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溫標和絕對溫度

2021-02-08 物理小識

許多教師在講「熱力學溫標」這一節時,都是在講了查理定律之後把p-t圖上的直線向左方延長(圖1)交橫軸於D點,得出t=-273℃,然後敘述了課本中的文字:「精確的實驗證明273應該是273.15即壓強等於零時的溫度應該是-273.15℃……開爾文創立了把-273.15℃作為零度的溫標,叫做熱力學溫標或絕對溫標,用熱力學溫標表示的溫度叫熱力學溫度或絕對溫度。



溫度的「標尺」——依據溫標就是測量一定的標準劃分的溫度標誌,就象測量物體的長度要用長度標尺——「長標」一樣,是一種人為的規定,或者叫做一種單位制。規定溫標是比較複雜的,不能象確定長標那樣,在溫度計上隨便定出刻度間隔。我們首先要確定選擇什麼樣的物質(是水銀,還是氫氣或是電偶),這些物質的冷熱狀態必須能夠明顯地反映客觀物體(欲測物體)的溫度變化,而且這種變化有復現性(這一步叫選擇「測溫質」)。其次,要知道該測溫質的哪些物理量隨著溫度的改變將產生某種預期的改變(這一步叫確定「測溫特性」)。比如,水銀溫度計是用水銀做測溫質,水銀的體積隨溫度作線性變化,這就是水銀這種測溫質的測溫特性。第三,要選定該物理量的兩個確定的數值作為參考點(也叫基準點),進而規定劃分溫度間隔的方法。華倫海特(G·D·Fahrenheit)最初所制的水銀溫度計是在北愛爾蘭最冷的某個冬日,水銀柱降到最低的高度定為零度;把他妻子的體溫定為100度,然後再把這段區間的長度均分為100份,每一份叫1度。這就是最初的華氏溫標。顯然,認定氣溫和人的體溫作為測溫質的標準點並在此基礎上分度是不妥當的。健康人的體溫在一天之中經常波動,而且他妻子如果感冒發燒了怎麼辦?後來,華倫海特改進了他創立的溫標,把冰、水、氯化銨和氯化鈉的混合物的熔點定為零度,以0°F表示之,把冰的熔點定為32°F,把水的沸點定為212°F,在32→212的間隔內均分180等分,這樣,參考點就有了較為準確的客觀依據。這就是現在仍在許多國家使用的華氏溫標,華氏溫標確定之後,就有了華氏溫度(指示數)。


後來攝爾修斯( A·Celsiua)也用水銀作測溫質,以冰的熔點為零度(標以0℃),以水的沸點為100度(標以100℃)。他認定水銀柱的長度隨溫度作線性變化,在0度和100度之間均分成100等份,每一份也就是每一個單位叫1攝氏度。這種規定辦法就叫攝氏溫標。


華氏溫度計和攝氏溫度計使用的是同種測溫質(水銀),利用了同樣的測溫特性(水銀柱熱脹冷縮)。但由於規定的標準點和分度單位不同,就造成了兩種不同的溫標,從而產生了兩種不同的溫度的數值。


如果選定的標準點相同,但使用了不同的測溫質,那麼所定出的溫標也不會是完全一致的,因為它們的物理性質隨溫度的改變在不同的範圍內可能不會相同。下表列出五種溫度計,它們的測溫質分別是氫氣、空氣、鉑絲、電偶和水銀,其測溫的物理性質分別為氣體的壓強、電阻、電動勢和水銀的長度,它們的基準點都是以冰的熔點和水的沸點為0度和100度。可以看出,對應同一個客觀溫度(假定以定容氫氣溫度計的指示數為標準),各種溫度計的讀數是不一樣的。


以上具體說明了我們的論斷:不管是用什麼溫度計測定溫度,都不過是反映了測溫質的特性而且還夾雜著溫度計結構的影響。例如,水銀溫度計的玻璃泡和毛細玻璃管都將因為是否含鈉或是含鉀或是同時含有鈉鉀而使其零點位置發生變化。因此,任何溫度計都不能測定物體的真正溫度。由於測溫物質和測溫特性的選取不同,參考點和分度方法的選擇不同,故可以有各式各樣的溫標。


