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文化館「點靚」傳統老街

2020-12-22 中國文明網

6月6日,遊客在遊覽瓶窯老街的非遺館群。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當日,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瓶窯老街內的非遺館群正式建成並對外開放。非遺館群包含良渚玉雕館、餘杭紙傘館、瓶窯陶藝館、風箏燈彩館、蠶桑文化館等5個非遺館,瓶窯老街內還有法根糕點、朱一堂、中泰竹笛、徑山茶、萬隆醬鴨等各類特色「非遺」產品。

  瓶窯老街經過小城鎮綜合整治後,充分保留還原了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風貌,是杭州市餘杭區重要的傳統非遺街區之一。非遺館群是瓶窯老街非遺街區和文創區塊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讓本土非遺文化與文化產業相融合,讓非遺技藝得到更好的保護、利用和傳承,也讓傳統的非遺技藝能夠被更多人知曉和關注。

6月6日,空中俯瞰瓶窯老街內的非遺館群(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6月6日,遊客在瓶窯老街的「瓶窯陶藝館」內體驗陶藝製作。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6月6日,遊客在瓶窯老街內參觀「風箏燈彩館」。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6月6日,遊客在瓶窯老街內參觀「風箏燈彩館」。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6月6日,遊客在瓶窯老街的「蠶桑文化館」內感受傳統蠶桑文化。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6月6日,遊客在瓶窯老街的「蠶桑文化館」內感受傳統蠶桑文化。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6月6日,遊客在瓶窯老街內參觀「良渚玉雕館」。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6月6日,瓶窯老街的「餘杭紙傘館」內,一名工作人員在製作傳統油紙傘。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相關焦點

