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人生》這部經典電影又在影院上映了,時隔20年,歷久彌新,我想這就是一部好電影給人帶來的震撼吧。
說起「一生必看的電影」,相信不同的人都會給出不同的答案。但義大利經典電影《美麗人生》,一定在絕大多數人的名單之列。
1999年義大利導演自編自演的《美麗人生》一上映,便一舉囊括71屆奧斯卡最佳外語、最佳男主角、最佳配樂三項大獎。應該說他的獲獎並不意外,看過很多戰爭題材的電影,這麼滑稽又深刻的電影這還是第一部。
一、影片
影片有一半時間並沒有描述戰爭,兒子一直問我,怎麼還不打仗,以為我帶他看了一部假的戰爭片。真實的現狀可不就是這樣,每個人過著自己的生活,突然一天,戰爭的槍聲打響了,讓人猝不及防。
1、女主。
說回影片,女主家庭優渥,受過良好教育,有著一份受人尊重體面的工作,有一個政府官員的男朋友,經常出入市長家裡,這不就是現在每個女孩所追求的嗎?穩定、金錢、虛榮,但並沒有愛情,至少沒有忠貞。(訂婚現場,未婚夫的好基友說再不能帶他出去鬼混了。)當一切唾手可得時,她才知自己內心深處仍是一個只想要冰激淋的小女孩。鑽到桌子下,她主動吻了男主,要求將她帶走。(這是他們第一次親密接觸,之前男主表達過愛意,女主沒有表態,男主出於尊重,也僅限於表達。)我覺得這一吻,不僅是代表愛情,更是勇敢地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
隨後,男主騎著塗著綠色的白馬,夢幻地接走了她的公主。這是一次童話般的逃婚,並不狼狽,甚至贏得陣陣喝彩。當他們下馬來到住處時,男主打不開門,在找鐵絲撬門,女主並沒失望,大發雷霆,而是轉身進了花房,去做一個家庭主婦該做的一切,好像這一切都在她的意料之中。要是你我,肯定很多人都會覺得不公平,自己放棄了一切,你竟然這樣對我,做牛做馬都不夠還我,站在道德制高點,讓自己的選擇用別人的虧欠來買單。
這讓我想起一個朋友,多年前曾向我抱怨,說她老公太老實。我說你之前不就是因為看中他老實可靠嗎,可現在你又嫌棄他老實。
世上沒有任何事是完美的,有時我們開始想要的成為我們日後討厭的,可選擇是我們自己做的,不把自己陷入死循環,接受這些不完美,並享受其中,這才是對自己選擇的一種負責。
這種負責一直延續到男主和兒子被抓上裝滿猶太人的火車,而她不是猶太人也毅然決然地上了車。這是我第一個淚點。生命沒有這兩個重要的人,活著還有什麼意義?即使不能在一起,也要感受可能一起的空間、時間。這也許對某些人來說是一種煎熬,對她來說卻是一種心安。
至此,一個女孩完美的轉變成一個女人,喜好不再是為自己,而是為家人。
2、男主
相比女主,男主的表演可圈可點。老公說,他的表演過
於用力,有些過了,我倒不這麼認為。一部戰爭題材,1999年用這種表現手法還是前無古人,哪怕現在時隔20年,仍是後無來者。綜觀全劇,這種人物設定並不突兀,反而會和後面的故事形成鮮明反差,非常絕妙。若只是設定演一個暖男,我想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很可能與他無緣。
男主是一個樂觀甚至在觀眾看來有些滑稽的男人,但心地非常善良。電影一開始就接住從二樓掉下來的女主,要是你我,誰會去接,他都沒看清是男是女,是老是少就去用身體接,你說這不是一種善良嗎?