為了結束溫標上的混亂局面,開爾文(即W·湯姆遜)——這位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創始人,最受尊敬的物理學家,創立了一種不依賴任何測溫質(當然也就不依賴任何測溫質的任何物理性質)的絕對真實的絕對溫標,也叫開氏溫標或熱力學溫標。


開氏溫標是根據卡諾循環定出來的,以卡諾循環的熱量作為測定溫度的工具,即熱量起著測溫質的作用。正因為如此,我們又把開氏溫標叫做熱力學溫標。卡諾循環描繪了理想熱機的基本圖案,具有巨大的理論意義。卡諾循環象迷霧中的燈塔,給出了熱機效率的上限。


為了本文的完整性,我們這裡要重述一下卡諾熱機。


卡諾熱機的工作部分是一個圓筒,在它的活塞下面裝著理想氣體。圓筒壁和活塞都用絕對不傳熱的材料製成,圓筒的底則是用最良好的導熱材料所制,而且在圓筒的頂部還用一個絕對不導熱的蓋子蓋著,這個蓋子可以隨時取下和蓋上,以便使圓筒內的工作物質得以和兩個熱庫(雖有熱量進入放出,溫度都不改變)交換熱最。一個熱庫是高溫熱庫τ1,另一個低溫熱庫τ2。卡諾循環是在理想化的熱機中進行的。這種熱機的工作物質是理想氣體,在高溫熱源(溫度為τ1)和低溫熱源(溫度為τ2)中間循環工作。循環過程如圖2所示。從狀態A經等溫膨脹到達狀態B,從高溫熱源吸熱為Q1,經絕熱膨脹到達狀態C(溫度從τ1降到τ2);再經過等溫壓縮到達狀態D(向低溫熱源放熱為Q2),又經過絕熱壓縮到達狀態A(溫度從τ2升到τ1)。在這一循過程中,卡諾熱機所做的全部功是圖中的面積ABCD,對於可逆熱機來說,效率可表示為


卡諾證明,等溫線上的各溫度之比等於卡諾循環在這些等溫線上所吸收的和所放出的熱量之比。根據卡諾定理,可逆的卡諾循環不受循環物質(工作物質)的影響,因此,這個比式對任何工作物質都成立。正是這個比式,使開爾文發現了一種測量溫度的新思路:用熱量作為溫度的量度(熱量Q起著測溫質的作用),而不需要任何實際的測溫質,從而不必考慮測溫質的物理屬性了。這樣,在溫度測定中,由於測溫質及其物理性質的不同而帶來的許許多多不可避免的影響就完全消除了。這就使開氏溫標具有所有其他溫標所不具有的優點,使溫度的測定具有真實的絕對的值。這是一個平常的發現(因為它來自卡諾循環),但它又是一個偉大的發現。以卡諾循環為基礎建立起來的絕對溫標,在理論上是完整而準確的;在效果上,它結束了測溫技術中長期存在的混亂局面,的),開爾文用的辦法是測定晶體的熔解質量,熔解質量的大小是和熔點為τ1時吸收的熔解熱成正比的。可以改變施於晶體上的壓強而能使晶體在一系列不同的溫度下熔解,這樣相應一系列不同的熔解質量,就有一系列不同時熔解熱。這些熔解熱的比與各相應的熔點溫度之比是相等的。但是儘管如此,還不能單一地去確定溫度,因為比式中的熱量之比只能確定溫度的比值。這一問題,只要人為地選定一個參考點就可以解決。第十一屆國際計量大會(1960年)規定以純水的三相點的溫度定為開氏溫標的參考點,規定其溫度為273.15K(而不叫「度」),1K等於水的三相點的熱力學溫度的1/273.15,熱力學溫標被定為基本溫標,熱力學溫度被作為基本溫度,符號是T,單位是開爾文,簡寫為開,以K表示之,熱力學溫標的零點叫絕對零度(0K),於是熱力學溫標就完全確定了。


熱力學溫標取水的三相點為固定參考點,這比其它溫標選取冰點、熔點、沸點要優越得多。因為水的三相點是指純水以冰、水、蒸汽的平衡混合物而存在時的那個狀態只要在沒有空氣的密閉容器內,這個狀態的溫度就是確定不變的,它不依賴於壓強,所以它是最客觀的參考點。如果我們要測某一個物體的溫度,可用任何一種工質的卡諾熱機當作溫度計,使卡諾熱機運轉於欲測物體(欲測其溫度T)和273.15K的熱庫之間,測出吸收和放出的熱量Q和Q0之比,則溫度為:


