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由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主辦的第二十屆中國國際教育年會(以下簡稱「年會」)全體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舉行。
本屆年會緊扣國家教育和外交大政方針,以 「教育2035——對話世界的未來」為主題,由「中國國際教育研討會」「中外院校項目合作洽談會」和「中國國際教育展」三大部分組成,圍繞各級各類國際教育領域的熱點話題開展了近40場豐富多樣的活動。
本次年會邀請了中外政府相關主管部門領導和產學研各界領袖及代表共同探討面向2035年的教育現代化,以推動更高水平的教育對外開放,分享各國的教育發展成就和經驗,研討全球教育面臨的共同問題,共同擘畫國際教育發展的美好藍圖。
據悉,中國國際教育年會迄今已成功舉辦了十九屆,並已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國際教育交流平臺和中外教育界的年度盛會,是中國教育聯通世界的重要窗口和重要橋梁。
今年,年會迎來了創辦以來的首個來自亞洲的主賓國——日本。過去的一年中,在中日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兩國總理時隔八年成功實現了互訪,中日關係重回正常發展軌道,中日和平友好事業再次起航。
今年6月,兩國領導人在大阪會見時達成的十點共識中提到,決定年內啟動中日高級別人文交流磋商機制,同意積極開展中日民間友好交流,增進相互理解,促進民心相通,廣泛播撒友好種子。日本擔任本屆年會主賓國,對於激發中日民間交流活力,推動形成多層次和廣覆蓋的教育交流格局將起到重要作用。
中國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出席全體大會,向大會則召開表示了熱烈的祝賀,並作了重要講話。
陳寶生指出,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7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教育始終與國家發展同向同行,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撐。中國舉辦著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教育總體發展水平躍居世界中上行列。中國的發展得益於國際社會,中國教育的進步也得益於積極向世界各國學習取經。開放帶來機遇,合作促進發展;開放帶來競爭,壓力推動進步。中國始終將教育置於世界坐標中去學習、去比較、去思考、去合作,中國政府將加快構建教育對外開放新格局,充分釋放高等院校創新發展活力,將教育對外開放推向新高度。
陳寶生表示,今年年初,中國政府發布了《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描繪了中國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的教育現代化藍圖。《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他提出三點倡議:一是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順應時代潮流,摒棄保護主義、單邊主義、零和博弈思維,秉持平等、謙虛、包容的態度,推動文明平等交流互鑑。
二是著眼未來世界教育發展趨勢,站在人類命運的高度,更加敏銳地思考、把握和引領教育的未來,貢獻智慧,共謀解決方案,不斷增進人民福祉。
三是廣泛搭建國際合作平臺,倡導同各國合作共贏,尋求和平、發展、繁榮的最大公約數,同心協力應對全球問題和共同挑戰,以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助力維護世界和平。
日本駐華大使橫井裕代表主賓國為大會致辭,追溯了中日之間學生交流的歷史,介紹了中國學生赴日本留學的發展情況。
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會長劉利民主持開幕致辭環節,他提出,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既要把握當前形勢,又要放眼未來發展,既要緊密結合本國國情,又要廣泛借鑑國外成功經驗,以交流促合作,以合作促共贏。
西湖大學校長、清華大學教授 施一公院士
日本學生支援機構理事長 吉岡知哉博士
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劉慶峰博士
主旨發言環節,西湖大學校長、清華大學教授施一公院士,日本學生支援機構理事長吉岡知哉博士,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劉慶峰博士蒞臨大會並作主旨演講。
研討會環節
研討環節,大會邀請了大連理工大學校長郭東明院士,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院士,中國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博士,日本上智大學副校長杉村美紀博士,美國州立大學與學院協會主席米爾德裡德加西亞博士,澳大利亞大學協會主席、澳大利亞科廷大學校長黛博拉特瑞教授,世界職教院校與應用大學聯盟主席、澳大利亞職業技術教育學院董事會執行長克雷格·羅伯遜先生及南非西開普大學校長泰倫普利特瑞斯博士參與談論。
這些來自教育、科技工作一線的重磅嘉賓,以其戰略性思維和多元化視角,圍繞如何推動教育現代化的發展,探索未來科技的發展方向、未來人才的技能與特徵、未來教育的模式與方法、未來國際教育的發展與合作等熱點話題分享了經驗與心得,激發了參會者對未來教育發展的思考,多方觀點的碰撞擦出了新的火花。
郭東明
大連理工大學校長
