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曉寧說教育
隨著我國高校的不斷擴招,大學生的數量也在日漸增多,直接導致了大學生的就業困難,而學生們為了提升自己的就業競爭力,紛紛走上考研這條路。
我們從考研數據了解到,2019年的考研報名人數為290萬人,到了2020年的時候,猛然增長到340萬人,預計2021年將突破420萬。
幾十萬人的增長速度,也讓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們意識到學歷的重要性,而在這幾百萬的考研隊伍中,大部分考生都是來自「雙非」的二本院校。
為什麼二本生成為考研「主力軍」?張雪峰老師透露2點原因
原因一:二本沒有保研名額我們都知道要想進入研究生階段,除了考研這條路之外,還有高校的保研,但並不是所有高校都具有保研的資格,一般可以保研的學校都是重點高校。
而二本院校是沒有保研資格的,學生要想成為研究生,就只能通過考研的方式自己爭取,這也就導致了考研隊伍中,多數都是二本生的原因。
原因二:二本生要面對的就業壓力最大其實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普及」,很多企業在招聘的時候都設立了門檻,比如名校畢業,研究生學歷等等,這讓二本畢業生連「敲門」的資格都沒有,更別說進去了。
而且作為二本生來說,壓力不僅僅是來自企業,還有畢業生之間的競爭,比上比不得一本、名校畢業生的知識水平。畢竟比不過專科生的技術能力,所以他們就只能通過考研來提升自己的「存在感」。
同樣站在二本的「起跑線」上,為何複試的結果大不相同
很多人說考研要比高考難很多,這個觀點我是贊同一半的,因為我覺得考研的初試其實並沒有高考難,考研的難點在於「複試」。
高考只要大家完成筆試就可以,成績公布之後就可以進行報考了,但是考研卻不同,研究生考試是要先進行志願報考的,然後在進行考試,而且通過初試的筆試之後,還要面臨更難的複試。
其實很多考生考研失敗都是在考研「複試」中被刷的,尤其是對於二本院校的考生來說,複試才是一大難關。
失敗原因一:雖然初試成績高,但排名靠後其實在初試的過程中,很多考生的考試成績都很不錯,但這並不代表錄取的機率就高,畢竟報考同一專業的考生有很多,如果排名依舊靠後的話,也是很容易被刷的。
失敗原因二:複試環節的表現不佳而在考研的複試中,一般考察的是學生的專業課能力以及英語口語,還有就是考生的臨場反應能力。
有些考生對於複試並沒有用心準備,只是在臨近複試的前幾天才開始整理資料,這樣的備考狀態是非常忌諱的,自然在複試的過程中表現不佳。
失敗原因三:本科期間的表現不理想我想一定有考生認為參加了研究生考試,本科階段的一些就都不重要的,如果你這樣想,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考研複試時,導師會查看你在本科期間的考試成績以及表現情況。
若是頻繁掛科或者是在校期間違反學校紀律、表現不好的話,就算是初試的成績再高,也會給你的複試成績大打折扣的。
失敗原因四:複試時的導師對二本院校存在「歧視」而在這一點上也是最為現實的理由,也是很多二本考生沒辦法改變的事實,一本院校具有保研的名額不假,但是名額也是有限的,哪些想要提升學歷的同學也只能選擇考研。
那麼當二本生遇到一本考生的時候,有些導師會抱有「歧視」的看法,對於那些本科院校名氣不大,實力不強的考生,會成為「減分項」。
當然這一點也只是出現在極少數的導師身上,現在大部分的導師還是更加認同學生的能力和實力的。
寫在最後:
現在距離2021年考研的的初試還有不到20天,希望報考了這次研究生考試的同學,可以在這最後的備考時間裡,平穩自己的心態,認真準備考試。
對於二本院校的學生來說,考研這條路還是很有必要的,畢竟有了研究生的學歷之後,在進入職場找工作的話,機會更多了、平臺也更高了。
其實不管是二本、一本甚至是專科畢業生,如果畢業後沒有遇到更好的出路,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裡,其實考研都是一個很好的「過渡期」。
如果有考研打算的同學,建議大家在大二期間就可以進行準備了,當然並不是讓你大二就開始複習,而是考慮好選擇什麼專業以及院校,然後做好考研的計劃。
今日話題討論:你覺得二本生為什麼都會選擇考研?二本考研有必要嗎?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加油考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