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手藝、吃月餅 湖南省文化館裡體驗非遺迎中秋

2020-12-25 湖南頻道

9月13日,一場主題為「月圓中秋·情滿非遺」的2019年中秋節「我來學手藝」湖南非遺體驗展活動在湖南省文化館舉行。

活動現場既有湘繡精品展覽,也有戲劇展演。圖為木偶戲《農樂舞》表演。

在傳承人的指導下,家長和孩子們動手捏玉兔,現場體驗麵塑技藝。

孩子們現場體驗瀏陽木活字印刷。

紅網時刻9月13日訊(記者 胡邦建 通訊員 陳沙琳)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9月13日上午,一場主題為「月圓中秋·情滿非遺」的2019年中秋節「我來學手藝」湖南非遺體驗展活動在湖南省文化館舉行。數百名市民慕名前來,學手藝、吃月餅,在體驗非遺活動中迎接中秋,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此次活動由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是2019年湖南省文化綜合發展專項資金(非物質文化遺產類)支持項目:「我來學手藝」湖南非遺體驗展系列活動之一,分為外場和內場兩個區域。

中秋節最重要的習俗當然是吃月餅,活動現場安排了月餅試吃及月餅製作流程解析。在外場的傳統美食街區,除月餅外,還設置了「糖畫」「甜酒」「糖油粑粑」「臭豆腐」「缽仔糕」「芝麻豆子茶」等傳統民間美食展位,讓市民可以一邊品嘗美食,一邊參與活動。

內場區域,湘繡、木偶皮影、瀏陽木活字印刷、麵塑等非遺項目精彩亮相,既有精品展覽,也有戲劇展演。在手工體驗區,不少家長和學生們在傳承人老師的指導下,爭相體驗「繡月亮(湘繡體驗)」「印月餅(長沙窯銅官陶瓷燒制技藝體驗)」「捏玉兔(麵塑體驗)」等。現場還安排了繡娘表演湘繡技藝及古箏彈奏,營造出濃厚的中秋佳節氛圍。

2018年,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正式創立了「我來學手藝」湖南非遺體驗展系列活動品牌。該活動為公益活動,在每個中國傳統節日期間,選取與其相關的民間文學、民俗、傳統技藝等非遺項目,免費向公眾進行展覽、展演以及教學、體驗,旨在持續推進湖南非遺與傳統節日融合,加大湖南非遺的宣傳與傳播力度。活動自開展以來,得到了社會各界特別是中小學生的積極參與。

湖南省文化館館長、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葉偉平表示,2019年以來,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已先後策劃開展了《「繡」新年——湘繡專題展及技藝體驗活動》《我和非遺迎新年——灘頭木版年畫作品展》《「歡樂粽子節」——包粽子比賽》《「我來學手藝」——暑假中小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等系列活動。後續還將舉辦更多形式多樣、內容新穎的主題非遺體驗活動。