  • 來省文化館看廣東非遺文化展
    據悉,灰塑作為嶺南地區特色傳統裝飾工藝,在西關大屋等傳統民居中很常見。西關大屋之所以冬暖夏涼,正是跟「會呼吸」的灰塑材料密不可分。灰塑的主要原料是生石灰,看起來外表堅硬,但內部柔軟,可以熱脹冷縮適應天氣,不會輕易開裂。再加上利用太陽光的熱輻射,能夠帶動建築內部的空氣流動,使溫度恆定,還能實現屋內防蟲防蛀防潮。
  • 非遺節目「悠秋」再現安徽桐城孔城老街
    2021年元旦假期,在千年古鎮、國家4A級景區孔城老街入口廣場,失傳70年的非遺節目「悠秋」再現,引來居民及遊客層層圍觀,產生不小的轟動。安徽桐城孔城鎮為水鄉古鎮,三國時吳國大將呂蒙在此屯兵。孔城老街通過蔡子湖與長江相連,北宋至近代一直為商貿繁華之地。老街全長2.2公裡,地段以「甲」命名,分為「十甲」,每「甲」功能不同,例如,「八甲」主要是魚行與集市。
  • 全國媒體利津行|「老街長巷」帶你領略利津傳統的風俗民情
    婉轉悠揚的戲曲聲中,又帶有北方豪爽的特性,走進「老街長巷」,映入眼帘的便是四方戲臺上群眾們自發組織的揚琴說唱戲曲表演,引得周邊觀眾拍手叫好。  不僅如此,長街兩旁的傳統手工作坊最大限度的還原生態工藝做法,存在於童年記憶中的炒豆萁、傳統民俗織布將絲線聚合編織成作品以及復古的婚禮表演,保留了傳統婚俗風情,村民們組成的聲勢浩大的迎親隊伍,走街串巷好不熱鬧。
  • 作非遺文化的守望者——記開封壹脈非遺文化館
    在河南省開封市七盛角民俗文化街入口不遠處,三五成群的遊客,爭相與壹脈非遺文化館門口「迎賓」的兩個一人高的泥人合影。此刻,民間手藝與民俗街相映成趣,渾然天成。「非遺館為我們更好地傳承風箏製作技藝搭建了平臺,讓我們把傳統的風箏製作工藝更好地呈現給更多的人。」宋天亨老人開心地說。如今,壹脈非遺文化館已經成為開封市文化地標七盛角文化民俗街的「地標」。「走到這一步,並不容易。」張曉立說。
  • 秦州區文化館「傳統文化進校園非遺文化進課堂」活動走進太京鎮窩...
    在秦州區文化館組織的「文化潤童心 經典永傳承」傳統文化進校園非遺文化進課堂活動現場,窩駝學校孩子們剪剪紙、練書法、畫國畫、彈古琴,好不熱鬧。在活動啟動儀式上,太京鎮窩駝學校校長黃應軍說:「學校是文化的聚集地,傳統文化和非遺文化走進窩駝學校,必將在傳統藝術薰陶中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和人文情懷,豐厚學生的文化底蘊,掀起學習傳統文化的熱潮。」
  • 體驗四大非遺項目!廣東省文化館再推節慶「嘆」非遺
    廣東省文化館再推節慶「嘆」非遺金羊網  作者:黃宙輝 王芳輝  2020-08-24 本次活動包括「解碼非遺」體驗課和「雲賞非遺」專題展播兩個版塊,讓市民朋友盡情感受嶺南乞巧文化,提前感受七夕節的快樂
  • 秦州區文化館:非遺課堂讓學生度過別樣暑期
    秦州區融媒體中心8月7日訊(記者 邵千)近日,記者來到秦州區文化館大院內看到,一場特殊的非遺興趣課正在這裡開展為了豐富青少年的暑期生活,激發孩子們對非遺文化和傳統文化的興趣,秦州區文化館舉辦了暑期少兒藝術培訓課程。
  • 父女剪紙聯展亮相廣東省文化館 演繹「最潮」非遺
    演繹「最潮」非遺父女剪紙聯展亮相省文化館7月16日,「流光剪影——陳傳生、陳斯嘉父女剪紙展」在廣東省文化館(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一樓展廳揭幕展覽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廣東省文化館(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廣東省振興傳統工藝工作站主辦,汕頭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汕頭市文化館(汕頭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協辦,共展出高級工藝美術師、汕頭市工藝美術大師、汕頭剪紙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陳傳生、新銳當代藝術家陳斯嘉父女近年創作的剪紙作品與裝置藝術60餘件。
  • 非遺文化 | 市中區文化館少兒「面泥塑傳統手工技藝」 非遺公益培訓班開課了!
    市中區文化館少兒「面泥塑傳統手工技藝」 非遺公益培訓班棗莊市市中區「面泥塑傳統手工技藝」 已列入市中區第八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本次活動我們邀請到了該項目的第四代傳承人闞宗勤先生,來為孩子們講述面泥塑文化,傳授面泥塑傳統手工製作技藝。活動旨在培養孩子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讓孩子們通過親身了解和親手實踐來感受家鄉文化,從小培養孩子動手能力和創造發明興趣,進而萌生家鄉情懷,進一步激勵更多社會群眾加入到傳承和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隊伍中來。
  • 金昌市文化館「線上非遺展演」系列開始啦!
    金昌市文化館「線上非遺展演」系列開始啦!截至2020年底,全市有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級名錄項目1項;省級名錄項目11項,市級名錄項目49項,縣級名錄項目67項;有縣級以上非遺名錄項目代表性傳承人74人。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一種文化形式,凝結於中華傳統文脈,呈現中華傳統文化的有序傳承,更是民族文明成果的匯聚,在社會倫理、道德引領和情緒梳理等方面貢獻中國智慧。