從以上的討論可知,一支「熱力學溫度計」就是可逆的卡諾熱機,這在理論上是說得通的,但在技術上卻很困難。因此,擺在人們面前的另一個任務是,尋找一種代用辦法去測定熱力學溫度,這種代用辦法要保證測量簡便而易行,要保證測得的數值足夠精確,要保證非常接近熱力學溫標的數值。人們發現「理想氣體溫標」(是實際採用的另一種標準溫標,簡稱氣體溫標,它以理想氣體作測溫質,以其定容條件下的壓強或定壓條件下的體積為測溫特性,以水的三相點的溫度為參考點並嚴格規定三相點的溫度為273.15K「開爾文」每一開的間隔與熱力學溫標相同),在它所確定的溫度範圍內和熱力學溫標完全一致,熱力學溫標可以藉助理想氣體溫標付諸實施,這就使熱力學溫標取得了現實意義。在實際計量中:在很大的溫度範圍內是用理想氣體溫度計去測量物體的熱力學溫度的,正是這個緣故,在溫度計量中也用T表示理想氣體溫度,也用「開」作為它的單位。


第十一屆國際計量大會(1960年)廢除了原先的攝氏溫標,規定了新的攝氏溫標。新規定的攝氏溫標是由熱力學溫標導出的,定義t=T-273.15,即規定熱力學溫度的273.15K為攝氏溫標的零點寫成0℃,攝氏1溫度的單位仍叫攝氏度,寫成x℃;攝氏溫差1度與熱力學溫差1開相等。必須指明,新差的攝氏溫標的零點已不再與冰點嚴格相等,但差別不超過1/104,沸點也不再是100℃,但差別不超過1/102。所以在要求不太精確的範圍內,可把冰點視為t=0℃,即T=273.15K 可把沸點視為100℃即T=373.15K。正是因為新的攝氏溫際是絕對溫標的導出溫標,我們才可以把攝氏溫度換算成絕對溫度。


開爾文用直立熱力學溫標——與任何測溫物質無關的溫標得到了絕對零度,因此,絕對零度這一重要概念對所有物質都成立,它和選用什麼物質及什麼物理性質都沒有關係。以絕對零度作為溫標的起點,這在溫度測量中的影響是深遠的,這種溫標沒有上限。自然可以設想,不論何時,測量一個很高的溫度時,一個更高的溫度將存在,並且也有可能達到。這與絕對零度不同,因為再也沒有比絕對零度更低的溫度了。


雖然在我們能獲得的每個低溫下面,還能達到比它更低的溫度,經過每一步接近絕對零度的努力,我們與零點的距離減小了,最終必然到達一個有趣的小的分數度,就是說可以和絕對零度無限接近。但是,終究不能達到絕對零度,這是熱力學第三定律的結論。「絕對溫標」和「絕對零度」這兩個「絕對」的含義可以這樣理解:前者是指開氏溫標與任何測溫質都沒有關聯,因而這種溫標是「絕對」的;後者是指絕對零度是一個不可超越的界限,而且對所有物質都成立,因而這個度數是「絕對」的。

