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九月,又一批新生可能剛剛結束軍訓,即將或者已經開始了學習上課,大學生活拉開序幕,一切都正在慢慢步入正軌。面對一個重新組織起來的班級,大家彼此還不熟悉,班級裡面很多事物都要運作,選舉班委也漸漸提上日程。不少人可能會遲疑,到底要不要報名班委,如果要選班委,那要選哪個比較好呢?這些班委以後的工作都是什麼樣子呢?
一般情況下,在大一新開學需要選拔的班委有班長、團支書、學習委員、宣傳委員、心理委員、體育委員、生活委員等。具體要選哪個職務,需要看你個人的意願,你報名參選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以後入黨方便?為了積攢更多的人脈?
如果是為了積攢人脈,提高自己的溝通語言能力,幾個班委其實不同程度上都有幫助。其中與同學接觸最多,工作最多的主要是班長和團支書。首先,班長是連接老師與班委的樞紐,平時班級大大小小的事情往往都要通過班長和團支書組織。當了一年班長或團支書下來,你會發現自己的溝通能力,組織能力與領導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班長和團支書的工作雖然繁重,也是福利最豐厚的,遇到推優評先,班長和團支書是第一選擇人,一些其他的榮譽推優也往往是最先考慮的。
如果覺得班長和團支書的職責太重,想要在大學過得輕鬆一點,也可以選擇其他的班委,在大學班級擔任班級職務,在評優中有優先資格,還有德育分加分。如果想要督促自己好好學習,可以考慮下學習委員,一些學校的學習委員有時候還肩負著收發作業和上課點名的責任。在課堂上也要努力做好表率,認真聽講,遇到喜歡提問的老師,在老師物色不到好的人選時,極有可能下一秒學習委員就被叫了起來。
其他學委可能不像別的以上三個班幹部一樣在日常中存在感那麼強,但是特定時候也要肩負起自己的職責。文藝委員在平時可能你根本不知道她是誰,但是遇到元旦,藝術節一些大型晚會活動,她的作用就出現了。上級一般要求一個班級要報名一到兩個節目,文藝委員就負責物色人選,如果班級同學參與不積極還要去鼓動積極性,實在找不到人,有可能還要自己親自上陣。所以身為文藝委員掌握一門才藝是必要的。
生活委員是班級的後勤保障,要會管錢,儘量做到公開透明。體育委員的作用也是在運動會和體檢活動比較突出,和高中時差不多。心理委員也是平時存在感比較低的職務,但是上級有時候會要求要組織一兩次以心理為主題的班會活動,這時候就是心理委員的主場。這些班委的工作量很小,也不會影響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學習。
無論是哪個班委都能一定程度上讓你和周圍的同學熟悉起來,提高溝通組織能力,也有實質上的德育分或者評優優先選擇權的好處,最主要的還是要看你自身做班委的目的。總結一下,班長,團支書和學習委員這三個職位,在平常會比較忙碌。如果還是希望以學習為主,那就避開這三個職位,競選其他班委也是不錯的選擇。無論是哪個班委,都要各司其職,共同為班級服務,為班級的發展起到良好的帶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