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革命後,霍梅尼為何立刻在國內處決同性戀和妓女呢?

2021-01-21 網易

2021-01-15 11:03:51 來源: 帶你觀遍世界

舉報

  從世界歷史來看,一個國家的發展趨勢,基本上都是從落後封閉,不斷發展到開放包容的,這是一個國家基本的進步。這也是現代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變得民主自由,開放包容的主要原因了。所以很多新鮮的事物,很多個性的現象,都不斷產生,並且被社會所接受,這也是世界發展的大勢所趨。但是這個也有例外,最典型就是伊朗,伊朗伊斯蘭革命後,為何霍梅尼立刻處決國內的同性戀和娼妓呢?他的理由讓世界無法接受。

  

  伊朗伊斯蘭革命後,霍梅尼以自由民主為幌子,在國內建立政教合一制度。而1979年霍梅尼在推動政教合一的同時,卻在國內幹了一件匪夷所思,以及讓世界至今難以理解的暴行。那就是霍梅尼讓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在國內立刻逮捕同性戀人群和娼妓,並且將他們秘密處決掉。

  

  而這個事情本身做的非常的隱蔽,最後還是義大利的著名記者將這個事情曝光的。而且對於這個舉動,當時世界也很不理解,尤其是當時西方媒體,更是關注此事。因為這在西方看來,那是人權和自由的問題。所以當時就有記者詢問霍梅尼,為何其要這麼做?

  

  而霍梅尼對此說了一句話,那就是「如果我們的手指患有壞疽,你會怎麼做?是讓它繼續感染整個身體,還是把病了的手指剁掉?」這句話的意思很是明確,基本上就描述了他為什麼會進行處決同性戀和妓女的行動。

  

  因為在霍梅尼看來,這兩個群體,無疑那都是「壞疽」,也就是伊朗的毒瘤,如果不及時的清除,那麼會影響整個伊朗。所以在伊斯蘭革命後,其立刻在全國處決這兩類人群,但是這個理由讓世界無法接受。對於社會的包容性和自由,人權來說,這兩類群體,那都是非常正常,也是非常自由的,甚至在西方都是合法化的。

  

  對於此,西方更是將霍梅尼視為神棍,視為暴君,視為惡毒的大教士。而很多人不明白,為何霍梅尼要這麼做呢?其實原因很簡單,霍梅尼是伊斯蘭大教士,而且是屬於那種最虔誠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主張恢復伊斯蘭教的一切傳統,堪稱伊斯蘭教聖徒。

  

  所以對於違反伊斯蘭教教義,違背伊斯蘭教發展,違背默罕默德意志的一切,他都反對。而伊斯蘭教中對於婚姻,對於一夫多妻,對於女性的禁錮,那更是整個宗教的基礎。所以對於同性戀和娼妓,這兩個群體,霍梅尼認為有傷風化,嚴重違背人類發展,和伊斯蘭教的傳統,那是必須清除的。

  

