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詩集》| 書籍設計展示

2021-03-05 二十一個設計小白的日常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徐志摩《《再別康橋》》

徐志摩的一生正如他的著名詩句《再別康橋》一般,浪漫卻又短暫,讀他的詩句,總會令人聯想到美妙的愛情,正如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年,細細的描繪著他的一生。他追求自由的愛情,大膽地求愛,不顧師友的阻礙,只為了追隨內心的嚮往,讀了他的詩句,會讓人猶如沉浸在花花世界中,卻又能品味到當時時代的各種辛酸。

書本大小   210mm*210mm

                  厚約10mm

書本整體為正方形,代表了徐志摩被愛情,世情所困,深陷其中無法脫身的一生。書中也有不規則的排列,代表了即便如此,他仍奮力反抗,追隨自己內心想法的精神。

書籍採用了裝線騎馬訂的裝訂方式,可以平攤開來閱讀,也是為了書中幾個設計服務。缺了個圓的封面,表示著徐志摩得不到林徽因心中的空缺。

書中用兩面大篇幅的聊天框形式寫出了現代人們對於徐志摩的評價,正好貼合了書籍的設計方向

類似於筆記本的詩集內文貼在書籍內頁上,人們可以在了解到三個不同的女人對於不同時期徐志摩的詩集的影響。

徐志摩是現代新月派代表詩人,接受了外國教育的徐志摩受西方教育和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影響,詩詞風格偏向於浪漫主義。除了幾首久經傳誦的詩歌,他「渣男」、於三個女人糾纏的形象至今人們仍津津樂道。所以書籍的設計方向為「現代人如何評價徐志摩」,在多年以後的今天,結合他的詩集,希望能夠讓人們了解徐志摩。

前妻張幼儀,篇幅有一個同心圓貫穿其中,但每過一頁,圓逐漸分為兩半並向兩側展開,代表了他們婚姻的破裂。

而林徽因,是徐志摩一生可望不可及的女人,篇幅中心的正方形,正是一語雙關,既表示了徐內心的空缺,也表示了他們受限於當時時代的愛情。

陸小曼,這個和徐一樣不懼世人看法,打破封建思想的女人,關於她的詩句,排版自由且輕快,以此展現了她的性格。

不同於林徽因和陸小曼,對於兩個確切深愛過的女人,其相對應篇幅中心頁有徐志摩用詩句代表情意的詩句,而張幼儀則隻字未提,這表示著在徐的心中,對於張幼儀,是沒有愛情的。

仿照民國時期的報紙,刊登了徐志摩空難的新聞,並且在後頁詳細地介紹了和三個女人的關係,仿佛把時間拉回了那個時期,讓讀者更好的了解徐志摩的生平。

到公眾號後臺寫下

您對本次設計分享的評論吧!

