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帶來的是超級課程表的產品分析。
超級課程表是以課程表需求切入大學生群體,第一版發布的時候是在2011年的5月,一直到2014年8月的時候拿到了阿里的B輪。
超級課程表最初針對自己的定義是做最好的課表,後來逐漸開始做大學生活的各個方面,到如今的功能定位為上大學一個app就夠了,這體現了它從一個工具到一個平臺的轉變。
超級課程表(安卓7.0.0版本)的首頁--- tab的導航,通過雙層過濾信息,更有效地為大學生提供服務。
小紙條、發現與我的頁面展現形式各不相同,分別採取了tab排列、宮格與列表的形式。
簡略介紹一些各個功能區的內容。下課聊主要是一些與BBS和社區相關的內容;小紙條則是從下課聊所過濾出來的關係的沉澱;發現裡包含著一些與大學生縣官的實用功能;而我的就是一些資料和個人相關的設置。
超級課程表的架構圖
操場區裡面運用了一些較有意思的詞彙,吸引用戶去點擊瀏覽,如不要逼我翻臉相當於探探的功能,1001即同性交友等等。新穎的詞彙既能誘導用戶好奇心,也能滿足大學生群體追求個性化的特點。
下圖是產品分析的邏輯架構,主要包括環境,用戶需求,產品本身三個方面,以及針對產品的思維導圖。
下文將根據超級課程表從過去一個工具到現在作為一個平臺的轉變和它發展變革的根源等主線進行分析,最後將提出它所面臨的問題和未來發展情況以及就界面上某些方面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
超級課程表如今每一步發展最重要的都是為了商業實現,一切以商業布局為前提,從課表需求上的痛點切入大學生領域。用戶的需求以及產品的商業化方向主要分了3類。
第一類是大學生個人生規劃的幾個方向,從補習、考研、考證到實習、工作等方面,提供大學階段為未來做計劃安排和行動等相關服務。
第二類是隱性和顯性社會交往兩方面。超級課程表可以從大學生群體交友、社團、班級活動等等方面著手,主要是為了達成某種需求與人互動的行為。
第三類是生活服務,即現階段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一些事情。
從商業方面考量超級課程表從過去工具類產品轉型到涉及到輕社交方面的平臺類產品將從以下3個方向分析。
超級課程表以課表切入,首先與之相關是學習、規劃等方面,例如爛筆頭等功能得到了一定的用戶認可,發展這條主線,邏輯上是最為合適的,但大學生群體中有著相關規劃的人數並不太多,因而雖然其創業前景比較大,門檻卻也是較大的。產品需要有一定的影響力和量級,產品衝突要達到商業連結程度以上,這將形成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其次是社會交往這方面,從邏輯而言,超級課程表以課表需求切入與轉型做社會交往完全無關,用戶也是較難理解。然而超級課程表做社交是有屬性上的優勢,因為課表本身即蘊含了學校、班級等關係的。可能其商業的盈利點並不是很大,但目前關鍵的目的不在於商業,而是在於戰略。作社會交往的大戰略,是為了覆蓋需求,擴展用戶群
從高中到大學,學生群體心理上是有一個壓力釋放的過程。客觀環境的變化會促使產品社會交往功能的實現。
•受眾全,所有大學生都有這樣的需求。
•連接廣,基於同學校,或者附近的學校同樣的班級,用戶較容易進行篩選信息,效率較高
•頻率高,社會交往形比較強的聯繫
最後是生活服務。產品需要能夠抓住大學生用戶的興趣,得到一定用戶量和認同。
如果想做到三合一的話,做社會交往是最好的,因為社會交往會帶動學習、規劃和生活服務的發展。超級課程表進入的突破點在學習、規劃,近階段的發展點在社會交往,最終將達到未來的三合一。
從三類需求的特徵來分析怎麼做社交。超級課程表在大學生活時期關鍵的點是掌握社會人在階段的差異化、特殊化需求。另外要看到的是校園其實是個小社會,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超級課程錶轉型做大學生平臺,實際做的是整個小社會