相關焦點

  • 溫度和溫標
    那麼,當測溫物質C與物體A達到熱平衡時,A、C有共同的溫度,而當測溫物質C與另一物體B達到熱平衡時,B、C有共同的溫度。通過測量C的測溫屬性,我們就可以比較A、B兩物體的溫度了。現在問題是,我們需要把測溫屬性的數值表示成溫度,這需要一套規則,這套規則正是溫標。現在來具體舉例,看下圖:
  • 熱學:溫度和溫標
    基礎知識溫度是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是物體內部大量分子做無規則運動劇烈程度的標誌。一般物體都是在溫度升高的時候膨脹,在溫度降低的時候收縮,即熱脹冷縮。系統:我們研究的對象,可以是一個物體,也可以是多個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
  • 【3-3】7-4溫度和溫標
    【3-3】7-4溫度和溫標作者:郭京傑作者單位:山東省平度第一中學這節課涉及到的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
  • 從絕對0度到40000億度,人類對溫度的探索歷程
    兩點間作100等分的方法創立了攝氏溫標。也就是我們說的攝氏度,單位是℃。這也是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使用的溫度計量方法,包括中國。直到1848年開爾文勳爵威廉·湯姆遜 ,引入一個絕對0度的概念,威廉·湯姆遜提出,只要選定一個固定點,就能確定熱力學溫度的單位。
  • 絕對零度和"熱寂"
    因此絕對零度 ,是熱力學的最低溫度。絕對零度0K約等於攝氏溫標零下273.15攝氏度,也就是0開氏度,在此溫度下,物體分子沒有動能和勢能,動勢能為0,故此時物體內能為0。物質的溫度取決於其內原子、分子等粒子的平均動能。因此物體的溫度實際上就是原子在物體內部的運動。達到絕對零度一切事物都將達到運動的最低形式。因為任何空間必然存有能量和熱量,也不斷進行相互轉換而不消失。
  • 【每周科普】【18】三大溫標之三——熱力學溫標
    他的特殊天賦和理解力很早就表現出來了,  16歲開爾文作為大學生轉學來到劍橋,在劍橋他所有功課成績都很優秀,最後更是以全級第二名的成績順利畢業。他畢業後到了巴黎,在勒尼奧的指導下進行了一年實驗研究。
  • 為什麼絕對零度是-273.15℃?這個數字有什麼特別的?
    攝氏溫標把水結冰到沸騰的溫度設定為0-100攝氏度。在發現絕對零度之前,這一直是一個方便的溫標。在這之後,對科學家來說有了更方便的溫標,就是將絕對零度定義為0開氏度,並以升高1攝氏度的標準定義1開氏度的增量。那麼這個數字有什麼特別的呢?在新的溫標下,水在273.15開氏度時結冰。
  • 絕對零度如何確定為零下273.15攝氏度?
    簡單來說,通過理論和實驗,可以得到絕對零度約為零下273.15攝氏度。至於這個結果是怎麼得到的,先來簡單了解一下為什麼會有絕對零度的概念。粒子的熱運動會讓物體產生溫度,所以溫度在本質上其實是用於度量粒子的熱運動劇烈程度。
  • 追尋絕對零度的奇幻旅程
    隨著我們對溫度的認識不斷強化和深入,在某個節點上,或許是在上學時,我們同另一個遠離日常生活的溫度——絕對零度狹路相逢。  絕對零度就是開爾文溫標定義的零點。0K約等於攝氏溫標零下273.15度。  在邁向絕對零度的過程中取得的每個進步,都展示出了一些別樣的、獨一無二的美麗和有序;催生出一批工程上的奇蹟;強化了我們對一些基本科學概念的理解,尤其是對溫度和物質概念本身的理解。  絕對溫度之下:萬籟俱寂  對溫度的熟視無睹會使我們很容易忽略這一概念常常會給我們帶來多大的驚喜。
  • 溫度和溫度計中的物理學原理
    溫度是宏觀物質系統的一個固有屬性,是經驗的總結;溫標是溫度在物態方程中的具體顯現,需要人為規定。絕對溫度揭示了宇宙間一種絕對的存在,絕對零度是一種理論的真實。沒有這個規律,北京地區冬天製作出來的溫度計,在長沙的夏天使用時,給出的溫度的準確性就會存疑。第四,理想氣體溫標是從理想氣體出發的,這不夠抽象。要證明它能脫離理想氣體而存在,需要絕對溫標。要證明這一點,還有兩步要走。第一步,需要證明絕對溫標的存在性,這個溫標和具體物質的特性無關。這一步需要新的原理,即熱力學第二定律。
  • 絕對零度:最低溫度的極限:宇宙中永遠達不到的溫度:-273.15℃