世界命運共同體的建設更需要一些世界一流的國際化人才,這些人才如何來培養,這就是我們教育應該考慮的事情,更是我們高等教育應該考慮的事情。
宋永華
澳門大學校長
雖然高等教育國際交流可以追溯到高等教育發源之初,但在這一過程中一直面臨著一些巨大的挑戰。
任友群
中國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
所有國家的教育要搞好都是跟教師隊伍建設分不開的,教師隊伍如果出現問題,最後整個教育肯定會有問題。
杉村美紀
日本上智大學副校長
我們必須要突破國境之間的障礙,讓我們的青年們、學生們建立相似的價值觀,一起去面向未來,解決問題。
米爾德裡德加西亞
美國州立大學與學院協會主席
我們的人口現在正在變得越來越多元化,我們必須要把每一名公民都納入進來,都能夠進行性別平等、公平的教育。
黛博拉特瑞
澳大利亞大學協會主席、澳大利亞科廷大學校長
教育機會的豐富大大增多了培育友誼的機會。與同學們的友誼往往可以持續一生,為我們提供了新的機遇,也有助於我們了解不同的視角和經驗,這是雙向的。
克雷格·羅伯遜
世界職教院校與應用大學聯盟主席、澳大利亞職業技術教育學院董事會執行長
在未來,職業教育和培訓將會成為每個國家維持生產效率的重要一環,對於公民來說是不可缺少的。
泰倫普利特瑞斯
南非西開普大學校長
南非確實還存在很多不平等,獲得教育的機會就是其中之一,尤其是高等教育。但我們在這方面已經有了很大的進展,從1994年起,我們一直沒有停止過努力。我們希望能夠讓南非的高等教育更大眾化,希望更多人能夠接受教育。
平行研討精彩紛呈,百家爭鳴集群英智慧
除全體大會外,今年研討會的四大板塊更是精彩紛呈。
高等教育相關內容的平行研討會共12場,依舊佔據了「中國國際教育研討會」的半壁江山,圍繞教育現代化2035的施工藍圖和宏大願景,分別聚焦質量保障、來華留學、「雙一流」建設、國際教育交流合作等內容,具體涵蓋如何進一步推進來華留學質量認證項目發展從而促進來華留學教育現代化、新時代高校全英文課程建設的實踐與未來展望、「雙一流」建設與面向2035的高等教育國際化戰略、中外合作辦學高水平建設、高等教育境外辦學的實踐與展望、培養邁向新時代的高水平應用型人才、「一帶一路」倡議給中澳高校帶來的機遇與挑戰等40餘個教育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重要議題。
今年五月,教育部等6部門聯合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職業教育的戰略地位進一步凸顯。
本屆年會職業教育板塊邀請到了世界職業院校與應用大學聯盟、東南亞教育部長組織以及中外職教領域的專家和實踐者,圍繞職業教育的國際合作與創新發展,分享了各國職業教育制度的框架與國際標準,就企業社會多元辦學、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等議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共同探討了職教未來。
今年六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這是新世紀以來國務院辦公廳出臺的第一個關於推進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綱領性文件,對於辦好普通高中教育,增強高中教育發展後勁,提高國民整體素質將產生重要影響。
本屆年會基礎教育板塊分別就高中國際課程的質量保障與融合創新、高中課程改革、課堂改革與教育評價等議題與中外辦學者和專家進行了探討,共同為面向未來的高中教育發展出謀劃策。
2018年,第十九屆中國國際教育年會舉辦了首屆融合教育國際研討會,拓寬了人文交流覆蓋的領域,填補了特殊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的空白,贏得了與會者的盛讚。
今年繼續保持「溫度」,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融合教育國際交流分會成立儀式暨第二屆「無障愛」融合教育國際研討會在年會期間舉辦,以進一步提升我國殘疾人受教育水平,推進我國融合教育的對外工作不斷向前發展。
此外,本屆年會也涵蓋了終身教育、文創與藝術、女性與可持續發展等板塊,是年會內容的有益補充與延伸。
籌備多年的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教育與女性可持續發展專家委員會於年會期間正式舉辦了成立大會,繼續發揮教育對性別平等、女性發展的積極作用,為實現新時代「鏗鏘玫瑰」的全面發展提供更多、更高質量的智力支持。
薈萃中外優質院校,助力合作項目落地開花
2019中外院校項目合作洽談會分別舉辦了中外院校項目合作洽談會及中日高等院校項目合作洽談專場,繼續為推動中外校際合作搭建優質平臺。
據悉,本屆主賓國的執行單位——日本學生支援機構(JASSO),組派了由早稻田大學、慶應義塾大學、京都大學等21所頂尖高校組成的代表團參與了洽談。此外,由南非大學協會組派的10所頂尖大學校長團也參與了本次洽談會。
教育展海納全球頂尖院校,吸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強勢入駐
2019中國國際教育展也將於10月19-27日在北京、廣州、成都和上海四地舉辦巡展。目前已有來自約30個國家和地區的近400所教育機構確認參展。主賓國日本將攜40餘所頂尖高校和語言機構組成國家展團亮相教育展。除傳統歐美教育強國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院校的踴躍參與也將為本屆展會再添一道「靚麗風景線」。
面向新時代,面向未來,走過近二十年發展歷程的中國國際教育年會已成為中國教育聯通世界、政府和民間有效溝通的重要窗口和橋梁,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將繼續通過國際教育工作者聽得懂、聽得進、樂意聽的途徑和方式,更加自信地向世界分享中國教育的理念、智慧、經驗與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