他的善良都藏在他的樂觀裡。孩子當天過生日卻被抓上裝滿猶太人的火車,別人都是憂心忡忡,只有這位孩子的父親笑著說這是一次旅行,這一次當著全車人那個樂呵呵的笑聲,我再也沒有覺得滑稽,而是滿滿的心疼。心疼在戰爭的無奈之下,一位父親能表現出最好的樣子。
下了火車到了集中營,他騙孩子這是在玩遊戲,獎品是一輛坦克。當孩子想回家,退出遊戲時,他仍然沒有告訴孩子真相,而是用謊言繼續告訴孩子不玩的後果,淋雨的下場,保護孩子的童心,讓他知道他始終是自由的。
哪怕戰爭即將結束,他藏好了兒子,又去找妻子,最終被發現,經過兒子所藏的鐵桶,在赴死的路上,仍用滑稽的動作向兒子證明這只是一個遊戲,用生命的最後一絲力氣保護了他的童真,讓他在這場戰爭中沒有感受到恐懼,仇恨,敵視。
3、真實
說到真實,最喜歡的就是刻畫軍醫的那些細節。他三番五次的告訴男主說有重要的事情告訴,一次次的受人打擾,終於可以說了,竟是一個謎語。但我並不怪他,從他在集中營第一次看到男主,他的眼神透露的那種無奈,我便原諒了他,他能做的其實很有限,幫助男主,給男主好的工作,已經是他力所能及的最大限度。一個人沒有絕對地好和絕對的壞,趨利弊害,在自己不受牽連的同時,再幫助別人,把人性中最真實的呈現出來。
當然,也不否認有衝破這個限度去幫助人的,如《辛特勒名單》,此劇是有真實故事原型的。辛特勒之所以救這麼多人,那是因為被幫助的人多,有真實交往,才能釋放出人性巨大的善,成為他生命的一種責任和使命。不像中國電影向來黑白分明,戰爭片都拍成了神劇。
二、品質
在人漫長的一生中,我們需要具備哪些品質?當逆境挫折被放大成一場戰爭,這些品質中什麼最重要?
說實話,觀影前,我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我只知道,在我們國家的傳統教育中,堅持、努力,永不放棄的精神很重要,但伴隨的總是那麼沉重,那麼隱忍,讓人有股透不氣感覺,有時越想使勁,越使不上勁。通過這部影片,我發現在堅持、不放棄的另一面其實是樂觀,它沒那麼沉重,它甚至可以嬉笑。當然你們可能不認同,會說父愛的偉大對保護孩子最重要,我不否認這一點。但是你們想想,他拼死保護孩子的童心,還是基於他相信現狀總會改變的,這是什麼——一種樂觀的心態,永遠懷抱希望,內心才會柔軟。
這種樂觀不是在這一部劇裡有體現,在《辛特勒名單》等劇中也可以發現。樂觀也許是上帝給居無定所的猶太人最高的獎賞。難怪得過諾貝爾獎的一共770人中,猶太人佔154人,猶太人以佔世界人口0.3%,創造了高達20%的諾貝爾獲獎比例。我想,這些得獎的背後,樂觀的品質不可小覷。
三、美麗人生
影片的名字讓我思考,什麼才是美麗人生?
影片中這個孩子始終被父親保護著,被母親牽掛著,在納粹統治下自己身心沒有遭受一點傷害,這絕對是孩子的美麗人生。可誰說這又只是孩子的美麗人生?這更是媽媽的美麗人生,知道自己要什麼,勇敢地嫁給了自己喜歡人;這更是爸爸的美麗人生,一個平凡的普通人獲得了跟自己身世社會地位截然懸殊的至愛,並用自己的樂觀保護了孩子和媽媽。在戰爭之下人們都會有美麗的人生,反觀擁有和平的我們,我們的美麗人生在哪裡?
這裡要感謝導演,這一切都與貝尼尼創作的初衷脫不開關係:「我用一種喜劇的方式描述一個有血有淚的故事,因為我並不想讓觀眾在我的影片中尋找現實主義。」他自稱是一位講述故事的人,其中的關鍵是要達到美和詩意,「無論喜劇還是悲劇,如果達到了美,它們是一樣的。」經過歲月洗禮,這份人性之美仍然熠熠發光。
電影教會我們一點,人生,終將開往盡頭的列車。我更欣賞面對逆境,仍能微笑,即使到了人生終點,也可以當作一場遊戲,樂觀的心態,舉重若輕的生活。這或許就是美麗人生。
雖不能至,但心嚮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