    也就是說,如果想提高卡諾熱機的效率,就必須考慮低溫和高溫熱源的溫度。在任何一種熱機中,只要燃燒就可以獲得溫度比環境要高的高溫熱源。那麼低溫熱源就是環境。在這裡,T1和T2用的都是熱力學溫度。在這套算式中,人們就可以很清楚:一定要提高T2的溫度。
  • 絕對零度是-273℃,為什麼不是-300℃,誰制定了這個物理定律?
    ,那麼絕對零度立馬就從-273℃變成-300℃,當然大家肯定不服氣,這不是耍流氓嘛,沒關係,咱簡單來了解下溫度我們認識溫度的歷史。1665年,義大利天文學家惠更斯提出用水的冰點和沸點作為溫度的參考點(但當時還不知道氣壓和沸點的關係)1742年,瑞典天文學家安德斯·攝爾修斯將一個大氣壓下的冰水混合物規定為0℃,同時將一個大氣壓下的水的沸點定為100℃,並且在兩者之間均分為100個刻度。此方式在1743年被修訂成現行的攝氏溫標。
  • 水的物態三相變化是大自然客觀規律,溫標則是人類主觀認知的結果
    古代有列氏溫標、蘭氏溫標、華氏溫標、攝氏溫標等等,都是人類根據經驗判斷確定的水溫標度,現在世界上還在使用的經驗溫標主要有攝氏度和華氏度。這兩種溫度都是利用某種物質的物理量與溫度變化關係,用實驗方法加經驗判斷確定的。
  • 「絕對零點」什麼概念?當溫度降到零下273℃,能不能凍住光?
    光速遇到了「絕對零點」,零下273℃能否將光凍住?科學怎麼說?眾多的物理概念當中,不知道大家是否聽說過絕對零度,它就是在整個的熱力學的最低溫度,當然在如今對於我們也不過就是理論上所存在的一個概念,以目前人類的技術是達不到這樣的一個溫度值的,而他換算成我們的溫度值就是「攝氏溫標零下273.15度」,在此時幾乎是整個的宇宙原子和分子擁有量子理論允許的最小能量,可以將其是說成物質存在的一個下限。
  • 【初中物理】華氏溫標與攝氏溫標的換算
    【習題1】英美國家多使用華氏溫標(制定溫度的標準),華氏溫度是這樣規定的:把冰水混合物溫度定為32℉,把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溫度定為212℉。
  • 解讀讓人費解的絕對零度,它因何而存在?
    然後是令人費解的絕對零度。我們傾向於認為冷熱是相對的東西。例如,一杯茶比爐子上的火冷,但比冰塊熱。絕對零度代表可能最冷的溫度,它與這個模式相牴觸。更奇怪的是,絕對零度在非科學家使用的溫標上甚至都不是零:攝氏零下273.15度,或者華氏零下459.67度。怎麼會有最低溫度呢?解碼絕對零度的關鍵是理解溫度是什麼。
  • 自然界中的幾種極限——冰火兩重天,溫度的上限和下限
    溫度關乎人的心情和感受,更事關人類的生存。在日常生活中,與溫度相關的討論,最多的就是氣溫和人的體溫。人類的平均體溫大約在37度左右,正常情況下波動不超過1攝氏度。最適宜人類生存的環境溫度大約為15攝氏度。在地球表面,通常兩極地區較冷、赤道地區最熱,地球上的氣溫差異可達100多度。
  • 絕對零度-273.15℃有多可怕?光都能被凍結
    「零度」是指攝氏溫標規定的0度,在零度之外有零上和零下之分,而還有一種只有零上沒有零下的零度,它就是開氏微溫標規定的0度,絕對零度。那麼為什麼絕對零度沒有零下呢?要了解絕對零度,首先需要明白溫度是什麼?溫度的本質是物體分子運動的劇烈程度。物質內原子、分子等粒子的動能,決定了該物質的溫度,物質的溫度與粒子的動能成正相關,即粒子的動能越高,其溫度越高。
  • 溫度方面的基礎知識
    溫度是表徵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溫度只能通過物體隨溫度變化的某些特性來間接測量,而用來量度物體溫度數值的標尺叫溫標。它規定了溫度的讀數起點(零點)和測量溫度的基本單位。目前國際上用得較多的溫標有華氏溫標、攝氏溫標、熱力學溫標和國際實用溫標。
  • 都在測溫度,但到底什麼是溫度?
    要做到後一點還需要依賴其它的物理事實或規律;且根據不同規律定出的溫標(scale,請不要混同於討論攝氏溫標同華氏溫標不同時所涉及的溫度standards),相互之間的變換關係一般是非線性的。這樣的溫標很多,但我們期望一個具有某種「絕對」意義的溫標,方便、或者說利於物理學獲得一個自洽的面貌是我們對這樣的溫標的期待[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