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冬日的初雪頻頻上了微博的熱搜,咱們大北京也已經迎來了2020年的第一場雪。借著初雪之際,小愛給大家介紹一項冰雪運動-SKELETON 鋼架雪車一項驚險刺激又充滿魅力的冬奧比賽項目。
「取消再立」的鋼架雪車
鋼架雪車,英文Skeleton,又稱為俯式冰撬,是在傳統雪車的基礎上延伸出來的一種運動項目。它發源於19世紀瑞士山區的小城聖莫裡茨。1884年這裡舉行了第一次比賽,參賽者穿梭在結冰的道路上,從聖莫裡茨滑到切勒裡納,獲勝者可以得到一瓶回味甘醇的香檳酒。因為鋼架雪車的雪橇造型與人體的骨架相類似,所以鋼架雪車也被稱為骨架雪車,但談到鋼架雪車的發展,卻並非像其他冰雪運動那樣一帆風順。
1923年國際有舵雪橇和無舵雪橇聯合會正式成立後,建議把有舵雪橇以及鋼架雪車一併列入第一屆冬奧會的比賽項目,但由於鋼架雪車過於危險,最終只有有舵雪橇成為了比賽項目。
第二屆冬奧會上,鋼架雪車被正式列入了比賽,可之後的比賽又無奈被取消。整整過了20年,男子鋼架雪車總算成為了比賽項目,但在隨後的冬奧會上再一次銷聲匿跡。直至 2002 年的鹽湖城冬奧會,該項目才再次出現,還同時增加了女子鋼架雪車個人賽。
至於為何說它危險呢?給大家看個圖片~
在這三個相近的冰雪運動項目中,雪橇是躺著的,雪車是坐著的,而鋼架雪車是趴著的;雪橇和鋼架雪車無舵,雪車有舵。難度係數和風險係數不言而喻!
一波三折後,定要珍惜它的來之不易。2022年的冬奧會,期待一下鋼架雪車項目的驚心動魄吧~
鋼架雪車的三大亮點
01酷帥颯爽的「衝鋒帽」!
鋼架雪車的比賽場地在線路設計方面必須呈「十」字形,長度為1214米,起點和終點之間的高度距離是157米。賽道中共設有10個轉彎處,而它的上坡長度約佔賽道總長度的12%。
在上冰橇前,有50米的距離可以獲得加速,選手要腹部朝下貼在雪橇上,頭朝前腳在後,以俯臥式進行,用身體控制方向,選擇最佳線路。當然,為了安全起見,所有參賽的選手必須佩戴全罩式安全帽。來欣賞下這些漂移在風中的「靚麗」頭盔帽!超酷的漫威粉標配,令人驚悚的骷髏頭,還有雪中的飛禽猛獸!
02風一樣的速度
在正式比賽中,總共會滑行兩次,然後把總成績合計,最終以最少時間到達的運動員方為勝利者。在時間的計算上會準確至0.01秒!這裡我們不妨來做個比較,汽車在高速上的最高限速是120km/h,而鋼架雪車的最高速度可達到130km/h,比飆車的速度還要快!此時此刻,想像你正在風中飛馳,腎上腺素爆表,體內溫度飆升,簡直熱血沸騰!
03決勝策略在何處?
用時最短的才是冠軍!我們的物理老師一定講過:質量越大,從高處俯衝下的勢能越大。那是不是意味著:你越胖,贏得機率越大呢?只需做個靈活的胖子就可以穩操勝券嗎?答案是否定的,大家就不要再這樣遐想。
比賽是有規定的:男子比賽所用的雪橇不得超過43公斤,雪橇和選手加起來的重量不得超過115公斤。女子項目選手和雪橇重量合計不得超過92公斤,雪橇淨重不得多於35公斤。如果選手體重加雪橇重量超重的話,男子的雪橇不得少於33公斤;女子的不得少於29公斤。所以,想以「胖」取勝,怕是不太可能了,No possible。取勝的關鍵之道,還在於比賽中運動員對身體的控制以及冰橇下滑前運動員要助推的50米。
石景山作為「雙奧之區」為迎接冬奧,保障冬奧,推進冬奧,建設了各種各樣的冰雪設施。雖然不能體驗鋼架雪車,但滑冰、滑雪、冰壺、冰球
都是高端配置!就說咱首鋼園裡的滑雪大跳臺吧,遠看形似精緻絕美的「水晶鞋」。
作為2022年冬奧會滑雪比賽的奧運場館,與周圍注入冬奧元素的工業遺存交相輝映,使首鋼園成為了一個獨一無二的冰雪樂園。到了2022年,就可以乘著咱石景山已開通的M11冬奧專線,來到首鋼園,來到石景山。
不僅如此,在石景山的日常生活中也充斥著各種冰雪網紅打卡地,以及冬奧社區主題活動、學校奧林匹克教育、冬奧文化與非遺技藝相結合的活動。
各種冬奧知識、冬奧文化的傳播和普及,也令石景山的冬奧氣息愈發濃厚!讓冬奧文化與「中國味道」交織相融。如此的「硬設施+軟文化」以及石景山「八冰兩雪」的冰雪場地設施格局,會讓來到這裡的你,感受到冬季運動的別樣「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