  霍梅尼伊斯蘭革命後,建立宗教警察,嚴厲打擊違背伊斯蘭傳統道德的事,對於通姦,對於偷情,對於姦夫等群體,那是嚴厲的打擊,一經發現,基本上不是燒死,就是直接石刑處死,手段那是非常的殘忍。從這也可以看到,霍梅尼內心,除了伊斯蘭教,那是揉不進沙子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革命者霍梅尼
    因為美國壓制了伊朗軍方,霍梅尼最終奪取了權力。但意外的是,此前謙卑請求的霍梅尼,臉立馬變了,在世界範圍內掀起反美熱潮。 很多人不解,美國為何要幫霍梅尼呢?當時美國對於巴列維也是很不滿的。就是石油鬧的,1973年石油危機就是巴列維強行推動油價上漲而導致。 巴列維的白色革命激化了社會矛盾,伊朗一片混亂,不利於美國利益,換掉巴列維也在考慮中。
  • "不要東方, 不要西方, 只要伊斯蘭":伊朗革命40年談
    革命撕裂了似乎早已註定的歷史脈絡和慣常認知的因果鏈條。著名的伊斯蘭教研究者伯納德·劉易斯甚至認為這場革命在歷史上的地位將與法國大革命和俄國大革命同樣重要。阿亞圖拉霍梅尼說,「偉大的伊斯蘭革命,首先是一場精神革命,其次才是政治和社會革命」。但是在一個現實的國度中,革命後的政治和社會建設卻刻不容緩。
  • 伊朗武裝力量很複雜,國軍總司令和革命衛隊總司令誰更厲害?
    軍隊所有高級軍官的任用和升遷都要他點頭,是真正的幕後大老闆。大老闆通過什麼來發號施令呢?通過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是最高軍事領導和國防政策的制定機構,成員有總統、國防部長、武裝部隊總參謀長、伊斯蘭革命衛隊總司令以及領袖指定的兩名顧問。實際上那兩名領袖代表就是個權利的存在。
  • 伊朗核協議達成背後:伊斯蘭革命的「中年危機」與技術革命
    CFP 圖伊斯蘭革命以來的巨大變化在圍繞伊朗核計劃的外交斡旋在歐洲進入最後階段的時候,我正在德黑蘭探訪伊朗1979年伊斯蘭革命領袖阿亞圖拉霍梅尼(Ayatollah Khomeini)的陵墓。作為世界上最宏偉的陵墓之一,霍梅尼陵目前仍在擴建中,其閃閃發光的穹頂在數英裡外都可看見。
  • 縱觀中東 | 城市化、城市邊緣群體與伊朗伊斯蘭革命
    ④ 20世紀80年代後,西方「革命學」中的革命多因論在學界開始流行,如紹爾·巴克哈什認為伊斯蘭革命是「動員大眾反抗的宗教和清真寺的組織能力、伊斯蘭意識形態的強大吸引力、霍梅尼的超凡領導能力和國王面對日益升級的挑戰猶豫不決」合力的結果。⑤約翰·弗蘭認為,「伊斯蘭革命的根源既有經濟、政治和文化因素,也有歷史原因和緊要關頭舉措因素,以及國內社會進程和國外事態發展,不能僅僅歸結為某一方面」。
  • 霍梅尼的10個冷知識:只受過宗教教育,勸蘇聯全民改信伊斯蘭教
    2.霍梅尼一生只接受過宗教教育,沒有接受過科學教育。6歲開始學習古蘭經,上宗教學校接受宗教教育,17歲去阿拉克神學院,18歲在達爾沙法學院學習伊斯蘭法。畢業後,霍在納傑夫和庫姆的神學院當老師,教授學生伊斯蘭教義。這種特殊的教育經歷是他日後強烈反對世俗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 伊朗民眾舉行伊斯蘭革命41周年慶祝活動,高喊反美口號
    2月11日,在美伊緊張關係進一步升級的背景下,數萬名伊朗人走上街頭,紀念伊朗伊斯蘭革命41周年。據法國24電視臺11日報導,伊朗國家電視臺播放了德黑蘭、馬什哈德、阿瓦士和克爾曼等多個城市的集會畫面,人們手持 「美國去死」、「我們將抵抗到底」的標語,並高喊著同樣的口號。伊朗塔斯尼姆通訊社報導稱,伊斯蘭革命周年紀念報導還包括播放伊朗飛彈發射和地下飛彈儲存設施的資料影像。
  • 伊朗為何能成為打不死的「小強」?不可忘一位強硬人物,一代英雄豪傑!
    這種形勢,為霍梅尼領導的伊斯蘭共和國的成立創造了有利條件和鋪平了道路。 伊斯蘭革命(來自網絡) 收回石油工業的控制權 霍梅尼上臺後,第一個大措施便是收回了國家對石油工業的控制權,這是伊朗的一個開創性的做法
  • 福柯在伊朗|重訪福柯與伊朗革命:福柯的一次「誤判」?
    1978至1979年,伊朗爆發了反抗巴列維國王的「伊斯蘭革命」,福柯作為義大利《晚郵報》的特派記者,幾度造訪革命中的伊朗,前後共發表15篇文章和訪談,在歐洲知識界激起無數討論。福柯表現出的對伊斯蘭革命過分的熱情和過於正面的讚頌,後廣被知識界詬病為福柯犯下的錯誤。
  • 同為伊斯蘭強國,為什麼土耳其的世俗化成功了,而伊朗卻失敗了?
    正是奧斯曼帝國阻隔了東西方的貿易商路,才導致西方開闢海上新航路,地理大發現後西方文明才開始逐漸超過伊斯蘭文明。西方國家崛起後不斷向外拓展殖民地,也將矛頭指向了波斯。俄國近代不斷向南擴張,試圖尋找通往印度洋和黑海的出海口,而波斯正好在俄國與印度洋中間,愷加王朝統治時期,俄國吞併了波斯的喬治亞。
