部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知識儲備不足,當重慶面臨新使命時,某些能力的缺乏就顯得相當致命。
(責任編輯:張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