超級課程錶轉型做大學生平臺面臨著三大壁壘,主要體現在學業與社交的相互融合,降低用戶認知負荷,以及較好地把握大環境與需求的交叉覆蓋。
超級課程表的產品核心的轉變---從學業性工具轉型做了社交類的平臺,對老用戶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然而轉型之後,超級課程表戰略上卻沒有很好地達到要求,它所做的社交功能已經被一些現有市場裡面各種各樣的產品覆蓋,比如qq、貼吧,甚至有學校本地的LBS內容。
這種情況之下,降低時間成本,提高用戶獲取信息或使用的效率,超級課程表是打造自己的競爭力出路之一。
超級課程表的環境特徵是它的用戶量有上線,這也是導致它有三大問題的一個原因之一,意味著超級課程表每年要搶佔新生資源來快速獲取用戶。
推廣上的策略:
以課表來宣傳和推廣是最容易得到對於新進入大學的學生的認知,在移動網際網路興起的今天,用戶也比較喜歡使用app,所以剛上大學時期是拉新的黃金期。雖然超級課程表目前也在做入學相關事宜的了解,但並沒有達到預期的結果,因而課表在較長一段時間內都是被當成拉新的重點。
超級課程錶轉型之後,許多老用戶都是無法接受的,因為它做的一些功能已經被其他產品所覆蓋,這會給老用戶帶來很大的幹擾,甚至引起老用戶的牴觸,因而設計和界面就必須為了老用戶做一些更改,進而會影響新用戶對整個產品的認知。
界面設計
首屏頁面的校內資訊、課表、爛筆頭、考試日曆等在發現裡面入口的,主要是為了給老用戶提供一些便利,這就也是老用戶對新用戶產生影響的個例之一。
超級課程表做的是一個大學生的平臺,代表著用戶生活的環境以及給用戶傳遞身邊的信息。
新鮮事、校內廣播、校園活動等功能將會提供學校的相關活動通知,但因為老用戶的影響,課表、爛筆頭、考試日曆就佔據了整個版面,因而新用戶沒辦法第一時間看到這些內容。這種分類不清的問題是現階段適應老用戶習慣所導致的,因而為避免老用戶的流失,只有在用戶更迭時期,超級課程表頁面的改革才會較大一些。
競品分析---課程格子:
課程格子的首頁是課表,對於第二個頁面---banner頁,用戶可以點擊進入購買東西,是導人流的入口。
課程格子與超級課程表在戰略上有一些區別,banner頁是一個吸引人的工具,而購賣功能即提供生活服務,抓住大學生的一些需求,達到一定的用戶轉化的,這是超級課程表所未達到的。
在課程格子7.1版本裡,BBS或者是社交依然處於附庸狀態,主要就是課表,外加推薦商品變現。
課程格子與超級課程表面臨著同樣問題是,主要功能仍是課表,其他功能並沒有做到很強,即使被放在tab1的位置也是如此,因而轉型前後它們所面臨的問題均是一樣的。
超級課程表從一個工具類的產品轉型到大學生活之家。在大環境不斷變化,用戶迭代更替的情況下,超級課程表需要做的是了解最接近用戶的生活環境,提高用戶的使用效率,得到更多的認同。因而在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衍生產品來提供相關服務。
超級課程表的改版
5.3的版本到7.0版本,在頁面上的變化是比較大的,改版也是在新生入學這個時間段完成的。相較於5.3版本,7.0版本加入了爛筆頭和考試日曆兩個功能,可能是考慮到學習的功能更容易得到大學生的認可。
而校園諮詢增添了新鮮事等功能,之前的留言板變成了樹洞,增添了二手市場和事物招領,藉助學校的職能為學生群體提供一些便利服務。
新鮮事是學生小社會環境裡的新聞,有學校,社交,服務相關的內容,可能其中的某個新聞就會對特定的用戶產生意義,這也是它會給用戶帶來有意思信息的可能性。
從需求頻率和年限來看,樹洞的使用比較廣泛,但因為信息量還不夠大,目前用戶習慣仍未形成,在將來還是會達到比較大的粘性。
二手市場是針對各個學校做的痛點。頻率比較低,但是粘性比較強。失物招聘完全是大戰略上的一個方面,代表著用戶生活的環境。白洞和黑洞在剛上線時給用戶帶來了很大的認知負荷,它們是超級課程表創造的兩個場景,僅在話題標籤上有區別,白洞的時候鼓勵你裝逼,黑洞是晚上的時候引導發洩。
此外大學生是比較接近網際網路的群體,因而認知負荷也不會太大,所以超級課程表可以提供這些功能,但前提是它們必須有趣,足夠吸引人的好奇
