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與宋詞,那也中國古典詩詞的高峰,相信對於任何一個中國人來說,那都是非常熟悉,並且對於一些比較經典的詩作,張口就能通篇背誦,這也正是唐詩和宋詞有獨有魅力,所以讀這樣的作品最是能夠感受到古人智慧,他們把自己對於人生的解讀,以及自身的感受,全部的融入進了作品中,從而也就使得唐詩和宋詞,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這其中特別是唐詩,經歷了幾代人的努力,最終發展成了一門高深的學問,很多的文人都在那個時代致力於唐詩的創作。
縱觀整個唐朝那就是一個盛產詩歌的時代,很多的文人士大夫,都能夠寫詩,而且據說當時的科舉考試除了考試儒家的經典之外,那就是要考唐詩,往往一個人可能詩寫得好,那麼就很有可能高中,最終當官,進入唐朝的政治中心,從而實現自己心中的理想。
唐詩從初唐一路走來,儘管歷經了一千多年來,可是當我們讀起這些作品時,依舊還是會被作品中的情感,以及那一份精神所感動,同時唐詩裡也有很非常有針對的作品,例如中唐詩人劉禹錫他就寫過兩首很有諷刺意味的詩作,分別是《遊玄都觀》和《再遊玄都觀》,這兩首詩可以說是唐詩裡,最有個性的詩作,當時的詩人可謂是極為大膽,不僅諷刺了當時的社會,還諷刺了當時的權貴,所以這樣的詩作,也是最值得我們一讀。
《遊玄都觀》唐朝:劉禹錫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裡桃千樹,儘是劉郎去後栽。
這首《遊玄都觀》也是詩人當時從被貶之地湖南回到長安後,詩人與朋友去遊玄都觀時所創作的一首詩,在這首詩中,我們的詩人把內心的那種壓抑,以及對於現實社會的不滿,全部的寫進了詩中,從而也就使得劉禹錫由於這首詩,又被貶到了更為偏遠的嶺南。
劉禹錫的一生,可以說是極為悲慘的一生,雖然他有著遠大的志向,也非常的有才華,可是由於他捲入了政治的鬥爭中,從而成為了政治的犧牲品,先是被貶到了湖南,在那裡一呆就是十幾年,後來短暫的回到過長安,但是他寫了這首《遊玄都觀》,朝廷又拿他開刀,再次被貶。他的這首詩可以說是描寫得極為深刻,同時也非常的好理解,當然還有就是極為有個性。
《再遊玄都觀》唐代:劉禹錫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劉禹錫的這第二首《再遊玄都觀》,也是他從被貶之地回到長安後,去到玄都觀遊玩時,又忍不住再次創作的一首詩,在這首詩中,詩人描寫的更為深刻,同時也表達出了自己內心的那一份堅強,無論人生遭受到了怎樣的打擊,但是對於劉禹錫來說,他始終並沒有被那些挫折所擊倒,反而是越活越堅強。
唐朝有很多的詩人,用一句比較粗俗的話來形容,詩人可謂是多如牛毛,但是卻沒有幾個人能夠和劉禹錫相比,他是一個比較敢於說真話的人,也是一個敢寫的人,也正是他的這一種精神,以及他的這種個性,使得他的詩作裡,自然而然地有一種諷刺意味,他的這兩首詩,分別是在不同的時代所創作,從而也可以看得出來,詩人內心是無比的堅強,並不在乎會不會被貶,只要內心不滿,他就要寫出來,這就是劉禹錫,一個令人感動的劉禹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