來源:紅網

作者:胡邦建 陳沙琳

編輯:徐丹

本文為紅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和本聲明。

本文連結: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09/13/5974122.html

相關焦點

  • 制香囊、包粽子、折龍舟,湖南省文化館裡過「文化端午」
    6月25日,一場以「文化端午·非遺傳承」為主題的2020年「我來學手藝」湖南非遺體驗展活動在湖南省文化館濃情舉辦。近70組家庭現場制香囊、包粽子、折龍舟,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今天上午,一場以「文化端午·非遺傳承」為主題的2020年「我來學手藝」湖南非遺體驗展活動在湖南省文化館濃情舉辦,近70組家庭現場制香囊、包粽子、折龍舟,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它是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中國傳統節日,凝結著我們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活動現場,孩子們傾聽老師的講解,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隨後,在老師指導下,大家開始動手制香囊、包粽子、折龍舟。
  • 湖南省文化館邀您一起迎新年!
    為民網訊據悉,2021年1月1日至3日,由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北京多蒙國際文旅發展集團和湖南紅樹林旅遊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的「全面小康、非遺賦彩」2021年非遺過大年—第四屆湖南非遺新春博覽會將在湖南省文化館舉行!
  • 勝芳:迎中秋非遺走進小學校園
    來源:廊坊雲報廊坊日報訊9月14日上午,迎中秋非遺進校園活動在霸州市勝芳鎮東風小學舉行來自勝芳的三位非遺傳承人帶來絕活,跟同學們一起做月餅、編盤扣、縫香囊,同學們在玩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記者 馬穎劼 通訊員 邢亞南 編輯 李雨穎)
  • 包「庾家粽」、制中藥香囊……端午期間到廣東省文化館學非遺技藝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李劭侹「解碼非遺」體驗課、「春華秋實」非遺展覽、「雲賞非遺」專題展播……今年端午節假期(6月25日-27日),廣東省文化館(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本次活動由廣東省文化館(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廣州、佛山、東莞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協辦,在熱鬧的端午中拉近非遺與生活的距離,也為市民獻上一道豐盛的「文化大餐」。市民現場體驗製作「庾家粽」粽子是許多廣東人心心念念的端午美食。
  • 作非遺文化的守望者——記開封壹脈非遺文化館
    在河南省開封市七盛角民俗文化街入口不遠處,三五成群的遊客,爭相與壹脈非遺文化館門口「迎賓」的兩個一人高的泥人合影。此刻,民間手藝與民俗街相映成趣,渾然天成。如今,壹脈非遺文化館已經成為開封市文化地標七盛角文化民俗街的「地標」。「走到這一步,並不容易。」張曉立說。在開封,張曉立和他的夥伴們背著行囊、走街串巷,尋找傳統手藝人。他們通過講述被邊緣化和被遺忘的傳統技藝、手藝背後的故事,呼喚更多人關注和保護漸被遺忘的城市文化。
  • 體驗四大非遺項目!廣東省文化館再推節慶「嘆」非遺
    體驗四大非遺項目!廣東省文化館再推節慶「嘆」非遺金羊網  作者:黃宙輝 王芳輝  2020-08-24 本次活動包括「解碼非遺」體驗課和「雲賞非遺」專題展播兩個版塊,讓市民朋友盡情感受嶺南乞巧文化,提前感受七夕節的快樂
  • 揚子江非遺文化館怎麼玩?讓我告訴你!
    揚子江非遺文化館主要是湖北糕餅文化展示和手工技藝展現的非遺主題場館,揚子江牛奶和月餅等糕點都是大家從小到大知曉的食品了!身穿漢服的小朋友在體驗茶道。身穿漢服的小朋友在體驗竹筐。推薦打卡順序:1、在文化館入口處手工登記個人信息;2、在文化館展示樓的一樓接待大廳核銷預約門票;3、在一樓非遺戲院,欣賞揚子江非遺文化的視頻;4、在二樓參觀行周禮,成年禮,私塾,茶道,做壽,花轎,婚服等
  • 湖南省博物館、湖南省文化館暫停聚集性大型活動
    日前,湖南省博物館、湖南省文化館先後發布疫情防控公告,暫時取消聚集性的大型活動。湖南省博物館宣布,暫停定時定點人工講解、現場教育活動和湘博講壇,觀眾可使用湖南省博物館微信導覽和官方APP自助觀展。湖南省文化館宣布暫時取消聚集性的大型活動。觀眾可通過湖南省文化館官網或湖南非遺微信公眾號、湖南數字文化館網站觀看相關展覽及了解活動訊息。該館提示,為降低聚集性疫情風險,所有活動堅持「非必要不舉辦」以及「誰舉辦,誰申報,誰負責」的嚴審慎審原則,必要活動必須取得相關部門審批方可進行。【來源:中國旅遊新聞網】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非遺過大年」第四屆湖南非遺新春博覽會開幕
