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40米高跳下卻不死的物理學原理)
本文為網易科學專稿,「科學人」網易科學旗下深度原創類欄目。投稿請聯繫:mike300@126.com
網易科技訊10月20日消息,據《連線》報導,如果你恐高,這就是一個超恐怖的視頻。如果你太害怕不敢看,那就告訴你,視頻裡有個人從登記高度為129英尺(39.3米或8層樓)的建築上跳入水中。別急!雖然這很瘋狂,但最瘋狂的是他越過了2個木頭做的船塢跳入水中(還好沒有落在船塢上)。
這帶來一個問題:從物理學角度看,越過第二個船塢到底有多困難?
人體拋物運動
如果一個物體的運動只受重力的影響,這被稱為拋物運動。因此,要弄清楚,在這個人跳離建築到跳入水中這期間的運動就是拋物運動。如果是真正的拋物運動,空氣阻力應忽略不計——現在就是這麼假設。
事實上,這是一個很好的拋物運動的例子,因為似乎這個人是水平跳離建築。先製作一個物理示意圖,然後設置一些需要計算的參數:
當然這不是非常準確的示意圖——因為跳水者沒有真的喊出「AHHHHHHH」。但不管怎樣,依然可以對運動進行分析。拋物運動有一個關鍵原理:你可以用X軸表示水平方向,用Y軸表示垂直方向,並將2個方向分解為2個獨立的一維運動學問題。2個一維運動的共同點是在同一時間裡發生。這個人在X軸方向的運動和在Y軸方向的運動都花了同樣多的時間。
首先看看Y軸運動,既然只受重力影響,這個人獲得垂直方向的加速度g(g=9.8/千克或9.8米/秒平方),如果水平面位置為0,在Y軸上這個人所處高度為h,Y軸方向的初速度為0米/秒(因為他是水平跳出而不是向上跳)。
然後,使用下面的運動方程(勻加速運動):
如果你想知道這個方程從哪來的,推薦你去讀物理學入門書籍《Just Enough Physics》。使用這個方程,可以輸入Y軸位置的初始值和終值以及初速度,然後計算出時間:
這種時間表達式也可用於X軸運動。既然這個人沒有受到水平方向作用力的影響,那麼X軸方向的加速度就是0。這意味著只有下面的方程(更簡單):
初始X值設為0,X軸方向的初速度就是這個人跳出的速度(大小與初始速度矢量相同):
代入時間表達式,計算出的水平運動距離是:
讓我們花點時間檢查這個方程。單位是否正確?方程左邊用米為單位,右邊呢?(提示:是的)如果你從更高的地方跳會怎樣?是否水平距離更遠?你能嗎?(2個都是)如果初速度更大會怎樣?你會跳的更遠嗎?(再次肯定)如果你在一個重力為0的星球上會怎樣?這個方程還有用嗎,會發生什麼?(無法回答)
現在使用這個表達式看看這個跳水的人。實際上這是你在物理實驗室做過的相同試驗。當然不是從建築物上跳下,而是可能用這些球類發射器,在桌子上水平彈出小金屬球到地面上。如果用人來代替這個球,在YouTube上你可以獲得100萬次瀏覽量。
真正跳水的人
我們知道什麼?這個視頻稱,事件發生在紐波特港——可能是洛杉磯紐波特海灘的港口。相當肯定的是,這個位置來自谷歌地圖。谷歌地圖是很好的東西,可以用來計算水平跳躍距離,得出的大約值為7.4米。如果假定高度是正確的(129英尺或39.3米),使用這2個值可以計算這個人的跳出初速度:
初速度約為2.6米/秒,如同慢跑或快走——但肯定像合理的初速度。這個人本可以跑起來獲得更快的初速度,但他沒有。真的不知道他是否試圖跳入2個船塢中間,如果是這樣,他可能在途中嚇到了,害怕碰到第二個船塢。或者也許他想著在YouTube上能獲得多少點擊率。
但依然有些問題還未解答,就當作家庭作業留給你們吧。如果他跳的時候向上跳起來,使得Y軸方向的初速度不為0,會怎樣?是否這會幫他跳的更遠?要求設定某些假設條件。前面說過忽略了空氣阻力,沒有空氣阻力他的末速度(在進入水之前)是多少?與計算出的大約54米/秒(120公裡/小時)末速度是否相當?
製作一個他跳下建築物後,考慮空氣阻力的運動數值模型。有了空氣阻力,最終入水點會不同麼?假設他落水後還下沉了3米,在水裡他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加速度是多少個g?使用視頻分析計算這個人跳水的自由落體時間。下落時間是否與初速高度129英尺相符?如果你想超酷些,可以使用視頻分析計算船塢的角度大小,然後對比高度和時間——那將很酷。(木秀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