  • 研學旅行|走出課堂,走進連雲港老街。
    修繕後的連雲港老街將集民國神韻風情、傳統民俗文化、濱水酒吧文化、時髦精品購物與海景休閒休假於一體,是一座別具山海港城特徵的海邊石街。多樣的研學課程連雲港老街現擁有果城裡建築群、連雲港火車站舊址兩處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上海大旅社、海峽巷朱氏民居、民國陸軍司令部舊址、連雲市農民銀行舊址四處連雲港市文物保護單位。
  • 最新國家級非遺保護單位名單公布 醴陵市文化館上榜
    最新國家級非遺保護單位名單公布,醴陵市文化館上榜。紅網時刻12月12日訊(醴陵站記者曹娥 匡鳳)近日,文化和旅遊部發布了調整後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醴陵市文化館作為傳統技藝——醴陵釉下五彩瓷燒制技藝的保護單位成功上榜。釉下五彩瓷燒制技藝是醴陵獨創的技藝。2008年,醴陵釉下五彩瓷燒制技藝成功申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醴陵釉下五彩瓷燒制技的保護單位,近年來,醴陵市文化館持續挖掘和整理,逐步探索出一條將傳統技藝的保護和現代產業相結合的有效途徑。
  • 揚子江非遺文化館怎麼玩?讓我告訴你!
    揚子江非遺文化館主要是湖北糕餅文化展示和手工技藝展現的非遺主題場館,揚子江牛奶和月餅等糕點都是大家從小到大知曉的食品了!主要看點:1、傳統糕餅文化手工藝流程展現和糕餅特產出售,適合大家了解糕餅的手工藝和文化,以及可以品嘗相關糕餅,其中非嘗蛋卷是主打產品;2、楚風民俗文化沉浸式情景展現,適合大家了解楚地的出生、上學、成年、結婚、做壽等風俗習慣,同時也很適合妹子們穿著漢服古裝拍攝主題寫真;
  • 市中區文化館「少兒非遺公益課堂」成功舉辦
    2020年8月13日,市中區文化館少兒「面泥塑傳統手工技藝」非遺公益培訓課堂在市中區文化館文曲閣成功舉辦。活動邀請了市中區第八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面泥塑傳統手工技藝」的傳承人闞宗勤先生前來授課,並帶領孩子們在課堂上動手製作面泥塑。
  • 學手藝、吃月餅 湖南省文化館裡體驗非遺迎中秋
    9月13日,一場主題為「月圓中秋·情滿非遺」的2019年中秋節「我來學手藝」湖南非遺體驗展活動在湖南省文化館舉行。9月13日上午,一場主題為「月圓中秋·情滿非遺」的2019年中秋節「我來學手藝」湖南非遺體驗展活動在湖南省文化館舉行。數百名市民慕名前來,學手藝、吃月餅,在體驗非遺活動中迎接中秋,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此次活動由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是2019年湖南省文化綜合發展專項資金(非物質文化遺產類)支持項目:「我來學手藝」湖南非遺體驗展系列活動之一,分為外場和內場兩個區域。
  • 海口美蘭區文化館館長陳帥做新時代的「群文輕騎兵」
    大家口中的「陳館長」,就是美蘭區文化館館長陳帥。自1999年入黨以來,陳帥嚴格要求自己,踏實肯幹,特別是擔任館長後,任勞任怨,全身心投入到了轄區的文化事業上。為了讓有著七百多年歷史的海南公仔戲後繼有人,她帶領區文化館工作人員在三江鎮開辦培訓班,讓傳統文化瑰寶綻放光華。
  • 旅遊與「非遺」相融合 海南傳統非遺綻放新色彩
    旅遊與「非遺」相融合 海南傳統非遺綻放新色彩 2019年07月24日 11:07   來源:海南日報
  • 永吉縣文化館舉辦非遺柳編傳承培訓
    8月14日,我館聯合永吉縣博物館共同舉辦永吉非遺柳編傳承培訓劉志敏是永吉縣非遺傳統柳編手工藝的傳承人,現任口前鎮春登中心校的美術老師。她自小學習柳編,工作後先後多次拜名師學藝,練就一手柳編技藝絕活。培訓過程中,劉志敏介紹了柳編工藝的歷史起源和發展過程,演示了柳編技藝的打底方法,同時讓大家欣賞到了春登中心校孩子們的作品,小籮筐、小帽子、小簍,顏色豔麗、小巧精緻。
  • 藝術系(福州市藝術學校)與臺江區文化館舉行共建美育(非遺文化) 基地籤約儀式
    為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2020年10月27日上午,藝術系(福州市藝術學校)與福州市臺江區文化館在甘蔗校區舉行共建美育(非遺文化) 基地籤約儀式。臺江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局長林穎、副局長鄭師堅、文化館館長吳靜、第四中心小學校長潘家娜,閩江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藝術系主任、福州市藝術學校校長楊曉勤、系副主任、福州市藝術學校副校長徐青、系黨總支副書記林萍、戲曲學科專業帶頭人陳洪翔及部分教師代表參加了籤約儀式。
  • 關於命名2019年度連雲港市「市級非遺展館(廳)、傳承基地」的通知
    各縣(區)文體(廣電)旅局,開發區、高新區社會事業局,徐圩新區文教局、雲臺山景區旅發局,市非遺保護中心,市各有關單位: 為進一步完善「15分鐘非遺展示圈」,推進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有效傳承和合理利用,根據《關於開展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