操場的功能是覆蓋用戶群,進行需求細分。超級課程表想做好這個功能的話必須要有高於競品的效率。它能夠根據校園、班級來過濾用戶,基於學校的位置來做社交。
大一新生諮詢專區,點擊之後發現是全國各地的學校諮詢,可能是因為當過濾到學校層級的話內容不足,為了充量而放上去。它最多可以過濾到同省或者同市,因為在貼吧或qq裡也可以進行這樣的操作,目前它的競爭力不是很強。
發現裡的超級社團和超級實習生。
提供校園服務,把校園受眾最廣的職能服務轉移到平臺上來。方便快捷的服務吸引人——影響受眾——創造鏈生,最終形成良性循環,也是讓用戶凝聚在這的方式。
超級實習生可能會讓用戶覺得超級課程表是要從畢業實習找工作這條線上去做,實際上是讓用戶來參與超級課程表上的一些活動,提供福利和機會,比如實習證明,通過它所提供的任務,增加產品的內容和活躍度
下課聊在超級課程表的架構上特別重,而小紙條比較輕,但是下課聊包含著的卻是發現裡最主要的幾個功能的入口,所以發現的架構較輕,大部分都是軟體設置的內容,平常使用的機會並不是很多。
建議把發現和我合併成書房,另外的功能整理到設置裡。因而可以用課表填補空餘的tab,讓用戶看到下課聊裡最想看到的功能和信息,同時方便用戶直接點擊課表tab。
在白洞裡,某條信息點擊之後就是相關評論,可以看到每一條評論都是針對上一條信息的回覆。如果評論人數太多,除非查看對話,就無法看出評論者。這會影響用戶點擊評論,查看評論的人與發文人的互動。如此排列得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如果按貼吧一樣進行樓層分布的話,將會導致評論總數特別低。
設計師的意願可能是先能吸引人參與互動,再思考如何更好互動創建連結,這是設計的一個階段性問題。
總結
超級課程表現在所做的社交功能致使它面臨著很強的競品,一些用戶粘性很強的產品跟它有相同的需求覆蓋。超級課程表現在要做的是明確自己的發展路徑,在發展過程中審時度勢,關注用戶的更迭、環境的改變,實現三合一,憑藉商業的發展帶來用戶量的提升。
問答區
T1:超級課程表是針對大學生群體所做的一種垂直化的應用,但它不容易形成用戶粘性,我的問題是它如何把大四已經畢業的學生留在用戶群體裡?
S:從它目前的定義---做大學生的生活平臺來看,它可能是已經決定面臨這樣的問題。它整個環境或者針對做的是大學生活的情景,其實在這種情景下,它可以做的東西是較多的,但是若想延伸這個環境到大學畢業的話,是相對比較難的,超級課程表必須給用戶提供足以讓他們留存下來的內容,就目前情況來看,它是不會做這些的可能未來做到三合一時,它會延長這條發展路線。
T1:超級課程表的一些功能,如樹洞、二手市場等基本上都是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連結。它整體上都是從工具型的應用到社交型的應用發生轉變,但你覺得從到5.3到7.0版本一次性增加了樹洞、失物招領、二手市場等等入口合適嗎?
雪碧:它所增加的這些功能是校園職能裡必須要做的,其實例如說失物招領的使用頻率並不多,但它是代表著大學生生活的一個平臺,這更能增加用戶對產品的認知。入口的增多,可能造成信息的混亂,將對老用戶造成較大的影響。但現在超級課程表發展到這個階段也是必須著手這些功能的,只是它必須要將這些功能更清晰地展現給用戶。或許它可以把下課聊拆分一下,把學校職能、工具化方面以及給用戶提供便捷功能分開,比如新鮮事並不適合於校園廣播等放置在一起,但這也是要經歷的階段性發展。
T2:你前期說了很多的需求應該更好地落實到大的構架上來,這樣的可以更好地與構架的改動結合,聽起來會更清晰。另外,再問一個小的細節,比如說校內和操場的tab為什麼要用這個文案?
雪碧:校內和操場上基本就是以同學校為前提進行內容的過濾,比如校園廣播和校園活動都是本校的信息。而操場的話,它是全國性質的,最多能夠篩選到同城,不能篩選到學校層級。
T2:我對超級課程表的初級看法是它膨脹得過快,導致了tab之間的一致性做得比較差,用戶第一次使用會特別吃力,這是它交互上的一個缺陷。此外,它似乎已經偏離了最初發展的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