    1月1日,由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湖南省文化館(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的「全面小康·非遺賦彩」2021年「非遺過大年」第四屆湖南非遺新春博覽會在湖南省文化館開幕。開幕式現場本屆非遺新春博覽會以「全面小康·非遺賦彩」為主題,將持續3天,以「新時代、新生活、新傳承」為呈現內容,集結了湖南省近50項非遺項目,現場設置舞臺展演、傳統工藝精品展、湘味年貨展、傳統醫藥義診和非遺研學體驗五大版塊,全方位展示湖南豐富多彩的非遺資源。
  • 北海街道婦聯組織「團圓迎中秋,巧手做月餅」活動
    北海街道婦聯組織「團圓迎中秋,巧手做月餅」活動 2020-09-23 15: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愛心公益行 廈門為動物DIY月餅迎中秋
    大熊貓吃到特製的月餅宴,提前過中秋。 靈玲馬戲城供圖 中新網廈門9月26日電 (楊伏山 陳美林)廈門靈玲國際馬戲城聯合集美區總工會、殘疾人聯合會,在26日舉行「迎中秋情滿靈玲,親子趣味DIY」主題公益活動,邀請15對親子家庭為園區動物們製作中秋花燈、月餅,迎接中華民族傳統中秋佳節的到來。「動物月餅」。
  • 湖南省文化館今起暫停聚集性大型活動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月13日訊(記者 龍文泱 通訊員 廖曉菲 楊張陽 劉晶)湖南省文化館今天發布關於疫情防控的公告,宣布本日起暫時取消聚集性的大型活動。觀眾可通過湖南省文化館官網或湖南非遺微信公眾號、湖南數字文化館網站,觀看相關展覽及了解活動訊息。
  • 華僑大學港澳臺僑新生別樣迎中秋
    中新社泉州9月12日電 題:華僑大學港澳臺僑新生別樣迎中秋中新社記者 孫虹「這是我入學以來度過的第一個中國傳統佳節,第一次感受到這個節日背後的特殊意義,就是『團圓』。」在福建泉州三道行藝術館,華僑大學港澳臺僑新生代表觀看「非遺」演出。 張為健 攝總部位於福建泉州市的華僑大學是中國擁有境外學生最多的高校之一。當天,包括秀賢在內的43名華僑大學新生代表相聚聯誼,他們來自菲律賓、緬甸、日本、摩洛哥等國家和港澳臺地區。
  • 疫情防控普法宣傳先進集體 | 湖南省文化館:藝抗疫情 傳播法治之光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從1月24日起,湖南省文化館正式關閉了線下公共文化服務場館。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變化,許多人踏上了返崗復工之路。如何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恢復線下服務及各項日常工作?湖南省文化館在行動。
  • 疫情防控普法宣傳先進集體|湖南省文化館:藝抗疫情 傳播法治之光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從1月24日起,湖南省文化館正式關閉了線下公共文化服務場館。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變化,許多人踏上了返崗復工之路。如何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恢復線下服務及各項日常工作?湖南省文化館在行動。
  • 傳統手藝將消失?百年手工月餅坊辦不了QS認證
    23年前,公公將祖輩傳承下來的月餅手藝交給他們夫妻倆,如今她很是擔憂,從父輩繼承下來的手藝,會不會在他們這輩就此消失?  家庭式小作坊在「遭遇」QS認證後該何去何從,正是黃小豔夫妻這類小作坊主的困惑。
  • 學做「即食」月餅 新奇好玩更好吃
    本報訊 (記者侯 蕾 通訊員王爽星)為了讓社區居民感受到國慶、中秋的節日溫暖,體驗傳統文化
  • 非遺文化館「點靚」傳統老街
    非遺館群包含良渚玉雕館、餘杭紙傘館、瓶窯陶藝館、風箏燈彩館、蠶桑文化館等5個非遺館,瓶窯老街內還有法根糕點、朱一堂、中泰竹笛、徑山茶、萬隆醬鴨等各類特色「非遺」產品。  瓶窯老街經過小城鎮綜合整治後,充分保留還原了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風貌,是杭州市餘杭區重要的傳統非遺街區之一。
  • 親手做花燈,北京哪兒能學這項頻臨失傳的手藝
    因為它最早只在宮廷裡見得著」,「將花燈做成瓶子的樣式,是取『平安』之意」……元宵佳節,忙壞了非遺手藝人。做燈的師傅更是忙上加忙,奔走在各種活動場所,帶著大人孩子一起做花燈、聊花燈,送來過節的美好祝福。要是市民參加活動沒盡興怎麼辦?別著急,做燈師傅現在還有了自己的非遺傳習所,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繼續跟著師傅學手藝。
  • 李宅小學:職業體驗、非遺傳承,我們的研學之旅不一般
    李宅小學:職業體驗、非遺傳承,我們的研學之旅不一般源稿: | 發布時間:2019年11月07日 16:02:38 | 作者:趙書婷、朱麗君 | 編輯:董之震  「老師,這是我做的桂花綠豆糕,喏,給你嘗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