▇ 掃碼關注我們

我知道你「在看」 

相關焦點

  • 徐志摩的最後一部詩集
    徐志摩(1897—1931)現代詩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學英國時改名志摩浙江嘉興海寧硤石人,新月派代表詩人徐志摩1921年赴英國留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薰陶18歲的徐志摩與15歲的張幼儀奉長輩之命成婚張幼儀與徐志摩1920 年,他又愛上了比自己小六七歲的林徽因並為此與剛剛生子的張幼儀離婚這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起協議離婚案最後娶了第二任妻子陸小曼也可看出民國時期人們思想的開放和婚姻的自由陸小曼
  • 當現代詩歌遇見當代版畫,徐志摩、胡適未及親見的跨界碰撞!
    這套詩集的策劃人、中國現代文學史研究專家陳子善先生在出版說明中這樣寫道: 打開中國現代文學史冊,新詩集的豐富多彩,爭奇鬥豔, 恐怕是其他文學體裁的單行本難以比肩的。本專輯選印五位新詩人六種 1920、30 年代有代表性的新詩集,以展示這種豐富多彩之一斑。
  • 徐志摩:天空的蔚藍,愛上了大地的碧綠
    在我的印象裡,徽音是被徐志摩的性格、熱忱和他對自己的狂戀所迷惑,然而她只有十六歲,並不是像有些人想像的那樣世故。他不過是父親身邊的一個女學生而已。徐志摩的熱烈追求並沒有引起這個未經世事女孩子的對等反應。他的出現只是她生活裡的一個奇遇,不至於讓她背棄家裡為她已經選好的婚姻。」的確,徐志摩滿腦子想的其實是他理想中的英國才女,那是他對理想愛情的一種投射 —— 而林徽因畢竟不是曼殊斐兒或布朗寧夫人。
  • 評讀徐志摩《雪花的快樂》
    卞之琳認為,從音節美方面說,這是徐志摩最好的詩。過去,有批評家說這首詩表現了徐志摩的低級下流,他們說這首詩不過是一首色情詩,詩中所謂徐志摩的「方向」,就是往女人的胸脯裡鑽。這是一種「正人君子」的藝術鑑賞,現在很少有這種鑑賞家了。實際上,這是一首很傳統的詩,詩中的兩個基本意象雪和梅,正好是傳統詩詞裡最常見的。
  • 中國電子詩集資料庫正式上線,不用找出版社也可以出正版詩集
    除了中國詩歌網適時展示之外,由人天暢想之星平臺利用人天書店集團強大的館配資源進行線上銷售和推廣。目前,讀者可在中國詩歌網和暢想之星平臺免費閱讀。「我們其實也想達到一個公益文化傳播的目的。」 北京歷銘文化傳媒有限公司CEO李戰剛談道。
  • 評讀詩人徐志摩詩歌《偶然》
    原詩:徐志摩 《偶然》 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 賞析 《偶然》寫於1926年5月中旬,此詩是徐志摩與夫人陸小曼合寫劇本《卞崑岡》第五幕中老瞎子彈三弦時所唱的歌詞。但是,《偶然》這首詩寫成了於創作劇本之前。徐志摩是很重視他自己這首詩的,他說《偶然》、《叮鳴》幾首詩劃開了他前後兩期詩的鴻溝。他抹去了以前的火氣,,用整齊、柔麗、清爽的詩句,來寫出那微妙的靈魂的神秘。
  • 賽珍珠:與徐志摩邂逅的另一個女人
    圖據網絡4月20日,泰戈爾前往南京東南大學講學,徐志摩作的精妙翻譯讓臺下聽眾如痴如醉。其中有一個白人女子,就是賽珍珠,她只為聽徐志摩的翻譯。對於徐志摩,她是通過他的詩集了解他的。她非常佩服徐志摩的精準翻譯,傍晚的宴會上,她主動來到徐志摩跟前談話。徐志摩凝望賽珍珠,見她身材高大,眉目幽深,談不上漂亮,卻有一種魔力。
  • 徐志摩詩集分享
    美國詩人惠特曼(1819—1892年)是歐美自由詩的創始人,《草葉集》是他的主要詩集。我國「五四」以來也流行這種詩體。(5)散文詩:       一種兼有散文和詩的特點的詩歌。作品中有詩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節奏感和音樂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樣不分行,不押韻,如魯迅的《野草》。
  • 徐志摩:人類最大的使命,是製造翅膀
    徐志摩在《想飛》中自問自答,「人類最大的使命,是製造翅膀;最大的成功是飛!理想的極度,想像的止境,從人到神!詩是翅膀上出世的;哲理是在空中盤旋的。飛:超脫一切,籠蓋一切,掃蕩一切,吞吐一切。」有研究者說,徐志摩這篇散文是在他乘坐飛機之後寫的,全篇洋溢著他在天上飛行的情緒。
  • 渴望自由, 追求真理,徐志摩和他的新月派抒情詩
