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副中心的概念是隨著「一城獨大不可取」之後出現的,我個人認為這不是空喊喊而已,猶如幾十年前的副省級及計劃單列市的爭奪戰一般,後期紅利比較大,可參考青島、大連及廈門這些城市的發展可以看出端倪。
在我的印象裡,遵義作為貴州省域副中心的說法挺久了,至少有七八年以上,但是如今各地發展迅速,一天一個變化,就拿貴州來說,除了省會貴陽及黔北的遵義這兩個主要經濟活躍地區之外,黔西及黔南地區的經濟也追趕上來了。
2019年貴州各市的GDP數據顯示,黔西畢節有1900億,這算是不弱了,限於660多萬人口拉低人均而被「忽視」而已,六盤水有1270億,黔南及黔西南兩個州也分別有1510億及1270億,拿到廣東非珠三角地區都是可以「打」一下的。
省域副中心三要素是人口、經濟及輻射範圍,黔西地區的情況是這樣的,畢節有660萬人左右,刨去離貴陽和遵義比較近的3個縣,對半算的話仍有330萬人未能接受輻射,六盤水本身有300萬人,黔西南共有370萬人,由於地形原因,如上圖所示,折大半算的話也有200萬人需要經濟輻射,三地合起來約有800多萬人口。
經濟方面以上已經闡述,輻射範圍方面,無論是六盤水還是畢節都離貴陽、遵義超過150公裡這個距離門檻。黔西未有副中心或許是因為沒有達到2500億的門檻,但是擁有800多萬人口而且距離主中心還比較遠,這兩個因素也足以支撐黔西地區擁有一個副中心,當然,副中心也不是固定一成不變的,後期隨著各地發展的態勢可以增補,就看黔西地區的發力情況了,無論是畢節還是六盤水皆可適用之。