  • 伊朗司法機構: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旅」指揮官蘇萊馬尼行蹤洩密者...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據當地多家媒體9日報導,伊朗司法機構發言人埃斯梅利表示,蘇萊馬尼將軍行蹤的洩密者被判處死刑,將很快被處決。埃斯梅利表示,該人與以色列摩薩德、美國中央情報局都有聯繫,並為這些機構提供有關安全和軍事的情報,包括革命衛隊「聖城旅」及蘇萊馬尼將軍的有關情報。 今年1月3日,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旅」指揮官蘇萊馬尼在伊拉克巴格達國際機場附近遭美軍暗殺身亡,美國此舉引發伊朗強烈反響,兩國關係一度跌至冰點。
  • 「核教父」被殺,伊朗開啟復仇|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以色列|德黑蘭...
    以主流媒體《耶路撒冷郵報》報導說,62歲的法克裡扎德來自伊朗宗教聖城庫姆,是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準將,也是其「影子指揮官」。該報導稱,法克裡扎德曾在2013年「秘密前往朝鮮學習核武器研發技術」,後成為伊朗「阿馬德」秘密核項目的最高指揮者和技術總負責人。2018年,摩薩德從伊朗偷取大量核研發資料,秘密運回以色列。以總理內塔尼亞胡點了法克裡扎德的名,要大家「記住這個名字」。
  • 東西方三千年的信仰之戰:伊斯蘭復興運動中的「原教旨主義」
    2月1日,霍梅尼結束了長達14年的流亡生活回到德黑蘭,受到300萬人的熱烈歡迎。隨後,一個以霍梅尼為首的伊斯蘭革命委員會實際接管伊朗國家的最高權力。巴列維苦心經營幾十年的現代化、世俗化進程,隨著君主專制的垮臺而中斷;而一場反專制、反暴政的人民革命所帶來的,是國家政治的神權化和社會生活的全面宗教化:霍梅尼以最高權威的身份宣布伊朗為「伊斯蘭共和國」,確定了國家制度的神權性質。
  • 立功反遭清洗,高級將領幾乎全被處決,從此事看薩達姆輸得不冤
    這個故事發生在90年代初的伊拉克,當時,海灣戰爭剛剛結束,薩達姆藉口空軍在戰爭中表面低迷而興師問罪,他甚至還親自開槍處決了十幾名「罪犯」。然而考慮到這段歷史的前因後果,薩達姆如此大動肝火,恐怕醉翁之意不在酒。這段歷史稍稍曲折,咱不妨從頭講起。
  • 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淵源與演變
    但是倘若從學術的角度來看同題,卻不能把現代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發動的伊斯蘭革命作上述簡單化的漫畫式描述。這裡要指出的是:在歷史上,任何一場規模浩大的革命或大規模的民眾運動都難以避免與民眾暴力相聯繫。伊斯蘭革命自然也不例外。其次,任何革命或大規模的民眾運動之所以能夠發生,都有深刻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背景。
  • 猶太人與伊朗為何一直相愛相殺不停歇
    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什葉派的霍梅尼開始了反對巴列維王朝的鬥爭,由於巴列維王朝同美的關係良好,以及美國在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的問題上對以色列的偏袒和照顧,所以代表什葉派穆斯林強人霍梅尼從革命的一開始,就把巴列維王朝、美國和以色列列為了同等重要的三大敵人,他稱他們為三個「大撒旦」(魔鬼)。
  • 資料:伊斯蘭復興運動-原教旨主義
    以哈桑·班納為首的埃及穆斯林兄弟會,曾以伊斯蘭教為旗幟,同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和本國的封建主』義作過英勇的鬥爭,曾提出包括平等、公義、反對剝削、壓迫、改善人民生活等在內的各種社會、政治主張,同以納賽爾為首的埃及民族主義者也曾有過一段合作。後因政見不同,合作關係破裂,於1954年被埃及政府取締,許多領導人遭到逮捕。此後,其他國家的兄弟會組織也大多被迫轉入地下。
  • 打卡德黑蘭市場和清真寺
    倒是三四十歲左右這批人,出生在1979年革命左右,完全被灌輸著傳統思維。ImamKhomeiniMosque霍梅尼清真寺伊瑪目霍梅尼清真寺在德黑蘭大巴扎入口,是德黑蘭最大和最繁忙的清真寺之一。Ps:魯霍拉穆薩維霍梅尼(19021989)伊朗什葉派宗教學者,1979年伊斯蘭革命的政治和精神領袖。該革命推翻了伊朗國王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
  • 德黑蘭處決一名美國要求釋放的間諜 知情人:摩薩德曾試圖營救
    7月20日,伊朗司法部新聞發布處在其官網上公示處決了一名被裁定為中情局和摩薩德情報機構從事間諜活動的間諜——穆罕默德.穆薩維.馬吉德。據悉,穆罕默德.穆薩維.馬吉德此前為德黑蘭駐外的翻譯官,他在20日早晨被處以極刑,公開弔死在德黑蘭郊區一處刑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