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世界,義大利也不例外,他們抄了中國作業,然後大街上空無一人,居民們關在屋裡久了,各種娛樂活動笑翻全世界。
其中一項網上視頻流傳最廣的,是義大利的市民在自家陽臺上舉辦起了音樂會,和鄰居家互動交流,有一位義大利音樂家用薩克斯吹了一曲我們非常熟悉的音樂《啊朋友再見》,這個視頻在中國瘋狂傳播,因為它承載著一代人的記憶。
當時很多人提出疑問,義大利音樂家,怎麼吹奏了前南斯拉夫著名的歌曲呢?
然而,令許多人不知的是,這首歌曲的名字在義大利可不叫《啊朋友再見》,而叫《貝拉喬》,而且它根本不是前南斯拉夫歌曲,而是正宗的義大利遊擊隊歌曲。
肯定有人要問,不可能吧?《啊朋友再見》是前南斯拉夫電影《橋》裡的插曲,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都有記憶,在電影的最後,旋律響起,「那一天早晨,從夢中醒來,啊朋友再見吧、再見吧、再見吧」都已經成為那個年代網紅之歌了,怎麼可能是義大利遊擊隊的歌曲呢?
實際上,《啊朋友再見》確實是義大利的,其義大利文也可被譯為《姑娘再見》,原唱為伊夫·蒙當,伴隨著義大利遊擊隊南徵北戰,流傳極為廣泛。這首歌的主題,是歌頌義大利遊擊隊在亞平寧山脈與德國法西斯鬥智鬥勇。
當然,這只是整個義大利遊擊戰場的一部分,二戰期間,義大利遊擊隊為盟軍取得義大利戰役的全面勝利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盟軍抵達義大利北部地區前,遊擊隊就解放了125個城鎮。據統計,1944年6月-1945年3月,義大利各遊擊隊共進行大小戰鬥6400餘次,破壞活動5500餘次,毀壞機車230輛、車廂760節,炸毀橋梁276座、飛機237架。自由志願軍參戰兵力達25.6萬人,犧牲7萬餘人。
當時,義大利遊擊隊和南斯拉夫遊擊隊有著非常密切的合作,當南斯拉夫導演哈克爾瓦瓦茨拍攝《橋》這部電影是,就把義大利的這首歌曲當成了電影的插曲。
好了,讓我們一起來再唱一遍那久違的歌曲吧,也好喚醒童年的時光:
那一天早晨,從夢中醒來,
啊朋友再見吧、再見吧、再見吧!
一天早晨,從夢中醒來,
侵略者闖進我家鄉;
啊遊擊隊呀,快帶我走吧,
啊朋友再見吧、再見吧、再見吧!
遊擊隊呀,快帶我走吧,
我實在不能再忍受;
啊如果我在,戰鬥中犧牲,
啊朋友再見吧、再見吧、再見吧!
如果我在,戰鬥中犧牲,
你一定把我來埋葬;
請把我埋在,高高的山崗,
啊朋友再見吧、再見吧、再見吧!
把我埋在,高高的山崗,
再插上一朵美麗的花;
啊每當人們,從這裡走過,
啊朋友再見吧、再見吧、再見吧!
每當人們,從這裡走過,
都說啊多麼美麗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