    徐志摩,著名新月派現代詩人,散文家。他倡導新詩格律,對中國新詩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也是新月詩社成員。1918年赴美國學習銀行學,1921年又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他深受西方教育的薰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1931年乘飛機由南京飛往北平途中墜機去世。
  • 民國渣男渣女扎堆的時代,徐志摩風流程度和胡蘭成不相上下
    曾經有一檔央視的紀錄片揭示了徐志摩的一生,徐志摩是一個活在詩集裡的人,但大部分只看到了他和林徽因、陸小曼等名媛的愛恨糾葛,沒有看到他的才華。他是一個藝術至上的人,他格外敬重魯迅先生以及郭沫若等人,但是他也會因為一些哲理問題和他們發生過節。他還是一個極度追求自由的人,在民國即使有的人思想開放但是在婚姻還是十分保守。
  • 徐志摩、林徽因的情感糾葛與泰戈爾訪華|舊聞
    按照他的回憶文字,其沒有出版的《泰戈爾詩選》漢英對照本應該是中國最早的泰戈爾詩的漢譯詩集,比我們今天通認的泰詩漢譯第一人鄭振鐸於1922年10月出版的《飛鳥集》和1923年9月出版的《新月集》等譯詩集還要早5年以上。
  • 書境——清華美院研究生選修《書籍設計》課程回顧&成果展示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無情肆虐,視覺傳達設計系王紅衛老師承擔的《書籍設計》課程以線上教學的方式開啟。
  • 跋《徐志摩詩全集》
    斷斷續續五天才把《徐志摩詩全集》看完,詩集雖然走到了盡頭,卻沒有滿足閱讀期待。大部分詩像是隔行押韻的「散文」,句子似乎不夠「詩化」與「凝練」。
  • 淺談宋代書籍出版:如何在臨安城刊印一部質量上乘的個人詩集?
    那就假設主角是個南宋人、臨安人,讓我們跟著他一起去看看,如何在臨安城印一部自己的詩集。南宋皇城圖局部第一步:自查自核違禁內容趙宋朝廷對民間印刷出版書籍採取相對寬鬆的政策,但仍然有很多不可逾越的紅線,必須遵守。
  • 「渣男」徐志摩和他的《再別康橋》帶給我的傷害
    最近在看高中必修一的課本,看到以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想起了我的一個學生。 幾年前吧,我帶的一個班有個叫做張凱友的同學,我還清晰的記著他的名字。所以每次想到徐志摩或者看到他的《再別康秋》,我都會情不自禁的想著這個學生,我都會告誡自己面對學生的過錯要三思而後行,不要輕易的給學生下結論。後來張凱友同學也順利的考上了大學,學的是漢語言文學專業,不知道他讀到這首詩的時候是否還記得這件事,是否還記得他的王老師。這件事也時時告誡我,如何成為一名好老師!我也在努力成為一個出色的老師。
  • 從新版《徐志摩全集》中,讀到更親、更近的徐志摩
    徐志摩(1897-1931),現代詩人、文學家。主要著作有詩集《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散文集《落葉》《自剖》及日記書信集《愛眉小札》。徐志摩去世之後,徐志摩的妻子陸小曼曾將《志摩全集》交給商務印書館出版。遺憾當時因時局動蕩而未能順利進行。
  • 杜甫詩集在西班牙語世界有多受歡迎,你能想像嗎?
    日前,西班牙詩人維克託·羅德裡格斯·努涅斯,帶著他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詩集《無限灰》中文版,斯洛維尼亞的著名詩人阿萊士·施蒂格帶著散文集《麵包與玫瑰》和詩集《從傷口另一端》與華東師範大學比較文學系教授金雯一起,在作家書店,與眾多詩歌愛好者和外語愛好者進行了討論。
  • 《雪花的快樂》是粘住她的衣襟——徐志摩
    徐志摩的人生觀中有三個大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他夢想這三個理想的條件能夠會合在一個人生裡。」(胡適《追憶徐志摩》)雪花的快樂/徐志摩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裡瀟灑,我一定認清我的方向——飛揚,飛揚
  • 徐志摩微詩歌大賽火熱徵稿 沒想到這群人的投稿竟佔了四分之一
    (本人供圖)關於徐志摩和他的作品,劉海山說,自己是喜歡的。「《再別康橋》是經典,《沙揚娜拉十八首》組詩裡的『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我也超喜歡。徐志摩,是一個自由而理想的人。」此次是劉海山第一次參加徐志摩微詩歌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